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楼梦》|从掰谎记入手,看贾母对礼教的维护

因为贾母对宝玉和黛玉的宠爱,致使广大读者产生了错觉,以为贾母会对宝黛的私情听之任之并有促成之想。其实,深读文本,会发现,贾母才是对封建礼教的坚定维护者,其突出表现正是敲打宝黛行为逾矩的“掰谎记”。

掰谎记:对私情的鞭挞,对坚决维护礼教的官宣

宝玉黛玉过从甚密,贾母是清楚的,因为是她亲自安排的:“林黛玉自在荣府以来,贾母万般怜爱,寝食起居,一如宝玉,迎春,探春,惜春三个亲孙女倒且靠后,便是宝玉和黛玉二人之亲密友爱处,亦自较别个不同,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真是言和意顺,略无参商。

贾母的这种安排,完全是出于老年人宠爱孙辈的心态。初进贾府的黛玉,不过是六七岁的小女孩,贾母眼里的宝玉更是个孩子,异性孩子相处,当然不必避嫌疑,可以“同行同坐、同息同止“。

   

随着时光流逝,宝黛都长到了青春期,本该避嫌,但贾母并不愿意接受宝黛都已长大的事实,依然把宝黛当孩子对待。

直到“掰谎记”,贾母才意识到,关起门来在自己家里掩耳盗铃没关系,但在外人面前必须保持清醒。

我们来看“掰谎记”发生的背景。

这一天是元宵佳节,“贾母在花厅之上共摆了十来席”, 不仅宁荣两府的女眷尽数到场,还有薛姨妈和宝钗母女、史湘云等常驻客人,除此以外,还有新来的李纨的婶婶、李纹、李绮、邢岫烟、薛宝琴等。所以,它已经不仅仅是家宴了,还有着待客的性质。

就在这样一个欢乐祥和的酒宴上,黛玉情不自禁,在宝玉倒酒倒到该她喝时,“偏他不饮,拿起杯来,放在宝玉唇上边,宝玉一气饮干”。

   

这个行为过于亲密,王熙凤当即用旁敲侧击的方式提醒宝玉过分了。

凤姐儿便笑道:“宝玉,别喝冷酒, 仔细手颤,明儿写不得字,拉不得弓。”宝玉忙道:“没有吃冷酒。”凤姐儿笑道:“我知道没有, 不过白嘱咐你。”

众目睽睽之下,这动作实在不雅,王熙凤这一提醒,起到了反作用,让大家更关注这件事。

这个时候,如果贾母再听之任之,就不可避免地会引人联想了。于是,贾母借女先儿“才子佳人”的故事,进行了一番辩白。

如今眼下真的,拿我们这中等人家说起,也没有这样的事,别说是那些大家子.可知是诌掉了下巴的话.所以我们从不许说这些书,丫头们也不懂这些话.这几年我老了,他们姊妹们住的远,我偶然闷了,说几句听听,他们一来,就忙歇了。

聪明一世的贾母,也是太想为宝黛掩饰了,于是说得太多,变成了“此地无银三百两”。

为什么说她说得太多?因为为段话里有三层意思:一是我们家没有这样的事;二是说明为什么没有:因为我们有家教,不许说这样的话,不但主子不许说,丫头们也不许说;三、我偶尔会说,但也会避着这些姑娘们,所以她们从没听过。

贾母是想说明宝黛的这种行为与男女私情无关,只是小孩子间的玩闹,大家可千万别想歪了。    

大家都不是傻子,自然能明白贾母的意思,于是薛姨妈和李婶都配合说:“这正是大家的规矩,连我们家也没这些杂话给孩子们听见。

贾府以“诗礼传家”,礼教即为贾府的脸面。贾母是贾府的最高领袖,其治家的纲领也是礼教,即脸面大于一切。在这个有外人参与的宴席上,宝黛的逾矩行为,使得贾母不得不站出来发话,以官宣的形式一锤定音:“我们家不会发生也绝不允许发生这样的事!”

可以说,如果宝黛的婚事原本还有可能性的话,那么,从这次事件开始,就彻底没有希望了。因为,一旦让他们成婚,贾母的官宣就白做了,等于是承认了他们有情在先、成婚在后,这不等于贾母自打脸吗?    

贾母看起来慈眉善目,脾气很好,但在原则问题上绝不会退让。她所坚守的原则,就是对礼教的维护,因为这是当时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贾府如果有人触犯了诗礼之家风,整个贾府会沦为社会的笑谈,也没有脸面跻身于贵族阶层了。

这一点,也体现在贾母对次子贾政的偏爱。

偏爱次子贾政:贾政夫妇都是恪守礼教的典范

贾母偏爱次子这件事,一直以来引发了多种猜测。其实,细读文本,会发现一点都不意外,因为贾赦是礼教的破坏者,其种种行为都让贾母不喜;而贾政却是礼教的遵从者且维护者,言行从不逾矩,与贾母对礼教的维护一脉相承。

贾政对礼教的遵从和维护,到了循规蹈矩、死板盲从的地步,比如与贾母母子之间的相处,也只有场面上的规矩,没有天伦之乐。

第二十二回,元宵节过后,贾政下朝回家,见贾母与孩子们猜灯谜,便主动要求加入,“承欢取乐”。

且看这对母子是如何互动的:    

(贾政说出谜面)说毕, 便悄悄的说与宝玉.宝玉意会,又悄悄的告诉了贾母.贾母想了想,果然不差,便说:“是砚台。”贾政笑道:“到底是老太太,一猜就是。”回头说:“快把贺彩送上来. "地下妇女答应一声,大盘小盘一齐捧上.贾母逐件看去,都是灯节下所用所顽新巧之物, 甚喜,遂命:“给你老爷斟酒。”

这种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作弊行为,却能起到每个人都开心的效果,正是因为贾母和贾政母子在乎的只是这种参与的形式。所谓承欢,即为儿女对父母的孝顺,以孝顺取得父母的欢心。儿女愿意承欢,本身就是一种孝顺的行为。

《孝经》中说:“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一个人在家能做到孝顺,在朝就能做到忠君,由此也就能顺利地安身立命,出门在外也不会让父母担忧惹事闯祸。

因此,贾母对次子贾政的为官和处世都极为放心和认可,从未有微词。

同理,贾母对二媳王夫人也是偏爱的,因为王夫人同样是恪守礼教的典范。

贾母退居二线后,王夫人负责管理整个荣国府,她做到了对贾母尽孝、报喜不报忧,尽量不让婆婆操心。

第二十五回,有一个极易被忽略的小细节:“原来那日就是王子腾夫人的寿诞,那里原打发人来请贾母、王夫人的,王夫人见贾母不自在,也便不去了。

娘家嫂子过生日,这是难得的脱离婆婆自由放飞的机会,但贾母不去,王夫人便放弃了这样的机会,主动留下来,随时准备应对贾母的需求。这正是一个孝顺儿媳的日常:绝不能抛开婆婆独自享受。    

在处理家务上,也有几处细节。

第五十五回,因王熙凤小产,王夫人不得不临时把管家交给李纨和探春协同完成,但还嫌不够,再把宝钗拉了进来,专门负责大观园的巡查工作。她对宝钗是这样说的:“凡有想不到的事,你来告诉我,别等老太太问出来,我没话回。”

虽然已经全权管家,但还是把贾母的至高权力放在首位,不想婆婆担忧。

第七十二回,贾母过八十大寿,荣府的财政已经捉襟见肘,但为了脸面,为了不让贾母担心,在王熙凤的提醒下,把“后楼上现有些没要紧的大铜锡家伙四五箱子,拿去弄了三百银子, 才把太太遮羞礼儿搪过去了”。

第七十七回,因王熙凤的病需要用到人参,找遍全府都没有,只好问贾母要。但贾母处找出来的人参已经无药性了。王夫人便交代周瑞家的:“你就去说给外头人们,拣好的换二两来.倘一时老太太问,你们只说用的是老太太的, 不必多说。”不让贾母尴尬。    

对于王夫人的孝顺知礼,贾母也是知情的,她曾对大儿媳邢夫人说:“你兄弟媳妇本来老实,又生得多病多痛,上上下下那不是他操心?你一个媳妇虽然帮着,也是天天丢下笆儿弄扫帚。

大家族的家有多难当,贾母是过来人,当然清楚。上要孝顺婆母,中要管好妾室,下要给晚辈做表率,王夫人以“多病多痛“之身,让荣府充满祥和,让贾母安度晚年,正是她恪守礼教、做好贤妻良母的结果

对宝玉的礼仪教育:允许顽劣,但不能失礼

倍受贾母宠爱的宝玉,不喜读书,却爱在“内帷厮混”,顽劣异常。但不得不承认,他在为人处世上,却是懂礼且守礼的。

第十五回,宝玉初见北静王,北静王赠宝玉一串念珠,“宝玉连忙接了,回身奉与贾政。贾政与宝玉一齐谢过”。注意作者的用词:“回身奉与贾政”,躬身向上托举为“”,非常标准的礼节。    

第五十二回,宝玉骑马外出给舅舅祝寿,他跟随从小厮提出“咱们打这角门走罢,省得到了老爷的书房门口又下来”。此时其实贾政并不在家,早已出差去了外地,书房门天天锁着,因此周瑞说“爷可以不用下来罢了”。但宝玉仍然坚持:“虽锁着,也要下来的。”

这便是礼节已经入了心,非遵从不可。

那么,被贾母如此溺爱的宝玉,是怎么学会这些礼节的?

答案在第五十六回,甄府四个女人进贾府,说到甄贾两个宝玉,一样的外貌,一样的顽劣,甄家女人说贾宝玉“性情却比我们的好些”。

贾母说:

可知你我这样人家的孩子们,凭他们有什么刁钻古怪的毛病儿,见了外人,必是要还出正经礼数来的。若他不还正经礼数,也断不容他刁钻去了。就是大人溺爱的,是他一则生的得人意, 二则见人礼数竟比大人行出来的不错,使人见了可爱可怜,背地里所以才纵他一点子.若一味他只管没里没外,不与大人争光,凭他生的怎样,也是该打死的。

这段话充分表明,贾母允许宝玉在家里顽劣,但必须懂礼守礼,尤其是在外人面前。因为这是家族的面子,“与大人争光”。如果连这点都做不到了,“也是该打死的”。

因此,宝玉虽然顽劣,但在礼数方面却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至少在外人面前不会失礼,不会给贾府丢脸。这正是贾母维护礼教的体现,没有把宝玉宠成无规矩的熊孩子

礼教是儒家社会齐家和立国之本,《孔子家语·贤君》中说:“敦礼教,远罪疾,则民寿矣。” 遵守礼教,能远离犯罪和受伤,也能因此而活得更长久。作为贾府的最高领袖,贾母即代表着礼教,她活了八十岁,这正是贾府严格遵从礼教的八十年。因此才有“树倒猢狲散”,一旦贾母这棵树倒下了,贾府的礼教也就轰然倒塌,贾府也就失去了凝聚力,该分家的分家,该夺家产的夺家产,该自保的自保,该离散的也会离散。

这便是贾母存在的意义,她是贾府这个大家族的支撑者,从二代撑到了五代;也是礼教的坚决维护者,她的倒下,便让“礼崩乐坏”浮出水面,贾府也就不复存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此时的王夫人终于感到了失道寡助、四面楚歌,觉得快要撑不下去了
梨香院“街门另开”有何寓意?一部奇葩家族的祸害史
王夫人的心病:当粗俗打败了高贵
《红楼梦》中模范婆媳,为什么从未说过一次话
活在“礼教”中是什么样子——第33回
《红楼梦》清高的贾政为何那么喜欢赵姨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