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楼梦》|癞头和尚给黛玉的药方,真能治好黛玉的病吗?

关于黛玉的病,很多人从不同的角度多加论述,甚至引经据典想要把她的病症和现实中的某种不治之症联系起来。

然而,回归文本,我们会发现,黛玉的病根本不是什么不治之症,也不是什么生理上的病症,只是一种心理病。

这个结论,是从癞头和尚给黛玉开的药方而得出的。

我们知道,无论是哪种生理病,想要痊愈,都需要用药物,但癞头和尚的药方上,一味药都没有。

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

这个药方没有具体的药,只是给出了两个条件,而且这两个条件是必须同时满足的:一、不能哭;二、除父母外,不见外人。

那么问题来了,按照这个药方来反推,黛玉到底得的什么病?癞头和尚的这个药方,真能治好她的病吗?

不许见哭声”很好理解,这是一种心态疗法。身体是否健康由五大要素决定:良好的心态、规律的生活、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其中“良好的心态”居首位,因为它是后面四大因素的基础,如果没有良好的心态,长期处在消极悲观忧郁中,也就无法做到规律的生活,无法拥有充足的睡眠,也不能做到好好吃饭,没有体力坚持运动。

黛玉的病,主要是悲观心态和忧郁情绪所带来的系列连锁反应。《黄帝内经.灵枢》中说:“夫百病之始也,皆生于风雨寒暑,阴阳喜怒,饮食居住,大惊卒恐,则血气分离,阴阳破败,经络厥绝,脉道不通,阴阳相逆,卫气稽留,经脉虚空,血气不次,乃失其常。”。“风雨寒暑,阴阳喜怒,饮食居住,大惊卒恐”都是导致疾病的原因,其中“风雨寒暑、饮食居住”指的是客观因素,“阴阳喜怒、大惊卒恐”则是主观因素,心理和情绪。

因此,黛玉的病若要根治,就得从根本上杜绝悲观和忧郁,也就是癞头和尚所开药方中的“不许见哭声”。黛玉若能做到不哭,悲观和忧郁就都离她远去了,病也就痊愈了。

但是,想要一个悲观消极的人变得乐观积极,谈何容易?于是癞头和尚给出了第二个方法:“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

癞头和尚是有预见功能的,他能预见“外姓亲友”对黛玉的影响。这种影响,还是来自黛玉的心理。

注意“外姓亲友”四字,指的是本家以外的亲友,林姓亲友是能见的。这就奇怪了,为何不能见“外姓亲友”却能见本家亲友?

原因也很简单,就在贾母的“掰谎”里:“只一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

本姓亲友是不能通婚的,只有外姓亲友,才能“想起终身大事来”。癞头和尚的这个药方,预见了黛玉将在爱情中加重病情,想要痊愈,唯一的办法是远离爱情。

然而,贾府是黛玉的外祖母家,正属于“外姓亲友”,而且是非常明显的外亲。因此,从进入贾府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黛玉早逝的命运,因为这完全背离了癞头和尚的忠告。

也正因为如此,脂砚斋才在“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处点出“生非其地之意”。进入贾府,是黛玉和宝钗薄命的共同原因

这就又出现一个新的疑问,对于爱情,通常的理解都是美好的,爱情是让人愉悦的,快乐的,治愈的,为何黛玉却会在爱情中加重病情?

答案其实就在文本里,宝黛的爱情,忧伤多,快乐少;哭得多,笑得少。因为这是一段不正常不对等的爱情,黛玉太过投入,而宝玉又太过不投入。

还有,癞头和尚给出的药方是做减法:“不许”、“不见”,远离宝玉这样的多情公子,远离贾府的奢靡。但是,从林家到贾府,给黛玉的治疗方案都是做加法:长期服用“人参养荣丸”。

做减法的治疗方案,是中医中常见的,比如第四十二回,贾母带着刘姥姥游大观园,不但贾母病了,巧姐也病了。世传相传“好脉息”的王太医开出的药方正是做减法。

给贾母的药方:

太夫人并无别症,偶感一点风凉,究竟不用吃药,不过略清淡些,暖着一点儿,就好了。

略清淡些”,是委婉的说法,其实就是说不要吃大鱼大肉。

再看给巧姐的药方:

我说姐儿又骂我了,只是要清清净净的饿两顿就好了。不必吃煎药,我送丸药来,临睡时用姜汤研开,吃下去就是了。

清清净净的饿两顿”,指的是巧姐吃得太饱。民间有句俗语: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吃得太饱,捂得太暖都会导致孩子生病。“送丸药来,临睡时用姜汤研开,吃下去就是了”,是用丸药助消化。

作者在这里写这一老一小的病,而且请来的是家学深厚的王太医,是有深刻含义的:饱食终日的人易生病,所以做人不能太有物欲,过犹不及。

黛玉的病,也是因为物质生活太过富足。饱暖思淫欲,当生活不需要她操心时,她便把所有心思都用来伤春悲秋了,于是加重了情绪的起伏,也就加重了病情。

如果真如癞头和尚所说,不见“外姓亲友”,黛玉的病真能好吗?我们可以来反推一下。

如果黛玉不进贾府,以她的才华,在母亲去世之后,她可以替父分忧。宝钗能在父亲去世后替母分忧,黛玉同样可以替父分忧,而且黛玉比宝钗更便利,不需要面对外务。

在替父分忧过程中,黛玉的才华能得到充分的施展,在这个过程中,她能找到成就感,既有压力又有动力,哪还有时间去伤春悲秋?哪还有精力去日夜悲泣?

无论是谁,无论是否有生活的压力,都得有点事做,闲则无聊,无聊则生事。宝玉和黛玉都属于无事可做闲极无聊的人,宝玉的无聊导致他到处惹祸,黛玉的无聊则导致自伤,在消极的情绪里耗损至消亡。

因此,癞头和尚给黛玉开出的药方是非常科学的,黛玉就应该呆在林家,过着清贵的物质生活,清淡养身,同时把精力投入到协助父亲上。林如海当初把她当儿子养,在关键时刻,她就应该像宝钗和探春一样,体现出男儿的能力和担当来。

黛玉的人生,就毁在捧杀上,原本可以成为林四娘一样的女将军,却被养在温室里当公主,浪费了上天赋予她的“咏絮才”。这就是“玉带林中挂”,“生非所地”,把一个对的人,放在了错误的地方,造成了悲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黛玉之病不能哭不能见外姓亲友,为什么林如海还送她去了贾府?
上卷 第三回 第八节:“人生养荣丸”好吃吗?为啥根本停不下来啊?
王夫人反对宝黛爱情的真相被解开,黛玉太老实,一句实话断送爱情
《红楼梦》按曹雪芹原意,林黛玉是如何死的?
林黛玉到底得的什么病为什么连太医都治不好,十几岁就去世了
林黛玉和妙玉的身世之谜,看的后背发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