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炉边漫话 -从化坪走进雪域的开拓者 炉边漫话 -从化坪走进雪域的开拓者

化林坪是翻过飞越岭走进雪域高原的第一站。清王朝经营化林城二百多年,营盘驻军和随之而来的各色人等,曾成就了这个大山坪子的繁荣与辉煌。历年征战,化林营中历练出了李麟、周瑛、杜汝琨等一批将领;百年化林,也造就了一方强能,他们中有的又走出飞越岭上的这个山坪子,渡过长河,西出炉关,或随军远征,或另谋出路,南走理(塘)(塘),北越橡皮山、罗锅粱以至雀儿山,混迹炉边,为康区的发展留下过印记。

张阿佩

在化林坪上曾显赫一时的“张菩萨”,其兄为白案名厨,后随赵尔丰到了巴塘,就地成家,一边开荒种地,一边制售面点,扎根鹏城。解放后,其子女先后参加革命,有的服务地方,流血牺牲,成为革命烈士,遗孤从业于新闻战线;有的随军进藏,曾担任西藏地方要职,其子女也多有出息,其中就有已是西藏著名青年作家的扎西达瓦。现供职于四川人民广播电台的张阿佩主任记者,便是化林张氏之后,请听他的述说:

几年前,我寻根回到了化林。一拢“老家”,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化林坪边上那条从飞越岭下来的大沟。沟中那终年不息的溪水,推动着水磨的转轮,吱吱呀呀年复一年地转动着一代又一代化林人的生活。还记得前些年那部叫《老磨房》电视剧吗?剧中的很多镜头就是在这里拍摄的。听祖辈讲,那老磨房过去就是我们家的“家业”。

 化林坪

我的祖辈,是早年随“化林营”来到这里的“边民”,爷爷就是在这里出生的。爷爷的父亲(也就是我的祖祖)是袍哥“大爷”,算是化林坪的一个“人物”,在荥经、天全、九襄、泸定都叫得响。当年袍哥有“清水”“浑水”之分,祖祖是“清水大爷”,不干拦路打劫之类的勾当,多数时候坐在化林飞越大道边的茶馆里头“说事”,来往于化林的行人,不管是贩货的、背茶的,只要有他的“条子”,就可在飞越岭上安全行走。爷爷那辈有两弟兄,我爷爷是老大,叫张自安;他的弟弟也就是我的小爷爷叫张自清,是当地一位有名的“道长”,人称“张菩萨”(当地人多称有影响入道者为“菩萨”)。

我爷爷是“白案”高手,很会做点心,被路过化林的赵尔丰看上,硬是把他带到了巴塘。同爷爷一起从化林到巴塘的还有马德昌和一个叫周老幺的,他们到巴塘后就在桃园子一带开荒,成了当地藏语所称的“沙埂”(开荒户)。桃园子一带的开荒户,还有户姓黎的和一个叫“雅生”的。

    人称“塞外江南”的巴塘,是长庄稼的地头,这些“沙埂”,把他们从化林带来的玉米、黄豆种子种下去,收成都很好。

爷爷到了巴塘后,从新安了家,奶奶叫友珍,是个很能干的藏族妇女。爷爷奶奶一边种庄稼,一边做面点,在巴塘创造自个的家业。他们每年把收获的黄豆磨成豆腐,豆腐拿到街上卖,豆渣就用来喂猪,猪的板油就拿来做点心。我们家做的点心,很受巴塘人欢迎,索性就在巴塘街上开起了“点心铺”。

 巴塘街头

爷爷在巴塘安家后,又有了四个儿子和三个女儿。老大藏名扎西汪堆,汉名叫张世君,这就是我的父亲。大叔叔藏名扎西平措,汉名张世则;二叔叔藏名扎西郎结,汉名张世林;小叔叔藏名扎西邓珠,汉名叫张世明;大姑叫卓玛,二姑叫幺女,小姑叫幺妹。尽管在巴塘干得不错,可爷爷心中还是牵挂着化林,时刻念记着飞越领下的老家,那里不仅有“老磨房”,而且还有他的骨肉。爷爷随赵尔丰到巴塘时,我那留在化林的姑姑才一岁多。巴塘离化林是那么遥远,爷爷一走就再没回去过。扎西平措叔叔当年从巴塘到康定国师校“陪读”(也就是支“学差”),爷爷写信要他一定回化林老家看看,还要他把化林最好的玉米种、黄豆种带些到巴塘来。叔叔照爷爷分咐,回到化林,选好种子,设法托骡帮带到了巴塘。

我爷爷,我奶奶,我父亲,都是做点心的高手。张家做的点心,香了巴塘人的嘴,甜了巴塘人的心,且声名远播,东至打箭炉(康定),西到金沙江西边,都小有名气。久而久之,巴塘人就把我们这家从化林坪来的“沙埂”叫“张点心家”。

爷爷在巴塘曾修过一座房子,被火烧后他就再不好生修了,想的是,再等几年把地卖了,把街上的东西处理了,一家子再回到化林去。可不久就解放了,除我父亲和二叔叔、还有两个姑姑留在巴塘外(因为父亲是老大),两个叔叔和一个姑姑都参加革命,随十八军去了西藏。二叔也在巴塘参加了工作。爷爷终究没有圆成他的化林梦。

爷爷依旧在巴塘种庄稼、做点心。爷爷在1953年去世了,街上的点心铺在“公私合营”的时候就参加了进去。因为我们一家大多数都参加了革命,巴塘反动分子叛乱的时候,我们的家也遭叛匪毒手,连爷爷做点心的工具也没放过,一屋子的坛坛罐罐被砸得稀烂。

我奶奶在巴塘也算得上个“名人”,她点心做得好,过年过节,有些人家特地来请我奶奶到他们家去做羔点。奶奶性格洒脱,酒量不小,畅饮之后有时还要发点小“酒疯”,歪起个脖子,又唱又跳,巴塘人就给这个性子爽快讨人喜欢的快活女人取了他“歪脖子友珍”的绰号。

我父亲曾就读于巴塘国师校,1951年也在当地参加革命,先在巴塘县财政科工作,1959年“四反运动”时到北区当工作队队长,遭土匪伏击不幸牺牲。

大叔叔扎西平措,解放前到康定国师校“陪读”,成绩好,又被选送到南京蒙藏学校学习。在南京他积极参加地下党领导的进步活动,一解放就随天宝他们一起去北京,到国家民委工作。不久又随天宝他们回到四川,很快就随十八军进藏,并在巴塘带了一批青年进藏。进藏后随张国华司令员工作多年,担任过林芝地委书记、专员和拉萨市委书记。二叔叔扎西郎结,在巴塘参加革命,分在县邮电局工作;小叔叔扎西邓珠,随十八军进藏后,长期在公安部门工作,曾担任过堆龙德庆县县长。只有卓玛大姑和小姑幺妹留在家,大姑与当时的巴塘县长结了婚;二姑幺女,也随十八军进藏,现已退休回到四川内陆。

扎西平措叔叔的大儿子扎西达娃,是西藏著名的青年作家。这位化林人的子孙,如今已是西藏自治区文联主席。

我们家的老屋,就在化林老城东边那条上飞越岭的大道旁,那株古老的大树至今依然挺立在它侧边。

一到家,张家的子子孙孙们就挤满一屋子,亲亲热热地迎接我这个张家后人的归来。论辈份,在他们当中我已算是“老辈子”了。

爷爷离开化林时留下的姑姑,由小爷爷“张菩萨”抚养长大。在她成人后,招了个姓黄的上门女婿。女婿到了张家,依俗改姓张,取名凤麒。解放前张凤麒继承“祖业”,做了一方袍哥的“舵把子”,依旧坐在茶馆里“说事”,在“条子”上盖章,保来往行人平安地翻山越岭,也从中得点“好处”,以养家糊口。眼下这一屋子人丁,都是姑姑的子孙。

如今的化林,早已没有了老人们记忆中的风光。只有在那些庄稼地里、荒草丛中,还能见到些许断壁残垣。费了好大一番功夫,我们总算在一羊圈处找到了一片残碑,可已看不出个究竟。往日辉煌的古边城已难寻觅!

张阿佩同志的一番述说,为我们揭开了一页化林坪这座古边城的另类“秘史”,甚是难得。

  * * * *

化林、沈边的外来族群中“人物”多多,以上提到的仅是影响较大者中的几位。从他们的传奇人生,我们可隐隐感觉到这条民族走廊不同岁月律动的脉搏,多少折射出一点时代的浪花。他们的跋涉与拚搏,为长河地方的开拓发展所发挥的作用不可低估。

以上记述不少采自民间传闻,有关史实还有待进一步查证。笔者仅抛砖引玉而已,错谬之处难免,望“史家”“方家”和知情者指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叔叔爷爷,爷爷叔叔,也是够拼
我的少年日记
那些年收到过的毛爷爷 造假的你能走点心吗
玉纸:八月馨香
我理解了您,父亲——谨以此文纪念父亲汪玉良先生逝世一周年
【作家专栏】李汉君|周叔叔的笑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