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钱的美篇(老湾·文献世家·解元墓地)

老湾·文献世家·解元墓地
——湖南古村落拍摄散记

“解元” 谭莹墓地

  四月四日清明节这天,我从长沙来到乡下老家扫墓。对于一个年已古稀的人来讲,扫墓更多的已不是一种祭祀与寄托哀思,而是一种难以抹去的乡愁和对故土故乡山川及民情民俗的怀念。
  我的家乡在湘南山区安仁县龙市乡一个叫谭家湾的地方。原先我们那里不叫村,叫“湾”叫“堂”或叫“坪”叫“冲”。一问,你是哪个湾里的?那一块有五个谭氏自然村:田心湾、合乐湾、石禾堂、六六坪、老湾,相距都不足一公里。“老湾”最老,又叫“下谭家”,现在叫双泉村。其它均为老湾分支出来的。
  族谱记载,谭姓其远祖“可奕公因江南人事多乖,天道不顺,雪深七尺,黎庶僵仆,有乱邦不居之意,于唐咸通十四年(873),遂携子守禄由江西吉州泰和县高行乡迁入湖南茶陵县十五都邓塘”。谭可奕应该是茶陵谭氏始祖。
  谭可奕于唐授宣议郎。宣议郎是中国古代唐、宋朝的一个官职名称,为七品,赠荣禄大夫。其孙赠光禄大夫(唐荣禄大夫光禄大夫为从二品)。谭姓入湘,氏族兴旺,曾有“湘省谭氏之盛,居全国之冠”之说,而茶陵谭氏尤称巨族。谭家湾谭姓亦属茶陵谭姓一脉。
  小时候就听父辈们讲,“老湾”出了很多官,最有名的是“解元”。“解元”名叫谭莹,字铭山,因其留有很长的胡须,乡里俗称“铭山胡子”。“铭山胡子”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做了两件事多年来一直在乡里传颂。

“文献世家” 谭莹故居牌楼

  一是为乡里减免了部分田地赋税。民国初年,因田地赋税过重,民多怨恨,又无可奈何,谭莹便亲赴省城长沙求见谭延闿,为民请命,由于他服饰简朴,像个地地地道道的“乡巴老”,门卫自然不为通报。后他托一外出买菜厨师递进亲笔手书,谭延闿时任湖南督军、省长,下令打开中门,亲自跪接,且减免了部分田地赋税,乡亲们很是感激。
  原来,谭莹是谭延闿的私塾先生。我们那里与攸县、茶陵三县交界,谭延闿是茶陵人,“老湾”有座谭家书院,谭延闿曾在此读过书。说起谭莹并没有人知道,谭延闿却是大名鼎鼎,曾任两广督军,三次出任湖南督军、省长兼湘军总司令,授上将军衔、陆军大元帅,曾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和行政院长。
  二是参加“公车上书”。谭莹光绪二年(1876)求学于岳麓书院, 光绪五年(1879)中湖南乡试“解元”,即省考第一名举人,先后出任长沙、武陵教谕和广东遂溪知县等职。谭莹亦属清末维新人士,早在谭延闿家教读时,曾结识主张变法的谭嗣同、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人士。1895年谭莹拥护光绪帝变法图强,反对慈禧太后专权误国, 在京应试时参加“公车上书”。
  “戊戌变法”失败,康梁亡命天涯,望门止宿,梁启超曾到谭氏书院找过谭莹。后谭莹弃官从教,隐居乡里,成为一名教书先生,直至终老。谭莹生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民国十五年(1926)病殁于家,葬于屋后象形山。

提篮石拱桥

  “老湾”背靠一座山,山为南北向,南边是虎形山,其腰身似虎;北面是象形山,其头像象鼻子。我祖母1958年去世后也下葬于此,墓地紧邻谭莹墓地的右侧。记得下葬时因地形所限,遂将谭莹墓地的地围子右手一角砸了,才把棺椁放进去。
  细雨非非,登上象形山,极目远眺,风景特别的好,只见林中古树参天,郁郁葱葱。过去站在墓碑前,能遥望二十里外三角形“金字塔”式的一座山峰,那是茶陵的丫前,现在全被树枝遮挡了视野。
  “解元”的墓地面积约有百十平方米,外围是三合土筑的围墙,墓地长满了树木与杂草,且足足有一人多高。在给祖母叩首之后,我爬开深深的藤蔓钻到墓碑前,看见长满菁苔的墓碑上有“显考清解元授朝议大夫谭莹府”字样。
  “老湾”是一个古老的村落,属安仁县唯一一个省里的历史文化名村。村前有条江,村口有池塘和一株600年重阳古树。据说这重阳树是与老湾祖宗修建屋场时栽下。可见老湾已有600年历史。
  大树边有两口清澈见底、终年不断且冬暖夏凉的古井,一个叫“月亮”,一个叫“下潭”,合称“双泉”,这是双泉的由来。

谭氏书院

  “老湾”过去有成片的老屋,这些老屋马头翘角,鳞次栉比,多建于清道光年间,坐西朝东,品字形山墙建筑,火砖齐顶,顶筑双层廊檐。“解元”故居前后两栋相接,前栋2层,后栋3层,上、中、下3个宽敞的厅屋,各房间由雕梁画栋的屏风相隔而成。
  屋场前面有上、中、下三个大禾坪。以前,一楼大厅高悬朝廷诰封的“朝议大夫”金匾。三个大禾坪前都竖着一排排两米高的条石柱子,上有圆眼和方眼,这是科举时代“中举”的标志。文举依石立杆点灯,武举依石栓马,立这么多的石柱子,说明这里确实出了不少人才。后来,这些石柱都被拆走用于筑河堤。

谭氏公祠

  谭莹一族五代为官,其曾祖父、祖父、父亲均诰赠"朝议大夫",妣赠恭人、诰命一轴。到了他一代更加显赫。“解元”故居,又叫“圆大门”,前面是一个高大的牌坊式门楼,牌坊高二丈有余,厚约二尺,琉璃瓦盖顶,左右两边一对大鳌鱼呼应,门额上书“文献世家”四个大字。
  大门两旁原刻着“德门萃福;仁宇恒春”对联,四根立柱上分别书有:“大气挟扶舆岳秀河灵钟地脉;元钧旋斗柄协风时雨召天和”。“双水映门,藻绿苹青只荐先人戾止;泉源盈沼,豆粥麦饭聊表后嗣欢迎”。“中庸十六章为德盛矣;元酒二三献既又享之”。这些对联都是谭莹所作,既是地理环境自然风貌的写照,又告诫子孙们奋发图强。
  谭莹一生力攻经史及天人性理之学,可谓是集儒、佛、道哲学大成之理学,已达炉火纯青境地,他一生藏书甚多,著述不少,可惜都已失散,乡里仅流传其家门口的几副对联。

公祠大厅红沙石础

  双泉还有三景:谭行之公祠、谭氏书院和提篮桥。谭行之公祠位于村西头的黄龙江边,建于清道光十年(1830),上有弧形马头翘角,下有石柱阶梯,前后两进。前几年后进已经坍塌。谭氏书院位于河的东岸边,我小时候也在那里发蒙读书,现在仅剩下一个破损的大门,“谭家书院”为谭莹手迹。其它的多以水泥房子取代。提篮桥就在祠堂边上,一座单孔横跨黄龙江的石拱桥,将“老湾”与谭氏书院连接在一起。
  记得小时候夏天在河里游泳玩耍,时不时地会与其他顽童从四五米高的桥上跳下来,好久好久才冒出水面。每每想起孩提时在乡里的情景,依然记忆犹新。老屋里“躲迷藏”,爬在墙头看“灯”看“戏”,攀到树上掏鸟窝鸟蛋的许多往事,虽然已过数十年,仍历历在目,难以忘怀。

老湾村前的黄龙江

清道光十年修建谭氏宗祠的石刻碑文


老屋窗楣彩画

厅屋屏风双龙木雕


老屋一角磨盘、风车

六座连体靠椅。这大概只有我们老家那一带才有。

有些照片多是十年前拍摄的,有的画面已不复存在。

更新于 2020-04-28

古村展应纳入其中,未纳,是憾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清末---谭莹   简历
新歌:《我姓谭》,向中华谭氏立姓2700周年献礼!茶陵谭氏转起!
老生——余叔岩
湖南省谭氏三进十八工宏之宏亮公后裔班辈
【文史】茶陵谭氏“三进十八宏”
谭莹与茶陵谭钟麟的缘分                 段亮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