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炎帝传说】五谷的故事

古时候,人们都是吃鸟兽的肉和山上的野果过日子。到了炎帝神农时,人慢慢多起来了。炎帝心想,鸟兽总会越吃越少,而草木的果实,每年可以生长一次,可以源源不断。要是能把那些最壮实的草木种拿来种植,就可以年年有新的收成,不愁食物短缺了。于是,他从山上砍来一些木料,削成启土锄地的耒耜,让他的琉璃狮子狗在前面拉着走,自己在后面扶着耒耜掌握方向。土翻好后,又从野地里收集了一些草籽,开始试种起来。

不久,这些种子破土而出,长得很茂盛。到了秋天,收到了多几倍的收成。炎帝高兴极了,第二年,就叫稻、黍、稷、麦、菽五位大臣,带领百姓,按土地的高燥湿肥等情况,划分地段,分头大面积种植。

这件事感动了玉皇大帝。他打发一只满身通红的神鸟,衔着一株九穗的禾苗,飞到炎帝他们开垦过的土地上空,把种子撒在地里。又命令太阳神和雨神帮助照管。结果,五个地段长出了五种不同的作物。为了便于记忆,炎帝就按五个大臣的名字,把这五种作物叫做稻、黍、稷、麦、菽,这就是五谷的由来。这年秋天,五谷中长出了一尺多长的嘉禾。这种嘉禾种一年可以收三次,人吃了不但可以充饥,而且可以长生不死。这样一来,许多人就慢慢懒散起来了。玉皇大帝知道后,很不高兴,叫米谷神速速收回五谷中长生不死的成分,而且种一年只能收一次。又命红色神鸟留在人间,每年春天催百姓耕种。后来,那神鸟就变成了现在的布谷鸟。

五谷知识:'谷'原来是指有壳的粮食;象稻、稷(jì计,即谷子)、黍(亦称黄米)等外面都有一层壳,所以叫做谷。谷字的音,就是从壳的音来的,五谷原是中国古代所称的五种谷物,后泛指粮食类作物。关于五谷主要有两种说法,主流的是稻(俗称水稻、大米)、黍(shǔ,俗称黄米)、稷(jì,又称粟,俗称小米)、麦(俗称小麦,制作面粉用)、菽(俗称大豆)。因为有的地方气候干旱,不利于水稻的种植,因此有将麻(俗称麻子)代替稻,作为五谷之一。

来源|   大美炎陵 201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贾国勇丨穿越历史的那抔黄土
五谷经
五谷杂粮最养人,带你认识五谷杂粮 岁月不声不响,在凡俗的烟火里,
太上老君說五谷妙經
大埔县级非遗传承人再增10人,快来认识一下!
上古神鸟应该这样排,其中最厉害的可以助人成仙,炎帝都不敢惹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