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小宝:那些年,我死活读不下去的《红楼梦》

曾经荣登“中国作家富豪榜”的文坛巨擘王蒙老爷子很生气:“《红楼梦》都读不下去是读书人的耻辱。”

作为一位“读书”多年、如今又以文字谋生的文科生来说,为了能继续站在“读书人”的行列里,我必须“坦白从宽,低头认罪”:“四大名著,唯一看不下去的真的就是《红楼梦》了。”

当然,王老爷子撂下一句硬话的架势,说明“《红楼梦》阅读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才“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的确,王老一怒正是针对着数月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在网上搞的“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在对近3000名读者的意见进行统计之后,《红楼梦》荣登榜首,四大名著全部闯入榜单前十。不过再转念一想,既然3000人声称自己“看不下去”,那也正是有这么多人想读书、买过书、而且打开书了;只不过遇上了什么困难,不是人人都读得下去而已——似乎还是情有可原。

可“四大名著”统统榜上有名也实在说不过去。“读了几百年的书,如今读不下去?”,中国古典文学精粹的待遇尚且如此,难怪王老爷子大动肝火:“如果连这点累劲儿都没有,我们的精神生活就完蛋了。”

唉,完蛋了——十年前,每每捧起《红楼梦》的时候,我也是这么觉得。

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

中学的那些年,电视被加了“童锁”、电脑锁在父母卧室、每周的零花钱只够网吧消费一小时;我的日常“合法”娱乐活动,其实也只有看书了。好在父母在这一点上倒不吝啬,周末时常带着我去书城,一书包一书包地买回了《二十四史》、《全唐诗》、《资治通鉴》……自然也少不了“四大名著”。只不过时光荏苒,尽管那6年里我差不多读完了几倍于后来的书,奈何那部《红楼梦》,到了第六回后再也翻不下去了。

原因无它,时间宝贵。

彼时“每周一小考、每月一大考”,阅读真是件不得不“只争朝夕”的事情。效仿先代文豪,看书的时机讲究“路上、床上、厕上”的新“三上”,目的更是以“娱乐为主、学习为辅”。所以常有这样的情景:“夜半时分,我双掌齐出把写完的卷子推开,起立转身的瞬间脱衣、拿书、上床一气呵成,然后随便翻开某页埋头就读,直到眼皮打架再随手把书丢在床头,关灯睡觉。”

打开《水浒传》,翻到的会是“王婆计啜西门庆,淫妇药鸩武大郎”;打开《西游记》,翻到的会是“法性西来逢女国,心猿定计脱烟花”;打开《三国演义》,翻到的会是“祢正平裸衣骂贼,吉太医下毒遭刑”;各个都能成一段独立的故事,十几页的一回看下来,恰好能让人有意兴阑珊之感。毕竟这三部名著都发迹于勾栏瓦肆之间,话本杂剧评书大鼓,称得上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字里行间都透着一股诱人的“三俗”味。

可要是打开《红楼梦》嘛……“又见妙玉另拿出两只杯来。一个旁边有一耳,杯上镌着‘攽瓟斝’三个隶字,后有一行小真字是“晋王恺珍玩”,又有‘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一行小字。妙玉便斟了一斝,递与宝钗。那一只形似钵而小,也有三个垂珠篆字,镌着‘杏犀X【这个字就是那个上乔下皿,音qi?o的字】’”,就这短短不足一百二十字以内,脑袋就“当当当”地在不认得的古字上连撞了几下,我还没来得及起身取一本《康熙字典》就已经昏睡过去了。此种催眠奇效屡试不爽,真是斯文扫地。

再加上那一张绵密错乱的家族关系网,对于生活在都市三口之家里的当代少年来说,简直是原始、奇异、而又无法想象的存在。“贾、王、薛、史四大家族的人物关系盘根交错,谁是平辈、谁是长辈都得琢磨好一阵子,看得人有些晕。”网友这话我深有同感:尤家二姐三姐傻傻分不清楚,贾琏明明是长子怎么偏唤作“二爷”,宝玉房里的小厮到底叫茗烟还是焙茗,戏班子的十二官们散在太太小姐的房里贴身服侍真的没问题……对于明天还要早起背单词的我来说,这部《红楼梦》在字里行间透露的太少、教人去猜的太多,简直是作者恶意地让人拿起就放不下,对读者忠诚度的要求高得不合时宜。

更别说可卿姐姐卧房里的什么武则天的宝镜、赵飞燕的金盘、掷伤杨贵妃乳房的木瓜、寿昌公主的卧榻、同昌公主的珠帐、唐伯虎的《海棠春睡图》……曹老笔下的这些摆设,据说件件都洋溢着“对宝玉的一种青春萌动期的朦胧暗示”;凡此种种“一喉二歌”的小心思、小地方、小暗线,总令我不由地把书翻回扉页,轻抚着后人为曹老绘制的那张质朴、坚毅而棱角分明的面庞,默默流下两行清泪,并无师自通地打心底生出一个红学“大悬案”:曹雪芹当是女文豪吧!

于是,在我伸手可及的小书架上,西游三国水浒来了又走,牛虻复活铁流也是匆匆过客,唯独三本装的《红楼梦》十年后依旧“岿然不动”;看来有些事情当年没干,一辈子也都不会再干了。

书是好书,人非妙人

今天再想想,在那个除了压力还是压力的时代,我还真是需要一些书卷里的英雄气概撑着自己:口中叨一句“俺老孙去也”,趁着冬日太阳未升时“在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与老师争辩后还能自我安慰一番,“诸君不知世务,互相问难,不容不答耳”。

而面对《红楼梦》,如果套用今天的俗语,少年时的我看着它,常常只能摇头感慨真是“满纸绿茶婊、一本小清新”:满院子的姐姐妹妹婶婶嫂嫂,暗地里咬碎银牙蜚短流长,明面上笑脸盈盈嘘寒问暖;一个无聊无知无耻(与多位同龄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的“三无”少年整天书读不了几本、字写不下几行,却偏偏能在裙裾间钻来蹿去——这叫一群数百年后“朝五晚九”的同龄人心里怎么是个滋味?怕也还有人与笔者一样,嫌贾政下手不够狠、贾母护犊来得太快,实在不解气。毕竟,在社会主义思修的鼓舞下浑身充满正能量的淳朴少年,无论心境、身境都与人到中年、苦逼半生的曹老差的太远,又如何读得下去这本清代知识分子的情感启蒙史呢?也莫怪我们把书丢到一旁,忒生闷气……

当然,这种说法也并不十分公平。红楼里的百般人物,是有不拖拖拉拉敢爱敢恨的,能驾驭的起千人千面才是曹老巧思妙笔所在;名著是名著,只不过那时的我们的确不是合适的读者吧。

况且,不是还有那位创作了《蒋公的面子》的女大学生温方伊嘛。据说她不但熟读红楼原著,家中更是珍藏多部清朝、民国时的解读、批注,也一概读得津津有味。“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把一本常人“死活读不下去”的大部头读得融汇贯通,自然是极好的事情;可也烦请大师们对普通年轻人的苦衷略微多理解一些。

但是写过《王蒙的红楼梦》、《红楼启示录》、《王蒙谈红说事》的王蒙王老的境界,那就太高远了。老先生在感慨过“精神养料如果都从100多字的微博上来,智商会降到什么程度!”之后,又对台下的女学生加重语气说:“如果你们的男朋友连《红楼梦》都没有看过,那你们一定要小心,因为他脑子里不是钱就是升官,要不然就是彻底的薛蟠那一种!”

王老一语中的,作为一位中文系女生的前男友,我说不定就在某个时候现出了一回“绣纺窜出个大马猴”的“呆霸王”原形;古人曾说“少年不读红楼”,如今我追悔莫及。

读书之苦,莫过于高数

虽然红楼原著看不下去,不过作为被“56.0%受访者”认为“因为‘读图时代’而远离名著”的青少年的一员,在《百家讲坛》大红特红的时候我也未能免俗。2005年,从元旦到元旦,周思源与刘心武两位先生前前后后一共把《红楼梦》“解读”了足足28期,一番教育下来我真是茅塞顿开,那部看不下去的《红楼梦》原来如此的博大精深,甚至能撑起一门卓尔不群的“红学”来。

更令人啧啧称奇的是,刘先生的23讲“揭秘红楼梦”,8讲在揭秦可卿;周先生的5天时光,更是全在“也说秦可卿”——没想到一位十三回便“误了卿卿性命”的小女子,生生地让“红学”里再划出个“秦学”来,二者的关系譬如教育学下有高等教育学、管理学下有个公共管理学。果然“半部论语治天下”,经典就是经典,或许穷极此生我都参透不了半分曹老的苦心,于是覆盖在它绯红书皮外的灰尘就越发地厚了。

《红楼梦》是“一人一票”地摘取了广西师大出版社“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的首位,可不买账的人也不在少数。有说“这不是网友们的幽默感,这是耻辱”、有说“《红楼梦》还最难读?过几年没几个认字的了吧”,有说“你能指望把《诛仙》奉为经典的人能去思考《红楼梦》的多重内涵”,有说“《红楼梦》在当时应该也是类似青春文学啊”,有说“《红楼梦》明明那么好读,当年在高中时我可是看了五遍”,有说“《红楼梦》,这八年时间不停地翻看。时间越长,越觉得自己肤浅无知,字字句句常看常新”,还有说“修为到了自然就看懂了”……更有热心网友为改善《红楼梦》的书坛地位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死活读不下去’的说法纯属瞎扯:如果读完了给10万块,读不完枪毙,所有认字的人就都能读完了——果然高手都在民间。

然而,正如“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上永远不会出现罗斯柴尔德家族一样,或许把《红楼梦》扶上“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也是为了隐藏真正的幕后黑手:出版社工作人员戴学林说,在公布结果的同时,网友们吐槽最多的其实不是名著,而是教科书,高等数学排名第一。“《高等数学》,绝对是生命中的噩梦啊!今生不愿再相见,绝对的!”“数学书好凄凉啊!”;由于高等数学这些只能算是教科书,不能算作作品,因此没有列入榜单——知音难觅、真相只有一个,看到这里我不禁流下了文科生的泪水。

其实,某部书如果能在一代人中持续通俗流行,随着他们的生老病死自然也能熬成经典。老祖宗在当年曾作诗曰:“开谈不说《红楼梦》, 读尽诗书也枉然。”可见19世纪初中华大地上《红楼梦》的影响力,比21世纪初的《小时代》也不遑多让;可是曹老让一座大观园住进了九百八十三人,《小时代》里偌大的上海也就在十六个名字的手上来回折腾。西谚有云:“所谓经典,就是人人说好,但人人不读的书”,不过我们这个时代最有“经典”潜质的,怎么都是像高数与《小时代》这样“人人说不好,人人都读的书”呢?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guancha.cn/zhangxiaobao/2013_10_07_176726_s.s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来源:观察者网 | 责任编辑:梁哲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
“凤姐”是怎么点评《红楼梦》的
红楼梦与红学研究
红楼品茗_红楼文库-红学三个死结
“续红楼”争议中持续畅销
胡洪侠|旧时纸上的红楼梦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