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回味
回味---南京一中105周年校庆日记
杜可
2012年10月20日
   每个人只有一个生身母亲,常言道:儿女是母亲的心头肉,她和我们血脉
相连,她不仅给我们生命,哺育了我们,而且,她对儿女的付出,始终如一,
无怨无悔.母爱相对是最无私的,因此大部分人都有恋母情节.我尤其如此.
 每个人可能有几个母校,从幼儿园开始,一直到小学,中学,大学,每个阶段
都有很多值得回忆和眷恋的事情,但中学时代无疑记得最深,是最值得回味
的时代.离别了母校,踏入社会,人世间世态炎凉,如过眼烟云,有喜有忧,总
觉得还是只有母校才能和母亲相提并论.,因为她们真实.
 离的越久,离开越远,这种感觉越强烈.因为,无论你走到那里,你都能感觉
到她们那份真情与永远的温暖.和老师同学分开多年后,还是一见如故,可
以敞开心菲,无拘无束.
  
 '告别了母校,奔向了四方',
 从68年底上山下乡,我们老三届同学走向了社会,大部份插队,其他到兵团,
到矿山,进工厂,参军,上学,或出国求学援外打工,从此很少回校了.以前我
们还年轻,每个人经历了很多,受到不同的磨练,农村的艰苦,找个理想工作
的困难,再学习的不易,谈对象结婚,生儿育女,乃至在社会转型中下岗创业,
工作学习和生活压力一直较大,当然也有阶段'成功'的快乐和喜悦,我们老
三届同学真是酸甜苦辣啥都遇到了.我们在纠结,我们也在反思,有同学说的
好,一切都在改变,但我们和一中那份母校'求真'的情确实没变,是扎扎实实
存在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文化教育已成为国家安邦立国发展战略重点之一,
发展教育是要大量投入的.税制改革,使企业增加了教育附加税,当时企事业
单位都喊税重,还真看不出来对我们老百姓有什么好处,而现在每个学校都大
变样了,连很多农村的学校都有校车了,早些年还只听说外国有.
  到了九十年代,好学校已是稀缺资源,独生子女教育已成为我们这代人的头
等大事.我儿子也考取了一中,每学期我都来参加家长会,每次都感到母校在
悄悄变化,那时老楼已全拆除了,只剩下团结院.大操场已是塑胶跑道,<>
楼>特别引人注目,成为一中标志性建筑.新图书馆,崇文楼,不断落成,使我感
叹万分.电化教室,阶梯教室等等,这是大学才有的啊.,一个普通中学在短短
的十几年就全变了模样,这一切真的是改革开放才会有.是后来的一中校领导
和学校的老师,通过不解的争取和努力,才使一中旧貌变新颜.
 回想我们在校时,就感到一中就比其他学校好多了,但和现在条件还是无法
比.
 我多次感慨地跟儿子说,你们学习环境太好了,又没其他干扰,要好好学啊!


(九十年代一中望星楼前照片.图第二排右边第一人为老三届同学章松华老师,全国优秀班主任) 

 我们老三届人同命相连,所以我们对一中都很留恋,过去熟悉的老师和同学,
一见到总叙叙旧,会打听其他人的情况和下落.有机会就联系一下,聚聚....
一中人之间见到后也总会问长问短,互相帮些忙,这也是一种自然情份吧.
我也从没忘记过自己是一中的学生,走到那堂堂正正,咱不能忘了自己的根.
 我参加母校校庆次数不多,今年是第三次,不仅感觉办的好,而且感触很深,
前些天一直都在看校友的文章和照片,故自己也写点校庆日记,留做纪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进入上外附中,是我一生最正确的选择
任英丽 | 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再谱新篇——孝义中学70周年校庆献礼
贾老捐赠记
【图】(摄友会)岑溪中学百年校庆 20年后再回母校见闻
永登中学,我的母校!
难忘母校 感恩母校 .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