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巾帼风采】心怀“女侠梦”,勇走“援教路”

文章:马加强 图片:赵华 音乐:网络

近来,一则题为《家国心 援疆情 两年英吉沙援教路 济宁援疆教师实现“女侠梦”》的短视频打动了很多人,更是让我们微山县的父老乡亲为之动容。视频里的主人公是山东省微山县第一中学的化学教师赵华,视频简述了她那可歌可泣的援教时光,以及时光里夹杂着的鲜为人知的亲情故事。反复观看后,我久久不能平复内心,禁不住提笔,提笔写我身边这可亲可敬可爱的人。

1

2021年9月,常年躬耕于教学一线的赵华老师积极响应国家援疆号召,主动申请到新疆英吉沙县支教。赵老师的这份勇气与果敢恰恰源于她心头的“女侠梦”,说起对“侠”的理解,她简明扼要地概括成三个词语:大爱、无私、奉献。赵华知道边疆的条件艰苦,同时也了解边疆的师资紧缺,因此她矢志不渝地坚定着自己的选择。援疆之行,赵华老师也是带着父亲的心愿和嘱托前去的。她说,父亲走遍了大江南北,唯独没有到过大西北。

有人或许还不了解“英吉沙”。英吉沙,系维吾尔语,意为“新城”。清《西域图志》作英噶萨尔。英吉沙县隶属新疆喀什,行政区域面积为3425平方千米,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昆仑山北麓,塔里木盆地西缘,东部与莎车县接壤,西南、西北与阿克陶县相接,东北与疏勒、岳普湖两县毗邻。英吉沙县属于大陆性温暖带干旱气候,四季分明,夏长秋短,降水少、光照足、蒸发大,气候颇为干燥。

初次来到英吉沙的赵华,也有一段时间的不适应,时差倒换、水土不服,白天忙于工作,夜晚休息不好,进而一度让她嘴唇干裂、喉咙干痒、鼻腔流血。已入不惑之年的赵华,早已拥有了吃苦耐劳的本领,习惯自己所不习惯的,克服自己所困难的。赵华深知边疆的长治久安离不开一棵棵甘于扎根的胡杨树,她立刻把自己变成了一棵戍边的胡杨,努力地扎根、努力地伸展、努力地强大,一切也就迎刃而解了。与此同时,赵华开始深入地学习民族政策、民族历史、宗教法规,积极了解当地的风俗民情,很快便进入了支教教师的角色,顺利融入了支教“大家庭”。

来到英吉沙县实验中学后,赵华老师看到了孩子们一双双渴望求知的眼睛,那眼睛里饱含热情和火焰,饱含着边疆的希望与星光,饱含着对疆外世界的无限向往。走上工作岗位后,赵华一方面用心了解学生,积极调研学情,另一方面认真备课,深入研究题库,进而找到了新教学工作的突破口和切入口。当时,学生的化学基础还相当薄弱,个别高三学生连最基本化学用语都分辨不清,教学工作曾一度面临着巨大挑战。为此,赵华老师编出了一个个学习口诀和答题技巧,让同学们对化学学习充满了兴趣和信心。课堂上,赵老师喜欢走近每一位同学,细致观察学生的课堂反应,与他们交流互动,还开设了课后“爱心小课堂”。言谈举止之间,赵华老师身上总是散发着一种母性的美,让孩子们感到无比亲近。援教日月,情深义重,赵华感言道,“我要用自己的言行影响我的学生,影响他们去热爱国家、热爱社会、热爱生活。”当阿卜杜拉同学在泉城济南实现了自己的大学梦,阿尔祖古丽同学从星城长沙给她发来祝福时,当看到从英吉沙实验中学走出的学子一个个晒大学生活,懂得感恩的孩子们给她发来元旦祝福视频时,赵华倍感欣慰,感觉“桃李满天下”是对教师的最好奖赏。

凭着出色的教学成绩和领导能力,赵华当选了英吉沙县实验中学教研室副主任。她知道,一定要摆正位置、发挥作用,要变“领导别人”为“引领别人”。为了更好胜任各项工作,赵华主动放弃了一些休息调整的时间,顶着常年的颈椎病、扛着频频来袭的腰酸背疼去开展工作,身先士卒,事事在前。赵华充分借助“青蓝致远”工程和教研组备课的契机,多次组织开展“找亮点、勤反思、多动笔”等教学教研活动,全心全力地帮助“徒弟们”成长进步,并将自己的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同事,她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为好大姐、好姊妹。2022年9月,赵华的结对徒弟因成绩突出,获得英吉沙县实验中学“优秀青年教师”称号,同年10月,又获得英吉沙县“基础教育精品课”一等奖;同事孙老师在赵华的精心指导帮助下先后获得喀什地区录播课二等奖、自治区作业设计三等奖等荣誉。

援教的工作之余,赵华还积极参与“鲁疆石榴籽”工程系列志愿服务活动,通过“一家亲”“手拉手”“民族群众结对认亲”等活动,播撒下一粒希望的种子,绽放开万千幸福的花朵。赵华常说,“来到新疆,就要与当地的老师和孩子们想在一起、做在一起,我愿做民族团结的一颗石榴籽。”

2

援教之路谈何容易?除了脚下的坎坷,还有心头的煎熬。

就在赵华准备赴新疆英吉沙县援教之前,她70多岁的老父亲就已经被查出肺癌晚期。这如同晴天霹雳一般,让她久久不能平复甚至掩盖住悲痛的心情,为此她一连偷偷哭泣了两个夜晚。眼睛哭肿了,她还给父亲谎称是“夜晚备课熬的。”赵华与父亲的感情很深,老父亲的言行始终鼓舞着她、激励着她。父亲一辈子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身上的果敢与韧性影响着子女们的成长。赵华不敢想象没有父亲的日子,更不敢想没有父亲的生活。临行的那几天,赵华感觉心上像扎了一根钉子,想拔但又不敢拔。

患病后的老父亲身体极为虚弱,精神状态也大不如前,身边需要人24小时照顾。看着每况愈下的老父亲,赵华心如刀割,她多么想留在父亲身边......临别那天,秋意很深很重,阴云层层密布,赵华真的犹豫了,她不敢迈出离家的那步,不敢离开老父亲。然而父亲是很清楚很明白的,老人家强忍着病痛,强颜欢笑告诉女儿,“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工作很重要,放心的去吧,你永远是爸爸的骄傲。”就这样,赵华眼含热泪依依不舍地踏上了援教的征程。在支教期间,老父亲多次因为病情加重而住院治疗,每每听到消息,赵华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简直有种要炸裂的感觉。她开始不敢给父亲通话,生怕如鲠在喉,生怕泣不成声。

2022年9月,陪伴了老父亲近一个暑假的赵华正准备着重返英吉沙援教,竟没想到噩耗突然降临了,父亲病逝了。那一刻,赵华感觉像天塌下来了一样,所有的悲痛从四面八方集聚而来,她抑制不住悲伤,更抑制不住内心的愧疚。从悲痛中渐渐走出来的赵华知道,她要继承老人家的遗志,不能辜负了父亲。匆匆送别了挚爱的老父亲后,本想好好陪一陪年迈的母亲,但归期已定,赵华化悲痛为力量,带着对母亲的牵挂,第一时间返回了英吉沙县实验中学。

后来,赵华在家里发现了老父亲生前用过的台历,父亲用笔在台历的空白处填写上了生活的点点滴滴,既有挂牵也有爱怜,既有琐事记录也有生活感悟。

2021年9月11日,父亲在日历上写道:三(赵华)明天出发新疆喀什,远,不知道身体能不能适应。

2021年12月24日,父亲在日历上写道:晚上八点,三(赵华)从新疆返回济南,顺利落地。

2021年12月27日,父亲在日历上写道:三(赵华)、中华(女婿)一块来看我情况,中华瘦了许多,三不在家,没人照顾的。

赵华一边翻老台历,一边泪流满面,泪水再次打湿了那些刻骨铭心的日子。

援教的日子里,赵华最放心不下的是患病的老父亲,当然还牵挂着家中忙里忙外的丈夫,以及在外读大学的儿子。从忙碌中走出来的赵华,常常会迎来一阵莫名的酸楚,小家三口分居三地,唯有视频通话才能把他们聚到一起。期间,丈夫生病住院半个多月,并在济南进行手术治疗,忙于援教工作的赵华也没能赶去陪伴。聊起此事,赵华同样深感惭愧,一边是小家,另一边则是大家,关键之时,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大家。2023年的大年初六,年味正浓,身为高三毕业班老师的赵华突然接到提前返疆的电话,尽管心头有万般不舍,但她还是毫不犹豫地踏上了返疆援教之路。

赵华坦言,“援教的时光中五味杂陈,既有陪伴学子收获的喜悦,也有牵挂亲人的哀伤,既有不期而遇的美好,也有猝不及防的苦痛。既然选择了戍边,那就勇敢做一棵胡杨,昂首挺胸,直面风雨。”

3

风雨彩虹,铿锵玫瑰,是什么造就了一个如此勇毅前行的赵老师?当然是这28年的从教之路。

赵华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化学教育专业。1995年至今,赵华一直担任微山县第一中学化学教师,多年担任高三教研组长,先后送走了15届高三毕业生,曾任微山县第七届、八届政协委员。

赵老师说,化学是一门非常神奇的学科,它可以将“不可能”变为“可能”,可以带给我们惊喜和想象。化学,离不开各种各样的反应,充分的反应才能够促成良好的结果。为了教好这门神奇的课程,赵华逐步在教学工作中走出了自己的路子。她在贯彻落实学校实行的“高效生态大课堂”的同时,鼓励学生积极融入“自主探究 合作互助 勇敢展示 点拨提升”的课堂方式,让学生有所思、有所疑、有交流、有探讨、有展示、有收获。日积月累的经验告诉赵华,教学不能一味的给结论,而是要让学生亲自用尝试、试验、讨论等办法寻求结论,让学生自己学会织网,体验捕鱼的成功和成就感。工作中,赵老师通过数学工具解题模型解决了很多抽象理论,不仅提升了学生思维品质,也锻炼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在如火如荼的课堂教学改革形势下,赵华老师坚持以学生为本,坚信在课堂中总会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总能在火花中找寻到前进的方向。

2009年至2015年,赵华老师担任高三年级的化学教学,积累了丰富的高考教学经验,也体会到了高一、高二打好基础对于高三突破瓶颈的重要性。随着国家二胎政策的逐步放开,学校曾一度师资缺乏。2015年,赵华服从学校工作安排,勇挑重担,担任3个高一“弘毅班”的教学以及化学组的教研组长工作。百炼成钢,淬火成金,赵华常年每天七点前就到办公室,下午六点半前从未没离开过办公室,偶尔还要晚上加班加点。为了做到课堂精讲精练,赵老师浏览学习优秀的教学设计,阅读教改论文,奋战于题海中,一遍遍地筛选、改编、组合,切实为学生量身定做出合理的学案、补救练习、拓展提升训练等学习材料。赵华老师感言:“教育学生和养育孩子是一样的,需要母亲时刻用心,合适的机会给予合适的营养,而不是将山珍海味随便丢给孩子。”教育教学中的赵华与学生亦师亦友,她经常利用碎片时间和学生交流交心,密切关注着他们的心理及生理变化,陪伴帮助他们度过青春期的叛逆,这种亦师亦母的角色也广受师生的好评和尊崇。有学生感悟良多地评价说,“赵老师的化学课是永远不睡觉的课堂。特别喜欢老师讲课前分享的小故事、小心得、小笑话,看似不经意,实则有心引导了我们,让我们在攀登进步的道路上不迷茫、不枯燥。她经常提醒我们,'学习的路上不能只埋头赶路,还要抬头看路’。”

时光荏苒,从教多年,蓦然回首,赵华在辛勤的耕耘中收获着。十年磨一剑,出鞘必锋芒,赵华老师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和高中理科实验技能大赛,并多次斩获省级赛区一等奖。她代过的多名学生曾先后被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全国众多知名的985高校录取。与此同时,赵华老师也在奋进的道路上获得多项殊荣,先后获得微山县首届“课改之星”优胜奖、微山县教学工作先进个人、济宁市教学能手、济宁市级教学工作先进个人、济宁市三八红旗手、济宁市十佳“巾帼岗位明星”、济宁市援疆工作先进个人、山东省援疆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如今,赵华老师依旧无私无畏无怨无悔地戍守于边疆,以一棵胡杨树的姿态,不断地生长着、奋发着、反哺着。而身在微山县的师生们也在默默地关心着、祝福着、期待着,期待着他们可亲可敬可爱的赵老师早日凯旋!

二十八年从教路,孜孜以求勇登攀。

偶闻援疆出征苦,常记女侠任在肩。

老父重病难照料,爱人儿子两挂牵。

不负韶华铭心志,甘为胡杨戍边关。

者简介:马加强,山东微山县人,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微山县作家协会理事,《风采微山湖系列丛书》(旅游卷)副主编,诗星光文学社编辑,《微山湖》文学杂志社编辑。有作品在《诗潮》《三角洲》《神州文学》《人民公安报》《济宁日报》《济宁晚报》《今日微山》等报纸刊物上发表,并出版文集《我的视角》《风起的日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至爱无言、大爱无疆
【陶继新对话名校长系列之五十七】——记和谐发展的山东省微山县夏镇一中西校
64.慈航:无法忘怀的记忆
沉痛悼念父亲逝世一周年祭文
怀念父亲
我不想回的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