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碰肘,还是拱手?疫情下的施礼方式,如何兼顾尊敬与安全?

握手拥抱,疫情期间已不再受欢迎

人类,是具有鲜明社会属性的最高级动物,人际交往是基本的生活需要。为了表达善意,消除敌意,相互施礼就成为必然。施礼的方式,古今中外自有不同,经历不少演变;而到了现代,见面握手成为“世界级”的标准动作,如果加上拥抱,热情和亲昵更是显露无遗。

疫情之前,握手是标准礼节

进入2020年,人类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许多方面将发生很大变化。只是,可能有点“始料未及”的其中一点,竟然是见面施礼方式的改变。新冠病毒强大的接触传染风险,令人们不得不放下早已习惯的礼节,握手与拥抱的方式,突然之间变得不再受到欢迎。

新型的碰肘施礼方式,异军突起

疫情持续,如何表达礼节与问候?碰肘,突然之间就成了“网红”流行方式。没有想到的是,“碰肘礼”并不是起源于西方,也不是在这次新冠疫情中首次出现,而是在2014年11月由中国援利比里亚抗击埃博拉病毒医疗队首创。

抗击埃博拉,避免接触传染

原来,医疗队意识到埃博拉是接触传播的烈性传染病,必须避免身体接触,故取消了任何接触性礼节(握手、拥抱等)并创出“碰肘礼”这种新的问候方式,还进行了演练。在这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中,当时医疗队员之一的宋彩萍再次冲锋在前,把“碰肘礼”也带到了武汉。由于这次疫情涉及范围远超埃博拉,这种礼节也似乎与疫情相一致地“热”到了全世界。

碰肘礼避免了手部的接触

仔细观察这种新型施礼方式,确有独到之处。大家不妨试试,通过碰肘的肢体动作,不单传递了问候,更自然地涌出一种“鼓劲”“加油”的隐喻,怪不得受到众多的欢迎。而在抗疫一线,这个动作又与战胜疫情的坚定信心“不谋而合”,故更受“战友”们的喜爱。

碰肘礼表达了加油的意思

碰肘,是否应该成为普遍的时尚?

毫无疑问,碰肘礼的积极意义显而易见(我觉得主要在于强调加油鼓劲)。但是,我个人对于碰肘礼成为普遍时尚并不看好。

首先,碰肘礼并未消除接触的可能。虽然它比握手拥抱的接触面积小,但再小的接触还是接触,而且它的名称竟然还强调的“碰”这个概念,如果将“打喷嚏时应抬肘遮挡”相联系,污染的漏洞依然存在。我不好想象,一人穿着防护服,想与未穿防护服的另一人施礼,另一位会不会心存疑惑——他刚才接触过确诊患者没有?

防护标准不一,建议别真碰着,隔开一点为好

其次,碰的分寸不好掌握。不同体形、年龄、级别的人“碰”在一起,很难协调一致,弄不好身体平衡可能都难以控制。我很难想象,假如姚明与郭敬明碰肘,姚明是该扎马步还是该蹲着?

不妨传承中华传统,让拱手礼重焕生机

中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之称。所谓礼,其实就是强调“规矩与规范”。在交际过程中,如何做到礼节周到而又恰如其分,应该好好思量。

为了表达亲近、热情,根据友情深浅,恰如其分地报以握手、拥抱甚至吻额等动作,这是西方文明强调肉体上亲近的礼节,未尝不可。而中华文明强调精神上的尊敬,打拱作揖等非接触式礼节受到推崇。拱手礼自西周时代就在人际交往中普遍采用,如果深究起来,还有好些手式区别,用以表达不同的文化内涵。

见面拱手,敬意满满

近年来,非典、埃博拉、大流感、新冠病毒,还有霍乱等大小不同的疫情几乎就没有中断过,很多传染性疾病都与密切接触有关系。疫情下,西方式文明礼节,表达亲近有余,安全性显得不足;而在中国已经传承三千年的拱手礼,天然就具有既能表达尊敬,又能预防传染的双重功能,是时候重回聚光灯下,焕发出古老文明的灿烂光辉了。

礼节中传递着文明的力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注埃博拉病毒疫情
一图读懂埃博拉病毒
印度疫情稳定,最后会不会成为新型冠状病毒的重灾区?
埃博拉疫苗可望于2015年年初上市
埃博拉病毒及联想
人类能够遏制埃博拉疫情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