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孤山不孤,在雨中安详等待

★旅游地点:杭州孤山中山公园、西泠印社、俞楼

最近江南的天气已经阴了很久,已经很久看不到太阳,今天更是下着蒙蒙的细雨,天公不太作美。虽然说晴湖不如雨湖,我觉得只是游人们阿Q式的自我安慰。

从白堤到醇正泠桥,包括西湖十景之一的平湖秋月,都算是孤山景区。孤山得名的由来是因为它四面环水,由锦带桥和西泠桥分别与白堤和岸边相接。不过,孤山却并不孤独,因为在南宋时就有皇家园林,后来当过皇帝的行宫。所以,孤山其实一点儿都不孤单,即使今天的天空中断断续续地飘着小雨,这里也依然游人如织。

中山公园位于孤山南麓的中部,南临西湖,是清朝时候的行宫,现在还留有遗址。行宫始建于康熙四十四年,在雍正五年改为圣因寺,乾隆十六年又在圣因寺西面另建行宫,要说这祖孙三人,还真能折腾的。

可惜,这座应该美仑美奂的行宫,在同治元年毁于兵灾,现在仅留下遗址了,在1927年的时候,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在对因寺的旧址上建成了今天的中山公园。

在我的印象里,几乎所有的城市都会有一座中山公园,而且都不收费,基本上都是当地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这座中山公园则不然,当地市民极其少见,大多是外地的游客,慕西湖之名而来杭州游览的。

大概是因为杭州的景点太多,所以这座公园很容易被脚步匆匆的游客忽略,也没有旅行团进来。

中山公园毗邻西泠印社,所以由西泠印社的社长题写匾额,似乎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这块匾额就是第四任社长沙孟海题写的,两旁还有楹联:“山外皆山,峦岫绕成清净界;画中有画,笙歌谱就太平图。”公园的门口有一对汉白玉的狮子,造型优美,是明代魏忠贤生祠前的旧物,清朝的时候移到这里来的,也算得上是杭州古老的石狮之一了吧。

走进大门,林茂草深之中,掩映着的就是清行宫遗址。如果不是遗址旁还竖着说明的牌子,我完全想像不出遗址上原来的建筑风貌。垂花站、月台等等,只能看着说明自行想像当年的富丽堂皇。当然,我想像的摹本几乎是颐和园式的皇家园林建筑。

汉白玉的云龙纹石础,就这样露天放置,暴露在阳光雨露之中。我只能说,杭州实在是个文物大市,所以清朝的东西都不算珍贵,根本不用另行安置。

走到路的尽头,拾级而下,就看到两个与成年人等高的“孤山”两个字。我很欣悦,这才算是到过孤山了嘛!相传,这两个字是宋人的手迹。如果不是事先看过一些攻略,我不会注意到,这个孤山的“孤”字,是少了一点的。

石壁的两旁各有一座石亭,东边的是文亭,西边的是武亭,两座亭子虽然建的方位还蛮对称的,但形状并不相同,一座是三重檐六角的石亭,另一座则是方亭。

再往上走到一个平台,这里是鹫香亭和玉兰馆的遗址,占地不算很大,但想来应该是玲珑而精致的。皇帝住的地方,不精致行吗?

万菊亭的造型很别致,掩映在树林荫间,东侧不高的山崖看起来有几分陡峭,我感觉更像是一个精美的小园林。沿着石阶走下去,溪潭花亭都布置得参差有致,虽然小,但江南园林该有的它都有了。

上到最高处是行宫八景之一的绿云径,径侧有一座假山,是以湖石堆叠而成。如果天气晴好,远远地看过来,就像是一朵朵青色的云,因为周围绿树成荫,假山上难免会映上绿色。石头上刻着一块诗碑,描绘孤山胜景,还有三方篆刻,证明这首诗是乾隆题写的。当然,由于石刻历经风雨,这些字刻已经模糊得看不清了,只能按照一旁的说明牌对照一看而已。

绿云径旁还有领要阁遗址,当初也是行宫八景之一,可惜兵火之下,这些精美的建筑都没有保存下来,如今只剩下两组台基。

不知道是不是雨天路滑的原因,我在山顶上徘徊良久,竟然没有看到其他游客。徜徉在细雨里,我独自想像着当年的美丽与繁华。

直到下山的时候,才看到有一拨游客结伴而行,似乎欲行不行的样子,并不打算再登阶而上,在楠木寝宫遗址那里就举手表决,结果折返大门了。我看得出来,其实其中有一个人还是挺想上去看看的。所以,这种时候,恐怕就不免感慨,还是独行的好了。

从中山公园出来,一侧就是大名鼎鼎的西泠印社了。这座印社创立于1904年,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又兼及书画为宗旨,是世界上最早研究金石篆刻的学术团体,被誉为金石篆刻天下第一名社。

当年浙派篆刻家丁仁、王禔、吴隐、叶铭发起创建了西泠印社,由吴昌硕就任第一任社长,而旁边中山公园的匾额是由其第四任社会题写的。

西泠印社的大门说实话并不显眼,一个小小的圆门,雪白的墙体,上面是黑色的“西泠印社”四个不算太大的字。

入口的地方可以看到一方印章式样的碑,这是为了纪念建社八十五周年建的,上面有朱屺瞻、沙孟海、赵朴初等社员的题名,这些社员每一个名气都很大。其实这也不奇怪,西泠印社向来都是精英荟萃、名人聚集之地嘛!

主室前有一汪碧水,两边的楹联很有意思,涵盖了西泠印社几乎所有的景点名字,因此也被称为名联:“旧雨新雨,西泠桥边各题襟,溯西汉渊源,藉彼鸿雪;文泉印泉,四照阁边同剔藓,挹孤山苍翠,合抑名贤。”

西泠红梅碑刻于1881年,原来刻的梅花图是清末湘军的儒将彭玉麟绘的,碑石在文革中被遗弃,西泠印社埋在地下。

前山的石坊建于1923年,上面用隶书刻着“西泠印社”四个字,两边有楹联,说明是纪念西泠印社成立二十周年而建的。

和中山公园一样,西泠印社的游客也大都集中在门口一带,很少有人拾级而上。在石坊前我看到一对老夫妻,头发都已经花白,互相搀扶着从石阶上走下来。二十岁的时候,我还不会为这样的场景感动,可是现在我却因为贪看这样的温情一刻,而忘了继续举步。

石坊一侧的石壁上刻着“渐入佳境”,意思是说从这一刻开始,才是西泠印社真正值得称道的景点。可惜到了这里,游人已经相当寥寥。

华严经塔是一座玲珑精巧的密檐式石塔,这是西泠社友中的一位和尚筹建的,塔身高二十余米,可以称得上是西泠印社的标志性建筑了。塔高十一层,分别刻着华严经和金刚经。

闲泉凿于1921年,张钧衡题篆书于泉东的崖壁上,并著有《闲泉记》刻于崖壁。东侧峭壁因为山形很像印规,因此被称为规印崖。

印社最大的特点,当然离不开刻印。而缓步行来,路边栏上,都会有石刻,如果细细观摩,仅这一个景点就可以游赏很久。可惜时间不太够,所以只能走马观花地看过一遍,就离开了。

再往前走是俞楼,掩映在一条绿树小径后。我一度以为会是卖一些旅游纪念品的地方,走进去才知道是当年名倾朝野的大学士俞樾的故宅。俞氏后人及弟子,也是学贯中西的大学者。

可是这座楼的冷清,比起中山公园和西泠印社尤胜,连门口都不见游踪,冷清得完全不像它的名气。只能说,杭州的名人实在太多,以至于俞樾及其孙俞平伯居然都被掩藏在这些名人堆里了。

俞楼是两层三开间的中式楼房,灰墙黑瓦赭壁,面积大约350平方米,现在是俞曲园纪念馆,曲园是俞樾的字,当年这位国学大师曾在这里度过了三十年。

这座建筑背依孤山,南临西湖。在这幢建筑后,建在连廊,重修西爽亭、伴坡亭,谓之小曲院。

每次来杭州,都会觉得时间怎么都不够。当然,也是因为在学生时代曾经两度住在西湖边畅游西湖,所以现在的我都只是把杭州作为中转站,留给西湖的时间并不多。


或许,也是由于时间匆促的种种遗憾,给我三番两次重游西湖的理由吧?


    自由行:杭州西湖之孤山

    10月仲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孤山不孤》
西湖攻略第三波——断桥、白堤、孤山..……畅游北线就是这么简单!
杭州孤山
游西湖31 孤山不孤
杭州西湖对联
浙江篇:“淡妆浓抹总相宜”——杭州西湖游(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