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耦园,苏州古典园林中的孤例

★旅游地点:苏州耦园

我们去耦园其实是被司机忽悠过去的,因想着在城区驾车不如打车来得方便,反正网师园和沧浪亭都不远。结果司机师傅说是耦园很漂亮,比较有特色,门票便宜,去的人也不是太多,晚上还可以看看平江路的夜景。

当然,最重要的,是我们有点馋平江路的美食了,于是意见统一地放弃了原有计划,任由司机就把我们一行人拉到了耦园门口。其实耦园的游客也不少,大概这两年宣传渐渐跟上来,游客们去平江路享受美食的时候,也不忘来这里欣赏一下苏州园林。

耦园始建于清朝雍正年间,保宁知府陆锦致仕后荣归故里,构建了这座园林,原名涉园,又名小郁林。园名取自陶渊明的《归辞》“园日涉以成趣”。咸丰年间,涉园毁于兵燹。同治年间,按察使沈秉成因病寓居苏州,携了妻子一同归隐,重修扩建涉园,更名耦园。

“耦”字通“偶”,园名的来历就是因为此园在住宅的东面和西面各建了个花园。同时,也寓意着是夫妇双双归隐,啸吟终老的意思。光绪十年,沈秉成奉诏复出,二十一年病逝,卒于耦园。后来就逐渐荒废,成为民居。后来教育家赵善昌和陈士弘、沈子期、章寅谷、章尉农和汪启愚等人一同卜居于此。

民国二十八年,国学大师钱穆曾迎母住入东花园,其长侄钱伟 也曾同住此园。后来常州实业家刘国均购下耦园重加修葺。上世纪五十年代,耦园中部大厅毁于火灾,其实当时差不多都已经成民居了。

耦园三面临河,一面沿街,推门就是小桥流水的江南水乡美景,这在苏州的众多园林里也是不多见的。耦园总面积八千平方米,平面图看起来近似于长方形,东西长110米,南北宽78米。以四进厅堂为宅地中心,东西两园之间以重楼相通,大致可以分为中厅、西花厅和东花园三个部分。

门口是一个大牌坊,走过一座小桥,就是耦园的大门。两侧是一副对联:“耦园住佳耦,城曲筑诗城”,据说这是沈秉成夫人所作,可见古时候所谓的门当户对,不仅仅是家世相当,更重要的是两个同样出身世家的人,才能够做到琴瑟和鸣啊。

真要女子无才便是德,丈夫脱口成章的时候,夫人只能眨巴着不能应和,两人的相处还能和谐得起来吗?可见沈秉成与夫人实在是佳偶天成,难怪成就了偕隐双山的佳话。两人的隐居生活,简直快活似神仙了。

中厅是住宅区,中轴线上依次有门厅、轿厅、大厅和楼厅。门楼外栽种着玉兰,门楼内种植着金桂,合起来就是“金玉满堂”。厅门内阔外狭,看着很低调,在风水上也有讲究,据说是内聚而不外流。

轿厅是给歇轿和给轿夫休息的地方,题额“城市山林”,两侧是有楹联:“逍遥于城市而外,仿佛乎山水之间”,这是晚清文人邓石如所撰。

载酒堂是主人用来招待宾客和议事的地方,与后面的楼厅有墙门隔开,这是二门,古代的小姐是不能迈出这道门的。门楼上的砖雕很精致,共有三层,立体透雕,题额“诗酒联欢”。

后楼是家眷居住的地方,院落很大,东西各有侧楼,组成凹字形。主楼和东西两侧相通,侧楼又与东西花园相通,这在江南宅第的结构中,被称为是“走马楼”。

从载酒堂一侧的游廊可通往东花园,游廊上有沈秉成夫人的手书,可见沈秉成对于自家夫人的学识是相当欣赏的。旁边的无俗韵轩,据说这是沈秉成为夫人修建的书房。院子里种着紫藤和紫薇,以紫为名的两种植物寓意着“紫气东来”。

走过一段之字型的游廊,就是东花园,这也是耦园的精华部分。占地面积约四亩,布局以山为主,以池为辅。

山是指黄石假山,与狮子林的假山又有不同,虽然规模没有那么大,但雄浑古朴、陡峭险峻,中间以邃谷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比较大,主山峻峭。西部次山略低,自东向西逐级降低,东端峰巅转为绝壁,直下水池。

这种叠石手法自然逼真,是苏州同类假山之最。当代建筑学家认为它与上海豫园的黄石假山几乎没有什么差别,即使不是明朝嘉靖年间叠山造园名家张南阳的手笔,估计也是一脉相承,可能是原来涉园的原物。

一般来说,山顶都会建一些亭阁之类的建筑,但这座黄石假山上却并没有,倒是种植了一些花木,这是真正隐居在山林之间,虽然事实上人家也是大隐隐于市。

池是受月池,虽然不是很大,但据说却是现存苏州园林中唯一连通外河、与城市水系紧密相连的水池。

上面的折桥只有三折,两端跨池筑水阁“山水间”,那真是在假山水池之间。落地罩双面镂雕松竹梅图案,规制之大,雕工之精,在吴中也是首屈一指的,可能也是明朝的遗物。

东花园围绕着黄石假山和受月池,错落有致地分布着一些建筑,从西面的藤花舫开始,往北有储香馆,东北角小院三处,统称“城曲草堂”。东面是望月亭和吾爱亭,东南角有山水间、魁星阁和听橹楼。

听橹楼这个名字起得也挺有意思,也挺直白,这里正是两条河道的交界处,以前人们出行就是靠摇橹船,在楼上可以清晰地听到城河橹声。

城曲草堂是东花园的主建筑,跨度达四十米,重檐楼阁式样的读书楼建筑群,中厅设大厅三间,这是旧日主人家欢宴聚会的地方。大门上的对联“卧石听涛满衫松色,开门看雨一片蕉声”描绘了园主人的日常生活,充满了诗情画意。听涛松声,看雨蕉声,这生活颇有几分自得其乐的味道。当然,人家夫妇和鸣,即使作诗写词,也有和唱。东面的双照楼是全园赏景的佳处。

东面是双照楼,意思是日月双照。沈秉成的父亲、原配夫人姚氏和两个儿子先后去世,他也因此患上肝脾之症,与他一起搬到耦园的是他的继妻严永华。两人都喜欢诗文昆曲,所以可以诗词相和。原本我以为城曲草堂是的城曲是指耦园的地理位置,后来才知道原来取自李贺《石城晓》里的一联诗:“女牛渡天河,柳烟满城曲”,这分明是在秀恩爱啊!

秀恩爱的地方还有很多,例如吾爱亭和望月亭,由筠廊相连。筠廊与对岸的樨廊隔池相望,一条是夫廊,一条是妻廊。吾爱亭的名字就起得十分直白,望月亭也是夫妇两人赏月的地方。

西园面积较小,其实耦园的入口就在西园,只不过因为我们急于去看东花园,所以西园稍稍看了一下就往中厅走了。

进门就能看到一座湖石假山和一段白墙,两者糅合在一起,石中有墙,墙中含石,这样的设计也算是别具匠心了。假山不大,但峰峦绝壁和山洞一应俱全。

以书斋织帘老屋为中心,分隔为前后两个小院,前院有湖石假山,后院有湖石花面,园北有藏书楼。硬山顶鸳鸯厅前面有月台,南面的院落是不规则的形状,东面则是三进平房。

东面有一座鹤寿亭,歇山顶半亭依墙而建。后面是藏书楼,规模也挺大,看来沈氏藏书颇丰。南端有纫兰室,面阔三间。相对来说,西花园的布局就比较普通了,规模也比东花园要小。

耦园最特别的地方是一宅两园,南北均建有水埠码头,这种造园艺术是苏州古典园林中的孤例。再加上沈秉成与夫人举案齐眉的爱情故事,耦园也是一座可以细细赏游的园林。

自驾游:苏州耦园

8月盛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都说苏州园林美,但是到底美在哪儿了?
苏州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世界最小的苏州园林“残粒园”
苏州古典园林——耦园
耦园
中国的爱情花园“耦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