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词笔记: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

今天冬至,提前抄一首杜甫年老时写的《冬至》诗。

冬至

作者 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

注释

至日,即冬至日。

长为客,长久地成为远离家乡的人。到唐代宗大历二年(767)55岁的杜甫已度过了弃官飘零以来的第九个冬至日,一年前,他刚从成都搬到夔州(今重庆奉节)。

忽忽,飘忽不定或者神情不属的样子。

泥杀人,这个泥杀人,我查了唐诗没有见到有这样的说法。只能从字面理解,泥应是指路途上的泥尘。久为客,飘泊不定,走来走去,脚下是泥泞,脸上是尘土,岁月就在这样的境遇中消磨,所以说是泥杀人。

形容,不是现在形容什么东西像什么东西,而是指形貌与容颜。

杖藜,拐杖。如宋代志南的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丹壑,原指道家修炼之地,这里指远离朝廷荒凉的山沟。李白《金门答苏秀才》:“我留在金门,君去卧丹壑。”王维《燕子龛禅师》:“种田烧白云,斫漆响丹壑。”

鸣玉,原意是身上佩玉相碰发出响声。这里代指上朝的官员。

紫宸,唐大明宫中的紫宸殿,也泛指宫庭。

心折,一般指佩服,这里指心碎,字面意思是中心摧折。如皎然《古别离》:“身去兮天畔,心折兮湖岸。”

路迷,道路伸向远方,看不清通向何处。

三秦,指长安附近古秦国之地,此代指朝廷。

试翻译如下

一年又一年过去,又到冬至,我长时间成为羁留异地的客人,神情恍恍惚惚处于穷困和愁苦之中,旅途泥尘也能杀人呀。

在江边只有我的形体容颜显得苍老,远在万里天边这里的风俗民情是人家各自相亲(孤独的是我这远来的客人)。

在大雪之后,我拄着藜杖踱步到荒凉的山沟,不禁想起以往长安这个时间正是官员们退朝离紫宸殿的时候。

这时候,我的心已经碎了一地,碎得没有超过一寸大的小块了,看着道路伸向远方,哪条路能让我见到故国三秦。

赏析

年老怕过节,一过节就是在苍老的身体上又刻上一刀岁月印痕,很让人伤感。杜甫经历安史之乱,逃到四川,到五十四岁了又漂泊到夔州,虽生活上有了一些保障(安史之乱过后,他作为外朝官还能领到朝廷的䘵米,也有供衣食的十一亩私田),可身体状况很差,就在写这首诗的几个月前,他的左耳聋了。到夔州后人生地不熟,朋友也没有,很是孤独,但他所忧所想,并不只是自个穷愁,而是国家的命运。正像闻一多先生所说“风渐渐尖峭了,云渐渐恶毒了,铅铁的穹窿在他背上逼压着,太阳也不见了,他在风雨雷电中挣扎,血污的翎羽在空中缤纷的旋舞,他长号,他哀呼,唱得越急切,节奏越神奇,最后声嘶力竭,他卸下了生命,他的挫败是胜利的挫败,神圣的挫败。”(《唐诗杂论·杜甫》)这首诗,是杜甫这种精神的体现。

“长为客”,别人“自相亲”,这是环境造成他的孤独。“吾独老”“穷愁”,这是自身生理心理的不好状态。但即使是这样,他也没有一味地陷在个人的情绪中,而是心忧天下。“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还只是遐思,想着国家大事。“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就是长号、哀号了,为国家长号,为国家哀号,却全不顾自个生命垂危。实际情况是,过了三年,杜甫就去世了。

学一下张项学老师,赏析诗词后也写一首诗。

七律·读杜甫《冬至》步韵抒怀

阳光至日生春意,欲晤离乡愁困人。

望月相离千万里,读诗还觉一时亲。

躬逢盛世歌高厦,渴见孤星耀九宸。

只为有人嘲爱国,还求一语别胡秦。

(略注一下:高厦,指广厦,杜甫有诗“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因平仄,化为高厦。九宸,九天。嘲爱国,这是这些年来我从我所处群体中听到相对多的声音,最典型的一个是,有人给出一个大前提:凡是存在爱国主义的地方,就没有智慧。从而用三段论一推,就推出两个结论:你是爱国的,你就是傻X;你不爱国,你就是个有智慧的人。胡秦,指中外。《文选·苏武<>之一》:“昔者常相近,邈若胡与秦。”)

找个美女加持

这是俺的公众号,请亲们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冬至 • 古诗词赏析
描写冬至节的诗句有哪些?
杜甫七律《冬至》读记
古诗词日历 | 杜甫《冬至》赏析
杜甫的儒家与佛家信仰
穷愁潦倒生平伴,纵有诗名亦枉然|姜德胜诗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