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理性共情

01.

共情力一直被视为高情商的一部分,即可以感同身受对方的处境。

在这个特殊时刻,我们也许每天被负面信息包裹,因为对未来充满不确定性而容易莫名的悲伤、难过,疏于坚持自己曾经定下的目标。

《摆脱共情》是知名认知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家 Paul Bloom的作品,提出理性共情。

作者并不是否认共情,而是将共情分成两类:认知共情和情绪共情。

书中指出应该倡导的是客观理性的认知共情,需要节制疏导的是情绪共情。

02.

在特定情景下,相似的情绪更容易引发共情,也就是心理学上的“情绪传染”。而这种共情,并不利于解决问题和长期规划。

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在教育中对孩子的共情,即减弱孩子即刻痛苦的强烈愿望。作为家长,特别是祖辈,更加宠溺孩子,沉湎于增加孩子每时每刻的幸福感。而此刻的幸福感往往是以放弃未来真正对他们有好处的东西为代价。

这取决于家长在孩子教育上的时间观。作为小孩子,大脑前额叶没有发育完全,很难对未来进行长久的规划与坚持。如果家长也偏爱当下享乐的时间观,则会关注孩子现在的幸福感,而非鼓励孩子适度坚持,享受刻意练习以后的延迟满足。

恰恰是在世界都被按下慢速键的时刻,更容易让我们在规划未来时被突然袭上心头的悲观情绪淹没,继而倍觉人生苦短,不如活在当下。然,正是一份经过深思熟虑、冷静克制的规划,才能在危机过后为我们带来更好的结果。

好好利用现在的慢速键与暂停键,仔细复盘与思考我们的人生,摆脱负面情绪传染,坚持我们的人生规划!

~The End~

All Photos are by Unsplash

关于我| 五岁男孩妈妈,

12年金融风险管理经验。

目前漂在温尼伯,

晴耕雪读,闲时码字。

这是第404篇原创文章,

喜欢请设为星标

不错过每次推送。

猜你还喜欢以下文章:
如何控制情绪,不被他人左右
文化不同,悲喜各不相通。
如何衡量自己的人生
教养的迷思
读《人生十二法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台湾著名心理学家张怡筠之语录
父母不急躁孩子情商高 发生矛盾应理性讨论
家长怎样提高孩子的情商?
成功人士必修课-- 如何成为高情商的父母
育儿知识:如何培养孩子的情商?
不对孩子发脾气的父母,能养出什么样的孩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