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建水,诗意的栖居 ——读于坚《建水记》

爱过的人    读过的书    经历过的事

成就了当下的你

建水,诗意的栖居

——读于坚《建水记》

 

于坚老师的《建水记》断断续续读完了,感怀于诗人对于人的生命状态的一次探索或者回望。他带领我们开启了一个对元代至今存在着的典型古镇的人文地诗意地发掘,让我们跟随他的视线和思考,一起回顾悠悠历史,感悟凝固在建水的角角落落的人的生命状态。

《建水记》全书37节,每一节内容各有侧重。从建水镇的历史起源谈起,到建水镇整体建构、人文景观、生活日常,再到建水镇建筑,于坚老师用诗意的语言在书中思考的是人的存在的问题。建水镇这个古老的小镇被最为一个人类栖居的场而研究,在这里,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建筑、自然与建筑等诸多关系,交织在一起,引发诗人深入思考。

 

人的“诗意的栖居”这样一个关于人的哲学存在的话题,始终是于坚老师的着眼点。在论及建水镇的四合院的时候,有这样一段话“中国人一生都在追求一个四合院这样的栖居场所,一个人们可以在此一生经营、安然而逝的充满意义的场。”无论是建水人,还是生活在大地之上的任何人,对于栖居都有着自己的向往,那是一个对于家的设想。在于坚老师看来,四合院无疑集中国“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智慧于一体,创设出的环境使我们的内心得以在此安居。诚哉,斯言。

 

有时候听老人们回想自己的一生都会首先提到土地,然后就是房屋,最后才是儿女和各种物什。也就是说,在中国人传统的观念里,人的日常中土地是第一位的。土地支撑着生命,构成生活的基础,没有土地就没有了一切。房屋时遮蔽,保证人可以安身,在这里人得到安全的保证。我一直在思考,四合院式的栖居模式一直是一种理想,而对于普通人来说,能够满足于容身需要已经不容易了。

 

其实是一件可悲的事情,一生忙碌于生存而不是生活。在《建水记》里,于坚老师似乎构筑了一个世外桃源一般的世界,然而,这个世界确确实实存在过。甚至,几十年前就曾存在过,一种自给自足的微型的田园世界,也无怪乎西方旅行家会称为“美丽新世界”或者“香格里拉”了。这对于一个中国人或者喜欢中国文化的人都是可以想象的,因为这些建构就建立中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暗合中国士文化的理想。

 

当下我们生命的安居又在何处呢?古人在想象中,给我们创设出了浩大的时空,与天地同在,与日月同光,与万物同生。然而,我们却最终选择了苟且地活着。这真是一个莫大的悖论,然而现代化的非理性发展不就是得到这样一个结果吗?!城市被肆意改造,古村落消失,传统工艺没落……即使是保留下来的古城或者村落,也在慢慢消散它固有的日常。而,这日常的生活才是一座城或村子存在的生命。没有了生命的建筑,就是一件工艺品。

 

  感怀于当下人们困窘不堪的生活现状,感怀于逐渐消散的时间和基于时间之上厚重的文化,《建水记》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引子。倘若有一天,连这样的古城都变成了另一个丽江,那么我们去那里寻访古老历史的真实面貌呢?


(照片均来自网上)

醉翁的诗:
十二月,跟随你闯过暗夜
怀抱冬夜的人,怀抱着玫瑰
醉翁随感:
“我还能怎么办?” ——关于《大象席地而坐》
冬日闲读书,风雪盼归人(读书笔记三则)
朋友好文:
了了乡土美文:味儿
小梅的诗:那不是废弃的院子,只是菊花在枯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海德格尔|生命充满了劳绩,但还要诗意地栖居在这块土地上
于坚《建水记》解读“诗意栖居”范本
无题
何为诗意的栖居地? | 《建水记》
我们应该怎么生活: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上 不美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北新桥新中式四合院】古宅幽巷静树依,诗意人间好栖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