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特殊教育中家校共育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所谓的“家校共育”就是要充分发挥好家庭与学校的作用,形成合力,共同把孩子培养好。然而,特殊教育不同与普通教育,它更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在这三者关系中,最重要的是家庭教育的配合。特殊教育中的家校共育不仅能减少特殊儿童的问题行为,也会促进特殊儿童的心理健康与发展。

一、 特殊教育中家校共育存在的问题

1、家长观念的错误

特殊儿童大多因为智力或是肢体的残疾,不但影响其正常的生活技能,而且影响其思维和正常的社会行为。所以面对残缺的孩子,大多数家长就会心疼孩子、溺爱孩子,形成事事处处都替代孩子。作为这些特殊儿童,他们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以后也会走上社会。所以家长的包办,让他们成长的更慢,在以后的成长道路上更难融入社会。

另外,这些特殊儿童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也是两极化:一部分家长是放弃式管理。认为这些孩子将来没什么作为,没必要花太多的精力在他们身上,再加上面对生活和工作上的一些困难,使得他们采取放弃式管理模式,这也直接影响了家校共育的工作。另外一部分家长则是期望值太高。即使是智障儿童,他们也抱有很大的希望,认为我的孩子只要在特殊教育学校好好学习将来就能回归社会。在这种过高的期望之下,使得他们对特殊教育学校的工作尤为关注,一旦特殊孩子的工作没有达到他们的预期,便会产生反感、抱怨等不良情绪,进而影响到家校共育的顺利开展。

2、 家校共育的配合

家校共育不仅仅是在学校教育中的合作,也包含了在家庭教育中的合作。与普通教育相比,特殊教育学校的家庭教育对儿童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直接关系到其未来的基本生存能力。但是就当前特殊教育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的特殊儿童迁移能力较差,无法将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生活中。而家长也在家庭教育中,不能引导孩子将其所学适用于家庭生活中。因而直接影响到特殊学校教育的教学效果。

在这种种情况的影响下,很难得到家长的配合,使得特殊教育学校的家校共育工作很难开展下去。鉴于以上的问题,本人浅谈自己在教学工作中家校共育的一些策略。

一、 鼓励家长亲近孩子,减少沟通障碍

特殊孩子不仅仅需要家长物质上的需求,更需要家长给予精神上的关心。很多家长表示在家里无法与自己的孩子进行沟通。事实上,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一生的老师。孩子通过父母说话的语调、身体行为、神情等理解父母的用意,并通过彼此的交流,知道父母对自己的关心与疼爱。感情是相互的,这也就决定了孩子从心理上是否愿意与父母亲近。可见,家长的亲近是减少沟通障碍的前提,而不同的孩子又要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

二、引导家长调整心态,营造良好的氛围环境

心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成败。积极的心态是一个人成功、健康和快乐的保证,任何时候都要抱有积极的心态,对任何事情都要付出最大的热情,那么成功离你就不会再遥远。所以家长要理性接受孩子的事实,保持乐观精神,以平常心看待孩子的成长。同时家长面对残缺的孩子,要以阳光的心态去引导孩子,让他们学会选择、学会坚持、学会承担。把握一个原则:让“要他做”为“他要做”,积极调动孩子的兴趣,让“要求”变成孩子的自然行为。这样来配合学校的教育,促进孩子的进步。

三、邀请家长参与教学活动

由于特殊孩子相比普通孩子个体差异性更大,所以特殊教育更注重个别化教育,即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采取适应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家长作为对孩子基本情况最为了解的人,理应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对部分低年级段自理能力差的孩子可以实行家长陪读制度。家长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育环境的前提下可以全程参与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与生活。同时也可以请家长一起参加个训课,家长在配合老师协助学生完成康复动作的同时也能学会简单的康复训练操作,也能体会到老师工作的辛苦,有助于家长与老师间的相互理解与合作。

四、加强家校的交流沟通

家校沟通交流的目的在于:一方面通过反馈学生的情况给予家长信心,争取家长的支持;另一方面通过与家长交换学生情况与教育理念,共同制定最有利于学生教育的方案。

特殊教育学校可以定期安排老师开展家访送教活动。家访老师在对家长表示充分理解和尊重的前提下,通过耐心解释和鼓励引导,给予家长信心。也能让家长感受到支持的力量,进而能更好配合学校做好教育。

除此之外,特殊学校也可以对家长进行简单的专业培训,向家长提供如何在家帮助孩子的理论及方法。这样可以更好地让家长配合学校教育。

总之,特殊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家校共育的问题是其较为重要的问题。所以努力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促进特殊儿童健康成长将是我们特殊教育工作者长期研讨的问题。

作者:严爱群

单位:陕西省咸阳市乾县特殊教育学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长如何为ADHD儿童选择一个适合的学校环境
长沙特校:家校共铸孩子美好未来
“融合”不是“混合”关于融合教育的几点思考
G20之特殊教育:美加日澳4国如何推进公平融合?值得借鉴
孕妇携自闭症儿子自杀:需要反思的不只是家长群
以IEP为主导的教育,其精神本质是尊重人的特殊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