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学论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聋生的问题意识

纳雍县特殊教育学校 郭玲
摘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就聋生的创新精神培养而言,“问题意识”是创新精神的基石,强化聋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聋生创新精神的起点。因此,教师要教给聋生提问的方法,培养聋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关键词: 数学教学,问题意识,创新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绳,是聋生学习的内驱力,是探索和创新的源头。教育家顾明远曾说“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学习好的学生”。 爱因斯坦也曾经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意义、更重要”。 因为解决问题是学习或实验上的技能,而提出新的问题,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则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可见,培养聋生的问题意识是何等重要啊!然而,作为聋校数学教师的我们,太应该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和聋生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是灌输——再灌输。聋生学习方式基本是看讲——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聋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对聋生的要求就是认真地看,紧跟教师的思路。看,成为聋生唯一的学习方法,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不断提醒聋生:“注意看讲”。家长也嘱咐孩子:“上课要注意看讲”。教师在聋生的操行评语上也总爱有这样的话:“上课注意看讲,积极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

针对聋生只会看讲,不会提问的问题,我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我校四年级——九年级的120名聋生进行调查及座谈,归纳出聋生数学学习中“问题意识”淡薄的原因主要有:不会问、不敢问、没机会问、不习惯问。如何让聋生敢于提问、学会提问、善于提问,让聋生在质疑、争辩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呢?下面谈谈一点我的浅见,仅着抛砖引玉。

一、首先教师要营造宽松氛围,培养聋生良好学习习惯,使聋生敢问。
聋生的提问能力其实是一种心理素质、生活经验、知识积累和语言技能的综合能力。聋生在课堂上往往不敢提问,害怕提问不好被老师、同学讥笑,或是不知从何而问,久而久之,在课堂上不乐于、不敢于提问。怎样培养聋生的敢问呢?教学中,教师要把自己当成平等的“首席”,积极营造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创设平等、轻松、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教师要“蹲下来看聋生”,从他们的视角看问题,积极地建立一种平等的“合作者”、“朋友”式的关系。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传递给聋生一种亲切、信任、相互尊重的情感信息,使他们感到老师是最可信赖的。当聋生提问题时,教师用赞许的目光和专注的神情,会使聋生感到老师对自己所提出的问题是非常重视,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对培养和鼓励聋生勇敢地提出问题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即使有些同学提的问题不能提到点子上、关键处,教师也应该以鼓励为主,消除聋生的畏惧心理,激发他们质疑问难的热情。如果遇到聋生认为都懂了,没有问题或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有意识地与聋生互换角色,提出重点、难点问题,同时发挥小组协作精神,让聋生在自由讨论,在讨论中尝试提问和解答。

二、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使聋生想问。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奥秘不在传授,而在激励、唤起和鼓舞。教学中教师只有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积极创设认知上的冲突,诱发聋生的问题意识,使聋生确实感到有问题要问。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聋生学习的欲望。

1、从课题切入,培养提问能力
课题一般都是聋生学习的中心,学习的主要内容,学习的重点。聋生抓住课题提问的过程,是调动学习积极性的过程,也是训练思维能力的过程。如在教学“认识角”一课时,我结合新课的导入板书出课题后,面带微笑亲切地问聋生:同学们,你们看到课题想知道什么呀?聋生思考片刻后说:“角是什么样的?”、“角有名称吗?”、“角有大小吗?”、“角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呢?”……聋生提出问题后,我通过展示实物,指出事物的角;课件演示实物的角、抽象出角;和聋生一起做角;比较角的大小等活动,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研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解决提出的问题,聋生兴趣高涨,学习积极性高,不但理解和掌握了学习内容,而且也培养了聋生提问的能力。

2、动手实践,强调聋生的亲身体验,动手实践,从而发现问题。
“眼过百遍,不如手过一遍”。让聋生亲手动手操作过程中,聋生得到了亲身体验,发展了空间观察,培养了审美意识。教材中让聋生动手实验的内容很多,如认识数、数的加减、认识图形、求图形的面积,以及面积的推导过程等等,我都尽力去准备好充足的实物或学具,让聋生人人动手,真正落实“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这一重要学习方式。

3、时时设疑。
设疑是数学教学活动的一大优势。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聋生原有的知识结构,才能恰当地创设悬念,设置疑问,使聋生在头脑中产生极大的求知欲。如:在教学《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一课时,我出了这样一题:比较5、50、500、5000的大小。聋生一看题目,就感到惊讶,这谁不会呢?他们笑着并说出了结果,这时我却面带微笑,抓住“机会”说:“要使它们都相等,你有什么好办法吗?”聋生赶紧讨论,探索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哦,原来,它们的奥秘就在于小数点,接着又趁热打铁,问:“为什么都相等?”这样设疑,使聋生能明确学习本课的重难点,又培养聋生认真细致、团结合作的精神,使聋生在轻松而有浓厚兴趣的情境中寻求新知。

三、教师要传授质疑方法,使聋生会问。
常言道:授之一鱼,不如授人一渔。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充分认识到,培养聋生学会是前题,而让聋生会学才是目的。我们要让聋生想问、敢问、好问,但更应该让他们会问。要使聋生认识到不会问就不会学习,会问才是具备质疑能力的重要标志。因此,我们教师要做好示范。聋生的一切活动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质疑也是如此。教师应注意质疑的“言传身教”。同时,我们应该使聋生明确在哪儿找疑点。教师要教会聋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处等进行质疑;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算理的推导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动手操作的实践中等进行质疑。在此同时,教师要启发聋生会说。我们教师应该鼓励聋生说有创见的话,说错了重说;说不完整的,自己或同学补充;没有想好的想好再说;你认为不清楚的地方可以举手提问;有不同意见的可以当堂进行争论,自由发表意见,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口语交际氛围,使聋生敢想、敢说、敢问、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当聋生在提问过程中出现一些诸如逻辑不清、表述不当等情况,教师不应立即打断聋生的话语,也不立即予以订正,而是让在聋生说完之后,再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或者请同学补充、订正。我们的教师在关键时刻要扶聋生一把,送他们一程。应该采取低起点、严要求、勤训练、上台阶的策略,循循善诱不厌其烦。使聋生一步一步地上路,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疑惑,并进而达到问的巧、问的精、问的新、问的有思维价值。还要让聋生明确质疑问难必须勤学善思,有创见;认真观察,善比较。

四、教师要形成多元评价体系,重在激励,使聋生善问。
“善问”是指聋生能自觉地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充满数学课堂,并通过对已有知识进行整理、分析、归纳,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形成新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适时评价,并且引导聋生自己评价,逐步提高聋生提问的质量。聋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需要有一个宽松的环境,教师对聋生的激励性评价非常重要。对聋生的评价不能只看结果,更要注重过程。

首先,对聋生提出的问题不论多么肤浅或异想天开,但这是聋生“自己的”问题,说明聋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积极的思考,教师都不能嘲笑,更不能在语言或行动上挫伤聋生的积极性,而要善于捕捉聋生智慧的“火花”与“灵感”,推动聋生不断发现和提出新问题,最终达到创新的目的。

其次,让聋生成为提问的主人。课堂对问题的关注点要由传统的以书本设计的问题、教师设计的问题为中心向以聋生自我需要解决的、自我发现的问题为中心转移。聋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不会很多,但教师要善于捕捉有价值的信息,并加以及时利用,这也就是应激和课堂组织能力。

最后,在课后反思时,要关注课堂的问题资源:如,这节课自己设计了几个有价值的问题,聋生在一堂课提出了几个有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是怎样处理的。并非每一节课都要画一个“完美”的句号。不要认为聋生“没有问题了”便是大功告成了,有时留一点空白,留下一个问号,也许更加精彩。

我们要形成这样的共识:学贵有疑,教贵存疑。培养聋生的“问题意识”不仅是促进教学的有效手段,而其本身也是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总之,在整个施教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多种途径,让聋生想问、敢问、好问、会问,使聋生由被动质疑逐步转向主动质疑,帮助聋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从而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聋生在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等多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 编者: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聋童教育学》、《聋童心理学》
[3] 周玉仁主编 《小学数学教学论》
[4] 庞君博主编《特殊儿童教育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谈谈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阶段总结
营造和谐氛围,让学生敢问
范开荣:小学语文课堂上多角度引导学生有疑“敢问 会问 善问”的探讨
激发学生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