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借教育的嫁接努力融入社会

借教育的嫁接努力融入社会

柯南妙

岭南师范学院

无论什么东西,无论以什么样的状态呈现出,其必定存在两面性。特殊教育作为一种教育,也必定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弊端和缺陷。其中最显著的缺点就是太过于封闭,它的封闭性主要体现在它与普通教育基本没有联系。那么我就在思考——都是教育,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就必然存在着共同的联系呀。为什么就不能求同存异,融和在一起呢?生物学上植物都有嫁接,那么人类社会中的教育学为何不能也嫁接一下呢?把特殊教育嫁接到普通教育中,让两者一起成长。

之所以要融合是因为特殊教育的社会性不明显,在融合教育提出之前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是完全隔离的,特殊学生封闭在特殊学校。所以即使特殊人群接受了特殊教育,他们也不能和他好的把它们所接受的教育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不能很好的体现出他们的社会价值。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因为他们的社会价值都任何体现。他们就会彻底的封闭起了自我价值。进而把它们自己归纳进弱势群体。我们都知道社会上本身就存在着对弱势群体的偏见,特殊人群一对号入座,把自己当成弱势群体,社会交际自然会受到限制。

所以当我们知道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完全隔离是行不通的。融合教育孕育而生,1994年令人激动的一年。是融合教育的提出之年。在西班牙的萨拉拉曼卡会议中,融合教育就在《萨拉曼卡西宣言》中被正式提出。由于融合教育发展的时间非常短。教育实践还受到各种社会条件的限制,到目前为止还是不能形成统一定义,融合教育还是处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阶段。但是其大概的运行模式已经被世人所接受和认可。融合教育就是把特殊儿童融入普通儿童的学习生活之中,为他们以后融入社会做准备。所以,融合教育的理念与英国等北欧国家提出的“一体化”教育,美国等发达国家广泛倡导的回归主流教育意义等同。它的基本理念是所有的学生应该归属于普通班的学生,这一观点能使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感觉到他与他人的平等,是人权思想的一种体现。①

融合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进社会的融合,改变普通人士的眼光,争取他们的支持,帮助残障人士更好的融入社会,适应社会。所以,在上述目标和理念的指引下融合教育主张使大多数残疾儿童尽可能在普通学校和普通班中与健全儿童一起学习和生活,以达到让特殊教育的支流回归到普通教育的主流中,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融为一体的目的。

根据人们学习的年龄,我们可以分为学前融合,职业教育融合和高等融合。这三个阶段,不能各司其职,只顾目前。而是要相互衔接,制定出密切的联结方案。这样才能更好的改变这些特殊儿童,有利于促进特殊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才能使他们真正的与社会融为一体。

所以,我们在特殊儿童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环境育人,创造富有童趣的康复训练环境。再与普通儿童的接触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好特殊儿童的心理。营造平等和谐的精神环境,促进儿童的心智健康发展。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注意建立同伴间平等关爱的友谊,培养特殊儿童乐观与自信。融合教育中的学生是人是比较特殊的个体,但是不应该因其特殊而失去或减少与普通儿童充分沟通交流的机会。儿童天真无邪,他们在日常相处的过程中没有语言障碍,没有相貌歧视。普通幼儿在接纳特殊儿童的同时,学会了互助合作,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如帮助他们穿衣服,系鞋带,带他们一起游戏,关爱之心也随之而来,照顾他人的意识也会逐步培养起来。

这样一来,融合教育就出现了双赢的局面,不会是我们之前所说的零和博弈。再者,在融合的过程中要注意体现无痕性原则,在无痕中加深对特殊儿童的关爱,精心照顾幼儿生活。在融合教育的过程中必然存在生活自理能力和智力水平落后于普通儿童的特殊儿童,这就需要教师更多的关爱。但是过分的关爱,又会引起幼儿的心理变化。我们要求教师,要做到在无痕的状态下,即精心照顾好他们的生活,又不能因肢体不协调,受到精神伤害。这样既陪着他们训练,调动了他的训练兴趣,又帮助他们学习照顾自己,培养自理能力。

任何教育都离不开家长的参与。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何老师,而特殊儿童的父母是孩子的终身老师。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可以直接影响到孩子成长的全部。所以他们不仅要把全部的爱献给孩子,同时也要把他们的教育智慧运用在孩子身上,家长要参与特殊儿童成长的全过程。还记得那个家喻户晓的海伦凯勒吗?如果没记错的话,她丧失了听力和视力,在没有声音和光的日子里,她可以说是重度残疾了。但是她的父母没有放弃,而是积极鼓励引导她,聘请家庭教师——沙利文老师。在父母积极的鼓励和老师正确的教导下,知识打开了海伦凯勒的眼界,增强了海伦生活的勇气和信心。最终,她能够自己养活自己。所以特殊不可怕,用对了的态度,特殊也会很非凡!

随着融合教育的壮大,我国也逐渐探索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融合教育模式——随班就读,随班就读不是随班混读或随班陪读。开展随班就读工作是为特殊儿童进入主流社会奠定基础,与国家法律规定的“人人平等享有受教育的权利”相一致。作为教育局机构应转变教育理念,责无旁贷地担负起教育和康复训练的责任,让适龄的特殊儿童也得到充分的关爱,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另一方面是随班就读,可以使资源合理的利用,达到资源的共享,有利于特殊儿童的学习与发展。⑤

环境育人是开展随班就读工作的重要原则,特殊儿童在随班就读过程中逐渐熟悉班级环境,参与班级环境的创设,并在与环境的交流作用中得到发展,成为班级的普通一员,使孩子真正体会到自己的价值,环境育人对促进孩子心理健康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总结,我国随班就读在方方面面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

对特殊儿童来说,他们身心得到了健康的发展,成为了社会上有用的一员。他们不在孤僻封闭,而是能与周围的人进行交流。对普通儿童来说,他们能够帮助特殊儿童,从中培养了他们关心,同情和帮助弱势群体的良好品德。所以随班就读可以促进每一个儿童的各个方面得到主动的全面的和谐的发展。

对老师来说,无论是特殊教师还是普通教师。随班就读都能有助于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的观察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教师的应对能力和指导能力也得到发展。

对家长来说,孩子的每一次进步都是上天送来的最好礼物。特别是特殊儿童的一点小小的进步都能让家长笑得合不拢嘴,进而对孩子更加有信心。达到一个良性循环的效果。

对社会来说,减少一个残障公民就可以减少一点财政支出。随着随班就读的壮大,残障儿童会越来越少,社会就更加和谐。不求人人都像海伦凯勒一样厉害,但求特殊人群可以自己养活自己。

但是在这些成绩的背后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第一,教师在特教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欠缺。第二,特殊儿童数量类型多,随班就读工作的有效策略与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第三,配套政策不到位

第四,目前还不能做到真正完全融合,达不到零拒绝。第五,绝大多数普通儿童的家长还是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与特殊儿童待在一起。

但是,任何新生事物的兴起必然会受到阻碍,因为旧事物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旧事物,加上新事物自身力量比较弱小,兴起的时间较短,人们对新生事物的接受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前进中的困难。同时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解决各种困难,无论存在什么问题,我们都要相信有爱无碍!

有了强大的群众支持和深厚的资金支持,我相信融合教育已成为一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①戴晓萱著<<幼儿园随班就读的探索与实践》第四页

②戴晓萱著<<幼儿园随班就读的探索与实践》第四页

③戴晓萱著<<幼儿园随班就读的探索与实践》第十九页

④戴晓萱著<<幼儿园随班就读的探索与实践》第十九页

⑤戴晓萱著<<幼儿园随班就读的探索与实践》第二页

⑥戴晓萱著<<幼儿园随班就读的探索与实践》第十一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师培训平台
【课题研究】面向人人的“都好”课程——自闭症儿童随班就读实践研究
未来3年特殊教育如何提升?南京发布“二期计划”
郭建林丨特教的守护神
特殊孩子的融合之路,为何困难重重?
特殊教育的问题及对策(共6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