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梁冬 | 教育一个人,永远不是从零开始的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译: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 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01

教育一个人,永远不是从零开始的

本篇小梁和大家分享的这段话,是孔子作为一个长年教育工作者,在教育上最重要的心得。

如果你认为自己此生的主要责任是教育老公(老婆),这段话对你来说很重要。教育男朋友、同事、领导,也同样适用,这段话可以说是孔子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心话。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一个人读书时,如果没有强烈到对知识产生喜爱、钻研、琢磨的程度,没有那种堆在那里的能量马上就要喷薄欲出的感觉,你就不要去戳破那个孔,这叫“不愤不启”。

当一个人没有求知欲,没有那种好像已经到嘴边说不出来的时候,你不要启发他,不要帮他把这句话说出来,这叫“不悱不发”。

当一个人不能举一反三,当他看见一个屋角,不能联想到另外三个屋角加在一起总共是四个屋角的样子时,你就不要回复他,不要匆忙打断他的思绪,应该让他继续深入地联想、思考,这叫“举一隅不以三隅反”,“隅”指屋角。

孔子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教育一个人,永远不是从零开始的,如果他连学习的意愿都没有,自己想都没想过,你却要从头到尾地把逻辑、道理、答案说给他听,并且让他产生一种学习的强烈快感,这是不靠谱的。

小梁曾经说过,在管理学里有两种方案,一种叫结构论,一种叫动力论。结构论是按照某个框架方式进行分析,然后指出来应该怎么做;而动力学派只研究一件事——如何启发团队做这件事的动力,启发大家是真的发自内心地想把这件事做好,无论是基于荣耀,还是基于礼仪,还是基于信念……重点是让团队想做这件事。

02

真正的高手在谈恋爱的时候,不会一味地追求

真正的高手在谈恋爱时,不会一味地追求。比如一个女生喜欢一个男生,她会有办法让男生主动来追求他,而不是直接跟他说:“好high哟,很爱你哟。”除非你们已经达到了精神上的高度默契,否则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

有经验的妈妈也知道,如何让小朋友自己喜欢学习。比如几个小朋友在互相炫耀自己认识的生僻字的时候,如果你儿子败下阵来,这时给他一本《康熙字典》,也许他会很认真地看。

有一天,我去岳敏君老师家里喝茶,岳老师本人特别有意思,找他喝茶的人常常都是有意思的人。席间一个小朋友很调皮,爬上爬下,他的爸爸妈妈说:“小朋友像小动物一样爬来爬去的时候,你只要丢给他一本《周易》,他马上变成另外一个人。”果然,不一会儿一个四岁的小孩拿着一本《周易》认认真真地看,他爸爸说:“你扔一本《康熙字典》给他,只要有汉语拼音注解,他自己就会看。”

我在想,是什么东西让小孩子如此喜欢学习?后来我发现,有些小孩子天生就喜欢数学,有些天生就喜欢语文,有些天生就喜欢话剧……

不由地想起有次周末我带儿子看了杨立新老师排的一场话剧——中国人演的意大利话剧,都是“哦,弗朗西斯,你在哪里……”这样的台词。话剧刚开始的时候我觉得不好看,但儿子却看得津津有味,而且每个笑点都能完全get到。

也许你可以带孩子去看电影,有的孩子对科幻电影充满了强烈的热爱;有的孩子对武打片十分喜欢;有的孩子对剧情片很容易投入……这叫根器。

每个孩子都有天生喜欢学的东西,问题是你能不能想办法让一个喜欢传记的小朋友,通过阅读数学家的传记从而喜欢上数学,这就是做妈妈的智慧。

在管理上也是这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别喜欢做的事。小梁以前总觉得人和人都差不多,只要放在这个位置上,给他一个动力,给他一个理由,给他一个氛围,给他一个责任,或许就能做得不错。

后来发现完全不是这样,有的人哪怕做了董事长,他还是喜欢在田间地头研究、炮制草药;有些人哪怕已经做了中医,他还是喜欢西医,还是喜欢穿着西装打着领带,在一所中医馆里做管理,这是与生俱来的。

我们很难从一开始就改变一个人,但可以从他最有兴趣的地方开始着手,帮他累积、累积、再累积,然后在某个关键点,帮他把他所关心的、已经累积到一个浓度的情绪和知识的含量连接到更高维度。

在小梁看来,我们一起学习《庄子》《论语》,未来也可以一起学习《伤寒论》《道德经》,查理·芒格……本质上来说,我们平常都会在感知两性关系、子女教育、求才、求健康等方面做一个对接,因为大部分人,包括小梁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关心的问题还是房价、股价、安全感、我们跟父母的关系、跟子女的关系……这就是我们平常的“愤”之所在——你在情绪、思绪上的浓度已经到达一个点了,这时像点穴一样戳破它,让它喷薄而出,它自然能拥有推动生命循环发展的力量。

“Make things happen,but not make things.”这是我上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时候,一位来自剑桥的管理学教授说的一句话,他说:“管理是make things happen——让这件事发生,but not make things——而不是做这件事。”这就是“发生学”——让一件事自然而然地顺着它的生命的业力,惯常的动能,引导至一个更高的层面。

“不愤不启”,是以为此。

03

很多很努力的人之所以感到命运多舛,就是因为他太努力了

“不悱不发”反过来说就是,那种你自己已经想了很久的状态,只是找不到某个字里把它表达出来,突然有一天一个字从脑海里蹦出来,你就会一辈子记得这个道理。

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总在思考钱到底是怎么赚的呢?好像日常做生意的时候,隐隐约约发现了某些道理,包括在资产重组这些事上。

有一天,一位朋友跟我讲《三国》的时候说:“天下之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一下戳中了我,实际上所有的资产重组,买卖公司这件事,做的就是分合二字。

比如你是做楼宇电梯广告的,你有没有办法把所有卖楼宇电梯广告的集中在一起,可能每个单独的楼宇广告位值一万元,你能集中一万个,技术上来说就是一亿元。或者你也可以把这一万个广告位全部集中在一起,形成某种垄断,那挣的就不止一亿了,可能值一百个亿,这叫“合”。

有时一家公司成长到一定程度,多元化得厉害,你就要把一些无关紧要的非核心部门剥离出来,或者卖掉,或者单独融资,或者把它关停并转,剩下的反而会变得更好,这叫“分”。

就像一个有经验的园丁,总知道在开春的时候把几支已经长出花骨朵的枝丫剪掉,其实这种分裁对留下的那部分会更有价值,所以分与合才是一切企业运营的大秘密。

如果你之前没有经过很多的思考和酝酿,总是不知道该怎么说出来的时候,是不会觉得“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几个字是多么具有能量的,这叫“不悱不发”。

最后是“举一隅而反三隅”——我们看见一件事情时,大概率要知道它其它时候会怎么样。

你今天看见拼多多上市,大概率能想到,中国最少还有一万人,或者一万家公司,正在试图做各种类型的拼多多社交电商。你看见美团,也能想到在美团的上游和下游还有很多人专门帮美团开拓餐厅,可能不一定是直营的,还有很多人专门帮美团开发周边的IT工具,还有很多人专门盯着美团做它的人力资源管理……总之当你看见美团的时候,也许能迅速地想到和美团有关的种种。

有一件事我印象特别深刻,1994年,我舅舅在看一则消息的时候,突然把报纸拍在桌子上,发出了很大的声音,吓我一跳。我问:“你干吗?”他说:“你是不是1997年毕业?”我当时正在北京广播学院(现已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读书,我说:“是啊,怎么了?”他说:“你毕业那一年,香港回归呀。”我说:“Then?”他说:“你可能会去香港工作,你知道吗?你会广东话,肯定有机会呀。”结果,一年之后,我真的去了香港凤凰卫视实习。

我觉得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我在舅舅身上学会了一样东西——当你看见不相关的事情时,要迅速地让它和自己产生某种隐秘的连接,从而举一反三。一直到今天,小梁的学习方法还是如此。

孔子作为一位大教育学家,讲的这三句话的本质就是不要让人们觉得学习是一件被动的事,你要让他感觉这是自己的事,你只是在他高潮之前帮他点一下而已。

高手总是把势能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好像很不经意间就完成了一件事,而一个努力的人之所以感到命运多舛,就是因为他太努力了,没有等势能聚集到一定程度就匆忙地展开了一切。

其实,有些笨妈妈和爸爸用很辛苦的方式败坏了孩子此生学习的乐趣,你说这是不是一件很可惜的事?


你从父母或家里的长辈身上

学到的印象最深刻的

一句话是什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梁冬 | 有些笨妈妈和爸爸用很辛苦的方式败坏了孩子此生学习的乐趣,你说这是不是一件很可惜的事?
橘子郡读《论语》93
郭继承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孔子教你如何启发和引导孩子
郭继承教授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孔子教你如何启发和引导孩子
【辉光日新143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激活孩子的小宇宙
《论语》智慧: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