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万历为何执意要给建文帝平反,又为何阻力重重,背后有何隐情?

  万历皇帝为了给建文帝平反,折腾了24年。按理说明成祖朱棣是篡位上台的,万历皇帝恢复建文帝的名誉,不就等于打祖宗的脸,自己否定自己皇位的合法性吗?要弄明白万历的动机,还得从万历的成长历程说起。

  继位之前的权力更迭

  公元1572年7月5日明穆宗朱载坖驾崩,明神宗朱翊钧继位,也就是万历皇帝。不过此时的万历皇帝年仅10岁,实际上什么都不懂。所以早在病重期间明穆宗朱载坖就事先安排了三位托孤大臣,分别是高拱、张居正、高仪。其中明穆宗朱载坖后期的内阁首辅高拱是最主要的托孤大臣,其次是张居正,最后的礼部侍郎高仪有点凑数的嫌疑。

  然后问题就来了,明穆宗朱载坖驾崩之前一个月多月的时间里,就出现了激烈的权力斗争。

  10岁的太子朱翊钧还很懵懂,身边最熟悉的人也只有太监冯保。冯保知书达理,音乐书法样样精通,造诣颇高,太子朱翊钧十分喜欢。所以冯保的意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朱翊钧的态度。但是恰好内阁首辅高拱非常讨厌冯保,而冯保也看不惯高拱,两人势同水火。

  这个情况被张居正看在眼里,便利用了起来,暗中勾结冯保。冯保不仅给朱翊钧说了高拱的坏话,还跟朱翊钧的母亲李氏说了。本身高拱大权在握,可能有点得意忘形,李氏听着像是那么一回事,便把高拱给罢免了。

  按照《明史》里的说法,高拱被罢免之后,高仪因此吓死(可能年纪大了本身有疾病)。三大托孤大臣就剩下张居正一人,可想而知内阁首辅的位置只能是他。

  张居正对权力的欲望很大,掌权之后,肯定是希望年幼万历皇帝安心做好“傀儡”。所以张居正努力跟冯保、李太后搞好关系,这也是之后他推行变法改革受到他们的鼎力支持的原因。

  不管怎么样张居正、冯保、李太后三人将万历皇帝管教得服服帖帖,年幼无知的他开始反而很“崇拜”张居正,直到叛逆期渐渐来临。

  皇帝也有叛逆期

  《明神宗实录》记载,有一天万历皇帝在听张居正讲课的时候,提到了建文帝朱允炆,但是语焉不详。这不免激起了这个孩子的好奇心,不断追问之下,张居正说出了一个不知道真假的秘密,说的是建文帝朱允炆在靖难之役之后出家做了和尚,然后隐居了起来。

  年幼的万历皇帝那时还很单纯,心地十分善良,不免对建文帝朱允炆产生了同情,于是便萌生了给他平反的念头。但是张居正作为当时的文臣之首,肯定是不答应的,直接驳斥了万历皇帝的这种幼稚的想法。

  于是乎,万历皇帝开始对张居正产生了不满,叛逆心理出现了。

  实际上张居正掌权之后,有点独断专行,打击异己,变法过程中就已经得罪了很多人,他们都很希望能通过皇帝对付张居正。再加上张居正本人也不是绝对地清廉,处处以权威以及“年幼”为借口否定万历皇帝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这让万历皇帝更加不满了。

  从“崇拜”到“反感”也仅仅10年时间,张居正一死,万历皇帝马上就着手清算他了,连李太后都劝不住,可见是有多恨张居正,也足以见得这个孩子“叛逆心理”有多严重。

  另外冯保因为是张居正的盟友,也被万历皇帝逐渐疏远,后面也进行了清算。

  万历为何喜欢跟大臣对着干

  万历皇帝的这种执拗的性格一旦养成,就很难改了。毕竟张居正一死,万历皇帝彻底掌权,高高在上,谁也管不住他,就连生母李太后也不例外。所以万历皇帝开始着手给完成童年夙愿,给建文帝朱允炆平反!

  万历十四年,张居正死后的第四年,万历皇帝开始行动了。不过明太祖朱元璋设计的“士大夫治天下”制度,却在此时大显神威了,将他气个半死。

  明朝的文官制度虽然有优点,但缺点也很明显,其一是逐渐积累容易产生了党争问题,其二是腐儒泛滥。尤其是腐儒的问题,过于古板,一切遵从祖制,自然是不可能同意给建文帝平反。结果整个朝堂全是反对声,而且言官个个都不怕死,任凭万历皇帝怎么打骂都不同意,让万历皇帝很是揪心。

  前面说过万历皇帝心地很善良,舍不得杀这些忠心的官员,所以最多就是抓几个典型打一顿,解气了,然后硬忍了下来。

  不仅如此,在立储问题上(国本之争),也让万历皇帝感到很难受。他一直想立最宠幸的郑贵妃的儿子朱常洵为太子,但是大臣们有一半以上反对,坚持长子朱常洛才是太子人选。这件事也折腾了15年,影响还非常大。

  万历皇帝就是这么执着,不服输,所以在很多事情上喜欢跟大臣们对着干。到了万历二十四年,他才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恢复建文帝的年号,重新编写国史,记录建文年间的历史。

  失去耐心自暴自弃

  经过这一系列的折腾,始终斗不过大臣们,又不忍心诛灭他们,万历皇帝的内心委屈极了。之后他索性就自暴自弃了,开始了28年不上朝的历史,出现了皇帝不认识大臣,大臣不认识皇帝的状况。虽然大明王朝仍然能维持运作,但是很多问题也因为怠政而暴露了出来。

  首先是万历皇帝后期任用宦官,搜刮民脂民膏激起民愤,社会出现动荡;其次是国本之争引发了党争,留下巨大隐患;再次是吏治没有整顿变得臃肿腐朽,大量蛀虫出现。

  此前万历三大征消耗了过多的国力,而以上三个问题也一直在各个层面持续损耗国力。再加上万历晚年输了萨尔浒之战,东北地区军事压力陡增,也会消耗大量的财政,大明的衰败迹象已经很明显了。

  明朝灭亡距离万历皇帝驾崩,仅仅24年而已,可见问题是多么地严重。

  给建文帝平反这件事,虽然很大程度上是万历皇帝的善良与执拗引起的,但其过程却反映了明朝的制度缺陷。其中最大的缺陷就是,虽然中央集权高度化,但是皇帝对大臣的控制越来越弱,到了要讨价还价的地步。

  明朝后期的党争本质上是这个问题的表现,是大明统治阶层分裂的信号。万历皇帝被大臣们气得28年不上朝,无疑加剧了这一进程。

  这些问题,环环相扣,难怪历史学家们会认为“明亡于万历”,看来所言不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10岁皇帝问张居正:建文帝是我祖宗杀的吗?张居正回答无懈可击
万历皇帝为何30年不上朝?
明朝有个万历皇帝
靖难之变后,建文帝去了哪里?大明首辅张居正:听说出家当和尚了
《病榻遗言》:张居正被抄家,是因为万历帝读到了这本奇书?
史上辍朝不政时间最长的皇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