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海波专栏】《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

陈海波
     上帝对摩西说:
“你忠诚地带领着这群你救赎的人民,你使用你的力量,带领他们走向圣洁的草场。”
                       
第一部分 了解作者,入课
师:我们一起看了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种树的男人》,作者是让·乔诺,法国著名的作家和电影编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当过步兵,在经历那些惨烈的战争场面后,立志做一个坚定的和平主义者。也许正因为这份信仰,让·乔诺的作品备受喜爱,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1932年获得法国荣誉勋章,1953年以全部作品获得摩纳哥王子奖。家乡的人民至今还为让·乔诺感到骄傲,建纪念他的让·乔诺中心,为一条街取名“让·乔诺街”。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文字,在文字里再次感受那个种树男人的魅力。
   (设计意图:期中考试后看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种树的男人》,点燃兴趣,熟悉故事。从作者让·乔诺入课,尤其了解让·乔诺渴望做一个坚定的和平主义者的信念,因为这样的信念,才创作了“植树的牧羊人”这一具有慷慨的心和无私奉献的伟大人儿。从宏观上,给学生一个整体的感知。)

                    第二部分 默读课文,熟悉内容
师:继续练习默读,不动唇、不停顿、不分心,一气呵成,读完整篇。读的过程中完成下列任务:
【PPT显示】
标出段落层次。
      圈出关键词语。
划出暗含重要信息的句子。
(生默读)
 师:默读完了,请大家用2分钟时间准备,完成两个任务。
  【PPT显示】
1.用“毫无遮拦  不毛之地  干涸  坍塌  沉默寡言  心无旁骛  生机勃勃  源源不断”说一段话,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2.介绍牧羊人基本情况。
预设:
1.毫无遮拦的高原是一片不毛之地,这里的泉水都干涸了,教堂的钟楼也坍塌了,但有一位沉默寡言的老人在这恶劣的环境里心无旁骛地种树,多年后,这里生机勃勃,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
2.牧羊人的名字叫艾力泽·布菲,五十五岁,先失去了独子,妻子也去世了,一个人生活在高原上,与羊群和狗作伴,在这里种树。不太爱说话,但自信、平和。
(设计意图:本单元提示明确提出,继续培养学生学习默读,学会勾画关键句,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理清作者思路。鉴于此,这里设置了两个环节,一是给出关键词语,让学生自由组合概括主要内容,一是提炼牧羊人基本信息,为后面厘清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铺垫。给出词语让学生组合说故事内容,比直接让学生概括主要内容多了两个考查点,一是学生对词语的掌握应用,二是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内容还是这个内容,但学生对词语的使用很多元。)
            

 第三部分 跳读课文,厘清思路
师:文章的结尾说:“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可是要做成这样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农民,感到无限的敬佩。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作者和这位老人有几次的会面呢,竟然给予老人如此高的评价。请同学们跳读课文,用重点语句和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句子,完成文章的结构图,厘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提示:结构层面的重点语句指的是总起句、总括句、过渡句、点题句、前后呼应句等,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是指交代“我”与牧羊人见面时的语句,以及表现牧羊人和荒原情况变化的句子。
生跳读,交流。
预设:
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长期观察”呼应后文“我”与老人的多次见面)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总起议论句)
那是在1913年,……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原来是一个牧羊人。(初见)
战争结束了,我只得到一笔微博的酬劳。好像去呼吸一下纯净的空气啊!……一片灰灰的薄雾,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牧羊人还活着,而且,身体还很硬朗。(再次相见)
从1920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这位植树的老人……(屡次见面)
1945年6月,我最后一次见到植树的老人。……
牧羊人的情况:
初次见面:一个人住在是房子里,牧羊,种树,生活一丝不苟。
第二次见面:身体更矫健,减少羊的数量,开始养蜂,依然一直在种树。
屡次见面:一直种树
最后一次见面:八十七岁了,和一万多人共同生活在家园。
老人生活的高原情况:
初次见面:毫无生气,一片废墟,狂风呼啸,干旱缺水
第二次见面:树木成片,鲜嫩挺拔的白桦树富有生机,有了溪水
屡次见面:没有提及
最后一次:微风飘着香气,泉水源源不断,到处洋溢着青春活力,人们幸福地生活着
联系开篇和结尾,不难看出,本文的写作思路是:开篇议论——中间叙述——结尾议论,按照时间的顺序,重点讲述了“我”和牧羊人的三次见面的情景。
师:“我”与牧羊人多次见面,为什么只重点讲述这三次见面呢?
明确:
这三次见面最具代表性,分别对应故事的开端、发展与结局,时间跨度比较长,充分体现了老人种树的一如既往。而且后两次见面是在一战和二战后,也引发读者对毁灭与创造的思考,让文章更有意蕴。
(本环节其实就是厘清小说的故事情节。当然,过渡到梳理故事情节的点很多,比如开篇的“难得的好人”,比如从标题的“植树”等,但这里选择从文末的“我”对牧羊人的评价倒推,通过梳理“我”与牧羊人的几次相见,了解故事的发生发展。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我”作为一个线索人物作为画外音对“牧羊人”的叙述和评价,引导学生学会关注品读关键句。)
 
第四部分  选读课文,走近牧羊人
   师:你觉得牧羊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如果请你做导演,来拍摄植树的宣传片,你会选择哪个镜头?你准备为这个镜头配怎样的解说词?请大家继续选读课文,圈画出描写牧羊人言行的具体语句,选择你认为最能表现牧羊人精神的镜头,并结合作者的评价性语言配简单的解说词。)
【PPT显示】
示例:牧羊人是一个勤劳自律的人。
镜头画面:
  房间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
解说词:
    这是牧羊人居住的小屋,宛若这座高原上的“世外桃源”,这是一个极端勤劳自律的老人!
生交流。
预设1:
牧羊人是一个吃苦耐劳,心怀信念的人。
镜头画面:
老人用粗糙的手挑拣饱满的橡子,然后轻轻地在坑里放入一颗橡子。
解说词:
老人用粗糙的手,种下最饱满的种子,更种下美好的希望。
预设2:
牧羊人是一个坚毅有力量的人。
镜头画面:
老人出现在成片成片的树林里,一棵棵鲜嫩挺拔的白桦树……
解说词:
生机盎然的白桦树,笔直地站立着,老人每天看着他们,就像看到自己的儿子。
预设3:
牧羊人是一个以他人幸福为幸福的人。
镜头画面:
人们聚集在一起,欢庆丰收的场面,老人幸福地看着这一切,然后缓缓地闭上眼眸。
解说词:看到人们幸福的生活,老人平静而安详。
……
(设计意图:这里实际是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来品读人物形象。为了迎合当下的情境化教学,故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教学中情境化的设置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也催生了学生对读写提炼、表达的思考。)
 

第五部分  再读课文,探“牧羊人”植树的意义
师:牧羊人的故事是让·乔诺为美国《读者文摘》写的一个征稿,编辑部读了之后颇受震撼,急于想找到这个牧羊人,但经过调查后,得知:这位老人竟然是作者虚构出来的,于是编辑部将稿子退回。然而,这篇文章第二年在其他杂志发表后,广受好评,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发表在各种杂志。
同学们,你觉得《植树的牧羊人》备受读者喜爱的原因是什么?
预设:
那是一个战争的年代,牧羊人身上的笃定、安静、平和、自信给人以信仰。
牧羊人用坚韧的毅力改造恶劣环境成功,给人以向往美好的希望和信心。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牧羊人以一己之力保护生态环境,发人深省。
牧羊人的身上有一股力量,克服艰难、改造恶劣环境的信念鼓舞人。
牧羊人的身上不求名利、不求回报的无私奉献精神让人感动。
如何克服自私的本能,在信仰的引领下,去获得心灵宁静。
……
(不作限制,只要学生能解读到牧羊人身上的某种品质即可)
师:这篇文章最初的题目是《种植希望和幸福的人》,改成绘本时更名为《种树的男人》,选入教材时改为《植树的模样人》,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提示:“牧羊人”,在基督文化里,耶稣曾说自己是一个好牧人。耶稣降临人间,主要是拯救世人,为世人赎罪。希腊文化中,牧羊人是神的化身或者神使,守护人类。西方文化中的牧羊人所行驶的牧领权力,不管是神还是神使,都不是咄咄逼人的征服者,不是令人畏惧的权威人士,而是诚心守护人类的保护神。
预设:
牧羊人是一个隐喻,指无私并持之以恒地奉献的人,给周围带来美好,慷慨不求回报,最终创造奇迹。
结课:
师:毛泽东赞美白求恩时说:
“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种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这话同样也可以送给这位植树的老人。希望我们也能以非凡的毅力,辛勤的耕耘,去为我们的周围播种着希望和幸福。
(设计意图:理解小说的主题,与自我相联结。拥有美好而充实的人生,是我们共同的心愿。“牧羊人”用慷慨无私的行动诠释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如何在我们的身上践行这样的意义和价值是我们学习这篇小说的精神启示。读别人的故事,修我们的成长。)
   
   

作者简介: 陈海波,江苏省苏州中学附属苏州湾学校语文教师,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语文湿地”、《河北教育》专栏作者,江苏省教科研先进个人,出版专著《教育的最小行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效课堂下的语文单元整合
14.《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第1课时)1
《老人与海鸥》
第1438季【青春课堂】部编版新教材七上第四单元司艳平老师《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
圈点勾画读“奇迹”
【引用】让“错误”成为生本课堂的一道风景(小学语文论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