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祥华专栏】《抒发真性情》写作指导

写作指导《抒发真性情》<<

山东菏泽牡丹区二十一中  孔祥华

写作目标

1.学会借助叙写事物表达生活情趣和寄寓人生理想。

2.学会运用形象、优美的个性化抒情表达。

名家谈写作

(一)一书一画,一草一木,一事一物,一声赞叹,一次批评,一个场景,无不是诱发情感思维的因素。要让学生懂得,习作时不能拿到篮里就是菜,至少要把握两点:不是着力写景状物,描摹事物的本身,而是仅仅以它们为文章的由头,为思绪的触发剂,认清它们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所选择的事物须和自己的心灵有沟通之处,外物和内情碰撞,才可能闪现火花,否则,物与情隔离,思路就阻塞,难以流出新鲜的思想。

 ——(《于漪语文教育论集》)

(二)情感无法直接表现于文字,都必借事、理、物烘托出来,这就是说,都必须化成思想。这道理在中国古代有刘彦和说得最透辟。《文心雕龙》的《熔裁》篇里有这几句话:“草创鸿笔,先标三准。履端于始,则设情以位体;举正于中,则酌事以取类;归余于终,则撮辞以举要。”

用现代话来说,行文有三个步骤,第一步要心中先有一种情致,其次要找出具体的事物可以烘托出这种情致,这就是思想分内的事,最后要找出适当的文辞把这内在的情思化合体表达出来。

创造也并非无中生有,它必有所本,自然就是艺术所本。艺术根据自然,加以熔铸雕琢,选择安排,结果乃是一种超自然的世界。换句话说,自然须通过作者的心灵,在里面经过一番意匠经营,才变成艺术。艺术之所以为艺术,全在“自然”之上加这一番“人为”。

情是自然,融情于思,达之于辞,才是文学的艺术。在文学的艺术中,情感须经过意象化和文辞化,才算得到表现。浑身都是情感不能保障一个人成为文学家,犹如满山都是大理石不能保障那座山有雕刻,是同样的道理。

  ——(选自《谈文学.情与辞》,作者朱光潜,有删改)

(三)文章写到有了风格,必须是作者自己对于他所描述的人、物、情、景,有着浓厚真挚的情感,他的抑制不住冲口而出的,不是人云亦云东抄西袭的语言,乃是代表他自己的情感的独特的语言。   

 ——冰心谈创作《漫谈散文》

写作指导<<

观察体验

同学们,吟着舒婷的诗,我们目睹了祖国的崛起和新生;随着毛泽东的如椽巨笔,我们领略了一场独领风骚的雪;追寻高尔基的目光,我们看到了海燕在苍茫的大海上高傲地飞翔……自然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在他们的笔下都变得栩栩如生,充满诗意。正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原来,只是因为有了人的凝视,万物才呈现人间的情态。也正是因为人的存在,万物也获得了一种新的使者的身份——承载人们深邃的精神世界。
1.请您说说本单元文章抒情的真挚动人之处:
2.请你说说你最向往的情感、品质或精神:
3.请你真诚地面对自己的心灵世界:
如果你第一次面对大海,如果你第一次面对雪山,如果你第一次看见沙漠,如果你第一次……这些第一次一定会掀起你内心的狂澜。假如让你化身为自然界中的某一景物,你愿化作什么?你会与同伴或者游人倾诉怎样的心声?你能像本单元那样,以某种景、物、如雪、桥、海燕等,象征某种情感或精神,寄寓你的感动和赞叹吗?
你能写一篇抒情性的文章,表达你心中向往的情感、品质或精神吗?你能用独具风格的文字抒发你独具风格的感受吗?你能用不同的抒情方式抒发你对同一事物的情感吗?你能用抒情的文字表达他们对你心灵的浸润与感化吗?
4.收集并欣赏托物言志的诗文名篇,把文中能引起你共鸣的语句摘录下来,与同伴分享你的心得体会,请将你的积累、感悟写在下面。

赏析借鉴

借物抒情和托物言志有何区别?
借物抒情,是指描写客观事物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这种方法的要点是描写事物要紧扣与此事物有关的人事的变迁、荣辱、生死等,一草一木,一砖一石,处处都浸染着人物的喜怒哀乐。虽只是对事物的描绘,但读者读来却字字都包孕着真切动人的情感。
托物言志,则是通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
一、如何托物言志?
毛泽东《沁园春.雪》境阔而意高,非写作大手笔、非事业大丈夫难为此章。作者笔下的雪笔扫万里,纵贯百代,涵盖古今,独领风骚,更象征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英雄气概。作者笔下的雪不只是大自然中的景物的写实,而是人生的象征,是人的精神、品格和意志的象征。
高尔基的《海燕》一文,作者极力描写“海燕”“在苍茫的大海上高傲地飞翔”,“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其实不惧困难,与乌云抗争的勇敢的“海燕”已经不单是一种飞鸟,而成了一个勇敢者的象征,那就是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当然,作为“海燕”这一形象的衬托,也分别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大海”象征革命高潮时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暴风雨”象征席卷一切的革命浪潮风暴;海鸥、海鸭、企鹅等则象征了当时害怕革命会破坏他们安乐窝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和不革命者。作者“托义于物”赋予《海燕》这篇文章以丰富的内涵,体现了当时社会背景下主题表达上的含蓄。
不再仅仅是一只海鸟,在这里它象征了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在这篇文章里,海鸥、海鸭、企鹅象征了那些不革命或假革命者,与海燕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海燕的高大形象。而乌云、狂风、雷声、闪电,象征了正在做垂死挣扎的沙皇反动派。而太阳则象征了光明和胜利。
作为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象征是指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它的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
象征手法就是通过相似联想,把写作内容从自然界引申到人类社会生活中来,用原先所写的那些特点来象征某种精神品质或性格,从而把主题思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象征有利于升华主题,茅盾的散文《白杨礼赞》就是很好的一例。文章先极力表现白杨树“正直”“朴质”“倔强挺立”“努力向上”的特点,然后通过相似联想,把对白杨树的赞扬引申到北方农民身上,进而用白杨树来象征我们民族的一种可贵的“精神和意志”。这样,就通过象征的手法,把对白杨树的赞美变成了一种对民族“精神和意志”的赞美,主题也就升华到了一个崇高的境界。
当然高尔基的《海燕》除了运用象征手法,比较突出的特点就是运用了形象对比,把歌颂与揭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通过乌云、狂风与波浪、大海形象的对比,揭露沙皇反动统治的黑暗与腐朽,从而歌颂了如大海般激荡的人民革命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斗争精神。作品还通过暴风雨即将到来时海鸥、海鸭、企鹅们“呻吟”“飞窜”“恐惧”“躲藏”等惊恐万状的丑态,与“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飞翔”的战斗英姿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了海燕的高大形象。
为什么托物可以言志呢?阿恩海姆认为:一个事物本身就具有外部表现性:一棵垂柳之所以看上去是悲哀的,并不是他看上去像是一个悲哀的人,而是因为垂柳枝条的形状、方向和柔韧性本身就传递了一种被动下垂的表现性。所以人们多用柳来表现柔弱的情感,比如分别、哀愁等等。中国古代文化的解释是“天人合一”、“物我同一”;西方现代美学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利普斯的移情说:“移情说”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认为人的美感是一种心理错觉,一种在客观事物中看到自我的错觉。它认为,产生美感的根本原因在于“移情”。所谓“移情”,就是我们的情感“外射”到事物身上去,使感情变成事物的属性,达到物我同一的境界。也就是把我们人的感觉、情感、意志等移置到外在于我们的事物里去,使原本没有生命的东西仿佛有了感觉、思想、情感、意志和活动,产生物我同一的境界。“移情说”认为,只有在这种境界中,人才会感到这种事物是美的。
所以说,托物言志是使得无生命的事物具有了人的情感,也就是说,托物的目的是为了言志,物有了生命,变成了人。
通过回顾《沁园春.雪》《海燕》,我们可以发现托物言志类文章的共同特点,即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要写好这样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与“志向”,“物品”与“感情”的内在联系。首先是物品的主要特点要与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种相同点和相似点。其次,描述时,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点为核心。物品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见过冰雪的人,并不一定就像毛泽东那样,浮想联翩,激发出“欲与天公试比高”的宏图壮志;见过海燕的人,很少能发出对革命浪潮的预言;见过波浪的人,也鲜有把它和强权、压制联系起来的,作文关键的是贴近自我,深入内心深处,把深厚的感情和智慧调动起来,把生命的积累调动起来,使之和大自然的外部特点相融合。
要想写好托物言志的文章必须要做到:
1.托义于物——用好象征。托义于物,即象征。指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
例如高尔基的《海燕》一文,“海燕”象征英勇善战的革命先驱;“大海”象征革命高潮时人民群众排山倒海的力量;“乌云”“狂风”象征反革命势力和黑暗的社会环境等等。正如高尔基说的,“用象征的形式可以方便和简洁地说出你想说的东西”,“在象征中可以注入很大的思想内容”,从而吹响了一曲嘹亮的时代进军的号角,唤醒民众,鼓励他们勇敢地投入争取解放的斗争中去。
2.言之有物——抓住景物特征。例如,“松柏”常用于歌颂高洁傲岸之品行;“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泥土”常用于表现谦虚恭谨的品质。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眼中的同一景物,因个人性格、心绪、创作背景的不同,便会表达迥异的情感。例如,同为“荷”,周敦颐见其“出淤泥而不染”“香远益清”,抒写高洁情操;杨万里见其“不与四时同”之“别样”风景,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冰心见其“无遮拦天空下之荫蔽”,歌颂“勇敢慈怜的”母亲;季羡林见其“力量大到无法抗御”之肆意泼辣,谱写“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生命颂歌。
写景只有“情景交融”,方能“物我双会”。写景状物必须蕴情寓意。写景不仅要形象逼真,抓住特征,如若亲见,还要融入自己的独特感受,创造出情景交融、引人联想的深远境界,不能为了写景而写景。
3.托物言志——寄托情感。托物言志,就是通过描写事物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物”是“志”的表象依托,“志”是“物”的精神延伸,二者相依相托,相得益彰。“兴发于此而义归于彼。”常常有三种方式:以物喻理,如《陋室铭》;以物喻人,如《爱莲说》;以物抒情,如《荷叶·母亲》。
“言志”必须思想正确深刻,情趣健康高雅,给读者以美感的享受,哲理的启示和有益的鞭策。“言志”与“托物”不能割裂游离,二者在文中应浑然天成。借物抒情要求我们在描写物品时,把感情寄托于对事物的爱憎之中,要借物品的形象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运用借物抒情的方法,关键是找准物品的特点与自己的感情引起共鸣的地方,使物品与感情相统一,使感情有所依托。
在运用托物言志写作时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一)托物言志类的文章,“物”是材料,是作者寄情托意的载体。体物是为了写志,描形是为了传神。写作中既要捕捉住“物”的外在的“形”,更要挖掘出“物”的内在的“神”。
 (二)托物言志类的文章,文中之物,不是作者的信手拈来,也非一味刻意搜寻的结果,而是作者的情思感悟与某种外物自身特性的自然契合与沟通。摄取入文的物,无所谓高下优劣,也不论巨细新旧,巍峨的山峰,飘零的树叶,一串脚印,一根火柴,时钟的“滴答”,泉水的“叮咚”,只要是令你心有所动,情有所钟的,都可以由你任意驱谴,把自己对生活的思索和领悟准确形象地揭示出来。   
(三)托物言志类文章,“言志”与“托物”不能割裂游离,二者在文中浑然天成,要力避人为附会的斧凿之痕。文中所言之志,应是所托之物固有特征给读者的自然启示,因而,决不能架空游离于物外,随意引申,牵强生发。
   (四)托物言志类的文章,“志”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是作者对生活的独特体验,受作者认识水平和审美情趣的制约,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个性化的色彩。相同的“物”可以表达多样的“志”。
总之,写作托物言志类的文章,“言志”必须思想正确、深刻,情趣健康、高雅,应能给读者以美感的享受,哲理的启示,有益的鞭策。文中所托之物,与所言之志要像水乳般的自然交融,不能简单粘合,不可生硬搅拌。既不要把欲言之志搁置一旁,对物作纯客观的描摹状写,也不要扭曲变形物的固有特征去任意附会图解概念。
至此,我们应该对托物言志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如果想要熟练地掌握这一写法,还要多阅读多训练多体会。
二、如何抒情?
托物言志,归根结底是为了抒情。不是吗?
新芽是种子的抒情,绿叶是树苗的抒情,雨是风的抒情,小溪是山涧的抒情,眼泪是双眸的抒情,笑容是脸庞的抒情,你来到人世的第一声啼哭是抒情,童年的呀呀学语是抒情,青春的喃喃自语是抒情。抒情如诗,平仄出生活之韵;抒情如歌,吟唱出人生之韵。自然因抒情而灵动,人生更因抒情而丰富,文章更因抒情而美丽。
我们写文章,要写情感之文,即使是一些议论性,说明性,甚至是应用性文字,在写作中也不能毫无情感。“情动于衷,而形于言”,好文章,大多都充溢作者的情感。无情之文,往往给人苍白枯萎,没有生命力之感。文章文体多样,有诗词、散文、有回忆录、有散文,但都是以情感人的典范。
只是情感表达有的强烈、直接,有的隐晦,间接。如《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梅岭三章》情感表达就较为强烈;《短诗五首》也间接地表达了作者含蓄深沉的情感。
由此可见,抒情分两种:
1.直接抒情——引吭高歌,直抒胸臆。
这在“抒情”的理论范畴叫“直接抒情”。指作者不借用其他方式而直接地倾吐胸中的感情。直接抒情比较直白、热烈,多用带有浓重感情色彩的判断句、陈述句等,同时经常会在句中使用感叹词以助声势。直抒胸臆的优点是爱憎分明,表达酣畅,情透纸背,入木三分。
如《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涌动激情,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黄河颂》中也有这样的句子:“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中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身边扮演!”
看《海燕》中“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更是写出海燕渴望暴风雨的战斗豪情,对革命胜利的伟大预见性和坚定信念。
2.间接抒情——婉转沉吟,情感渗透。
这在“抒情”的理论范畴叫“间接抒情”,指作者不是直接出来抒发对人物、事物的感情,而是在叙述、描写、议论甚至说明中渗透自己的强烈感情。
间接抒情是“遇山开山,遇水搭桥”的抒情,它美在渗透,巧在灵活。它本就是经历了个性选择的抒情方式。
(1)寓情于叙事。这就是叙述性抒情。它的个性是用充满感情的笔调进行叙述。
如《背影》中的“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轻松”外表的背后是艰难生活的重压,一瞥“背影”,寓神于形,明写父亲买橘子的背影之形,暗写父亲忍辱负重、舐犊情深之神,确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
如: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临时的问题必定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1982年,他做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都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在叙事的末尾,甚至连一个感叹号都没有。这个句号就是邓稼先忠厚朴实的人格,这个句号更是杨振宁无声的抒情啊!
(2)融情于描写。以《沁园春·雪》为例,作品前十句描绘了眼前的实景,而“须晴日”这三句则是虚景,是作者想象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雪中的景象,苍茫雄伟;雪后的景象,清朗娇艳。虚实之间,赞美的激情溢于言表。下阕更是由景及情,由祖国河山壮丽,联想到无数英雄为之倾倒并对历史功过加以评说。“俱往矣”句,更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全词熔写景、议论与抒情为一炉,水乳交融,从而收到强烈的感人的艺术效果。试想,假若只有那场雪,这篇文章怎会蕴涵如此磅礴的英雄豪情?
这就是描写性抒情。把感情倾注、融会在描写之中,让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的描写帮助抒情。其实,没有任何描写是不带情感的。描写可以是粗犷的、细腻的,可以是浓墨重彩的,也可以是水墨写意的,但情感,永远是描写的感性地基。看吧:在写景抒情的散文中,这样的描写数不胜数:“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这里朱自清抒发的是春的宁静。
(3)寄情于议论
不需要交代论据,也不必进行论证,只要用饱蘸浓郁感情的语言来议论人物、事物、景物,这就是议论性抒情的个性。鲁迅的“投枪匕首”下,经常有这样精辟而深刻的抒情。那首著名的《有的人》,不是几乎全由议论组成的吗?作者用议论,画龙点睛,表达诗歌主题。
(4)蓄情于说明
或许你不相信,说明也和抒情有关,是的,不是很多,但绝非无踪可觅。因为抒情实在是人生的天性。比如:
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茅以升《中国石拱桥》)从“千态万状”、“惟妙惟肖”当中,你一定能够明白说明是怎样地不知不觉渗透了抒情。
(二)探讨个性化抒情的表达技巧
技巧永远只是技巧,它属于浅表层的辅助性的工具。它并非个性的本质。但技巧的娴熟应用有利于展示个性却是勿庸置疑的。
1.联想想象张起个性化抒情的帆。
几乎可以这样说,任何奇伟瑰丽的抒情都需和联想想象联姻。
以《沁园春·雪》为例,作品前十句描绘了眼前的实景,而“须晴日”这三句则是虚景,是作者想象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雪中的景象,苍茫雄伟;雪后的景象,清朗娇艳。虚实之间,赞美的激情溢于言表。重读《逍遥游》,重读《牡丹亭》,重读《天上的街市》,你会掩卷惊叹,联想想象是文学的双翅,更是个性化抒情的泉源。
2.象征手法拓开抒情的个性化天地。
很难想象,如果《海燕》仅仅是写海燕,如果《波浪》的背后没有那样广阔的联想空间,我们的文学史和心灵史会少了多少精神的家园。有一种个性,通过象征,将会让抒情曲径通幽丰姿绰约妩媚迷人。
3.修辞方法提升个性化抒情的品味
当抒情决定以文字作为载体,这就决定了修辞应用的个性化。修辞的应用就好比女人之于化妆品,高明者必然化平庸为神奇。请看:
比喻:海燕像黑色的闪电高傲地飞翔。
拟人:它一边大笑,它一边高叫……它笑那些乌云,它为欢乐而高叫。
反问:是因为你厌恶灾难吗?是因为你憎恶强权吗?我英勇的、自由的心啊,谁敢在你上面建立它的统治?
对比:今天,我以欢乐的心回忆,当你镜子般发着柔光,让天空的彩霞舞衣飘动,那时你的呼吸比玫瑰还要温柔迷人。可是,为什么,当风暴来到,你的心是多么不平静,你掀起严峻的山峰,却比暴风还要凶猛?
反复: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在大海上面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其实,说了那么多,所谓个性化抒情不过是:对自然对人生对自我独到的感受与思考加上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所谓的个性,其核心不过是——“真性情”。个性化抒情的境界,是通则行云流水,顺则信手拈来,放则倾盆而出,收则群响毕绝的境界。
那么,对抒情有哪些要求呢?抒情有三要求
(1)要真挚自然。对表现的事物,要有深切的感受,情感要发自内心,这样的抒情,才是真挚的、诚恳的,也才能是深沉的、感人的。
(2)要健康向上。我们抒发的感情,必须具有健康的情趣,用健康的、朝气蓬勃的思想感情去打动读者。那种低级、消极、颓废等不健康的感情,我们要坚决反对。
(3)要具体生动。抒情要生动,切忌呆板和干瘪,重复老一套的东西,是不能给人以新鲜感的。不新鲜、不生动,也就不能感动读者、打动读者。
“抒真情”才能使人感动,引起共鸣。说真话、诉真情,核心是真。真,是善、美的基础,是文章能够说服人、感染人的重要条件。希望同学们在学习写作之始,就能杜绝假话、矫情,坚持说真话、诉真情,把路子走正。

写作尝试

参考题目

1.《我愿意是_____》。要求:以某种景、物,如一花、一草、一山、一水,星星、蚂蚁、杨柳、鸽子、大海等,象征一种情感或精神,寄寓你的感想,写一篇抒情性的散文。要求:不少于600字。

2.《我爱______》

3.或从《小草的精神》《鸽子的向往》《大海畅想曲》《鹰的志愿》《星星的歌》等中任选一个来写。

要求:尝试有创意的表达,托物言志,抒写真情。不少于600字。

点拨提示

A.托物言志,以形求神。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要先选好所托之物,你所选择的是你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者。你的个人之“志”,要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
以形求神,是指要抓住所咏之物与要表达的思想意义之间相通相似之处,即“物”与“志”、“物”与“情”之间的内在联系。描述时,自己的“志”要以“物”的特点为核心。“物”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如于谦的《石灰吟》,诗人借物咏怀,通过开采石头烧成石灰的过程及结果,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难困苦的坚贞情操和清正磊落的高洁思想。
(1)选准借以讴歌生命的自然之物。
来看一首小诗: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
你看,生命之高洁,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居高”自能“致远”。而这一生命悟语作者巧妙借助蝉的“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来表达,抽象之意借助形象之物写出,“言而有味”源于选准自然之物。
(2)抓住所选自然之物的特征。
先把握事物的特征,才能由此联想到与其相似或相关的人生,例如冰心在《谈生命》中,借助于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的比喻,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悟。在描写“一江春水东流入海”时,作者抓住了四个“有时候”——写一江春水遇到险阻困难时,与其抗争,最终战胜险阻;写一江春水流过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幸福的时光;写一江春水遇到暴风雨时的坚强不屈;写一江春水困乏劳累时,求进的力量催促她继续奋进的情景。正是因为抓住了一江春水东流入海经历的种种历程的特征,才水到渠成地引发出结尾对生命的感悟——“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入大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总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

(3)找准所选自然之物与所咏生命感悟的相似点,从而引发“志”之哲理的感悟。

来看下面的文字:

白杨:她,一柄绿光闪闪的长剑,孤零零地立在平原,高指蓝天。也许,一场暴风会把她连根拔去。但,纵然死了吧,她的腰也不肯向谁弯一弯!

仙人掌:她不想用鲜花向主人献媚,遍身披上刺刀。主人把她逐出花园,也不给水喝。在野地里,在沙漠中,她活着,繁殖着儿女……

——流沙河《草木篇》

诗中白杨“一柄绿光闪闪”“高指蓝天”的长剑,“孤零零地立在平原”,“也许,一场暴风会把她连根拔去”,“纵然死了吧,她的腰也不肯向谁弯一弯”,这些特点与生命中纵然环境险恶也绝不卑躬屈膝的高贵品质是何其相似;而仙人掌“不想用鲜花向主人献媚”,终致被逐出花园,纵然是“在野地里,在沙漠中”,也顽强地展示着绿意盈盈的生命。这种不屈不挠的节操哪里是仙人掌,分明是人生啊!相似点何其似,何其多啊!

要明确地提炼出所言之志,切忌“物”、“志”含混不清;要选好所托之物,准确地把握客观事物的特征,并紧扣所选之物抒发情感;要寻找主客观的融合点,使事物的内在品质和外在形象在描写中达到完美的统一。

(4)用好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比如可以运用对比和烘托,突出自己所托之物。

B.下面再就立意、选材、语言等方面作些指点。

(一)立意:

①通过某种事物描状,表现某类人或某个人的精神品质。

②寓社会、世态、人生的某些哲理。a、写此物含彼意;b、明写物暗喻人。

③要昭示人、感召人、激励人、鼓舞人生活、思考、斗争、前进。

④立意可发散性多元思维,从中选出最佳立意,也可逆向立意。

    A.顺向立意:

例如:    

(1)耕牛:描写耕牛紧拉套绳,步履坚定,任劳任怨。人格化地表现默默奉献、埋头苦干的精神和“得到的甚少,给予人的很多”的品质的人。    

(2)红叶、菊花:描写红叶、菊花霜凌之后叶更红、花更艳、人更爱。拟人化地表现人生经历艰辛苦寒是一种丰富,一种收获,一种精神财富。    

(3)夕阳:描写“夕阳无限好”,依然绚丽依然辉煌。象征性地反映老一代老当益壮、甘愿奉献余热于人间的精神。    

(4) 星空:描写繁星闪烁,星光璀灿。象征祖国群星灿烂,象征性地表现当今时代人才辈出,明星闪耀,“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激励青年一代积聚知识、智慧、力量,脱颖而出,辉耀于祖国上空。

 (5)梯子:描写梯子朴实无华,忍辱负重。形象化地表现为了祖国未来、为了他人甘愿做人梯的奉献精神。   

 (6)烟雾:描写白雾弥漫,蒙住山峦沟壑,若不明辨,就会迷失方向。象征性地反映生活中有时团团迷雾,遮住真相,掩埋真理。启示人们在前进的道路上要头脑清醒、明辨是非、识别方向,尽量少走弯路和错路。    

(7)仙人掌:描写仙人掌不择环境,只要有泥土,哪怕再贫瘠的泥土也能生根长大。拟人化地表现旺盛的生命力,鼓励有志青年去老少边穷地区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为开发建设大西北贡献力量。    

(8) 无名花:描写无名小花繁盛艳丽,竞相开放,争奇斗娇。一改文学作品歌颂明星、名人、将军、功臣,而拟人化的讴歌不知名不起眼的小民百姓的朴实、正直、敦厚的美德。

B、逆向立意:

例如    

(1)牵牛花(藤萝):描写牵牛花(藤萝)枝枝蔓蔓,五彩缤纷,如荫如盖,浓郁茂盛,借助他物攀得远,爬得高。人格化地表现攀附权要,趋炎附势一类依附者形象,启发人们应有独立人格。

(2)鹅卵石:描写鹅卵石在急流中不停滚动碰撞,被波浪涌上沙滩,圆溜、光滑、可爱。形象亿地反映人际关系中那类无爱憎无棱角圆滑光溜的处世哲学。

 (3)芦苇:描写芦苇纤细轻盈,芦花如雪,随风摇曳,为秋色增美增趣。形象化地表现生活中见风使舵,随风摇摆那类人的性格特点,告诫人们做一个立场坚定的人。

 (4)爆竹:描写爆竹在欢喜庆贺时增加节日气氛,使人欢快喜悦,为庆贺呐喊不惜献身碎骨。形象化地表现那类一发脾气,后果就不堪设想,或因炫耀威力而自取灭亡的脾气暴躁者。警戒人们“忍”字当先,三思而行。

(二)选材:

①或取不知名、不起眼的花草木石,人格化地表现普通人的精神品质。

②或取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雨雪雷电,象征性地寄寓某种哲理。

③或取用品什物、家具器皿,形象化地反映一种思想感情。

④或取家畜、飞禽、走兽,拟人化地蕴含某种思想。

(三)语言:

①诗化语言,绘画语言,浓淡相宜,饱含感情,含蓄深刻。

②描物状形语言是全文重点,要占多半篇幅,而议论、抒情性的点题语言宜少,适可即止。

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其情景描写、物品描写不再是空洞无物的吟风弄草,风花雪月,而是讲求寓意和含量。托物时要形象地赋予所托之物以人的性格特点,或讴歌,或贬斥,都能使人通过所描写的文字感到作者的用意,写此物言彼意,明写物暗喻人。运用多种手法状写事物,或以物喻人,或借物寄意,这样坚持练习几次,就会悟到其中的奥妙。

写作指导《抒发真性情》<<

名人作品







落叶







                贾平凹

窗外,有一棵法桐,样子并不大。春天的日子里,它长满了叶子。枝根的,绿得深;枝梢的,绿得浅。虽然对列相间而生,一片和一片不相同,姿态也各有别。没风的时候,显得很丰满,娇嫩而端庄的模样。一早一晚的斜风里,叶子就活动起来,在天幕的衬托下,看得见那叶背面寥寥的绿的脉络,像无数的彩蝶落在那里,翩翩起舞;又像一位少妇,丰姿绰约的,作一个妩媚的笑。     
我常常坐在窗前看它,感到温柔和美好。我甚至十分嫉妒那对在枝间的鸟夫妻,它们停在叶下欢唱,是它们给法桐带来了绿的欢乐呢,还是绿的欢乐使它们的歌声清越?     
法桐的欢乐,一直要持续一个夏天。我总想,那鼓满着憧憬的叶子,一定要长大如蒲扇的,但到了深秋,叶子并不再长,反要一片一片落去。之后法桐就消瘦起来、寒碜起来,变得赤裸裸的,唯有些嶙嶙的骨。而且亦都僵硬,不再柔软婀娜,用手一折,就一节一节地断了下来。     
我觉得这很残酷,特意要去树下拣一片落叶,保存起来,以作往昔的回忆。我想:可怜的法桐,是谁给了你生命,让你这般长在地上?既然给了你这一身绿的欢乐,为什么偏偏又要一片一片收去呢?     
来年的春上,法桐又长满了叶子,依然是浅绿的好,深绿的也好。我将历年收藏的落叶拿出来,和这新叶比较,叶的轮廓是一样的。喔,叶子,你们认识吗?知道这一片是那一片的代替吗?或许就从一个叶柄眼里长出来,凋落的曾经那么悠悠地欢乐过,欢乐的也将要寂寂地凋落去。     
然而,它们并不悲伤,欢乐时须尽欢乐。如此而已,法桐竟一年大过一年,长过了窗台,与屋檐齐平了!     
我忽然醒悟了,觉得我往日的哀叹大可不必,而且还十分幼稚呢。原来法桐的生长,不仅是绿的生命的运动,还是一道哲学命题的验证:欢乐到来,欢乐又归去,这正是天地间欢乐的内容;世间万物,正是寻求着这个内容,而各自完成着它的存在。     
我于是敬仰起法桐来,祝福于它:它年年凋落旧叶,而以此渴望来年的新生,它才没有停滞,没有老化,而在天地空间里长成材了。

赏析】贾平凹的散文总是让人有亲切之感,有警醒之感。亲切来自于他的细腻。落叶,人人眼中皆有,但并非人人笔下的落叶皆有神韵。作者抓住了树叶颜色,形态,样子与神韵来写语言平实精炼,有化平凡为神奇的力量。写由落叶引发生命感悟,随着法桐的叶子由繁盛到凋落再到繁盛的过程,作者的思想感情也经历了由喜爱到哀叹到敬仰的过程,并悟出了生命的哲理。







春之怀古







        张晓风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掌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脸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浑炖无涯。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每一丝飞絮都是一件柳的分号。反正,春天就是这样不讲理、不逻辑,而仍可以好得让人心平气和。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压犹自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团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

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事: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集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汗,一个孩子在放风筝时猛然感觉到的飞腾,一双患风痛的腿在猛然间感到的舒活,千千万万双素手在溪畔在塘畔在江畔浣沙的手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量来为这季节命名——“春”。

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他们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

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点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而风,交给檐前的老风铃去一一记忆、一一垂询。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穿越烟箩与烟箩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

赏析】《春之怀古》是张晓风心中一湾清泉的流泻,在作家笔下,春天被渲染得有灵性,有诗性,有个性。纵观全文,“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这句话恰如一条丝线将其他珠玉一样的文字巧妙的串联起来,使这篇文章条理清晰,一目了然。作者从“春”的翘舌发音联想到了“口哨声”,而由此展开了人们初造此字时的情景。至于“鸟儿”、“蝴蝶”、“蜜蜂”、“风铃”在春天里的各自忙碌,更是充分显示了作者的奇思妙想、灵慧心意。文章结尾:“穿越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是此文“题眼”,顺着作者的笔尖,回首眺望了半天的“古”,原来却都是为了反衬“今”,即对烟囱如林的环境污染的控诉,如此一来,一篇文情并茂的写景散文,便具有了社会学的意义,并沉甸甸地扣击着读者的心弦!

学生作品

            我爱家乡的小巷
弯弯曲曲,望不到尽头;仄仄的阶梯,一台一个故事。它的臂弯里,揽着家乡人的情;它的怀抱中,揣着小巷人的趣。
挽一只竹篮,走在春的私语中,拾拣着地上的杨树种子。风撩起她的发丝,不经意间,乌丝变成了白发。风,依旧在古老的巷子中奔跑,它掠过的地方,泛起红色涟漪。
摇一把蒲扇,躺在夏的目光里,眺望着巷口的车来车往。骄阳透过梧桐枝,在他身上烙下点点黄斑。阳,照得鸣蝉也无处藏身。索性脱下上衣,让肌肤裸露在浓浓的绿色之中。
推一辆三轮车,站在秋的歌声里,吆喝着,此起彼伏的叫卖。甚凉的秋雨淅淅沥沥,将鲜嫩嫩的果实擦得晶晶亮。雨,打落了摇摇欲坠的叶,把小巷的每一个角落,冲刷的干干净净,仅留下一片金黄。
戴一顶小帽,跑在冬的童话中,扬洒着,冰凉凉的雪花儿,寒风挡不住孩子们的心。奔跑在滑滑的石板路上,抛下一串串笑声。雪,默默的飘扬着,如孩子们的心一般纯洁,巷子里,是一个银闪闪的世界。
斗转星移,时间就这样流逝。树叶落了一次又一次,小贩儿换了一茬又一茬。地面的青石板上,留下了无数匆匆的脚印。由于各种原因,他们在这儿经过或留宿。
迎着初升的朝阳,他们背着挎包离开小巷,开始一天紧张的工作。当影子在脚下化作一团乌黑时,巷子里热闹起来。准备午餐的主妇,或是端着锅子奔向小吃摊儿,亦或是系着围裙,在灶台边忙碌。午餐过后,总有一端小憩的时间,惟有那些刚刚工作完的粉刷工人,还在路边的小吃摊前逗留。不久,大家又走出了小巷。短暂的喧闹过后,是更长时间的寂静。直至傍晚时分,奔波了一天的人们才真正回到小巷。这儿,是他们心中最宁静的港湾。
小巷就是一个浓缩的社会,形形色色的人在这里出现。每天从这儿走向学校,沿途的善恶美丑,尽收眼底:有使用“亏心称”的卖家,就有用真心让其感动的买主;有遇到困难的人,就必定有为其伸出援助之手的街坊邻居。关于小巷的每一个镜头,都蕴涵着家乡人的美。他们直爽、热情,他们奔放、豪迈。他们心里藏不住秘密,阿婆们会把邮递员送来的每一个消息传遍巷子。谁家的录取通知书来了,他们会漾起笑意;孩子的学费不够,他们可以一分一角的凑。  
身在小巷,就时刻被它影响着,感动着。久之,一举手,一投足间,有了小巷人的影子。  
我爱家乡的小巷,它依旧崎岖,它的故事依旧曲折而又离奇,小巷的人生依旧平淡的重复着,一代又一代……
点评文章着墨于家乡的“小巷”,挽一只竹篮,摇一把蒲扇,推一辆三轮车,戴一顶小帽,四个画面写出家乡春夏秋冬各自的独特魅力,接着写了小巷的人,有来往的商贩,有家庭主妇,有刚刚工作完的粉刷工人,有使用“亏心称”的卖家,就有用真心让其感动的买主;有遇到困难的人,就必定有为其伸出援助之手的街坊邻居,有热情的阿婆和善良助人乡亲们,关于小巷的每一个镜头,都蕴涵着家乡人的美。他们直爽、热情,他们奔放、豪迈直入读者心里。小巷是家乡人心中最宁静的港湾,是一个浓缩的社会。最后,作者用“它依旧崎岖,它的故事依旧曲折而又离奇,小巷的人生依旧平淡的重复着,一代又一代……”作结,显得余韵袅袅。在作者笔下,小巷独具个性光彩,独特的感悟加上抒情化的描写,使这篇文章如芳醇的美酒,越品越醇。

修改反思

修改建议

1.修改方式。建议采用“读—思—改—读”的修改方法:对写好的文章进行通篇细心的阅读,发现文章的不妥之处;在读的过程中想一想,文章的标点符号是否正确,用词是否准确,表达是否清楚,修辞是否恰当;然后把文中用得不恰当、不准确的字、词、句、标点,用统一的修改符号改正过来;改好后,还要再读一读,看看还有什么地方表达得不够清楚、不够完善。

2.修改依据。就本次作文而言,可围绕以下几点来修改:

本单元写作主要锻炼同学借助叙写事物表达生活情趣和寄寓人生理想进行构思的能力。要求选取那些日常生活中能寄托自己生活情趣和给予自己人生启迪的事物进行细致的描摹,所以修改时不仅要注意所描摹的事物是否达到了“形似”,更要注意是否“神似”。

事物与作者追求的美好的品格和社会理想的相似点是否合理,对“物”的描摹是否突出了重点。

其次,注意文章的表达。一看文章是否条理,过渡衔接是否自然。二看写作手法是否巧妙有致,好的文章应该通过对比和联想等手法达到托物言志或借物寄情寓理的目的。三看描写是否生动、形象,用词是否准确优美,运用修辞是否恰当;议论是否能在描写的基础上升华文章的主旨,揭示事物的象征意义。

2.教师批阅作文,找出典型作文(佳作、问题典型的作文)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对个性的问题可进行面批。

(1)是否抓住景物特征并进行具体细致的描绘。

(2)是否有效地表现出了物的“形”与“神”。

(3)是否在写所托之物中寄寓了自己的思想融入了自己的情感。

(4)语言是否生动形象,或是优美凝练。

写作反思

 写一篇“作文后记”,谈谈自己构思的经过,并点评文中自己的成功和不足之处。

构思过程:

 所托之物:

 所言之志: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二次写作构思设想:

展示发表

1.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成果,每个小组评选出最优秀的一篇作文,再推荐给全班同学。
2.把修改后的文章发布到“班级写作博客”中。看看谁的点击率最高,谁的好评最多。
3.自己动手编班级“作文集”。把修改好的作品誊抄装订成册,通过“招标”方式给集子起名、设计封面、编写目录等。


作者简介

孔祥华,笔名纸墨飞花,山东菏泽牡丹区二十一中“双名师”成员,“王君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获全国语文优质课例一等奖,山东省优质课二等奖,山东省中语会优秀教师及先进个人、菏泽市教学能手、菏泽市教书育人楷模、菏泽市好青年、菏泽市市级优秀班集体班主任、菏泽市兼职教研员。爱语文,爱教书,爱写字,愿和青春语文的朋友们一起向阳而生,向美而行,不负语文不负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语文各种表现手法知识汇总
象征的写作手法及解题思路提示
托物言志和象征以及象征和比喻的区别
托物言志和象征的区别
景与志、与情、与人(一)
小学生作文指导七(状物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