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一种情怀在心头激荡——统编版九下第三单元《词四首》教学设计



本课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回顾学过的有关知识,积累词的相关常识;
2.反复诵读,把握古诗文的意蕴;
3.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并能够运用历史眼光审视作品的当代意义。

【学习过程】
【自学指导一】勾连旧知,破题式积累
1. 回顾常识,导入新课:
中国是诗词的国度,诗词是每个中国人血液里流淌的“文化基因”。说到“词”这种文学体裁,你知道哪些常识?
预设:学生能根据课前预习提示,说出词又称“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讲究韵律,能自由表达思想感情等。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是知识的积累,属于理性的比较和认知。
2.勾连旧知,温故知新。
说到“词”,我们会想起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我们会想起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我们还会想起上个学期刚刚学过的秦观“树绕村庄,水满陂塘”“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设计意图】九年级的学习,常常需要复习、整合七八年级学过的字词和课文,所以,这个环节既带着学生复习了之前的词作,又加深了他们对词这种体裁在形式上、音韵上的印象。同时,我这里选用的词都是婉约词,要和这一课要学习的豪放词构成对比。
【自学指导二】诵读比较,渐进式积累
1. 诵读词作,词感积累
我们要学习的《词四首》,是不是与这些词一样的含蓄韵致、清丽细腻呢?请大家放声读一读,参照示例,说说你的初读感受:
        (题目)我读出了       ,你听(看)……
示例:《渔家傲·秋思》我读出了宏阔苍凉,你听: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预设:
学生说意境说情怀都可以。
①从《江城子》上阕中读出苏轼狂傲不羁的形象;
②从《江城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中读出了苏轼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③从《满江红》“心却比,男儿烈”中读出了巾帼不让须眉的壮烈等。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主要引导学生诵读体会词的整体风格。
2.统整词作,体验积累
根据老师的提示,从四首词中找到相应的句子。
① 词中不只有花前月下,还有塞外风光。
预设:“塞下秋来风景异”  “四面边声连角起”
② 词中不只有莺歌燕舞,还有兵戈铿锵。
预设:“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③词中不只有伤春悲秋,还有不羁狂放。
预设: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④词中不只有离情别绪、怨女思妇,还有英雄肝胆、刚烈女郎。
预设:“西北望,射天狼”“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男生齐读)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女生齐读)
小结:这就是豪放词。它打破了传统词风,拓宽了词的写作内容,创新了词的表现形式,也提升了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同学们,豪放词中有大视野、大场面、大声响、大题材、大气度、大情怀,给我们的是大美为美的体验。
(所谓的大美,是指气势张扬、境界开阔、想象奇特、场面雄伟、情怀豪壮;相对应的小美,是指视野相对狭小,意境相对精致幽微,情感相对私人化,没有直接和国家民族联系起来。
如:
“小园香径独徘徊”是大美还是小美?(小美)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是大美还是小美?
“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是大美还是小美?
3.描述意境,情感积累。
请同学们再读词四首。一边读一边用鉴赏的眼光审视每首词。你最欣赏哪一种大美?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种大美吧! 
预设:
①最欣赏豪放词中的大视野大声响。
比如:“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边塞特有的种种声音显得凄厉而悲凉,让人想起在南方的温暖的家乡。而这种声音又充塞天地、无所不在,不想听都不行,就像思乡之情一样不可遏止。再加上军营中低沉绵长的号角声,更让人觉得凄凉而悲壮。
②最欣赏豪放词中的大场面。
比如:“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军旗飘扬,将士们三五成群地围在一起分食牛肉,听乐队的演奏,军营中的生活热气腾腾,激情昂扬。
③最喜欢豪放词中的大情怀。
比如:“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短小的句子给人斩钉截铁的感受,女孩子不是只能伤春悲秋,女孩子照样可以操心国家大事,为国家而战。④欣赏豪放词中的大气度。
比如:“鬓微霜,又何妨”。长了白头发又怎么样?年过半百又怎么样?有朝一日我一定亲临战场,拉满弓箭,射向敌人,保家卫国,建功立业。
【设计意图】
这一方面可以在思考、交流中深化学生对四首词的学习,用自己的话描述出词中营造的意境、抒发的情怀,进一步体会豪放词的特点。
4.比较赏析,词蕴积累。
刚才有同学说苏轼“鬓微霜,又何妨”,很豪迈,很洒脱。其实,苏轼写这首词的时候才四十岁,正当壮年。他称自己是“老夫”,什么是“老夫”呢?夫是指成年男子。《礼记》:“六十曰耆,七十曰老。”七十以上男子自我谦称老夫。苏轼这时刚刚四十,他为什么称自己是老夫呢?
三位男词人都写到了“白发”,他们的白发只是因为年纪大了吗?结合创作背景,说说他们的白发因何而生?或者说,词人写白发是为了抒发什么感情?
预设:
①范仲淹因为朝廷腐朽软弱、不抵抗外敌,他空有为国效力、保家卫国的一腔豪情,却得不到施展,为国家为自己而忧愁,所以生出白发。范仲淹是豪放壮阔中有忧伤。
②南宋朝廷一味求和,辛弃疾被投降派打击诬陷,被皇帝罢官免职,不能实现投身战场、收复国土的愿望,所以生出白发。辛弃疾,豪放雄壮中有悲凉,豪放激昂中有愤慨,豪放英勇中有叹息。
③“西北望,射天狼”表明词人希望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聊发少年狂”中的“聊”,“亲射虎,看孙郎”表现词人心中的“少年”狂气;“何日遣冯唐”中的“何日”,此刻的苏轼不赞同王安石变法的过激做法,被迫自请外放,他建功立业的志向一生都没有实现。苏轼是豪放豁达中有无奈。
【设计意图】
个环节意在围绕“白发”,联系诗人背景,对词人的情感有深入的理解。
【自学指导三】联系自我,迁移式积累
1.总结四首词共性主题
四首词中有忧伤,有无奈,有悲凉,有知音难觅的孤独,但是,苏轼说“鬓微霜,又何妨!”;范仲淹严明治军、爱抚士卒,多次击退西夏的进攻,西夏人听到他的名字都害怕,“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辛弃疾屡遭贬谪,在南宋四十多年,有二十几年是被免官,但只要一有机会,他就积极备战,减免赋税,平定贼寇,筹粮赈灾,为人民办好事;秋瑾有不输于男儿的壮志,更有实际行动,她投身革命斗争,创建革命团体,组织起义,为推翻封建帝制而英勇牺牲。   
2.联系自我,用“………,又何妨!”说话同学们,读了这四首词,你的内心有没有这样的呼喊:……,又何妨!
他们用行动喊出生命豪放之歌,“鬓微霜,有何妨!”“不被重用,又何妨!”“屡遭贬谪,又何妨!”“身为女子,又何妨!”只要内心有志向,有信念,有持守,行动就有意义,生命就有价值。
【设计意图】
《词四首》群文教学让学生在读、说、描述、比较等活动中积累运用,在不同语境、不同问题的引领下反复亲近词作,来来回回地在语句中穿梭,从而让学生积累文体知识,积累语感,积累意蕴。
【作业布置】
 推荐诵读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
《苏幕遮·怀旧》(范仲淹)
【设计意图】拓展阅读,不仅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增加课堂的阅读容量,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板书设计】
《词四首》
破题式积累,打通知识
渐进式积累,打通能力
迁移式积累,打通情怀

作者简介:颜娜,青春语文工作室成员,开朗豁达,自称“风一样的女子”,爱生活,爱旅游,爱语文, 一直以“做一名有光的语文教师”为自己的人生目标,愿在语文湿地一路前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人与海鸥》
苏轼《浣溪沙》词意图欣赏
主题性阅读课教学设计
中学语文教学
《桃花源记》省级获奖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荷花》第二课时说课设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