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手,当你没有方法论和工具的时候,你应该怎么办?

任何一个工作或者知识,都是从不熟悉到熟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逐渐了解这个领域,知道哪些是这个领域的基础,哪些是这个领域的最新研究,这也跟写论文是一样的,最一开始我们要开题,要选择一个领域研究,我们可能会对自己隐隐约约感兴趣的领域去做了解,有时甚至会半路探索出新的方向,这个过程可能2个多月也没动笔,只是一个劲儿的在查找,脑中可能很多杂乱无章的想法。经过长时间的大量阅读和思考,我们可能会选择一个方向去研究,这个时候我们回去查找从以前到现在的理论基础,也就是我们论文中的综述部分,看看这个领域有哪些经典的理论和研究,之后再看看现在研究到了什么阶段,有哪些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找到创新点,这个过程有好多数据要记录,之后建立模型,找到规律,用量化的数据说明自己的创新结论。

一想到自己写论文的这个过程,我都感觉到好孤独,整个过程中其实隐含着自己苦苦思索不得要领,反复查找还找不到方向或者创新点,好多数据都查找不到的痛苦过程。

所以接触一个新工作或者新知识领域的时候,跟写论文是一样的,你会很孤独。可能在你的身边会有聪明的人,他们有方法论、有工具。不过我相信你从来没有问过他是如何掌握了这些方法论和工具,用了多长时间掌握,怎么才到现在的使用游刃有余。

真的没有人随随便便成功,我们看到的成功人士都是背后隐含着孤独的坚持,有时事实可能更加残忍。比如我们看到的演讲冠军刘轩,我们会认为他是刘墉的儿子,从小也能接受到最好的教育,那谁知道他在高中时练习演讲,被刘墉一再纠正,气得偷偷一拳打在墙上,把石膏板打个洞,但是刘轩接着得到全纽约市的演讲冠军。

成功者在磨练的过程中都得经历孤独和坚忍,谁都不可能一开始就掌握好多方法和工具,那么最一开始我们怎么办?

很简单:用最笨的方法开动脑筋坚持。

这里面其实有好几层含义,既不是一直笨笨的坚持下去,也不是一开始就开动脑筋,这是一种螺旋上升的过程。

第一,一开始在你什么都不知道的时候,就使用最笨的方法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不是方法。比如我在培训别人如何阅读的时候,有好多人会想解决看过的书几天就忘、书中的内容没办法在工作中使用、阅读慢的问题。我在培训过程中一定会教授大家方法,但是每次结束之前我都会说,先不要想怎么运用这些方法,如果你一年只阅读5本书,那就用不到这些方法,如果你想解决你的阅读问题,你先给自己定个小目标,每天看一个小时的书,先看上50本书再说,如果你没有这个阅读的基础量,你掌握再多方法也没有用,因为你的知识就是空中的砖头,根本没有墙可以放上这块砖头,先自己默默的阅读50本,在这阅读的过程中你就会遇到很多问题,你就会想怎么办,你就知道自己的问题而着急解决,所以先傻傻的坚持50本书。

比如我要查找历年的数据,可能在数据库或者别的文献中查不到,我就会查年鉴,记录每一年的数据,自己绘制表格填写出来。再例如我有时记不住书中的内容或者培训中的内容,就会记笔记,把自己要记的东西写出来,有时间的时候就翻看,其实就是个反复背诵的过程。还有我为了公开演讲不紧张,就会设计完课程各种出去免费讲课,尽管每次去之前都内心狂烦躁,自己问自己为什么要折磨自己?

所以哪有什么随随便便成功,都是一次次傻傻的开始。

第二,开始了之后并不是就是一味的坚持,是要在这个过程中全力开动脑筋。每个新领域都不是那么简单学学就掌握和理解,我们既然开始了,就并不是想说我们知道点就行,实际上我们还是想进行深度研究的,向着纵深方向发展。

那么就要在学习和了解的过程中加入大量的思考。对于每次遇到的问题我们要去查找资料,有时甚至一个定义我们在查找的过程中会紧接着了解到这一领域的好多相关定义。所以我每次都会告诉年轻人,如果你遇到一个生名词或者新问题,问别人最简单,别人一定会很快的告诉你答案,但是你失去了一次自己探索更多知识的机会。就比如在百度查找一个新名词,一定会关联出来很多相关的知识和定义,那你就会一次掌握多个新名词。

还有当你每次遇到问题的时候,你去思索如何破解这个问题,如何更好更快的完成的时候,这个问题就会引导你去找到最佳方法,或者可以说是最适合你自己的方法论和工具。比如我听得到课程就会感觉记忆不深刻,后来我就会换成早上阅读得到课程文稿,并在印象笔记中保存,对于我这种视觉型学习者来说这种阅读的方法就会印象深刻,并且在我需要的时候在印象笔记中搜索关键词就能够快速搜索到。

还有当我要写东西论述清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就会思索怎么才能写得好呢?我就会去找写作框架和思考框架,最后发现一个特别简单的框架,就是黄金思维圈。所以新手当你遇到问题的时候,你要提高处理的速度和快速找到解决方案,就要自己去思考或者寻找框架或者模型,找到那个底层逻辑框架。

在这里对于思考的过程推荐一个特别好的方法,就是记录反思日记。大脑思考有时会稍纵即逝,人类一天会有6万个念头,所以要让自己思考的过程有结果,就要用日记的形式来记录,把问题写出来,然后再把自己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写出来,然后下次再遇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就可以按照思考的行动方案去实施,然后再用反思日记来记录实施效果,改进方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思维模型:给人生的每一个问题,寻找对应的解法
谈信息整合
从提笔就怕到想写就写,给你三个方法
快速进入新领域的5个步骤
章昌平:个人知识管理中的“武林外传”
扎根理论的价值本真与方法祛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