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丰科幻考古 | “红色卫星戏剧”系列

四十二史

 科幻春秋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震惊了全世界,从而也拉开了冷战时期美苏太空竞赛的帷幕。当时和苏联处于蜜月期的中国对卫星上天也是欢欣鼓舞、与有荣焉。这在文艺作品中也有很多体现。比如1958年上海文艺社编的《红色卫星颂》收录了社会主义国家诗人称颂红色卫星的诗篇,其中就有郭沫若、臧克家、冰心等中国诗人的诗作。

《红色卫星颂》封面

更有意思的是,中国文艺工作者很容易将“卫星上天”和中国神话中“天上神仙”联系在一起,于是用各种戏剧曲艺形式创作出一出出很混搭的“科学+神话”作品。最出名的是中国京剧团创作的京剧《红色卫星闹天宫》。1958年4月,中国京剧团推出这出以武旦、武生为主的新编古典神话剧《红色卫星闹天宫》,一经上演便引起轰动,震惊剧坛,场场爆满。该剧讲的是男女红色卫星为救嫦娥、织女大闹天宫的故事。

《红色卫星闹天宫》

剧照及封面

《红》一炮打响后,全国不少戏曲团体争相搬演此戏。也有不少戏曲曲艺作者改编和创作类似的题材,故事大同小异,比如车灯和金钱板版《红色卫星闹天宫》、安徽大鼓版《红色卫星闹天宫》、苏州评话版《人造卫星闹天宫》、鼓词《人造卫星大闹天宫》、农民歌谣《乘着卫星奔天宫》……

《红色卫星闹天宫》

《人造卫星闹天宫》

《人造卫星大闹天宫》

《乘着卫星奔天宫》

除了上面这些“闹天宫”系列,还有两部科幻一些的作品值得我们去挖掘。第一部是沪剧《天游记》,作者宗华(上海文艺出版社1958年5月1版1印)。故事讲的是中苏少先队员乘火箭船上月球,途中与孙悟空比速度,又惊动了玉皇大帝和八仙,最后在月球帮吴刚伐桂,和嫦娥一起建设月球。

《天游记》封面

《天游记》还是脱不开神话色彩,这个主题下真正意义上的科幻作品是中国儿童剧院演出的儿童剧《飞出地球去》(后改名为《飞向星星世界》),当时它就被标为“科学幻想剧”,其实也是新中国第一部科幻话剧。故事讲的是,一群少先队员乘着自制的火箭“少先一号”,飞往月球,在空中战胜了流星群的袭击,看到了美丽的极光,在月球上遇到了“广寒宫”里的“嫦娥”,找到了铀矿,而且准备在月球上建立起一座“少先城”。

《飞向星星世界》封面

看到广寒宫和嫦娥,大家恐怕会以为又是一锅科学+神话乱炖。其实不然。为了维护作品的科学性,剧中特意将“嫦娥”设定为第一批到达月球的宇航员姐姐,广寒宫则是他们建造的基地。从这个细节来看,《飞出地球去》是不折不扣的科学幻想。

这个戏的产生过程本身,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最初是北京实验中学的少先队员举行了一次名叫“飞向宇宙”的队会。在北京天文台和中央戏剧学院的帮助下,实验中学的学生丰富了这个队会的内容和形式,拿到北京全市的少先队会上表演。北京五十六中的少先队员又为这个节目加进了“广寒宫遇嫦娥”这一场戏,科学家高士其也亲自参加了剧本的修改工作。最后在上述这些单位(再加上北京科技馆)的协助下,经过中国儿童剧院的加工,形成了最终的五幕剧本(柯岩执笔)。

《飞出地球去》剧照

《剧本》杂志1958年12期还曾发表过一篇叫《一次剧本创作上的大协作》文章,夸赞这种教育界、科学界、艺术界大协作、成人与孩子合作、专业戏剧工作者与群众戏剧创作活动相结合的模式。
  

比较可惜的是,《飞》的剧本没有出版,留下的文字资料不够全面,亟需研究者进一步挖掘和研究。

最后,录高士其写于1958年8月16日的赠言:


飞出地球去,
这是一出科学幻想剧;
一出富有教育意义的剧。
在大跃进的时代,
它能给小朋友带来鼓舞和启发,
鼓励他们向科学进军,
向和平与幸福奋勇前进。

感谢三丰老师授权转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菊坛轶事 | 1958年京剧《红色卫星闹天宫》始末
长征、神舟、嫦娥、天宫、东方红,这些飞行器您分得清么
刘学敏 ‖ 航 天 梦
中国航天发展史
中国在月球发现了什么,月球背面有不明生物
一曲鹊桥仙,浪漫千古事!嫦娥姐姐家里通信号,你想和她聊聊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