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0102 拒绝做“没头脑”
小时候有一部动画片《没头脑和不高兴》,主角之一,没头脑,做事总会错些差错,另外一个主角,不高兴,则是永远一副要跟人干架的态度。两人长大了,没头脑设计了一座特别高的大厦,不高兴要到顶层表演,但是没头脑没有设计电梯,于是所有人都要拿着干粮、铺盖提前一个月往上爬,最后不高兴还是没有赶上表演。

前天日更100天发了一个总结,朋友留言文章里有错别字,文章可以修改,可修改以后当天不能发第二遍了。更郁闷的是,再检查以后发现,除了朋友发现的那个错别字,后面的段落里还有错别字,像喝汤的时候突然发现一只苍蝇尸体的感觉。

细数我小时候就有的几个毛病,除了缺乏恒心,粗心也在其中。我妈给我复盘粗心这个毛病的由来就是:幼儿园写完作业,老师批改合格了才能放学回家。于是我飞快地写,写完自己不检查,就拿到讲台给老师批改,老师发现错误了,我立刻改过来,再给老师检查。所有的检查都是老师做,导致了我没有从小“检查”的习惯。

这方面的原因肯定有,但是我已经三十大几的人,再把这种事情归咎到遥远的幼儿园,那就是不责任地耍流氓。

拖延、自控力差都能找到相关书籍,来描述背后原因,或者心理的,或者生理的,并且能给出一些解决措施。关于一个人马虎不仔细,我还没有发现相关的书。

就我个人观察而言,经常看到粗心大意马虎的场景有:当月的工作报告里面之前模板的内容或者日期、数据算错、写的东西有错别字、坐飞机、火车看错时间晚点或者太早(有一次看到两个人排队检票,但是车票是两天后的)、选错预约挂号时间、坐错高铁座位、事先想好出门要带的东西,转头就忘记了一两样……

如果只是单纯的偶尔的,在生活小事上粗心,勉强可以接受,但是在重要的工作会议、场合粗心,后果就不是我们能承受的了。

能不能仔细一点啊?

仔细是一种习惯,在没有这个习惯之前需要刻意培养,以我仅有的认知,大概总结一下怎么让自己不那么粗心的方法(或者说交付出去的东西都没有低级错误)

第一,保证身体健康,不要疲劳作战。没有开玩笑,生病会导致人体虚弱,虚弱出错率大幅度提高。疲劳更是不行的,否则也不会有杜绝疲劳驾驶的要求了。

第二,完成后要检查。我粗心的原因,多半是没有检查。完成的任何一项内容,不管数据还是写好的文章,一定要再检查一遍到两遍。

第三,多角度检查。有时候不是不检查,而是身处其中,怎么检查都对那些错误“视若无睹”。这个时候就要多角度进行检查,多角度包括:针对数据进行正、反向验算;对写过的文字隔一个晚上再重新看,一个字一个字地念出来;报告总结通过放映的方式逐一检查一遍……总之,除了常规的检查之外,再用其他不常用的方法检查。

第四,借助他人或者工具。已经找不出来问题了,那就麻烦一下他人,或者用一些工具,比如Word文档就会提示一些错别字或者陌生组合。

第五,总结小套路。出门一定不能忘记的东西是什么?伸(身份证)手(手机)要(钥匙)钱(钱包),通过这种小套路来把零散的东西串起来。

粗心,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想变仔细,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

一点点养成仔细的习惯,拒绝做 “没头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会跟孩子说话——好家长操作实务
如何提高学习成绩的操作方法(2)
郑委《爱学习?会学习?能学习》(四)
避免语文考试太粗心,日常学习从3个方面练习,提高书写准确率
与粗心说再见
父母如何纠正孩子“粗心”的毛病?(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