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中国造车史:1956-1995年父辈开过的这9款卡车,你认识几辆?

回忆是最好的下酒菜,怀旧让大家都变得海量。

前段时间家哥写了篇八平柴的怀旧文,勾起了很多卡友内心的美好回忆。

这其中不乏许多跟家哥差不多年纪的80后,我猜测,这多半是因为他们的父亲、甚至爷爷也都是开卡车的。

○ 图丨父辈人年轻时与卡车的合影

除了八平柴,很多车型本身都有着当年时代背景下造就的特殊光芒。

今天我们就按时间顺序来简单盘点一下,从新中国建国后到20世纪末,那些你父辈可能开过的卡车。

一汽立标杆——CA10

新中国的汽车工业还是要从一汽这个“共和国长子”开始说起。

1949年12月,当时的国家领导人前往苏联访问,毕竟当时刚建国的时期,新中国百废待兴,出国学学别人的好东西也没毛病嘛。

○ 图丨前苏联汽车制造厂

当参观到斯大林汽车厂时,领导人当即就对随行的人说:“我们也要有这样的工厂!

至此,新中国的汽车工业生涯开启新篇章。

次年2月14日,中苏两国签订了《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这其中建设汽车工厂被标注为重点援建项目。

○ 图丨一汽奠基仪式

1953年7月15日,一汽在长春市举行了奠基仪式。

值得一提的是,一汽在长春孟家屯选的这块地,曾经是日军“100部队”细菌工厂的废墟。

1956年7月14日,第一批的12辆解放开出了装配线,为了跟上大潮流,我们还给自家生产的卡车安了个CA10的型号。

○ 图丨第一辆解放CA10下线

据家哥了解,解放CA10是照着前苏联的吉斯150为蓝本制造的,资料看到这里,家哥还是忍不住笑了。

○ 图丨解放CA10

吉斯150是前苏联在1943年接受美国技术转让时参照美国斯蒂倍克-US6卡车生产的仿制产品。

美国可能做梦也没想到,自己当年的一个决定,竟然无意中让中国的汽车工业开启了新篇章。

○ 图丨解放CA10

有点跑题了,我们言归正传。

解放CA10采用的是后桥驱动,自重3.9吨的同时能够载重4吨,这样的运量在建国初期可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啊。

○ 图丨解放CA10

它还搭载了一台直列6缸水冷汽油机,最大马力可以达到90,最高车速65km/h。在这样的数据之下,29L的高油耗似乎也是可以理解的。

“大跃进”里造跃进——NJ130

上世纪50时代,在外国已经广泛应用汽车的时候,国内的汽车工业还是一片空白。

解放CA10的下线给当时新中国的第一代汽车人打足了鸡血:瞧瞧,外国人能干的我们也能干!

加之彼时也是“大跃进”运动的初潮,当时主管汽车工业的一机部意识到,要趁着热乎劲继续造车。

○ 图丨南京汽车制造厂

1957年,一机部将开发轻型载货汽车的任务下发给了当时的南京汽车制造厂,真可谓是被国家安排的明明白白。

据说当时的领导接到任务是既兴奋又害怕。

毕竟摆在面前的只有一张发动机图纸,其他相关资料都没有,要是造不出的话这谁顶得住?

○ 图丨南汽职工研究图纸

但不管怎么抱怨,上头安排的任务还是要完成的。

南京汽车制造厂组建的攻关班子把重心放在了三大件(70马力发动机、驾驶室以及车架总成)上。 

○ 图丨南汽职工露天装配

家哥翻看当时工人的回忆录了解到,最难的当属驾驶室。

由于没有模具,大家只好先用马粪纸做个模型,再用锤子一下下的“敲”出了个驾驶室。

○ 图丨南汽职工装配驾驶室

当时还发生了件有趣的事,有个叫韩玉成的工人,因为怕耽误工作,连续3次延迟婚期(不知道当时的小哥是如何安慰自己的小娇妻的)。

总之,在经历了一段敲敲打打的艰难时期以及刻苦攻坚的誓言之后下,任务算是圆满完成了。

○ 图丨跃进NJ130

1958年3月10日,NJ130正式下线。对了,它的另一个名字叫“跃进”。

随着跃进的下线,我国的轻卡行业也开始发展。

○ 图丨跃进131轻卡驶向市委、省委报喜

缺轻少重,可以比较直观的描述我国当时的汽车工业发展不平均现象。

“轻”已经被攻下了,“重”的难关当然也要被提上日程。

“黄河”不甘心——JN150

在“大跃进”掀起的造车浪潮中,当时厂名还是济南汽车配件总厂的济南汽车制造总厂也硬着头皮想搞点事,不甘心只生产汽车配件。

当南京那边整出了跃进之后,济汽这边的工人开始着急了,他们立马就找上了当时主管生产的副厂长王子开诉苦。

“南京那么小的厂都能搞汽车,全国有好多工厂,本来都不是造汽车的工厂,现在都在搞汽车,我们厂还搞不出来?逼着厂长带他们搞汽车。

○ 图丨斯柯达706系列

1959年,时任厂长的刘德惠和副厂长的王子开从当时的交通厅要来了两辆样车(斯柯达706系列卡车),一辆分解,供技术员测绘画图;另一辆留下。

说是测绘画图,其实就是照葫芦画瓢。据王子开老人回忆,要不是当时厂里来了个清华毕业的学生,他们根本不可能在两个月画好图纸。

家哥说不清当时的济汽职工吃了多少苦,想了多少办法来解决造车难的问题,总之车是造出来了。

○ 图丨黄河JN150

1960年4月,济南汽车制造总厂成功试制出了第一批共3辆黄河JN150,这可乐坏了王子开。

恰逢交通厅要在青岛开会,兴奋的他借着顺路试车的由头想从济南开去青岛,可毕竟是试制车,有的零件还是手工敲打,质量可想而知。

结果就是车子开在半路上,前梁和弹簧就都断了,待他们修好以后赶到青岛时,会都已经开完了。

此次“试车”之旅之后,济汽召开了专题会,准备好好把这次的问题给分析一下,不然这还是比不过其他那些厂子啊。

○ 图丨黄河载重车

1963年11月,黄河JN150正式投产。

为了在这场隐形的造车battle中获胜,济汽给它装上了一颗大功率的柴油机,最大功率在当时能达到惊人的210马力。

1966年1月,朱德到济汽视察时,还曾亲笔为黄河汽车题写了“黄河”车名。

黄河JN150的诞生,不仅填补了当时我国大型载重汽车的空白,也拉开了中国重型汽车工业发展的序幕。

同年,另一款当时的主流轻型货车BJ130也开始了试制。

“北京”不落下风——BJ130

其实在济汽试制成功黄河JN150后,北京市第二汽车厂就产生了危机感。

1965年,北京市市长彭真发出指示,要求改变北京市落后的运输面貌,而当时的北京市副市长万里则提出了三个要求:

马车不进城;

黄土不露天;

路桥要立交。

为了解决马车不进城同时又满足日常运输之间的矛盾,BJ130立项了。

○ 图丨BJ130

也不知道敲了多少榔头。1966年4月20日晚,他们试制出两辆BJ130型2t轻型载货汽车。

○ 图丨BJ130参数

好景不长,车子造出来之后就迎来了“动荡”的十年,而在这期间发生了许多变故。

据当时的工人回忆,厂子里真正能干事、能管事的人都在挨打。

其中局长朱临被扣上了“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帽子,而李镇潮总工的命运更残,罪名是“里通外国的大特务”,天天挨批斗。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当时你争我斗,但两派的头领都希望BJ130能够投入生产,好让其成为自己的功劳,可实际上的支持工作也只停留在口头上。

○ 图丨生产线上的BJ130

1973年,在一度经历停产之后,BJ130终于转入了批量生产,搭载前苏联产嘎斯M21轿车的2.4L 4缸发动机,能够输出75马力。

○ 图丨展会上的BJ130

BJ130的历史意义可谓不小,在1970年至1990年间,它的总产量超过50万辆,有些地区甚至需要领导批条子才能购买。

动乱结束之后,我国的汽车工业也算得到了舒展的机会。

二汽的救命之车——EQ140

1978年,离二汽1969年全面建设已经过去了9年。

虽然自家EQ240军用车来“撑门面”,但由于战争的阴影渐渐远去,国家下到二汽的订单只有每年的1000多辆。

○ 图丨EQ140军用车

加之彼时的二汽也属于事业上升期,需要大笔资金,所以每年都要“计划亏损”几千万。

在1978年时更是计划达到3200万,成为当年全湖北省最大的亏损户。

此时,二汽已经开始了对新一代产品的试制,但苦于没有啥成果可说的,所以当时很多人都对二汽能否挺过亏损持怀疑态度。

时任湖北省副省长的张进先还和厂长黄正夏打了个赌:“你今年要是真能扭亏为盈,我输一只眼睛给你。

家哥猜想,黄厂长敢这么和副省长赌肯定是心里不虚的,至于谁赢了,现在的我们显而易见。

○ 图丨领导视察

1978年1月10日,当时的中央领导视察二汽时,就明确要求其在“以军为主,军民结合”的原则上生产民用载货车。

这还不够,老大哥一汽,也将自己的五吨载货车CA10的技术无偿转让给了二汽。

○ 图丨EQ140形成生产能力庆功大会

1978年7月15日,EQ140生产能力正式形成,这也意味着EQ140能够批量投产了。

○ 图丨民用版EQ140

EQ140还经历了140-1、140-2、140-3几度改款,酒水车、吊车、翻斗车等变型车种类超过100种。

甚至一度占据中国公路运输2/3的市场份额,巅峰时期甚至超过了老大哥一汽。

○ 图丨EQ140-1(由于前挡风的改变,这一代也被称为“大玻璃东风”)

○ 图丨EQ140-2(改进动力系统,外观与上代差别不大)

○ 图丨EQ140-3

EQ140的诞生对于二汽的影响不亚于一汽生产出CA10,以致于当时主持开发的负责人黄松这样评价:

140真正让二汽开始赢利,是东风能够起家,生存下去最早的一个动力和基础。如果没这个车的话,东风公司不能发展到今天。

○ 图丨驻港士兵站在EQ140上进入香港

家哥再悄悄告诉你们,当年香港回归,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批驻港士兵就是乘坐EQ140进驻香港的。这也是EQ140历史上为数不多的高光时刻。

前面好像有点过于啰嗦,为了控制篇幅,那下面家哥就简单一点。

“跃进”之后再次跃进——NJ131

进入80年代,造出第一辆轻卡的南京厂开始了大刀阔斧的企业改革创新运动。

1986年,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跃进NJ131轻型载货车正式投产,这也是中国轻卡发展史上第一次借助日系技术完成的升级。

○ 图丨跃进NJ131型3吨载货汽车换型告捷

由于外援的帮助,NJ131具备皮实、耐用以及省油的特性,这也使得它很快就成了第二代轻卡的代名词。

这点从当时跃进的两句广告语就能看出来:“跃进131,走遍天涯和海角”“路遥知马力,日久见跃进”。

大家应该都清楚,那个年代许多东西都是需要凭票购买的时期,尤其在80年代后期,彩电票绝对是当时各个家庭梦寐以求的东西。

○ 图丨跃进NJ131

可NJ131的魅力还是要更胜一筹,有些家庭更是为了能够买到这台当时的神车而选择付出以前花了很大功夫而搞到手的彩电票。

老解放的接班人——CA141

1986年9月29日下午,对于老一汽人来说绝对是个重要的日子,为什么呢?

因为在这一天,连续生产了30年、产量达到1281502辆的老解放CA10宣布停产。

老解放的停产,也意味着一汽进入了换型改造的二次创业时期。

而这“换型”的关键,就是开发生产新一代解放卡车。

○ 图丨解放CA141 

其实在1980年时,一汽就已经接到了CA141型5吨载货汽车和CA6102顶置气门汽油发动机的设计任务书。

当时的工程师看到设计任务书也是左右为难,他们发现最初版本的设计太保守了,这和当时要对标的国际水平相差甚远。

那没办法啊,只能改呗。

经过讨论和研究,工程师们决定加大前后轮距,并且采用前后等宽的车架,轴距、车架长度也得到了相应的增加。 

1981年,试制出第一辆样车,为了能够达到国际水平,工程部理解开始了全面的试验工作。

○ 图丨CA141进行路试

而最让一汽人骄傲的,家哥认为应该是拉着卡车去日本做测试了。

1985年6月,一汽拉了两辆CA141到日本进行测试。

○ 图丨CA141在日本进行试车

日方的评价也比较中肯合理:CA141比CA15高两个等级,比日野1980年产的GD174低两个等级。

在接下来的单项比赛中,CA141有10项优于GD174,有11项低于GD174。

1987年1月1日,解放CA141正式投产。

也正是因为CA141瞄准的是当时的国际水,所以车上应用了很多时髦的配置:

风扇离合器、加强型气缸垫、膜片弹簧式单片离合器、软化方向盘、全景曲面玻璃前风窗、上下前后均可调整的司机座椅和具有声光报警装置的电器仪表……

解放CA141的下线,不仅替代老解放CA10成为一汽旗下的新一代载货汽车,也标志着一汽完成了二次创业,更是将中国汽车工业带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另辟蹊径的经典——EQ153

老大哥一汽换型改款了,作为小老弟的二汽当然也意识到自己要做出些许改变了。

同样是进入80年代,二汽的日子可没有一汽那么好过,随着经济模式的调整,二汽被要求“停缓建”。

这样的做法让二汽有点难受,毕竟这时的厂里已经有3万多名职工以及2万多台设备了,不给钱咋整啊。

○ 图丨80年代二汽研发中心

不过这也没有难倒当时的厂长黄正夏这个小机灵鬼,他提出了“只要政策,不要投资”的想法,你不给钱可以,但你别断了我发展的路就行。

几乎是在“停缓建”命令下达的同时,二汽就已经确定了未来研制平头柴油载重车的发展方向。

可是当时的实际情况大家应该也明白,国内的工业水平确实不高。

虽然想造新车,但无奈没啥经验,所以只能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找外援了。

1983年前后,二汽决定引进日产柴的驾驶室、车架、车桥等技术,发动机就与美国康明斯公司合作,引入其B系列产品。

1990年,前后经历几轮摸索之后,家哥心目中的一代神车终于下线。

○ 图丨EQ153下线仪式

代号为EQ153的八平柴下线之后,凭借自身丰富的配置以及宽敞的平头驾驶室,替二汽迅速拿下了西南、西北等高原地区的市场。

丰富的配置不仅让它帮拿下了高原地区的市场,视野好,换挡行程短,提速快等特点也为它赢得了平原小飞机的称号。

○ 图丨EQ153

当时开它的人还有句顺口溜,说是“开上八平柴,财源滚滚来”,足见人们对EQ153的喜爱。

人们对平头车的喜爱,老大哥一汽也是看在眼里的,这不,它也出手了。

一汽的第一辆平头车——CA150

进入90年代,除了军队及特殊用途外,国家基本停止了下达指令性计划的做法,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完全由市场需求拉动。

换句话说就是计划经济开始向市场经济转变了,品牌要持续发展就必须跟上市场形势。

1995年,一汽推出了自己的第三代产品——解放CA150PL2,现在也称其为J3。

○ 图丨解放CA150(解放J3)

一汽为了赶上自己的小老弟也是蛮拼的,为了开发平头车,找厂家、找技术前后忙活。

这里不得不提的一个趣事就是关于技术的,也不知道当时一汽使了什么迷魂术,忽悠的三菱的负责人在卖车的同时还把技术给了他们,而成本只增加了100万美元。

○ 图丨解放J3

解放J3的诞生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因为它标志着一汽40多年只生产长头车的历史就此结束,开创了一汽卡车长、平头两大系列并举的新格局,同时彻底实现了解放卡车的柴油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共和国长子也放弃了自己最后的倔强。

家哥有话说

○ 图丨点击图片查看清晰版

以上,就是家哥认为的,建国后到二十世纪末我国比较有代表性的几款卡车。

当然,我也受制于自身的局限性,很多当时地方上的小品牌其实家哥没有罗列进来,但我想,这并不影响它在我们心中的地位。

怀旧是一支镇痛剂,抚慰喜新厌旧的本性带给人类的煎熬。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之外,通过怀旧来偶尔减压一下又何尝不好呢?

卡友们还认为有哪些能够勾起你们回忆的车型,不妨在评论区跟家哥一起探讨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满载回忆!一汽解放立标杆!盘点中国卡车发展史 老司机开过几辆
老解放、老东风这些长头卡车照片 勾起了50后 60后 70后多少回忆
解放141,驾龄30年的老司机都开过,你知道它的设计师是谁吗?
【新闻】我这辈子最最想开的一辆车——一汽解放CA141
从CA10到江淮V7,回顾64年长头卡车发展史,你最喜欢哪一款?
盘点八十年代8款神车,卡车中的老古董,还记得这些经典老卡车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