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游记》师徒四人中,悟性最高的不是唐三藏,而是孙悟空!

《西游记》中,我们一般人的印象就是唐僧是个有道高僧,因为他不但从小吃斋念佛,而且是十世修行的好人,性格温和,总是对于任何人都有不忍,而孙悟空是个大魔头,因为它不但出身本来就是妖怪,而且顽劣成性,一言不合就大开杀戒。那么,唐三藏应该比孙悟空悟性高很多了?其实,事实未必如我们所想。很多人之所以会这么认为,还是受86版《西游记》影响太深了。

87版《西游记》中的唐僧


一、唐僧容易受女色诱惑。

要论取经之心,唐僧也未比孙悟空坚定多少。美色当前,他也未能全然不动。且看他和蝎子精在琵琶洞中干的好事:

他两个散言碎语的,直斗到更深,唐长老全不动念。那女怪扯扯拉拉的不放,这师父只是老老成成的不肯。直缠到有半夜时候,把那怪弄得恼了,叫:“小的们,拿绳来!”可怜将一个心爱的人儿,一条绳,捆的象个猱狮模样,又教拖在房廊下去,却吹灭银灯,各归寝处。

要不是孙悟空及时阻止,恐怕唐三藏早已忍不住破了真阳。即便与妖怪周旋,也不应当散言碎语斗到半夜,与一个女妖怪,有必要聊那么久吗?不怕聊着聊着上当么?怪不得孙悟空都看不下去了。

唐三藏与蝎子精


如果说这些不算什么明证的话,那下面的例子一定可以证明。

二、唐僧取经之心不坚定,遇事就畏葸不前。

西游记里第八十一回,唐僧到了镇海禅林寺之后病了,觉得自己不久于人世了。于是写了一封信给唐王:

  臣僧稽首三顿首,万岁山呼拜圣君;文武两班同入目,公卿四百共知闻:

  当年奉旨离东土,指望灵山见世尊。不料途中曹厄难,何期半路有灾哈。

  僧病沉疴难进步,佛门深远接天门。有经无命空劳碌,启奏当今别遣人。

  行者听得此言,忍不住呵呵大笑道:“师父,你忒不济,略有些些病儿,就起这个意念。你若是病重,要死要活,只消问我。我老孙自有个本事。问道:'那个阎王敢起心?那个判官敢出票?那个鬼使来勾取?’若恼了我,我拿出那大闹天宫之性子,又一路棍,打入幽冥,捉住十代阎王,一个个抽了他的筋,还不饶他哩!”三藏道:“徒弟呀,我病重了,切莫说这大话。”八戒上前道:“师兄,师父说不好,你只管说好!十分不尴尬。我们趁早商量,先卖了马,典了行囊,买棺木送终散火。”行者道:“呆子又胡说了!你不知道。师父是我佛如来第二个徒弟,原叫做金蝉长老,只因他轻慢佛法,该有这场大难。”

看见没有,唐三藏一开始就是因为轻慢佛法被贬下界来的。而且虽然经历了十世修行,但是仍然取经之心不坚定,略略有点儿小病,就想着撂挑子。而且因为取经时间太久,他常常心念长安,动不动愁眉泪眼,哭哭啼啼,我想他若早知道取经路上这么多艰险,取经时间旷日持久,该是后悔当初的一时冲动了吧?

唐三藏


三、在取经途中,孙悟空经常为唐僧说法。

你以为师父是得道高僧,学识渊博,会在取经途中为这些凶顽之徒讲经说法?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西游记》里第八十五回,当唐僧师徒四人一行行经一处高山时,唐僧看到“山峰挺立,暴云飞出”,疑心山上有些凶气,便“渐觉惊惶,满身麻木,深思不安”。这个时候,孙悟空提醒他:“你把乌巢禅师的《多心经》早已忘了?”唐僧说没忘,悟空就告诫他,还有四句颂语呢,叫做“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唐僧说:“徒弟,我岂不知?若依此四句,千经万典,也只是修心。”悟空道:“不消说了,心净孤明独照,心存万境皆清。差错些儿成惰懈,千年万载不成功。但要一片志诚,雷音只在眼下……”那唐僧闻言,心神顿爽,万虑皆休。

其实这段话也说出了修行的本质,那就是修心。儒道佛三家都强调“修心”,虽然最终指向不同——儒家强调成圣,道家想要成仙,佛家则欲成佛,但毋庸置疑,他们都认为“心”是一切的根本。

每个人的心头都住着一个魔,如唐僧在看到山势险峻时,便会不自觉地惶恐不安起来。说到底,魔在何处?为什么他在听到悟空的劝诫之后,就能够“心神顿爽,万率皆休”?

这几句话真的那么神奇吗?其实不是。神奇的不是这几句话,是悟了的人。

《西游记》里面,唐僧是有悟性的人,悟空也是有悟性的人。唯有如此,他们才能在听到这几句话后,瞬间明白了其中的真义。

唐僧明白,那魔不是别的,是自己的心。

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


四、孙悟空早已参透了佛祖的计划,而唐僧从始至终不知。

故而,当师徒四人即将到达灵山的时候,寇员外因为赠送唐僧金银等物而漏财被强盗打死,寇妻恼恨因送唐僧惹出这场灾祸,便陷害唐僧师徒,向铜台府刺史诬告他们是强盗。师徒四人因此被下狱。孙悟空明知道唐僧会受苦,可是对他来说轻而易举就能将师傅救出来的事情,他当时却不肯去做。因为他知道唐僧灾厄未满。直到第二天早上,他才施展法术让寇员外还魂,同时也还了师徒四人一个公道。

寇员外

当接引佛祖扮作船夫来接引他们渡过凌云仙渡的时候,唐僧还在怪怨孙悟空把他推到了水里。

孙大圣合掌称谢道:“承盛意接引吾师。师父,上船去,他这船儿虽是无底,却稳;纵有风浪,也不得翻。”长老还自惊疑,行者叉着膊子,往上一推。那师父踏不住脚,毂辘的跌在水里,早被撑船人一把扯起,站在船上。师父还抖衣服,垛鞋脚,抱怨行者。行者却引沙僧八戒,牵马挑担,也上了船,都立在舟旱舟唐之上。那佛祖轻轻用力撑开,只见上溜头泱下一个死尸。长老见了大惊,行者笑道:“师父莫怕,那个原来是你。”八戒也道:“是你,是你!”沙僧拍着手也道:“是你,是你!”那撑船的打着号子也说:“那是你!可贺可贺!”

真是愚痴到家了,可以说是徒弟几个一路上推着师傅走到了灵山。


孙悟空为什么会有悟性,或者为什么悟性比唐僧高呢?

其实,在菩提祖师那里学道的时候,孙悟空的悟性就有了苗头。

孙悟空与菩提祖师

一日,祖师登坛高坐,唤集诸仙,开讲大道。

孙悟空在旁闻讲,喜得他抓耳挠腮,眉花眼笑,忍不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忽被祖师看见,叫孙悟空道:“你在班中,怎么颠狂跃舞,不听我讲?”悟空道:“弟子诚心听讲,听到老师父妙音处,喜不自胜,故不觉作此踊跃之状。望师父恕罪!”

这才引来菩提祖师对他的好奇,而他又顺利参透了菩提盘中之谜,从而学得一身本事。

如此,相比一开始就身为佛祖弟子而因怠慢佛法被贬下界的唐三藏,孙悟空不是高了好几个level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读《西游记》总结的十二个小知识
十万八千里取经路,只为凌云度那一刻的涅槃!生亦何欢?死亦何苦
西游记中的心理学
西游记密码:唐僧为什么翻白眼?
别告诉我你读懂了《西游记》
中考名著导读|《西游记》知识点及中考真题汇总(建议收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