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节气|处暑猛如虎,解秋燥与乏,请置顶!

长达40天的三伏天正式结束了,处暑已来,清凉可期。

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






暑热渐散,

从“热”到“寒”的过渡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处”,本义“止息”、“停留”。

酷热难熬的天气到了尾声,暑气开始消退。

处暑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副热带高压南退,随着太阳高度的继续降低,所带来的热力也随之减弱。

由于副热带高压的南移,暑热消退的过程很缓慢,江南和东南沿海地区还要在经历一段时间的炎热天气,就是俗称的“秋老虎”。

暑云散去,凉风渐起。处暑是从“热”到“寒”的过渡节气,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



秋乏、秋燥,处暑养生的两大命题



暑云散去,阴阳之气的转化极易引起“秋乏”和“秋燥”。

01

防秋乏


经历了一整个炎热夏季的“烘烤”,暑热之气突然撤去,就好像过熟的馒头,变得又软又乏力。

很多人处暑之后好似灵魂被抽空了,精神疲倦,做事情提不起兴趣,四肢乏力等,其实这都是“秋乏”所致。
秋乏是人体在外的阴阳之气由盛转虚的一种表现。

入秋之后,浮散在外的阳气逐渐将肃杀的金气收敛入体内,原本活跃的气血“刹了车”,不再像夏季那几个月一样“横冲直撞”,面对这种一下子缓下来的节奏,人们就感受到了“乏力”。

规律休息


养生除乏,作息很重要。

入秋之后,睡眠“早睡早起”,阴阳容平。

早睡有利于顺应秋天自然规律,敛阳入阴。

早起可以调动阳气活动,阴阳平和,缓解秋乏症状。

运动解乏


小素建议您晨起慢跑20分钟,锻炼心肺功能,休息一晚上的气血重新被唤醒,让您以更加饱满的精神面对接下来一天的工作生活。

秋季非常适合登高,舒畅情志。节假日或周末的时候,约三两好友,外出爬山,聊天运动两不误。

伸个懒腰解秋乏


特别是在下午,工作学习时间长了,感到特别疲乏。

这时候伸个懒腰,马上就会觉得全身舒展,精神爽快。

即使在不疲劳的时候,有意识地伸几个懒腰,也会觉得舒适。

02

防秋燥


中医认为,秋天以“燥邪”当令,易耗气伤阴。

但处暑时节,深秋未至,目前还以“温燥”或“平燥”为主。

深秋之后,则以“凉燥”为主。

肺通于秋气,肺主气,司呼吸,指的是肺主一身之气,对全身气机都有调节作用,影响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秋气素降,燥邪会通过鼻、喉伤于肺。

很多支气管炎、咽炎等肺系疾病的病人会经常出现症状加重的问题。

气阴不足的人,很容易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口鼻咽干,皮肤干燥,干咳无痰等。

燥邪侵袭后,古时候人们认为要多饮热水,在滋阴的同时,还能促进气血循环。

但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提升,人们日常饮食选择多了,很多年轻人会选择从冰箱中直接拿冷饮,但冷饮并不一定能改善咽干口干的问题。

脾主运化水谷水液,反而伤脾,引起水谷津液生成不足,加重津液不足,突出燥邪症状。

加上脾气主升,本就与秋气肃降不相符,过食容易引起腹痛腹泻腹胀,食物不消化等问题。

脾喜燥恶湿,湿邪进入体内,加重秋乏之症。

食疗润燥


及时补充水分,秋燥并不可怕。

清燥、润肺、生津、止渴是中医防秋燥的一大方法。

日常饮食食材可以选择萝卜、冬瓜、南瓜、藕、百合、蘑菇等,多食用山楂、葡萄等酸甜之品,少食辛辣刺激食物,避免汗出过多加重阴津耗伤。

日常生活中可以居家煮乌梅冰糖水,老少皆宜,白领上班时也可以随身携带,方便且口感极佳。

冰糖乌梅水

【材料】:

乌梅30克、冰糖适量

【做法】:

加水1000-1500毫升,水开后煮45分钟,加入适量冰糖,融后关火。

【养生点评】:

“酸甘化阴”,乌梅的酸味配合冰糖的甘味,滋阴生津,易上火、虚火上炎所致咽痛、牙龈肿痛及轻度口腔溃疡的朋友真的要试试;还有积食、风热引起的咳嗽,也是很好用的。

不方便煮的朋友,可以随身携带桂花乌梅茶饮,清燥的同时还可以滋阴生津。

艾灸温中


爱喝冷饮、经常穿着露肚脐肩膀的朋友们,平时可以搭配肚脐艾灸,温中化饮,促进运化功能。

穴位推荐:神阙、中脘穴、气海穴。

每次艾灸5-10分钟即可,切勿久灸,多则增加燥热之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24节气养生:夏至
未来60天肝经火旺,小心你的烦躁伤害到未来运程
胸口烦闷,食欲不振?快来收藏盛夏清凉餐单!
处暑如何养生?
春分的养生方法
【理事长科普:节气养生】大暑防暑亦防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