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暑会养生,百病不缠身!

小暑节气到了,再过几天的12号也开始“入伏”了。一年之中最炎热的季节也正式拉开序幕。

我们反复说过的一年四季的养生方法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正如农家谚语说:“六月六,看谷秀”,夏天是农作物长得最快最好的时候。夏天长得不好,秋天就会欠收。人也是一样的,人生命活力的体现就是阳气,如果接受的阳气不足或者把阳气伤得太过,该长的时候长不起来,生命的质量就会受到影响。

但是,南方的夏天也的确让不少人头疼,虽然真正开始炎热的时间比北方要晚,但是由于湿气的笼罩,汗出不畅,导致人体的感觉会比北方更为闷热,不少人容易出现湿困、上火、烦热、胃肠不适等苦夏的症状。不过不用担心,如果你懂得中医养生,便可以帮助我们安然度夏。

小暑养生

南方在中医五行属火,阳气偏于升浮,加之地处沿海,土气较薄,阳气伏藏不深。长期生活在南方的人,受此处水土的影响,阳气也偏于在上在外,同时脾胃之气也相对不足,所以既容易出现上火的表现,但又不耐受寒凉食物,多见一吃煎炒、辛辣食物或打火锅后即有喉咙痛、舌疮、口疮、口腔溃疡、头痛、牙痛,但是一吃西瓜、喝冰冻饮料或酸奶也容易胃肠不适。

所以,夏天是我们最需要注意饮食忌口的季节,虽然应节的瓜果不少、冰镇饮料也很诱人,但是稍微过量,就会损伤脾胃而出现上热下寒的局面。因此,广东人提倡夏天要饮食清淡平和,既不能温补,也不建议清泻太过,广东清补凉汤就是典型的代表。

进入暑月之后,南方的大地上湿气会更加明显,因湿热而出现不适的人也开始增多。

《时病论》说:“夫暑热之气,不离乎湿,盖因天之暑热下逼,地之湿热上腾,人在气交之中,其气即从口鼻而入,直扰中州,脾胃失消运之权,清浊不分,上升精华之气,反下降而为便泻矣。”当然,不管是外界的湿,还是脾胃亏虚而内生之湿,都能阻滞中土的气机,导致脾不能升,胃不能降,表现为精神困倦,肩颈、四肢、眼皮沉重,腹胀纳呆,大便黏滞。

热象明显者,还会有口黏口苦、易发脾气、皮肤疮痈、失眠易醒等表现。所以,平时健脾祛湿、调和中焦就显得尤其重要。到了夏天午后避免长时间到户外活动,适时使用空调的抽湿功能。

另一种常见的情况就是暑月贪凉,过食生冷之病,此属于“阴暑”的范畴,多见小孩子夏天游泳之后多吃生冷瓜果出现的发热。由于这类小孩多为肺脾不足,盛夏天气游泳之后寒湿之邪容易在上岸后未能及时擦干身体时侵入,导致毛孔闭合,加之没有节制地食用生冷瓜果损伤脾胃,运化不利,湿邪与食积郁而化热。

所以,小孩游泳之后应该注意避风防寒,不可马上进食生冷食物,反而应该喝一点姜汤以温暖脾胃。对于素体虚弱的小孩则不建议游泳。出现发热可尝试使用藿香正气口服液配合乌梅水处理。

最后,提醒大家不要错过“三伏灸”的贴药时间,或者也可以选择在自己家做艾灸来补阳。

午后累了困了,不妨泡一杯桂花乌梅汤,帮您潜降虚火,为夏日注入淡淡的清凉。

艾灸养生

春夏养阳,夏季为心所主所以养生原则是顾护心阳。小暑常用保健艾灸穴位建议:大椎、肾俞、心俞、神阙、关元、中脘、涌泉、合谷。

每个穴位以15分钟为宜,每次选取2-3个穴位,每天或隔天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

取穴方法:

大椎:正坐低头,颈部最高的点(第七颈椎)下方凹陷处就是大椎穴。

简易取穴法: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往上凹陷处就是大椎穴。

肾俞:俯卧位,在第二腰椎棘突下,命门旁开1.5寸(2横指宽)。

简易取穴法:双手自然叉腰,拇指在背后方向,四指位于腹部方向,大拇指尖处即为本穴。

心俞:在背部,第五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1.5寸。简易取穴,至阳穴往上数两椎旁开1.5寸。

神阙:位于脐正中。

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4指宽)。

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或: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

涌泉:在足底前部凹陷处,第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应夏小满生活养生谈
三伏 | 如何开启「冬病夏治」的正确养生方式
宝宝节气养生|大暑
大暑 中伏 | 只需艾灸一个穴,秋冬不生病
轮状病毒怎么搞?拉稀立即用艾灸
老中医陈潮祖教授谈养生之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