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伏养生 | 中伏除病根,冬病夏治有妙招

今年的中伏从7月26日开始,并将持续到8月14日,共20天。我们都知道,三伏天是四季中阳气鼎盛之际,而三伏中又以中伏最热,阳气在此时达到顶点,所以也有“一年养阳夏季最佳,夏季养生三伏最佳,三伏养生中伏最佳”的说法。

中伏:阳气最盛、湿气极盛

中伏时期,炎热的程度已经到达高峰,对广东地区来说,更是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此时整个广东地区,都会有大范围的降雨,伴有雷暴天气最为常见。虽然会有下雨,但30℃以上高温天气还是会集中时期,甚至会多次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

中伏与初伏和末伏不同,其作为“承上启下”的转折点,是三伏天中阳气最盛的时候,此时雨水增多,水气上腾,湿气极盛。湿性重浊、粘滞,易与热结,湿热交蒸,湿遏热伏,使得汗液难以蒸发、排泄。湿邪最易伤脾,常使人感到头昏身重,胸中烦闷,四肢无力,食欲不振;湿热下注,可致肠炎、痢疾等腹泻。

中伏吃面喝汤:发汗散表、养护脾胃

俗话说“初伏饺子中伏面”。吃了头伏的饺子,到了二伏的时候,人们就该吃面了。这个时候吃面最好吃点热汤面。

二伏吃什么面好呢?推荐用当年新结的小麦磨出的面粉煮汤喝,当下新产粮食营养丰富,食入以后出一身汗,发汗可以驱邪外出,散表邪而养生,六月食汤饼其实也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吃面的时候能喝汤,使得溶解在面汤中的营养元素不会被浪费;伏天吃温热的东西会让胃肠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人体热量恰恰是通过血液来发散的。血液循环加快,可以让内脏的散热加快,从而让人感觉倍加凉爽。

热汤面软乎,容易被消化。到了伏天,人胃部的胃液分泌较少,消化机能减退。容易被消化的热汤面迎合来人体的消化机能,对养护脾胃很有意义。

伏天除了喝热汤面,还可以吃过水面。将煮好的面条用凉水过出,伴上蒜泥,浇上卤子,不仅刺激食欲,而且败心火。

中伏是冬病夏治、祛除病根的最好时机

三伏天本身就很炎热,外加我们身体出汗多,消耗大,很容易出现疲劳、消化功能减退的情况。

就是在这种转折的时候,如果不通过膳食进行调整,吃得不对,就很容易导致免疫力降低,引起疾病,人体健康就滑向了疾病那一端。所以,趁着中伏这段养阳的黄金时节,好好养生,祛除病根,健康一整年!

1、谨防中暑。中伏气候比初伏时期更加炎热,雷暴雨天气也更多频繁。酷暑多雨,中医认为“暑多夹湿”,暑湿之气更加容易乘虚而入,导致心气易于亏耗,尤其老人、儿童、体虚气弱者容易中招,常常导致中暑发生。

中伏要“静养”,不宜大量运动。应注意适当减少户外活动,多在室内休息,且午睡 1小时,以补充晚间睡眠的不足。

2、旧病易复,当除病根。许多虚寒性的疾病常年存在,总是在节气变化或冬季的时候反复发作,即使发病时期做了对症处理,也只是治标不治本,加之部分人群素体虚弱,阳气不足,正气不能驱邪于外,所以病根常年蛰伏体内,择时而发。

中医认为,所谓生病,其实就是阴阳的失衡,而阳气是温煦、阳光、好动、活力的象征,中伏期间是一年四季中阳气最旺盛的时期,《素问·六节脏象论》中提出“长夏胜冬”,中伏期间,最宜养生除病根。

中医自古便有“冬病夏治”的说法,故对于每逢冬季便会发作的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腹泻、风湿痹痛等阳虚症候,中伏是最佳的治疗时机。如果有存在上述慢性疾病的朋友,在此时的养生中尤其应该细心调养,重点防治,推荐每年三伏天灸,保健养生。

3、以茶养生,更胜药力。中伏气候炎热,易伤津耗气,此时养生,可选用药食同源的养生茶来滋补身体。

中伏时节,天气炎热,人们容易出现口干舌燥、咽喉肿痛、嗓子干哑等上火症状,建议可常饮桂花乌梅茶。

该茶中的乌梅能收敛相火,又能入肝经,帮助肝胆疏泄正常。具有生津止渴的功效,能使浮越的虚火归位。

另外,搭配健胃消食的山楂,引火下行的熟地黄,健脾顺气的陈皮,清香怡人的桂花,口感酸甜,沁人心脾,日常长期饮用,健脾消积,生津止渴,是消暑的最佳选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夏天“热养生”不给秋冬留病根
【干货科谱】警惕!一年中最热天气开始了,注意养精蓄锐,小心落下病根!
三伏天来了!以热逼寒,冬病夏治的好季节,消了病根无病过一年!
伏天到!抓住这10天,怕冷、骨痛、血压不稳…今冬不再犯!
秋分秋雨阵阵寒——秋分养生的那些事儿
【养生】丨节气养生——小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