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时间会给我们答案

时间会给我们答案

——读《给教师的建议》第41到45

   本周共读的章节是第41条到45条,其中第42条—怎样学习别的教师的经验,和43条—怎样才能使儿童愿意好好学习,这两条给我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第四十二条

怎样学习别的教师的经验

    读到这一章,我以为的向别的老师学习经验,是借鉴他们好的做法和方法。但是苏霍姆林斯基却认为:学习优秀经验,这并不是把个别的方法和方式机械地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我的理解是,每个班的班情不同,学生情况不同,这种运用在这个班合适,可能在另一个班就不合适。而照搬而不加自己的思考,反而会增加老师的挫败之感。而在一个优秀的班级,各方面做到非常不错,老师很关键,但是关键不在于他们运用得是什么方法,而是他们的思想,换言之,是对待学生的一种信念和态度。比如我们最近一直在讨论的“零容忍度”。以前和戴老师一起共事时,我知道她对学生的书写抓得非常严格,学生写得不好会退回去重新修改。以前我也尝试过,用这种方法去对待学生书写,但是效果并不明显。现在读到这里,才了解,当你对学生的各方面要求提高(并非过分要求)时,学生才会渐渐懂得认真用心做好每一件事,自然书写也不敢怠慢,所以苏霍姆林斯基在文中提到的:要理解一件事取决于哪些条件。

  但是教育并不是万能的,一个学生的问题,可能是一个家庭的问题,乃至整个社会的问题,而教育的力量已经不足以撼动这块坚硬的“顽石”。因此苏霍姆林斯基还建议: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要取得某种结果,都取决于哪些因素。

第四十三条

怎样才能使儿童愿意好好学习

   这一直困扰老师和家长的问题,所有人都会对孩子说,你要好好学习。可是大部分情况下,绝大多数的孩子是逼着学,而这章提到儿童的学习应当是“愿意”,就是主动,且有热情的学,这离不开文章中提到的“人情味儿”。学习不再是机械的运动,反复而往,而是学生从内心出发,希望学习能带给父母乃至自己快乐和自豪感。而让学生这种内心的喜悦的前提是,父母和老师是否有“逼迫”的思想。父母认为“逼”一下,孩子就能得到一些分数,老师认为“好分数就是好学生”,而这样的态度却会让更多的孩子处于学习痛苦中,他并不会觉得学习是一件美好的事。所以与其说如何让孩子愿意好好学习,不如说如何让大人能愿意放下“执念”。

愿时间能给我们答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让家长也懂教育
一间·一群·一本的臆想
教育格言精粹
教育箴言妙语篇
教师
薛瑞萍谈"日有所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