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教育学的角度看孩子

从教育学的角度看孩子

                ——15周写给教师的信

尊敬的老师们,

你们好!

返校上课来的几周,我们每天忙于批改前期遗留的作业,勤于辅导“空中课堂”学习效果不佳的孩子,肯定给大家的工作带来不小的冲击,从轻松一下子转为繁忙,我们都需要一个缓冲的过程。

前段时间,我在范梅南教授《教育的情调》一书中看到了一个新名词“教育现象学”,开启了一个全新的视角看教育,这是我们偶尔会关注却不常驻足的视角,它也许能拓宽我们的教育视野,从人文教育的高度和人性关怀的深度来看眼前的教育现实,跳出表层的现象圈,用心观察、聆听每个孩子的需要。

“教育现象学是一门探究教育生活现象及其体验的学问,是将教育学看作一门探讨成年人与孩子如何相处的学问。这门学问可以增强成年人对教育情境的敏感性,使成年人意识到孩子在此时的情境中有什么样的成长需要,并在瞬间做出决定,采取此时最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行动。”其实,教育现象学关注每个具体孩子的体验,在他独有的教育情境中,我们通过怎样的努力与他相处,从而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

教育现象学对一线教育工作者的要求,是需要发展教育的机智、增强对生活的敏感性、保持对生活的好奇和开放、形成反思力。我觉得我们可以尝试着先从书中的两个篇章开始行动——从教育学的角度看孩子,使每个孩子都被“看到”。

两年前,我接手了现在这个班的数学,以前我教他们科学,没有那么长时间的相处,对孩子们有些许了解,但不深入。我知道其中不乏一些内向的学生,不被老师“看到”的孩子。

有一天课间,我在二次批改课堂作业本的时候,一只拿着本子颤抖的手出现在我眼前,抬头一看,是小女孩茜,她的眼睛闪烁,神情异常紧张。那一瞬间,我看出了她内心的不安和害怕,我立马握住她手,笑着对她说:“茜,不要紧张,只有你认真答题,答错了也没事,不懂的可以请教老师。”“老师,这题我不太会……”茜怯生生地说着,并用手指指向本子上的一题。

此时,茜在进入教育情境时的体验是恐惧战兢的,“害怕做错被老师批评”这一想法一直占据她的内心,她的感受就好像是一个人漂泊在孤岛,孤立无援又极度害怕,她需要支援。在茜所处的独特情境中,只有老师可以帮她,给她一艘有安全感的“扁舟”,让她回到岸上,脱离对数学产生的害怕心理。

“一个真正的老师知道该如何去'看’孩子——注意一个害羞的表情,注意一种情绪的流露,注意一种期待的心情。真正地'看’不仅仅是用眼睛看。”这里的“看”,需要老师非常细腻地观察、理解这个孩子在这个时候的体验,从而即刻回应“对这个孩子,此时此刻我该怎么做才是最好的”这一问题。

巧合的是,我的回应对茜来说是适合的,她在那刻被我真正地“看到”,就没有再被忽略。现在她可以微笑着面对我,挠挠头皮说自己不会,她对问题的理解力在慢慢提升,她的计算能力突飞猛进。记得上学期,她在课间悄悄递一张纸给我,表达对我的感谢与不舍,那情景至今令人感动和难忘。

“老师对孩子的生活有一种教育学上的兴趣。老师决不像一个过路人、一个警察或一个朋友那样看孩子,老师必须以教育学的眼光看孩子。作为一个保护、培养孩子的观察者,老师要意识到正在成长的孩子的存在。”在校的每一天,孩子们会“上演”一幕幕自己的故事,每一个都带着自身的体验,老师不能单纯地用眼睛看,要带着责任感“看”一个孩子,用全部的身心去“看”他,倾听、观察,捕捉他内心的真实需要。

从独特的教育学视角看孩子,让每个孩子都被“看到”和“聆听”,应该成为我们教育生活的追求,只有孩子们都被“看到”,才会生发教育机智,针对不同的个体实施不同的教育行动,我们的教育才会有真正的“情调”。

每天的教育生活会给我们制造不少难题,教育的可贵在于能够帮助每个孩子突破他个体生命中的限制,成长他自己。

与君共勉,一起努力!

                                       你的同伴   张跃

                                       202051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为您推荐范梅南教授的《教学机智》
李镇西:教育的情调从何而来?——读《教育的情调》
范梅南,加拿大的著名教育家,现象学教育学的开创者!
走向多元的教育研究方法
现象学在教育实践中的主要观点
理解教育现象学的研究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