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校园欺凌对中小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及对策(1)

编者按: 作者长期关注学校素质教育与青少年成才,为了研究中小学校园欺凌问题,多次到中小学调研和走访部分中小学教师,访谈农民工对子女的教育情况,分析影响中小学校园欺凌的主客观原因。本文阐明家庭、学校、社会和中小学生四个方面在产生校园欺凌过程中的责任,倡导对中小学校园欺凌进行综合治理,探索校园欺凌对中小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及其具体对策。 

全文分为四部分四次推出,欢迎关心中小学教育的读者阅读。

我国中小学校园欺凌现状

近些年来,我国中小学校园欺凌事件屡有发生,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也影响了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成才,需要引起学校、家长和社会的高度重视。本文拟探析校园欺凌对中小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及其具体对策。

所谓中小学校园欺凌,是指发生在中小学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语言、肢体和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行为。欺凌者和受欺凌者大多是中小学生,欺凌者对受欺凌者进行殴打和辱骂,客观上造成受欺凌者身体和精神健康的损害,有些甚至危及到受暴者的生命安全,影响了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

校园欺凌在我国中小学具有一定程度的普遍性,但主要发生在一些教育水平较低的中小学,特别是一部分农村中小学。2015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针对10个省市的5864名中小学生调查显示:32.50%的学生偶尔被欺侮,约有6.10%的学生经常被欺侮。2015年7月,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问卷网对1002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3.3%的受访者身边曾经发生过校园暴力事件,54.2%的受访者感觉当下校园暴力事件多发,62.5%的受访者表示自己中小学时代的学校存在“校园老大”式人物(王品芝:《73.3%受访者确认身边发生过校园暴力》,《中国青年报》2015年7月6日)。

上述数据表明,我国中小学欺凌事件发生数量多,影响范围广,涉及人群的范围大,已经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近些年甚至一些女生竟然也成为欺凌者,令人触目惊心。根据我们对部分中小学校长、教师和曾经当过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硕士的访谈,受访者普遍感到我国中小学校园欺凌比较严重,应该引起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高度关注。

根据我们的调研分析,在校园欺凌事件中,欺凌者和受欺凌者都不同程度地扮演了校园欺凌这一悲剧的不同角色,都参与或见证了欺凌过程。校园欺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动态过程,欺凌行为直接影响了受欺凌者的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也反过来表现了欺凌者不健康的心理和不健全的人格,而欺凌行为本身又加剧或强化了欺凌者人格的扭曲。从校园欺凌所产生的客观影响来看,欺凌行为不仅损害了受欺凌者的身心健康,侮辱了人格,而且欺凌行为本身对欺凌者也会产生重要的负面影响。可以说,在校园欺凌的过程中,无论是欺凌者还是受欺凌者,都是输家,没有赢者,校园欺凌一方面影响了被欺凌者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欺凌者也在人生之路上留下了不道德甚至是违法的记录,客观上必然影响双方的健康成长与成才。

从欺凌内容上看,校园欺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语言侮辱。欺凌者个体或群体通过污言秽语攻击弱势的中小学生个人或群体,有时也可能相互攻击,导致矛盾的产生或激化。

二是身体暴力。欺凌者个体或者群体凭借身体优势或人数优势,暴力虐待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小学同学。

三是心理暴力。欺凌者个体或者群体采用一些非正常手段,影响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小学同学的学习和生活,造成对方精神或心理状况发生不良改变。

在校园欺凌中,欺凌者对受欺凌者轻则语言辱骂和一般的拳打脚踢或揪头发等,重则使用棍棒和刀具,客观上很容易发展为校园暴力犯罪。

从欺凌形式来看,校园欺凌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欺凌者在心理、体力或人数方面,比较占据优势,其主要欺凌者的家庭可能存在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特殊背景。

二是欺凌地点一般是选择在比较隐蔽或者相对不易被他人发现的空间,如寝室、厕所、小胡同等比较闭塞或偏僻的地点,有时也会发生在校园门口或者操场等地方。

三是欺凌者缺乏法律和道德观念,以报复、征服对方为目的,充分表现出情绪化的特征,即情绪宣泄了,就会终止欺凌;情绪没有宣泄完,就会继续欺凌。

目前,我国中小校园欺凌行为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016年4月28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向各地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各地各中小学校针对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进行专项治理。2016年6月13日,也对校园暴力频发现象作了重要批示:校园应是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校园暴力频发,不仅伤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也冲击社会道德底线。教育部要会同相关方面多措并举,特别是要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学生的法治教育,坚决遏制漠视人的尊严与生命的行为。2018 年 4 月 19 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关于开展中小学生欺凌防治落实年行动的通知》。2018年校园欺凌治理被教育督导委员会称为“落实年”。2018 年 10 月,最高人民检察院针对校园安全管理规定执行不严格、教职员工队伍管理不到位,以及儿童和学生法治教育、预防性侵害教育缺位等问题,首次以最高检名义向教育部发送高检建〔2018〕1 号检察建议书,敦促加强校园安全管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校园欺凌”频发生怎样防范
筑高未来社会道德的底线
校园欺凌专题 | 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的心理学思考
小学生遇到校园欺凌怎么办 如何预防校园欺凌(3)
安全教育板块在农庄/营地的应用及案例解析
学校应成为治理校园欺凌的前沿阵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