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薛永武:制度创新与人才开发

开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薛说人才

在社会发展史上,在特定的社会阶段,社会需要什么人才,怎样培养人才,怎样发现人才,怎样促进人才辈出,这不仅与该社会发展阶段的经济条件有关,更与该社会的法律、政治制度等上层建筑有关。从人才开发的战略来看,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基础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但由于改革初期为了社会的稳定,我国的改革主要着手在经济领域,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政治制度和人事人才制度的改革。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项政治制度和人事制度开始加快了改革的步伐,已经初见成效,但从人才开发的战略上来看,却仍然存在着制度创新滞后的问题,尚有待于加大改革的力度,通过制度创新,促进人才的全面开发。

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制度,这是促进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的制度保障。我们只有创新人才培养制度,才能够确保人才开发的有序性、科学性与公正性。

一、增强人才开发的战略意识

要强化人才开发战略,就必须大力推进教育创新,而进行教育创新,关键是通过深化改革,不断健全和完善与现实和未来社会要求相适应的教育体制。因此,从人才开发的角度来看,应该通过人才培养制度的创新,进一步增强人才开发的战略意识。

首先,制度创新要遵从效率性原则。中国人口众多,是一个人力资源大国,为了把人力资源大国真正转变为人才资源大国,我们只有加快人才开发的力度,提高潜能开发的广度和深度,才能在人才竞争和人才流动中掌握人才战略的主动权。因此,为了加速人才开发,就必须把人才开发的效率原则摆在突出的首要地位。要提高人才开发的效率,就要努力消除一切制度性浪费、制度性延误和制度性阻碍,努力优化各种人才资源的配制,提高人才的社会效益。

其次,制度创新还要遵循公平性原则。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是适应我国新的历史时期社会发展进步所提出的重要理念。几十年来,我们往往是首先考虑公平,然后再考虑效率,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不少人才的积极性,这也是导致平均主义的重要依据和来源。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随着社会竞争和人才竞争的国际化,与人才增值相适应,效率优先就愈加展现出其应有的活力和激励效应。兼顾公平,就是要以人为本,在鼓励冒尖的前提下,在宏观政策方面,保持公共教育资源配置的相对公平。具体说来,要把人才开发变成全民的共同事业,贯穿于全社会之中,尤其要考虑广大农村人口众多这个现实,关注弱势群体的人才开发,采取有效措施,激活和强化一些落后和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比如,山东省在选调干部的过程中,严格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准入条件,认真执行有关规定和程序,严把政治关、能力关和品德关,确保选调生的基本素质。特别是注重从经历社会实践的选调生中优中选优,通过苦其筋骨,砺其心智,然后委以重任,坚持培养一批、成熟一批、使用一批的原则,根据工作需要和选调生的特点,把经过实践锻炼证明确实优秀的,及时提拔到各级领导岗位。通过安排选调生到条件艰苦、情况复杂的地方,承担一些急、难、险、重的任务,让他们在实践中经受锻炼,积累经验,提高工作能力。这样做不仅增加了选拔的透明度,而且也遵循了公平原则。

二、聚焦人才开发的社会模式

人才开发无论是宏观抑或是微观,都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实践活动,需要从社会整体的角度予以考虑,必须建立人才开发的社会模式。所谓人才开发的社会模式,这里主要是指人才开发所特有的社会性,即需要全社会齐抓共管。“齐抓共管”这个术语在近几年中使用的频率是相当高的,很多管理者为了强调某种工作的重要性,几乎都要用“齐抓共管”这个术语。可斟酌以后,发现并非许多事情都需要齐抓共管,因为许多事情只要有专人专管,各负其责也就行了;而唯有人才开发,才是真正需要全社会齐抓共管的。

全社会都来对人才开发齐抓共管,这说明全社会都重视人才培养,目的是强调社会培养人才的整体合力。当然,齐抓共管并非都去当管理者,而是说,人人都对人才开发具有特殊的使命。如果整个社会普遍比较文明了,那么生活在这样的氛围中,人也会不知不觉地成为文明人;如果整个社会都关心人才,都在为人才开发献计献策,那么人才的发展就有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对他人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反过来,他人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发展。

在聚焦人才开发的社会模式时,我们还要对“公办”和“民办”的说法进行反思。多少年来,我们长期沿用了这一说法。在极左路线时期,有“公办老师”,还有“民办老师”。经过政策的逐渐调整,现在的民办老师已经不多了,但“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说法依然非常盛行。在经济领域,就是所谓国营和民营企业的区分。往深层次上看,这种“公办”和“民办”的说法,实际上仍然是身份管理的特殊表现,在逻辑上是向过去追溯,追到来源上,而且主要是从投资主体的角度来阐释学校的性质,其局限性可谓一清二楚。国外的大学已经超越了公办和民办之间的障碍,唯独我们如今还抱残守缺,经常谈论公办或民办的问题,这不能不说是我们的视野所特有的遮蔽性,不能不说是我们缺乏人才开发模式大社会观的表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问世,从法律的角度依法鼓励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运用多种形式,调动和释放各种社会和民间资源,盘活现有国有资源,这无疑体现了人才开发的远瞻性和开放性。

三、建立人才开发的长效机制

人才开发利在当代、功在千秋,也是一种造福子孙、开辟未来的阳光伟业,是一种于国、于民、于己都有重要意义的善举。人才开发不应该是短期行为,而应该具有刘勰所说的“视通万里”的前瞻性,应该建立人才开发的长效机制。在这方面,政府应该从宏观上对现有的人才资源进行开发设计,对未来社会的人才需求应该作出动态的预测,制定好人才开发的发展规划。具体来说,第一,改革和创新人事人才制度,完善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公共管理结构,解决政府宏观管理的原则、范围、权责、程序等问题;第二,构建现代公共教育管理制度,扩大政府对公共领域和公共事务的投入;第三,建立和完善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利用法律手段调整教育领域中新型的社会关系;第四,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增强学校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第五,培育社会参与市场导向机制,发挥社会各个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益;第六,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学习支持保障体系,促进全社会人才开发具有长久的动力。

“不经偏裨,不成良将”(“惟有起于民间,才能擅长治理”)。(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124页。)这是亚里士多德对古希腊名言的肯定,旨在强调社会实践的重要性,这对于我们人才的发现和选拔都具有启发意义。建立人才开发的长效机制,无论是政府、用人单位,抑或是家庭和个人,都应该在人才开发问题上耐得住寂寞,一定要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远见,才能不为眼前的一切所遮挡。特别是要对各类人才进行长期的考验,把那些真正经得起长期考验的优秀人才选拔到重要的工作岗位上来,“不经偏裨,不成良将”。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谈到理想国的人才选拔时,非常重视人才能否“劳筋骨、苦心志,见贤思齐”,(柏拉图《理想国》,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126页。)他深刻地指出:“我们也要把年轻人放到贫穷忧患中去,然后再把它们放到锦衣玉食的环境中去,同时,比人们用烈火金刚制造金器还要细心得多地去考察他们,看他们受不受外界的引诱,是不是能泰然无动于衷,守身如玉,做一个自己的好的护卫者,是不是能护卫自己已受的文化修养,维持那些心灵状态在他身上的谐和与真正的节奏(这样的人对国家对自己是最有用的)。人们从童年、青年以至成年经过考验,无懈可击,我们必须把这种人定为国家的统治者和护卫者。”(柏拉图《理想国》,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126~127页。)

责任编辑:高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袁贵仁:公办民办校都是为国家培养人才
科界传声丨民办高校科研工作亟待重视
论做躯干国家,更要做头脑国家
独立学院“独立”后该走向何方
666张思翀:民办高校有何优劣势
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进入教育领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