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薛永武:生态美与人才开发

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近些年来,随着人类与自然关系的融合,人类愈加发现生态和谐与平衡的重要性。生态美学的诞生不仅是美学研究的深化,而且也体现了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生态美学是生态学和美学交叉渗透形成的一门新型学科。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包括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自然科学学科,美学是研究人与现实审美关系的一门哲学学科,然而这两门学科的融合恰恰在研究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问题上找到了结合点。可见,研究生态美学视域的生态美,对于研究人才美学,促进人才开发,也具有重要的参酌价值。

1


生态美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早的思想萌芽,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注重阴阳和、主和、百姓和、心和、气和、形和、声和,达到万物顺、天地合的最高境界,就连男女、伦理、礼仪都具有生态的平衡性。天地是万物之母,《易经·下经》认为“天地感而万物化生”,正如《序卦传》所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有礼仪有所错。”《序卦传》这段话,足以说明天地在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性,也为后世在思维上以天地为出发点思考事物提供了逻辑前提。《象传·泰》:“天地交,泰”;《象传·否》:“天地不交,否”。《象传》这段话旨在说明天地只有相交,才能达到和谐;反之,天地不相交,则无法达到和谐。《管子·五行》:“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强调天人协调,才能实现天地之美。荀子则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性伪合而天下治。” 荀子这里看到了天地相合、阴阳相接,才能达到万物化育和谐的境界。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十八》载公孙弘对策曰:“臣闻之:气同则从,声比则应。今人主和德于上,百姓和合于下,故心和则气和,气和则形和,形和则声和,声和则天地之和应矣。故阴阳和,风雨时,甘露降,五谷登,六畜蕃,嘉禾兴,朱草生,山不童,泽不涸,此和之至也。”此论则从诸多事物之“和”的重要性,看到了“和”对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1866年由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提出生态学,属自然科学范围。1973年,挪威哲学家阿伦·奈斯提出深层生态学,实现了自然科学实证研究与人文科学世界观的探索的结合,形成生态存在论哲学。这种新哲学理论突破主客二元对立机械论世界观,提出系统整体性世界观;反对“人类中心主义”,主张“人——自然——社会”协调统一;反对自然无价值的理论,提出自然具有独立价值的观点。同时,提出环境权问题和可持续生存道德原则。特别是英国天文学家霍伊尔提出完美宇宙学,认为宇宙是稳恒态,颇给人以启发。

2


生态美学继承发扬中国传统的生态美学智慧,是生态学与美学的有机结合,既从生态学的方向研究美学问题,又是从美学的角度研究生态问题;既研究人与自然、社会及人自身的生态审美关系,又关注符合生态规律的生态存在和发展变迁问题。我国著名美学家曾繁仁率先在国内开始研究生态美学问题。针对市场拜物、工具理性泛滥、环境严重污染、心理疾患蔓延等人类生存状态问题,关注人类生存的生态美学应运而生。 
生态美学作为一种整体性和建设性的美学理论,它将各种生态学原则吸收进美学,成为美学理论中著名的“绿色原则”。它倡导系统整体观点,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倡导社会责任,反对环境污染;倡导现实主义,反对扭曲与施虐自然。美国大片《阿凡达》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在内容方面,主要在于电影表达了生态美学的思想,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

我们研究生态美学视域中的生态美,对于研究审美促进人才开发,也具有积极的意义。众所周知,研究生态美学,其中也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而这些关系是否和谐,将会直接制约和影响着人才成长的生态环境,因为人才的成长需要优化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这已为人才地理学所证明。

3


从社会环境来看,人才社会学表明,人际关系是否和谐,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要素是否和谐,都直接制约和影响着人才成长;从自然环境来看,人才地理学表明,人才的成长与自然事物的成长一样,都需要风调雨顺,而穷山恶水、不毛之地等不良的自然环境,不但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而且也会直接制约着人才的成长、稳定和引进。比如,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在2008年6月18日《今日说法》栏目中分析了合肥市有200多家非法幼儿园的情况。这些非法幼儿园里有20000多个孩子,条件非常差,有的幼儿园里20~30个孩子拥挤在一间10多平方米的房间里,没有活动场所和娱乐设施,有些幼儿园还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可以设想,这些孩子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根本不可能保障身心的和谐与健康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南沿海不仅在人才政策方面具有超前性,而且蓝天白云、山清水秀的地域特色所蕴含的生态美,客观上也非常有利于人才的稳定和引进。
因此,我们有必要从关注生态美学入手,从生态美学的视域积极探索人才成长的生态环境,由此甚至可以进一步研究人才生态学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关注和建构生态美学视域中的生态美,以丰富多彩、美轮美奂、生机盎然的生态美,促进我们的人才开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生态文明与中国哲学
现代文I篇:生态美学主题阅读与答案(2022江苏新高考基地学校第四次联考)
基于美学视域,收获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葵花宝典”
实验幼儿园办园理念
大学治理:从制度建设到生态治理
好校长|生态视域下班级管理的内涵、特征和功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