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路上一道辙

                                                              图:来自网络   文:风荷 

小区西边的荒地正在热火朝天地施工。

大卡车轰隆隆地驶过,路上没有辙。

回想一下,很多很多的路,都没有了辙。

“袅袅炊烟,小小村落,路上一道辙。”

这首歌的歌词已经显示出很强的年代性。

路上一道辙、两道辙……

深深地,留存在我们的回忆里。

古人用车辙的方向、深度来判断敌人的动向,

我们小时候,也曾看着车辙,来琢磨这路谁走过,

什么车,什么时候走过。

上学的路上,那是纯粹的泥巴路啊。

雨后,路上总会清晰地出现各种印迹。

人的,动物的,脚印;

深的,浅的,各种车辙。

有的路段土硬,有的土松,

土质不一样,车辙的深度也不一样。

最泥泞的地方,穿着雨鞋,一脚踩下去一个坑。

雨下得越久越大,这坑便越深。

在动画片《小猪佩奇》里看到的踩泥坑,

小时候的我们并不陌生。

只是,这种踩泥坑并不太受欢迎,

脚踩下去容易,拔出来却难。

家乡的黄土,粘性很强,

也有着很强的吸附力,

不管是人还是车,走到这一段,

都要奋力地与顽强的泥淖对抗。

很多车走到这里都沦陷了。

对,沦陷。我想这个词的发明,

最初一定也跟泥泞相关。

那时候,车不多,

走过的无非是自行车、板车或三轮车,

还有极少量外地来的卡车。

至于摩托车和小轿车,

那是土路变成水泥路后才出现的。

村里的人们极少在雨后着急的动用车子,

即使是很着急的事,

比如家里没有粮或油了,

需要拖着粮食去镇上磨面磨油,

也会提前等太阳把路面晒两天,

去勘察过可以行车了才行动。

偶尔,路面的泥泞程度也会超出预期。

车轮在低洼的泥泞处打着旋,怎么也出不来。

这时,就必须召集路人或村里人来,

三五个人齐心合力,吆喝着“一、二、三呶!”

把车子推上去了。

推车子的事时有发生,大家都相互帮忙司空见惯。

车子可能是两个轮子的板车,

也可能是三个轮子的农用三轮车。

板车的车辙细些、浅些,

三轮车的车辙粗一些,深一些。

板车时代,大家都用板车,

三轮车还是稀罕物。

等三轮车普及了,板车几乎没人用了。

对于过去,我的印象已经有些模糊了。

板车和三轮车的车辙,

应该是很少同时出现的,

有很短很短的交错期。

然而,三轮车大量出现时,

路面上已经很少有那种深陷的车辙了。

泥土路渐渐变成坚硬、平整的石子路。

车辙也变成浅浅的,断断续续的,若隐若现的。

也许是由于三轮车的普及,

修路被更加重视了;

也许是因为路变好了,

村里人们都买起了三轮车。

记不得从何时起,

人们的生活是全方位好起来的。

那一道道深浅不一的车辙,

我是不能忘怀的,它们就像

一段岁月勒过的痕迹。

那不是印子,是一道道沟。

即使热烈的太阳晒过了,

那一道道被车轮挤压拱起的泥,

仍有棱有角地耸立着,

赫然一排排微型城墙。

凹下去的地方还存着积水,

积水蒸发干了,现出一道道深深的沟。

土硬硬的硌脚,但走在干干的路面上,

心里像卸下一车粮食板车一样的轻松。

天总算晴了,路总比下雨时好多了!

下雨时候,一脚深一脚浅,

手里打着伞抵抗风雨的吹打,

脚下要对抗大地用泥做的吸盘。

如果不穿雨鞋,最好穿解放鞋,

即使泥浆灌进鞋里,走起路来“吧唧、吧唧”,

它也比别的鞋子更容易摆脱泥水纠缠。

乡间的路,不光是人和车的路,

也是牛羊的路。

吃饱了的牛羊走在路上,不免会排泄。

下雨天的泥浆里,也常常会搅和着新鲜的牛粪,

或是散落着椭圆的羊屎疙瘩,乍一看像水中的小蝌蚪。

如今,家乡的三轮车时代,

已慢慢地像四轮车过渡。

路修得很好,村与村,村与镇之间,

水泥公路四通八达。

人们可以开着轿车,

在起起伏伏的乡间畅行无阻。

人们想开车出去,或回去,

不会再顾忌天气的好坏,

路上再也没有车辙了。

这是近几年的事。

在没有通公交的乡间,

在外的游子,习惯从各个城市开车回去。

城市的路,和家门口的路,

对于车子来讲,差别已经不大了。

等时间再过得久远一些,

可能连乡村的孩子,也不知道车辙为何物了。

那路上的一道辙,虽像伤痕,我却怀念。

怀念那我坐在板车上,

爷爷赶着牛,牛拉着车,

慢吞吞的,摇摇晃晃的,

风徐徐吹过脸庞,我们在前进。

怀念我坐在敞篷的三轮车厢里,

爸爸开着车,马达突突突,

上上下下,蹦蹦跳跳着,

风呼呼地耳边刮过,我们在前进。

身后,深深浅浅的,

两道辙,一道是苦难,一道是欢乐。

它们并行着,向远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千年石桥留下两道古代“轨道”,车辙沟是春秋战国军事防御工事?
【散文】徐柏文||路上那道辙
富金壁:古路是有轨辙的
开车走烂路,这样才能防止拖底
[越野车]越野驾驶技术入门
【在人间】董得红 丨小城雪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