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基于期刊论文的高考地理试题设计研究02 ——以流域土地利用为例

       人类在流域的活动至少涉及三项内容:流域水土资源的利用,其目的是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流域内人口的集中分布以及与区域外人口的交流;流域环境受到某种冲击,改变原来的自然系统,引起或减少某些自然灾害。(王铮,2015,P165)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对水资源影响的反馈作用不断增大,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流域水沙过程的影响机理已成为亟待研究的问题,因此,研究流域内LUCC的时空变化特征对于揭示流域内水沙变化,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等十分重要的意义。——程磊,徐宗学,罗睿.渭河流域1980-2000年LUCC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09,16(5):1-6.

高考地理复习中关于“流域开发”的内容,主要包括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分析、流域梯级开发与流域综合整治的措施等,其中流域水力资源开发条件的分析与评价是复习的重点。但是,地理学关于流域开发的研究,更多的是以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为切入点,在分析流域环境变化的基础上,探讨流域人类活动强度的变化,以实现流域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

       本文梳理以地理学研究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为背景素材而设计的高考地理试题,重点探讨试题设计的素材处理方式,为高考地理试题设计提供参考。


1(2014上海地理,12~13)根据我国北方半湿润区某小流域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率图,回答问题。

(1)1998年之后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转化主要表现为

A.由耕地、草地向林地转化    

B.由耕地、草地向水域转化

C.由耕地、草地向城乡用地转化   

D.由城乡用地向耕地、草地转化

(2)据图可以推断,从1976年到2010年该流域生态环境

A.前期改善明显,后期改善缓慢    

B.得到持续明显改善

C.前期改善缓慢,后期改善明显     

D.改善效果不甚明显

试题素材来源吴琳娜,杨胜天,刘晓燕,等.1976年以来北洛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人类活动程度的响应[J].201469(1):54-63.

 试题设计分析

图像利用方式:该组试题根据一幅流域内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图设计两道题目,图像来源于论文中的图像,如下图:

   “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是一个专业术语,是土地资源数量变化模型之一,计算原理为:

即某研究区某种土地利用类型研究末其的数量与研究初期的数量的差值与研究初期的数量的比值,再乘以研究时段的倒数。

——王秀兰,包玉海.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方法探讨[J].地理科学进展,199918(1):81-87.

    由此可见,命题者在命制该组试题时,将原图的纵坐标的含义由“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改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率”,其余信息保留。这主要是为了便于考生理解。否则,题干中又没有相应的文字说明,只会给考生的阅读产生障碍。

试题内容:该组试题总体难度较低,两道试题都是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例2】(2012福建文综,8~9)下图为中国某河干流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日蒸发量和日蒸发总量(各类用地面积与其日蒸发量的乘积)。读图完成(1)~(2)题。

(1)影响该河干流区日蒸发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土层厚度和植被覆盖率   

B.太阳辐射和土层厚度 

C.植被覆盖率和水分条件   

D.水分条件和太阳辐射 

(2)该河最有可能是 

A.塔里木河      

B.松花江      

C.淮河          

D.珠江 

试题素材来源李宝富,陈亚宁,李卫红,等.基于遥感和SEBAL模型的塔里要河干流区蒸散发估算[J].地理学报,201166(9):1230-1238.

试题设计分析

图像利用方式:该组试题所呈现的图像来源于论文中的两幅图,如下图:

       命题者将论文中的两幅图整合为一幅图,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的阅读。这种图像处理方法,值得参考。考虑到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或者说为了与高中地理教科书的表述一致,命题者将论文中的“蒸散发”直接改为“蒸发”。其实,这是两个概念。

蒸散发(ETEvapotranspiration)包括蒸发(Evaporation)和蒸散(Transpiration)两个部分。

蒸发是指来自海洋、河流、湖泊以及植被、岩石、建筑物表面和土壤表面(包括深层土壤向表面所供给)的水分转变为水汽进入大气的过程;

而蒸散则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经过气孔,并在大气与细胞内部的水汽压差的作用力之下,由体内向外扩散的过程,该过程的控制因子主要来源于气孔的关闭程度,而气孔大小决定了最小限度的水分散失和最大程度的CO2利用程度。

——转引自:宋璐璐,尹云鹤,吴绍洪.蒸散发测定方法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231(9):1186-1195.

试题内容:该组试题的设问与选项,均可从论文的分析中找到依据。第1小题问影响因素,论文中的分析过程如下图(注意图中划线部分):

       第2小题考查学生利用环境特征(土地利用数量)来进行区位定位,该题的设计,为考查区位定位提供了新的尝试。论文中的分析如下图(注意图中划线部分的文字):

        该组试题的题干说明了日蒸发总量的计算方法,读图可知草地的日蒸发总量最大,但草地的日蒸发量不是最大的,通过简单的计算便可知草地的面积最大,通过土地利用类型来判断,选项中只有塔里木河流域才具体如此特征。


【例3】(2009山东文综,7~8)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流域1973~2002年部分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前期增加后期减少的是林地              

B.增幅和减幅均最大的是灌丛草地

C.前期减少幅度最大的是旱地                  

D.整个时期耕地总体上是减少的

(2)以下土地利用类型中,其面积前后期变化能反映流域生态状况由退化趋于好转的是

①林地                      

②灌丛草地

③建设用地                  

④裸岩地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试题素材来源彭建,蔡运龙,何钢,等.喀斯特生态脆弱区猫跳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J].山地学报,200725(5):566-576.

试题设计分析

图像利用方式:流域开发的经典案例是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而我国流域开发的经典案例就是猫跳河流域的开发。该组试题所呈现的图像取材于论文的两幅图像,处理方式与例2相似,将两幅统计图整合为一幅图。如下图:

试题内容:第1小题同样是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需要注意的是,耕地包括水田和旱地,根据论文的分析,后期水田的增加,主要来自旱地的转化,而进入 1990年代以后, 农民外出务工热潮兴起,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向城市, 旱地撂荒现象严重, 耕地明显减少。

        第2小题需要注意题干的要求,同时也要理解裸岩地的面积变化。

裸岩地是喀斯特地区植被被破坏后, 下伏基岩裸露地表后形成的一种严重石质荒漠化土地, 是生态环境破坏的恶果。

研究区域前期裸岩地的增加主要是农村地区陡坡毁林、毁草开荒的结果。增加的裸岩地主要由灌草地转化而来,其次为耕地, 同时, 灌木林也是裸岩地的主要来源之一。

研究区域后期林地、灌草地全面增长, 裸岩地显著减少, 流域生态环境好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浅论新世纪的生态与环境保护主题
中考地理复习,初二上册简答题精选(六)
塔里木河干流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
2021新高考能力提升1 1(182)
【试题解析】073 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
浙江省海宁中学2017届高三10月学考选考模拟地理试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