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干祖望(中医现代耳鼻喉学科奠基人)教你治鼻窦炎(鼻渊)| 附案例9则

I导读:本文整理选自《百岁名医干祖望耳鼻喉科临证精粹》,其中记述了干祖望老先生治疗鼻窦炎相关的经验理论,治疗方法及病案,供大家学习参考,交流讨论。

【医家介绍】
干祖望(19129—201572日),生于江苏省金山县张堰镇(现属上海市)。我国著名中医耳鼻喉科学家,中医现代耳鼻喉学科奠基人之一,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干老学验俱丰,擅治耳鼻喉科、口腔科等疑难杂病,他首先创立中医耳鼻喉科中介学说,脱三因窠臼;倡四诊五诊,调整八纲十纲,发现了喉源性咳嗽多涕症两个新病种。在中医耳鼻喉科理论与临床的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01572日,干祖望在江苏南京逝世,享年104岁。
【鼻窦炎】

鼻窦炎是一种常见的鼻窦黏膜炎症,常继发于鼻炎之后,严重者可累及鼻窦后骨质,可引起周围组织和邻近器官的并发症。其中又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鼻窦炎多继发于鼻腔的急性炎症,多为单发性;慢性鼻窦炎则在急性鼻窦炎的基础上发生,且为多发性,并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牙源性上颌窦炎多为慢性起病。临床主要症状有鼻塞、头痛、多涕。在四组鼻窦中,上颌窦发病率最高,其次为筛窦、额窦,蝶窦较为少病。中医称本病为鼻渊,俗称“脑漏”。

【急性鼻窦炎】

急性鼻窦炎的主要症状为持续性头痛与发病鼻窦区局部沉重、闷痛,在低头、用力、跳跃、擤鼻及咳嗽时疼痛加重,并可出现放射性痛。有大量的黏液性或脓液性鼻涕,不易擤尽,有时可夹有血迹或腥臭气味。鼻腔阻塞不通,嗅觉丧失。局部检查,见鼻腔黏膜充血肿胀,鼻腔内有鼻涕潴留,并伴有发热、恶寒等全身症状。
干老认为急性鼻窦炎多因风寒或风热侵袭,肺失清肃,邪毒结滞鼻窍,阻遏气机,致清阳不升,浊阴上蒙而为病。其治疗可分为3个证型:
1. 风寒侵袭
鼻塞不通,涕多清稀,嗅觉暂时消失,检查见鼻黏膜苍白水肿,鼻腔分泌物多,伴有恶寒、头痛、少汗、脉浮紧。治疗宜辛温解表。常用方如荆防败毒散合苍耳子散。典型处方如:荆芥6g、防风6g、羌活6g、白芷6g、辛夷10g、薄荷6g、桔梗6g、甘草3g、苍耳子10g、川芎10g 
2. 风热侵袭
鼻塞不通,涕多黏稠而黄,嗅觉减退或消失,检查鼻黏膜充血,分泌物色黄而稠,伴有发热甚,头痛汗出,咳嗽,口干喜冷饮,舌苔薄黄,脉浮数。治宜疏风清热。常用桑菊饮合苍耳子散。典型处方如:桑叶10g、菊花10g、金银花10g、连翘10g、薄荷6g、苍耳子10g、辛夷10g、桑白皮10g、桔梗6g、鱼腥草10g
热势较重者,见发热高,头痛剧烈,鼻涕黄浊如脓,口干思饮,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数。宜苦寒清热泻火法。常用黄连解毒汤合苍耳子散。典型处方如:苍耳子10g、桑白皮10g、鹅不食草10g、鸭跖草10g、鱼腥草10g、黄芩6g、山栀10g、芦根30g、薄荷6g、辛夷10g。伴有涕中带血者,加生地10g、丹皮6g
3. 清阳不升
常见于起病710天之后,涕多不敛,鼻塞严重,头脑钝痛,并伴有头昏沉重,视物模糊,耳中憋气,口中黏腻,脉濡等。治宜升清化浊。常用藿香正气散合苍耳子散,常加入升麻、柴胡、葛根、蔓荆子等升提药物。典型处方如:苍耳子10g、辛夷10g、藿香10g、佩兰10g、桔梗6g、鱼腥草10g、蔓荆子10g、升麻3g、菖蒲3g
【慢性鼻窦炎】
慢性鼻窦炎常继发于急性鼻窦炎,其主要症状表现为:鼻腔分泌物多,鼻阻塞,头痛,嗅觉减退或消失。分泌物质稠厚,多呈黄绿色,为黏液性或脓液性,少数质稀薄而清白,如牙源性上颌窦炎则涕有臭味,头痛不剧烈,为钝痛或闷痛,有时间性和定位特点,一般白天重夜间轻,且多为一侧性,若为双侧性,必有一侧为重,在休息、安静、睡眠,及滴鼻药、蒸气吸入时鼻腔通气引流改善后头痛缓解,在咳嗽、喷嚏、弯腰低头、用力或突然摇动头部及抽烟、喝酒、情绪激动时加重。检查可见:鼻腔黏膜肥厚,呈慢性充血,鼻道内有分泌物潴留,严重者中甲肥大、息变,或有息肉增生。伴有头昏困倦,精神不振,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全身症状。干老认为其常见的病因病机有肺气虚寒,外邪入侵;或肝胆郁热,上蒸清窍;或脾虚湿盛,清阳不升,浊阴上泛;或髓海空虚,虚火上炎。几者之间又可互相影响,如髓海空虚,脏腑失养,亦可致肺脾虚弱,清阳不升,津液浊化成痰。辨证治疗可分为4个证型:
1. 肺气虚寒
鼻塞持续不通,在温暖环境中可缓解,涕量奇多,清稀不稠,遇寒则诸症加重,鼻黏苍白,下甲多肥大,对黏膜收缩剂敏感,全身症状见怕冷畏风,大便稀薄,小便清长,脉细。治宜温肺祛寒。代表方为温肺止流丹、温卫汤并加入荜茇、荜澄茄、细辛等辛温通窍之品
2. 肝胆郁热
鼻塞不通,涕稠厚混浊如脓,量多,头痛剧烈,口干味苦,大便秘结,急躁易怒,鼻黏膜充血,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治宜泻肝清肺。常用抑金散、龙胆泻肝汤。典型处方如:龙胆草3g、夏枯草10g、鱼腥草10g、黄芩10g、山栀10g、薄荷6g、苍耳子10g、桑叶10g、桑白皮19g、芦根30g。并可合用藿胆丸,每次5g,每天3次。
3. 脾虚湿盛
鼻塞持续,涕量奇多,色白多黄少,稠黏如糊,鼻甲肥大,黏膜淡白,常伴有息变或息肉增生,全身症状见怠倦乏力,头痛不剧而昏沉,纳食不香,大便稀溏,舌胖嫩、边有齿痕。治宜健脾化湿。常用六君子汤或参苓白术散合二陈汤。典型处方如:党参10g、白术10g、白扁豆10g、茯苓10g、苡仁10g、陈皮6g、法夏6g、藿香10g、白芷6g、辛夷10g。亦可加葶苈子10g泻肺化湿。脾虚湿盛,浊阴上泛而致清阳不升者,表现为鼻塞较甚,头昏耳鸣、健忘等,则常在健脾化湿药中参以升麻、葛根、柴胡等升清开窍之品。
4. 髓海空虚
病史较长,涕量较多,色白或浊,质稀或稠,阻塞感较轻,伴头晕耳鸣,遗精,多带,口干咽燥,潮热心烦,大便偏干,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补肾填髓,滋阴降火。常用六味地黄丸、左归丸。涕多难敛者,加缩泉丸。
多涕、头痛、鼻塞为慢性鼻窦炎的主要症状,治疗应根据其特点,辨证用药。多涕者,常选桔梗、鱼腥草;涕色淡白者,加白芷、细辛;色浊如脓者,加龙胆草、夏枯草;涕清稀量多而难敛者,加缩泉丸温肾固摄;鼻塞不通,鼻甲黏膜淡红,对收缩剂敏感者,为清阳不升,加升麻、葛根、菖蒲升清利窍;鼻甲黏膜色黯红,对收缩剂不敏感者,为气滞血瘀,加桃仁、红花、归尾活血化瘀;头“痛者可加蔓荆子、荷叶;呈闷痛状加藿香,胀痛者加白芷;前额痛属阳明,加白芷;两太阳穴痛属少阳,加柴胡;后枕痛属太阳,加葛根、羌活;鼻甲有息变或息肉增生,为湿浊内停,可加重化湿之品。
鼻渊合剂(辛夷、白芷、薄荷、苍耳子、芦根、鱼腥草)为一般鼻窦炎的常用药,各证型俱可使用,临床验之,效果颇佳。
【病案9则】
病例1
龚某,男,42岁。初诊:1996年3月27日。
1994年起,涕血伴以狂嚏鼻痒,当时诊断病在右额窦、筛窦及息肉,曾做过鼻息肉摘除手术及鼻甲部分切除术,也做过穿刺,左侧(上颌窦)有黄色液体。
刻下主症:通气尚可,涕量较多在左侧,稠而不黄,嗅觉迟钝,头痛偏于左侧,主在眉棱,波及左颞。右重左轻,双耳鸣响,伴以脑鸣,拒绝外来噪声。咽干口燥,甚于早晨。
检查:中隔左偏,左腔狭窄,黏膜红艳充血,左腔脓性分泌物潴留,舌黄腻苔,脉弦数。
案解:胆热移脑,肝阳助威,而且时临春木旺盛之际,非重剂清肝泻胆,难以见效。
柴胡 3g辛夷 10g白芷 6g山栀10g苍耳子 10g桑叶 10g黄苓 6g夏枯草 10g龙胆草 3g钩藤 10g
7 剂煎服
二诊:1996年4月5日。脑鸣消失,唯右耳尚有一些(呼呼声)。鼻痒伴嚏已减轻减少许多,鼻塞主在晨间,黄脓涕一度不多,近2天又有(无血丝)。
咽干已润,口燥依然。头昏已轻,下半夜牙槽作胀,左颈侧出现偶有压痛。
检查:两中甲左轻右重,有息变倾向。鼻咽腔(-),咽后壁(-),左侧颈后三角区扪及黄豆大小淋巴结2个,无粘连,有些压痛。头顶部有丘疹抓破。舌薄苔,脉弦数。
案解:过敏之嫌,总难排除。肝阳上扰,势必助桀。方从柔肝脱敏。
桑叶 10g辛夷 10g 鱼腥草 10g 菊花 10g白芷 6g芦根 30g白黎 10g干地龙 10g苍耳子 10g蝉衣 3g
7 剂煎服
本案例为过敏性鼻炎伴鼻窦炎的患者,因鼻窦炎常继发于鼻炎,故临床又称为鼻-鼻窦炎。《素问·气厥论》中云:“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该患者鼻流浊涕,量多色黄,伴以头痛,是典型的“胆热移脑”证,加之双耳鸣响,拒绝外来噪声,更证实肝阳上亢;时值春木旺盛之际,肝风上扰,故非重剂清肝泻胆,难以见效。方选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夏枯草、山栀、黄芩重在泻肝之热,钩藤平肝息风,白芷、苍耳子、辛夷宣通鼻窍。二诊时症情缓解,故去苦寒之味,加桑叶、菊花、白蒺藜等柔肝。干老临证中常顾及脾胃,苦寒峻剂,中的即止,治肝有泻肝、柔肝、养肝等不同手法,干老常以泻肝攻坚在先,柔肝或养肝而殿后。
病例2
刘某,男,22岁。1992年3月24日初诊。
鼻病4年多,所苦者头疼、头昏。涕多而黄,通气以两次手术而改善。
检查:鼻道稍有分泌物潴积。舌薄苔,脉弦。
案解:泻胆热、除脾湿、养肺阴三步曲可循序以进。
龙胆草 3g柴胡 3g菊花 10g黄苓 3g辛夷 6g苍耳子10g山栀 10g白芷 6g夏枯草 10g鸭草 10g
7 剂煎服
二诊:1992年5月5日。药进7剂,头痛大减而黄涕敛迹。但终以一度感冒而动荡,淡黄涕再度重来。幸已不若曩者之多,通气已佳。
检查:鼻黏膜偏红,有些分泌物潴留。舌薄苔,脉平。
案解:取峻药猛攻手法,4年顽疾竟然一锤定音。惜乎感冒一扰,又有死烬复燃之势。再取清肺泻胆。
桑白皮 10g夏枯草 10g苍耳子 10g黄苓 3g白芷 6g马兜铃 10g鱼腥草 10g藿香 10g薄荷 6g辛夷 6g
7 剂煎服
本案患者头疼、头昏、涕多而黄,舌脉相参,可辨为胆腑郁热证,这类患者多鼻塞不通,涕稠厚混浊如脓,量多,头痛剧烈,口干味苦,大便秘结,急躁易怒,鼻黏膜充血,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治以清肝胆之郁热。在治疗上干老有两套手法:一是以暴治暴,泰山压顶:用苦寒之品直折上炎火势,药力峻猛,杀气腾腾,常用方有龙胆泻肝汤;二是以柔克刚,迂回前进:不以大队苦寒清泻,药力和缓,柔中制刚,虽不能桴鼓而效,但不会激惹肝火反弹难驭,常用方有丹栀逍遥散。本案干老选择的是前者,龙胆泻肝汤化裁。方中龙胆草性寒大苦,善清肝胆实火,又是除湿热之良药,是为君药;夏枯草、山栀、鸭跖草苦寒泻火、清肝凉胆;黄芩清热燥湿;菊花疏风清肝;辛夷、苍耳子、白芷三味取“苍耳子散”意,为肺经药,辛温发散以通鼻窍、除头痛、化浊涕;柴胡引诸药入肝经。全方药共10味,理法井然,以清肝泻胆为大法,共奏除涕、止痛、通窍之功。本案干老善于抓主证,提要领,初诊时清泻胆腑郁热,用药猛而准,4年顽疾竟然一锤定音;二诊其实是个变数,由感冒而引发的反复,由于患者恢复较快,并未继续就诊,干老初诊医案中所写的“泻胆热、除脾湿、养肺阴三步曲可循序以进”,确是干老常用的治疗手法。
病例3
余某,女,6岁。初诊:1991年7月12日。
鼻多脓涕,时近2年,入冬加重。今年倒例外,入夏不瘥。通气时佳时塞,一般夜间严重,清除潴涕后,通气可改善。左耳有憋气之感。
检查:左鼻腔有脓性分泌物潴留。舌薄苔,脉平。
案解:胆热移脑,症隶鼻渊。治以龙胆泻肝汤合苍耳子散。盖前者求其效而后者图治其本。
龙胆草 3g苍耳子 10g鸭跖草 10g山栀 10g当归10g桔梗 6g黄苓 3g辛夷 6g柴胡 3g白芷 6g
5 剂煎服
二诊:1991年7月19日。药进5剂,涕量减少,稠黏者转稀,黄者转白,左耳憋气减轻。
检查:右鼻腔无分泌物,左侧有少量。舌薄苔,脉平。
案解:久病已虚,取用峻药,只可一而不可再。
夏枯草 10g苍耳子10g鹅不食草10g鸭跖草 10g鸡苏散12g藿香10g黄苓 3g辛夷 6g山栀 10g白芷 6g
7 剂煎服
三诊:1991年8月2日。这两天可能受凉,涕量稍又多些。色黄。
检查:古谚:“水无风不波,人无邪不病。”涕多一病告瘥途中,酷暑受凉,涕又多些,事属无疑。再予清养。
鸭跖草 10g太子参 10g夏枯草 10g鱼腥草 10g辛夷 6g苍耳子 10g山药 10g鸡苏散包12g山栀 10g藿香 10g
7 剂煎服
本案患儿初诊时以常年脓涕量多、通气时佳时塞为最突出的症状,根据其分泌物的形状,应属胆热移脑的鼻渊一证。慢性鼻炎和慢性鼻窦炎常常交错发病,故临床不予以严格区分,本例就是慢性鼻炎同时患有鼻窦炎。
初诊干老选用其惯用峻剂龙胆泻肝汤,清泻肝胆以求其效。方中龙胆草性寒大苦,善清肝胆实火;栀子苦寒,通泄三焦火热;黄芩、鸭跖草清热泻火,辅佐君药;当归滋阴养血顾肝体,以防过用苦寒伤正;肝喜条达而恶抑郁,火邪或湿热内郁则肝气不舒,故又用柴胡舒畅肝胆气机以疏肝郁;同时合用苍耳子散以止渊除涕,苍耳子、辛夷、白芷通鼻窍,止脓涕;桔梗引药上行而又有排脓之功。
服药5剂后,患儿涕量减少,稠黏者转稀,黄者转白,左耳憋气减轻,只是左侧仍有少量分泌物。考虑到患儿久病已虚,且药进5剂后,症状已大有改善,故缓和了方药的峻烈之性,弃龙胆草而用稍平和的夏枯草,并用鸡苏散清其湿热,藿香芳香化湿,鹅不食草宣通鼻窍。
三诊时患儿又合并新感,症状亦随之而加重,治疗上既要祛其新感之邪,又要兼顾旧疾鼻渊的治疗。故一方面加用鱼腥草清热解毒,一方面用山药、太子参益气养阴,予以扶正祛邪。这再一次体现了干老在数诊后把握患者机体虚实上的矛盾转归倾向,在峻剂或泻或清之后,及时酌情增添补益之品,以防矫枉过正。
病例4
周某,男,19岁。初诊:1980年4月21日。
鼻流黄稠涕不止,2次治疗后,流涕略有好转。经过2次治疗,黄涕色已淡白,量亦不多,失嗅仍然,头痛较严重,下午更甚,有时头昏,健忘,思想难以集中。
检查:右侧息肉仍然存在,左侧息肉已小。舌质淡,薄白苔。
案解:涕少而息肉尚存,仍从清肺化浊着手。
桑叶 6g辛夷 6g金养麦 10g菊花10g薄荷 6g白蒺藜 10g夏枯草 10g钩藤 10g白芷 6g鱼腥草 10g
3 剂煎服
苍术 10g,白芷 10g,石榴皮 10g
3 剂外用
二诊:1980年4月26日。头昏已轻,但用蒸气吸鼻后,涕出反多。
检查:同上诊。舌体:脑纹舌,薄苔。
案解:诸症平稳,已有向愈姿态。至于蒸气吸鼻而涕出反多者,实非涕之激增,量以通道而畅泄,毋伤也。处方:
桑叶 6g辛夷 6g金养麦 10g夏枯草 10g菊花 10g薄荷 6g钩藤 10g白蒸 10g蔓荆子 10g白芷 6g鱼腥草 10g
3 剂煎服
外用药方同上,3剂
本案例患者是一例鼻窦炎伴鼻息肉案例,息肉阻滞鼻窍,鼻中气血津液运行障碍,潴留淤积,则成败精枯槁,黄浊鼻涕。鼻窦炎的炎性病灶又会不停分泌脓性液体,所以恶性循环,迁延不愈。鼻窍不通,嗅觉消失,头痛头昏,都是鼻窦炎和鼻息肉相互作用的结果。一般鼻窦炎和鼻息肉同时发病的患者,都会有脓性分泌物、头痛头昏、记忆力减退等症状,有时还可出现咽喉病。干老认为:鼻为肺窍,水肿为湿浊,湿浊上犯,侵凌肺脏,金病乘木,引动肝阳,循经祸及鼻腔,而本案患者下午头痛甚,下午15—17时为申时,申时五行属金,肺亦属金,所以清肺化浊是大法,佐以疏风平肝。方中选用金荞麦、鱼腥草清肺化浊;桑叶、菊花、薄荷、白芷疏散风邪,清利头目;夏枯草清肝泻火;蒺藜、钩藤平肝潜阳;辛夷宣通鼻窍,除湿敛涕。全方重在治肺,肝肺同治。并以白芷、苍术、石榴皮外用:苍术苦辛温,善燥湿导滞,既能燥化浊涕之水湿,又能通导阻滞之败津;石榴皮功专收涩,外用可收缩肿胀;白芷疏风通窍,能改善鼻窍通气状况。二诊时出现了一幕令患者费解的情形,服药后头昏缓解,但涕量不少反多,其实了解了治病过程后就不必恐慌,因为患者做了蒸气吸入治疗,之所以涕量增多,是因为鼻窦引流较前通畅,原先潴留于窦腔内的脓涕此时得以排除,故涕量一时增多,而头痛反而减轻,为症情好转的现象,效方不更,加一味蔓荆子清利头目。
病例5
夏某,女34岁。初诊:1992年7月25日。
鼻病10年,伴以鼻窦炎,已做4次息肉摘除手术。现在脓涕奇多,黄色而质稠,通气不畅,严重时头痛。嗅觉迟钝,咳嗽,右耳翳风处有压痛。咽干由口式呼吸而致。
检查:右中甲已息变肥大,两侧俱有脓性分泌物潴积。舌薄苔,脉细。
案解:鼻窦炎,即中医之鼻渊;中甲息变,中医称鼻痔。十年病绕,乃中州失坤德之厚载,湿浊常困扰以上腾。治取主以扶正健脾,佐以芳香化浊。
柴胡 3g获苓 10g佩兰10g 升麻 3g百合 10g辛夷 10g太子参 10g鱼腥草 10g术 6g藿香 10g
7 剂煎服
二诊:1992年9月15日。上方累进21剂,涕量减少,色仍黄。咳嗽及痰均减少,头痛基本消失,右翳风穴压痛已无。唯嗅觉仍然难以提高。
检查:潴涕于鼻道仅左侧稍有些,右中甲息变仍然。舌薄苔,脉细。
案解:诸症俱减,唯息变依然。内服药循序以进,息肉样变再佐外治。
柴胡 3g获苓 10g藿香 10g升麻 3g山药 10g佩兰 10g党参 10g辛夷 6g白术 6g石榴皮 10g
7 剂煎服
苍术 10g 白芷 10g 明矾 10g 鸭还草 10g
3 剂水煎蒸气吸熏鼻窍
患者有鼻窦炎病史10年,病程可谓漫长,主诉及查体结合,符合鼻窦炎的诊断标准,但胆热与肺热的迹象俱不明显,如何治疗?干老探微索隐,穷极根源,从其鼻甲肥大、分泌物潴积、脉细等特征来看,显然有脾失健运、湿浊留滞的端倪,这对于临床经验尚浅的医者来说,可能比较困难,但是干老以丰富的临床经验,认为是脾虚为本。脾为土脏,坐镇中州,执中央以灌四旁,如果脾气失于健运,则运行水湿之职失常,津液不能正常输布,停聚则为湿浊,湿浊蕴结,阻碍清阳之气上升头面,同时湿邪最易困脾,已成为病理产物性病因的湿浊进一步困厄脾阳,恶性循环。所以干老认为十年病绕,乃中州失坤德之厚载,湿浊常困扰以上腾,治取主以扶正健脾,佐以芳香化浊。方中太子参、白术、茯苓健脾益气,渗湿化浊;柴胡、升麻升提阳气,冲破阴霾;藿香、佩兰芳香化湿,且二味都是脾经药,取其芳香入“脾经;辛夷宣通鼻窍,引药入鼻;百合养阴润肺,治其口干;鱼腥草专事排脓。干老认为鼻窦炎的分泌物属中医“脓”的范畴,所以排脓是重要治法,他常取用的排脓药有桔梗、鱼腥草、薏苡仁三味,桔梗排上焦之脓、鱼腥草排中焦之脓、薏苡仁排下焦之脓,因本病重在治中焦,故选用鱼腥草。二诊时涕量减少,咳嗽减轻,痰量减少,头痛消失,右耳压痛消失,然而病去如抽丝,并未完全好转,还需继续治疗,大法不变,由于口干不再,去百合而加山药,以增强健脾之功。考虑其有鼻息肉样变,又予以蒸气吸入外治,方用苍术燥湿导滞,白芷通窍除涕,明矾燥湿化痰,内外同治,以期奏效。
病例6
王某,男,76岁。初诊:1995年1月13日。
鼻病10多年,平时涕多黄浊。去年12月份查CT,发现上颌窦有阴影(先诊为囊肿,去年诊断为息肉)。鼻塞发作于夜间。进六日方,涕色转淡。
检查:中隔肥厚。舌薄苔,脉细。
案解:痰涕同源,生于脾而贮于肺。高年气怯,故涕特多。肝胆积热,故色呈黄浊。治当益元固本,佐以清肃肝胆之热。
柴胡 3g苍耳子 10g太子参 10g白芍 6g辛夷6g益智仁 10g夏枯草 10g山药 10g菊花10g乌药 6g
7 剂煎服
二诊:1995年4月7日。进药14剂后,涕已收敛没有。5天前感冒,刻已告失。但涕中有血丝,已2天。早晨出血为黯紫色,之后鲜艳。
检查:左侧鼻腔近鼻翼处黏膜干燥及破碎,鼻咽部(-)。舌薄苔,脉细。
案解:浮邪化热,直侵鼻腔,治从清化。
桑叶 6g竹叶 10g赤芍 6g7 剂煎服菊花 10g茅根 10g连翘 6g芦根 30g双花 10g丹皮 6g
三诊:1995年5月2日。涕量已正常,4天前又鼻衄,阵阵流溢。余无特殊症状。
检查:左侧中隔之利特尔区大面积糜烂,充血。舌薄苔,脉弦。
案解:肝阳上亢,逼血逆行,治当潜其肝阳止衄。”
龙胆草 3g罗布麻 10g藕节2个 盐水炒牛膝 6g山栀 10g菊花10g黄苓 3g丹皮 6g夏枯草 10g赤芍 6g
7 剂煎服
四诊:1995年5月16日。涕已没有。血亦未流。唯黏膜糜烂仍然。血压仍高。
检查:左利特尔区粗糙,糜烂已明显改善。舌薄苔,脉小弦。”
案解:涕与血基本告愈。利特尔区亦感好转。乘胜追击,再取清肺。”
桑白皮 10g半枝莲 10g丹皮 6g双花 10g黄苓 3g柿霜 10g杏仁10g罗布麻 10g蚤休 10g夏枯草 10g
7 剂煎服
本案患者鼻渊10多年,黄浊鼻涕甚多,病程之漫长似虚,而浊涕之量多似实。干老认为该患者符合本虚标实的证候特点。治标当清泄胆腑郁热。治本是个棘手的难题,一是补何脏的问题,从本病致病特点来看,心肝二脏不予考虑,当从肺脾肾三脏着手;二是补何物的问题,补气补阳犹恐有生火之弊,补阴补血亦怕有恋邪之嫌;三是补何度的问题,峻补还是平补,纯补还是补泻兼施,温热之品过补怕升阳动血更添标证,寒凉之品过补恐年高力衰戕伤阳气。此时简易的处理方法就是先治其标,以清泻肝胆之法进寒凉之品,待标证减轻或消退之后再理会本虚。治标清泻肝胆邪热,治本益气固本培元。方中缩泉方中缩泉丸温肾培元,纳气摄津;太子参益气健脾,助其运化;夏枯草、菊花清肝泻火,缓解标实;柴胡、白芍疏肝柔肝,因为肝为将军之官,其性刚烈,雷霆厉言责之不如款款软语劝之,同时,柴胡有升举清阳之效,五官空窍内有浊阴,有赖清阳之气上行驱散;辛夷、苍耳子为鼻渊专药,同时宣通鼻窍,引药归经。二诊时患者脓涕敛迹,10余年顽疾消弭于朝夕,惊叹之余不得不佩服干老选方之准、遣药之精。本案的二诊其实是个常规处理,患者由于感“冒而致涕中带血,是外邪侵袭机体之后郁而化热,从而灼伤血络所致,宗一般外感处理,加以清热凉血。方中桑叶、菊花辛凉解表,疏风散热;金银花、连翘、芦根清热泻火;竹叶清热生津,以防热甚阴伤;茅根凉血止血;丹皮、赤芍凉血散瘀,因为血行脉外则为离经之血,治当散瘀。全方重用甘寒,有急则治标之意。
病例7
魏某,男,35岁。1997年9月27日诊。
1993年发现并确诊左上颌窦内有内翻性乳头状瘤,当时见症为左鼻腔出血,鼻堵塞,左侧头痛。曾做过2次手术,所有诸症,俱告消失。
刻下症情较平稳,病区无甚感觉,唯胸膺稍有闷感。最近检查:还有些息肉样残存,舌薄苔,脉细弦。
案解:赘息之生,寄窝腔窍。排除恶性者,总为气滞在前,血瘀于后,在此瘀滞之下,当然赘物形成,治当以利气化瘀为法,第以微时一欠,必有成顽之势,则更需参酌攻坚,拟此一方,志在消除剩余之赘,估计进药50剂,总有有效与否之判断。
三棱 10g红花 6g大贝母 10g莪术 10g桃仁10g积壳 6g赤芍 6g乌药 6g当归尾 10g
50剂煎服
本案例为慢性鼻窦炎伴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二次手术,但内翻性乳头状瘤癌变可能性大,患者就此而四处求医,虽局部无症状,但总有很大的心理作用,胸闷不舒。干老认为,赘息之生,气滞在前,血瘀于后,气滞者在肝,肝主疏泄,瘀血者在脉,停滞而成赘,故治疗重在化瘀攻坚,坚持50剂,必见效果,以坚定患者治疗之信心。”
病例8
陈某,女,13岁。初诊:2005年6月12日。
3年前因感冒后,出现鼻塞、流黄稠涕,量多,冬重夏轻,运动后可缓解。前额胀痛,双耳憋气,口干喜冷饮。检查:鼻黏膜充血,鼻腔少许潴涕。闻诊:轻度阻塞性鼻音。问诊:鼻塞3年,有大量黄稠脓涕,冬重夏轻,运动后可暂缓,伴有前额钝胀痛。舌体淡红,薄白苔,平脉。
案解:肝胆郁热,胆火循经上犯,移热于脑,燔灼气血,热炼津液而为脓涕。清肝泻热,佐以破瘀活血。
夏枯草 10g苍耳子 10g归尾 10g辛夷6g红花6g路路通 10g白芷 6g桃仁 10g薄荷 6g泽兰 6g
7 剂煎服
嘱其避风寒,忌辛辣刺激,加强运动锻炼。
二诊:2005年7月3日。药进21剂,鼻塞减轻,涕量明显减少,头痛缓解。舌体淡红,苔薄微腻,数脉。
案解:诸恙告去,集中兵力通肺窍以求通畅。方用苍耳子散加通窍活血汤。
辛夷 6g归尾 10g路路通 10g苍耳子 10g桃仁 10g桂枝 3g白芍 6g菖蒲 3g甘草 3g红花 6g泽兰 10g
7 剂煎服
本案例患者年仅13岁,治疗中干老用了3张方剂,以龙胆泻肝汤、苍耳子散、桃红四物汤化裁而成。处方中乍看貌似无一味药是龙胆泻肝汤之品,其实夏枯草为主药就代替了龙胆泻肝汤。因干老是脾胃派,非常重视顾护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五脏六腑之精气皆有赖脾之运化、胃之腐熟,脾胃和则诸病自愈。他认为除非严重肝胆热甚者可选用龙胆草,龙胆草虽善清肝胆实火,然其性寒大苦,但有苦寒败胃之弊,次之者用夏枯草,作用稍和,儿童用药尤为重要,以减少伤胃。苍耳子散是鼻病、鼻窦病的常用方剂,桃红四物汤是依“鼻塞治心”之理,以活血通窍。“鼻塞治心”主要针对不通气的鼻部病变,采用活血化瘀方法。方中桃红四物汤化裁而得的红花6g、桃仁10g、泽兰6g、归尾10g、路路通10g,即是这一理论的体现。
病例9
孙某,男,59岁。1992年5月24日诊。
鼻病四十春秋,初期穿刺(+)。刻下仅上颌窦区有胀感而已。咽头长期干燥粗糙,干时求饮,不择温凉,清嗓频频。现在涕多黄浊,鼻塞交替而作,擤尽潴涕即缓解。
检查:中隔右侧有小嵴突,两侧稍有脓涕积潴,舌少苔,质有红意,脉细弦。
案解:离火偏旺,坎水暗亏。治宗《中脏经》之泻离益坎手法。
生地 10g沙参 10g石斛 10g竹叶 10g辛夷 6g天竺黄 6g 灯心3扎 芦根 30g麦冬10g桑叶 6g
7 剂煎服
本例为鼻窦炎与慢性咽炎俱病。鼻为肺窍,鼻塞不通,首从宣肺通窍,此乃常规之法。但干老认为,久病属瘀属血,心主血主脉,所谓鼻塞治心,清心火而通鼻窍;咽喉属肾,肾阴亏虚,咽喉干燥,故用清心泻火,滋肾养阴,即泻离益坎手法。
【笔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鼻窦炎——我有一方,屡用屡效,今日公布于众!
五官科病诊治绝招46 慢性鼻窦炎
施今墨医案——鼻窦炎
一种外用鼻炎膏的制作方法
鼻窦炎验方金银花、夏枯草、桔梗各、藿香、白芷、菊花、赤芍、川芎、苍耳子、炒防风、辛夷花、生薏苡仁、蒲...
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鼻炎、鼻窦炎医案案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