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港洞”最方言
userphoto

2022.09.09 河南

关注

“港洞”最方言

——“外头”的《红楼梦》(三十二)

【提示】《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外头”的“山坳海沿子上”的气象和物产,应为彼时山海关外辽西走廊的真实写照。罗伯特·弗罗斯特说过,文学始于地理;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艺术源于生活。小说《红楼梦》大概也不例外。“都中”(今北京)和“南京”(昔江宁)不属于虚构,“外头”和“山坳海沿子”没必要虚构。作为故事背景中非同寻常的“第三地点”——张爱玲和胡文彬所称荣宁两府主要收入来源地,在《红楼梦》中都有怎样的呈现呢?通过文本内外的相应元素的比对,探索《红楼梦》与“外头”暨“山坳海沿子”在地理和人文等层面的渊源,可谓笔者的初衷。 

(一)

于是要进港洞时,又想起有船无船。贾珍道:“采莲船共四只,座船一只,如今尚未造成。”贾政笑道:“可惜不得入了。”贾珍道:“从山上盘道亦可以进去。”——《红楼梦》第十七回至第十八回。回后校记指出,“山”字原无,从梦稿、舒序和甲辰本补。

“山上盘道”或“上盘道”亦可以进去的“港洞”,应该是什么样的“港洞”?

周汝昌主编《红楼梦辞典》(广东人民出版社 1986年),仅将其作为用例,列在词条“港”之下。港,系同回“石桥三港”之“港”,语音为“hòng”,语义为“桥下涵洞”。

无论“山上盘道”还是“上盘道”,都可以“进去”,不是可以“下去”,此“港洞”应非彼“涵洞”。若进“桥下涵洞”,理应乘船。既然乘船可以进去,从“山上盘道”或“上盘道”也可以进去,所“进”之处,不应该是“桥下涵洞”,而应该是山上“港洞”——假山上的“港洞”。

或者说,走“盘道”进“港洞”,需绕路;乘船进“港洞”,可直达。

(二)

“港”字确属多音多义。可能由于它的通常音义在此不免方圆凿柄,故新注把“港”音哄,训为涵洞。这大概是从《广韵》和《集韵》的“胡贡切,音哄,港洞 相通貌”而来。……。但此音此义用于此处,则石桥下三个涵洞,不仅仍难解读,也与书中实际描写不合。如果这是指沁芳桥的三个桥孔,虽理有可通,然辗转求释,终难允洽。——钱基《关于“石桥三港”》(红楼梦学刊 198502期) 

同样出自《集韵》的“鸿洞”,语义“相连次貌”。鉴于相连次貌”与“相通貌”义近或义同,“港洞”与“鸿洞”应属近义词或同义词暂且,将其视为同义词。

循着“港洞”与“鸿洞”连成的线索,不断挖掘,竟然能够发现若干可以视为同义词的词。其中的“洪同”,较早见于战国时代的《文子》。

(三)

辽宁西部朝阳和锦州等地,称“胡同”为“洪同”。

张国岩主编《凌海市文史资料第15辑·锦州方言》(政协凌海市委员会 2019年)中,胡同儿和胡同子之“胡”,所注“方音”为“hóng”。

拙作《东北方言注疏》曾经以为,“洪同”与“胡同”同义,二者均应为”之分音词。

实际上,做出“分音”研判之人,不乏先贤时达,何况鄙人乎。

清代朱一新著《京师坊巷志稿》:衚衕合音为衖,衖见尔雅,衕见说文,皆古训也。

刘宝全主编《北京胡同》:北方延续了“巷”念“胡洞”的古代读音,逐渐形成了华北和东北地区的俗语方言“胡同”。

(四)

“洪同”与“胡同”,若非分音词,又该怎么诠释呢?

——胡

《说文解字》:胡,牛颔垂也。

《康熙字典》:《正字通》喉也。《释名》胡,互也。在咽下垂,能敛互物也。

——洪

《说文解字》:洪,洚水也。

《康熙字典》:又通作鸿。鸿洞,深远。一曰相连次貌。

东江木落水分洪,伐尽黄芦洲渚空。——宋代王安石《东江》。分洪之“洪”,即河流分道之处。

——同

《说文解字》:同,合会也。

胡同,咽喉合会。洪同,连次合会。

(五)

据刘宝全主编《北京胡同》考证,胡同,应该始见于辽代。

《红楼梦》里的“港洞”,较早见于南朝;与之同义的“洪同”,较早见于战国。

在见载时间上,“洪同”较“胡同”早约十五六个世纪。

后来居上的“胡同”,遍布华北和东北(含内蒙古东部);历史悠久的“洪同”,仅存于东北局地口头。

类似说“洪同”写“胡同”的语音与字形分离的现象,在东北还有说“杌辘”写“辘轳”等。

(六)

姑且从俗,称东北“洪同”为“胡同”。

东北话里的“胡同”,既为市井街巷之称,亦属山野蹊径之谓。

清代康熙年间《锦州府志》载,锦州府疆域西至宁远州“土胡衕山”山海关界。清代《宁远州志》载,土衚衕山,位于城西一百九十里。

今河北秦皇岛青龙满族自治县隔河头乡“土胡同村”的村名,或源自昔日“土胡衕山”或“土衚衕山”。

《红楼梦》第十七回至第十八回,通过“山上盘道”或“上盘道”可以进去的“港洞”,颇似“土胡同(胡衕/衚衕)山”之“胡同”。

名从主人。土胡同山,似应作“土洪同山”。土洪同山,亦可作“土港洞山”。而“港洞”,亦可作“洪同”“鸿洞”“虹洞”“洪洞”“澒洞”或“衖通”等。

(七)

“礼失求诸野”是一条文化传播的普遍原理,汉语史研究也是如此。当语言不断发展变化后,其原始的古老形态可以到郊野去寻找;古代的许多用语在普通话里可能已经流失,但却可以在方言中被发现。——复旦人文智慧课堂《周振鹤:许多不易理解的文化现象,都可以用方言解释》(搜狐 20200313

“胡同”相比,“洪同”应该算得上“原始的古老形态”。

“胡同”遇到“港洞”以及“洪同”等,围绕语源和语义等的推测是否可以休矣?

顾炎武《唐韵正》卷十一说:衖“古音胡贡反(音哄)。今京师人谓巷为胡同,乃二合之音。弄清衖之发音哄,则衖通的音义兼明,信息准确,从而转书衚衕。——新华网(20191114)《胡同非蒙语》。所谓“二合之音”,似乎需要商榷。

不需借助“衖”之古音,“胡同”与“洪同”,自身应可“音义兼明”且“信息准确”。

(八)

源远流长的方言,依托源远流长的文化。

东北曰幽州。——《周礼·职方氏》

“商之兴也,从东北来,商之亡也,向东北去。商为中国信史之第一章,亦即为东北史第一叶。”——王禹浪 孙军 王文轶《大、小凌河流域的古代文明与历史文化》(黑龙江民族丛刊 200801期)引傅斯年先生语。

东北的历史文化,远非想象中的北大荒和南大荒那么简单。

辽宁西部——大小凌河流域和医巫闾山麓,是先秦幽州文明的核心区,也是所谓的泛红山文化的核心区。八千多年前,渔猎农牧各类文化开始在这里碰撞融合,使这里成为“中国各主要区域的文明化进程中,最早进入文明社会的区域。”——光明日报(20121228)《辽西或是我国最早进入文明社会的区域》

所谓的泛红山文化,代表性遗址牛河梁、兴隆洼和查海等都在凌河流域和医巫闾山麓,而非辽河(老哈河)流域。

“然而,自从红山文化被发现以来,许多学者把原本属于大凌河流域的历史文明遗迹,统统划归到辽河流域的文明体系中,进而形成了'龙出辽河源’的结论。”——王禹浪等《大、小凌河流域的古代文明与历史文化》

所谓的“龙出辽河源”以及类似的“皇帝生在辽河边”等学说,违背基本的地理常识。

具体的红山文化遗址,位于幽州古文化的边缘地带。所谓按照文化类型命名的原则,能否适用于所有的考古发现?源出《周礼》,血脉正统的“幽州”及其自成体系的古文化,真的需要抛开“幽州”再命名么?真的需要“调离”凌河再命名么?

从属于民俗文化的方言,是否也需要从此流域“划归”到彼流域去命名?方言依托的今古民俗文化,是否也需要从此流域“划归”到彼流域去命名?

日前,草拟“龙出凌河源”反复搜索,在结果中读到想要的“龙出凌河源”时,仿佛看到辽西“龙的传人”文化自觉的端倪:

“序曲2012,龙出凌河源,苍茫的古道,古龙城今昔,石破天下惊,九曲白狼水”。——影摄朝阳《大凌河传:九曲白狼水/邸玉超》(腾讯 20191206 转自文化朝阳)

“龙出凌河源”,音量不大,却是真话,不是假话。

(九)

总而言之。透过“港洞”可以看到,《红楼梦》里的东北话,不仅有广度,而且有深度。

“港洞”及其异形词,虽然仅为东北局地方言所用,却能破解“胡同”迷局,因而称之为“最方言”。

最方言,能有几个“最”呢?

最具特征,仅为局地所用;最堪发挥,异形词至少六个;最少见载,两部《红楼梦》专书辞典均未著录;最有价值,能够破解“胡同”迷局;最需关注,能否突破“胡同”屏障。

如果无法突破“胡同”屏障,如果仅仅停留在微弱的语音层面,古老的“港洞”以及更古老的异形词“洪同”,或将很快作古。

上篇:当大爷沦为看客 

下篇:又见“老婆汉像”

【作者简介】

    吴 歌,曾用名吴 戈。高级经济师。市级非物遗“锦州方言”代表性传承人锦州市“最佳写书人”。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语言学会会员,辽西区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锦州市凌河区作家协会前主席。内蒙古自治区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工业摄影协会会员。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散文《丁香雨》入选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七十周年《赛努呼和浩特系列文集·散文集》。出版专著《东北方言注疏》(白山出版社 2016年),参加编著《人文锦州·民俗风情卷·锦州方言》(辽宁人民出版社 2019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儿子去哪儿》之凌河公园140114
【我的卧🐯湾】张福元|家乡颂&小凌河之歌●卧虎诗苑
燕山山脉对华北平原的屏蔽作用(二)
凌河概况
[转] 锦州的美丽-1 [图片] [Flash] [音乐]
辽宁锦州八景是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