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溜溜的元宵

牵 笔 君 

温度◆品味◆性灵◆觉知

 点上方蓝字 牵 笔 君 子 免费订阅

正月十五吃元宵,在我国是由来已久习俗。人们在元宵节吃汤圆,实际上是思念亲人、渴望团圆的意思。

溜 溜 的 元 宵

   远 牵  

 

大年初一过完,正月十五就热气腾腾在前面预备了。元宵节说起来比过年要更为热闹。

人们过年都在家里团圆,元宵节图热闹是一定要到外面大街上“闹“的。闹有闹法儿,人山人海扎堆一起去东西逛看稀罕凑热闹,这就是“闹"了。

小时候的热闹,鞭炮烟火不过是年尾巴,要说元宵节什么印象最深,脑海就会直接蹦出两件事儿来:睬高跷,看花灯!

在忻州这个地方的正月十五元宵节,数着指头算算从小到大统共应有十个了。十个元宵节代表十个年头,每个元宵节虽大同小异,每年却有每年不一样的新鲜欢喜。


一到元宵节这天,从上午开始,喜庆结彩的游行队伍就开始在主干道路上游龙般地堂皇穿行而过。呼朋唤友的围观观众在旁边簇拥成两道密不透风的屏障,前面的挨挨挤挤的人墙密不透风,小青年在此勾肩搭背排成阵势,孩子们看得合不拢嘴,老人笑弯了腰,年纪更小些或海拔低的那就只能蹦着蹿着跳脚才能看上一两眼了。可如此这般还是看不着也不是办法,他们便干脆退到后面更远些的地方抬脖看个略景了。想来远观者的心里自然羡慕着前面看得清的观众,而那前面得了地利之便的人们,他们眼里又赚了些什么好看物什呢?


说到晋地的民间社火表演之精湛,我以为全国天南地北加起来也算得上独领风骚。人们所喜闻乐见的,就是这股拉风尽兴的闹腾欢实劲儿!

踩高跷是元宵节最气势的好看节目了!它一路招摇而来,带着一种不得不让人仰视的炫目烂漫与庞大气势。看那一米半高的跷架踩在脚下,脸上涂着油彩的人披红挂绿,长服宽袖地随着节奏左摇右摆,那飘飘然怡然自得的样子,真个恍若神仙!眼见队伍浩浩荡荡逶迤而来,一般都按生旦净末的长幼位次列序,吸引人的少不了一对对才子配佳人相公伴娇娘,不过这老一套人们照样百看不厌,究其原因是它洋溢着一种家常的氛围。你看那员外老夫人不怒自威,七大姑八大姨什么的则喜笑颜开,所以这两列高跷队的表演更像是一出滑稽闹腾的人间喜剧。其乐融融的高跷队伍里通常还有一个糊着白脸儿的丑角来插科打诨,他可以随时出列队伍与观众逗乐互动,时不时地掀起一个欢呼声推涌起来的小高潮。


高跷队里有的扮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扮佘太君挂帅杨门女将巾帼英雄,有的则是西游记里的唐僧师徒取经,还有的是白素贞许仙带小青,总之都是民间戏文里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人物故事。看高跷的人向上而视,踩高跷的人挺身向下俯看,所以踩高跷是元宵节游街队伍里最接神仙气儿的,看那飘摇高大的模样,想必好多人心目里化身也无非如此了。

有一年,记得那是在上初三年级寒假时侯了。在踩高跷的神仙陈容中,我突然发现了班上一个同学。于是与几个同伴看到后忍不住喊她,但元宵节上的那种热闹嘈杂,她哪里能听得见,并且她踩着高跷的步子是一刻也不能停的,于是乎她大摇大摆地从我们身边左甩一下右甩一下地飘然扭过去了,她没有看见我们。

开学后我们见面重提此这事,这同学只是捂嘴笑得很不自在。因为亲眼目睹过她踩高的风采,我觉得她很有一身高强本领。而在我心里彻底打破踩高跷神秘感的,是不经意间在一辆供高跷队休息的大卡车上,我看到那扮演吕洞宾的正在给扮演何仙姑的将绑在腿上的高跷架解下来,而蓝采和同张果老这俩仙家竟然在另一边端着饭盒吃饭。从那时我仿佛才忽然意识到,这些高跷队中的仙人原来是同我们一样要食人间烟火的。


还有其它好看得叫人留连顾盼步子挪不开的元宵节表演,如挺举着高台的铁臂力士,架在高台上舞得神气活现的灵童、划旱船、拉花等等,也都耍得活灵活现,但在阵势上都不能与踩高跷比肩。更早之前有一年,我所在的小学破天荒也派出节目参与元宵节游庆活动。当时学校最能叫得响的王牌节目是打腰鼓,腰鼓队那齐刷刷的动作,那雨点儿似密集鼓声花样百出,千挑万选的腰鼓队的娃娃队员寒假五点钟就赶到学校刻苦训练才能将红鼓红绸打得那么出神入化。有耍得欢的腰鼓队打阵造势,通常也少不了大头娃娃队和花环队这两个阵形在后面凑场。这两个队型里头我小学高年级时有几次也跑龙套般忝列其间,这就是纯属应景凑人头了。特别难忘的,却挂着一脸彩妆回家过正月十五的大好心情,因为那时根本不兴化妆,只有元宵节可以例外一下


白天大街上尽情游庆,到了晚上人们的活动就变成了裹上厚厚实实的一身儿去元宵灯会上赏花灯了。那时大街上入夜后没有多少霓虹灯,也没有任何交通工具,人们看花灯常常打着手电去,怕冷也不怕黑,一逛就是乌攘乌攘半个城,仿佛只有这样的盛大出行算是把花灯看够了。

尤其在有花灯的街市上,各色花灯的造型美仑美奂,打造成一个流光溢彩的天上人间。印象深的当时最热闹的是在一个叫忻纺的大厂门口,这里成为当时灯会的天堂。忻纺门口点起来的火堆驱走了天寒地冻,燃放起了正月十最旺的红火,黑金子一样的锃亮上好煤块助燃着灯海里的热闹,直到第二天的早上还冒着冉冉余焰。人们倾城出动汇聚在这里 ,万头攒动中细赏花灯的千百种别致美妙。花灯的各式造型,光看看不尽,光说也说不尽,但凡生活中有的,花灯都能扎做出来。夜色掩映里中,人们看到的各式花灯更蒙上了一层神奇的幻彩。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花灯还通过缓缓移动的彩车流动展出,让前来一睹为快的人们个能大饱眼福,赢来喝彩一片。而彩车上的花灯交映处宛若仙境,常有盛妆华服的美艳女子如世外仙姝般玉立空中,花灯的光影之下再看美人,恰如出水芙蓉,又若众星捧月,也真称得上是珠连璧合,天人合一了。这么美的场景,这么热闹的人间,何时能有?唯有正月十五元宵夜。

清楚地记得那时,寒冷而热烈的空气中还循环响起着一遍遍悠扬动听的歌声, 先是一曲望星空,然后是十五的月亮,歌声恍似来自天籁,应合着人们彼时彼刻的感怀,成为一年年短暂而开怀的元宵节光景。

而要将花灯看遍,是要付出代价的, 这代价便是深受其累的远走跋涉之苦。看灯回来的路上,大人们意犹未尽地交换着灯会上的各种乐见奇闻,而那时我还是个脚力尚不济远路小孩子,返回时早已人困马乏累得两眼朦胧,意识中只剩两脚在机械地一步一步没完没了地挪动。等在迷迷糊糊中听到一声“到家了”,随即倒头入梦。

所以这看花灯到最后的感觉其实就成了溜人,它着实人不浅呢,可人们又无不心甘情愿地被它牵出去上一圈儿!


但这样人的元宵节, 已经永远找不回来了。

如今又到正月十五。儿子喊着要吃元宵,他爱吃的是那种刚炸出锅的香脆脆的元宵。没错儿,不是白水煮的汤圆儿,是热油煎炸的元宵!看着火烹热的油锅里,冷冻的元宵一点点膨胀,圆圆溜溜的元宵滋滋地升腾着热气 ,逐渐变得松软,透熟,香甜。我忽然觉得,这溜溜的元宵哦,多么像那十五的月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内蒙】张诗棋《元宵灯会》指导老师:崔静秋
元宵节紧急通知!在北京这些规矩比吃元宵更重要!
盛泽的元宵灯会
元宵节快乐
[优秀习作] 元宵灯会
相传元宵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