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朱元璋本名朱重八,其父母为何给他取“贱名”?元朝有一硬性规定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濠州钟离人,明朝开国皇帝。二十五岁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洪武元年正月,即皇帝位于应天府,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同年秋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国内的统治。

天子出布衣,童年有阴影

如今,说起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皇帝朱元璋,人们往往都会把他和“骇人听闻”这个四字成语联系在一起。

因为有很多人都指斥朱元璋,说他是一个诛杀忠臣的千古凶暴,包括他个人性格方面的阴鸷沉猜。

的确!这位明朝的太祖爷确实是以酷治国,把朝中大权都揽于己手,还建立了锦衣卫那样的皇家特务组织,禁锢百姓。

为了诛戮功臣,朱元璋还机关算尽,大肆罗织,戕害了无数无辜的人命。

子墨:如此行为,到底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朱元璋时代,封建帝王的皇权不仅仅被神话,而且也被推到了至高无上的地步,绝对是不容置疑,顶尖中的顶尖,金字塔的最高层。

同时,明朝的文臣士大夫,再也没有宋朝时的“尊严”可讲,随时随地都有可能被皇帝一声令下,或者是被太监一声令下,按在朝堂之上当众击打廷杖,如同挨杀威棒一样。

子墨:还真是伴君如伴虎,文化人更苦!

看着那些大臣和士大夫们在殿下鬼哭狼嚎的惨样,朱元璋的脑海中很可能就会幻化出自己青少年时代的影像:一位步履匆匆,惊惶四望,衣衫褴褛,手提打狗棒,四处乞讨的和尚形象。

可以想见,朱元璋当时看见手下的那些文人士大夫们像狗一样的被卫士用大棒乱打,老朱那变态的心里肯定会涌现起无限的快意!

但无论如何,除了朱元璋以上很多不好的方面,他在开国者最基本的“道德”方面,却是没有任何可以让人指摘的地方:明朝得国,正大光明!

乱世出英豪,匹夫来掌朝

中国历史自上古三代之后,得国最正的只有两朝:汉朝和明朝。

汉高祖刘邦和明太祖朱元璋二人都是平头百姓出身,靠着一刀一枪打拼出一个国家,化家为国,由匹夫成为了天子。

他们的兴兵之始都属于荒乱末世,人人自危,大家都感觉活不下去了,所以才开始挺身而出。

究其本意,绝对不属于欺上造反,或者是自己想在狡诈乱世中混出个头。

朱元璋、刘邦:造反,我们真不是故意的!

而且,刘邦和朱元璋二人也不像曹操、司马懿、刘裕、萧道成和赵匡胤那些人,上述几位君王都是凭借自己在朝中有掌国大权,或者掌握着禁卫军,最终把主子的国家给篡夺了。

朱元璋、刘邦:篡国?我们没那个条件,也没那个资格啊!

正是因为得国正大光明,朱元璋在当了皇帝之后,虽然忌讳特别多,但却唯独不忌讳自己匹夫的身份,以及从前的苦出身。

因此,朱元璋在诏书中也曾多次声称,自己发迹之前就是“淮右布衣”,同时也总忘不了把自己和当年的汉高祖刘邦相比。

朱元璋:我老朱就是一个平头老百姓,你们就尽情地羡慕嫉妒恨吧!

根据史书记载:朱元璋“先世家沛,徙句容,再徙泗州。父(朱)世珍,始徙濠州之钟离。”

子墨:当然了,这些记载也有可能是老朱手下的那些史臣们拍马屁,把他的老家和汉高祖刘邦变成了同籍。真可谓“天下龙脉哪家强?沛县十连出双黄!”

龙的传人已过时,现在是丸的传人

随着时代的进步,在史臣笔下,朱元璋的老妈也不像刘邦的老妈那样,被一只大“神龙”摁在地上之后才受孕的,而是“朱妈妈梦神授药一丸,置掌中有光,吞而后寤,口余香气。”

朱元璋:合着我妈是吃了神仙大力丸才生下的我,没我老爹什么事儿!

中国古人(特别是文人)每当涉及到记载皇帝出生的时候,想象力总是比较贫乏,刚刚在“神龙”梦奸帝母的叙述上有些“改进”,笔锋一转就又归流俗:朱元璋“及产,红光满室。自是夜数有光起,邻里望见,惊以为火,辄奔救,至则无有。”——《明史》

子墨:纯属帝王附会,胡说八道!当时老朱家穷得叮当乱响,不可能在家里连夜生火煮鸡蛋,如果真的在数夜之间,他的家里发红光,肯定早就被元朝政府的探子们上报,并加以铲平了。

朱元璋自濠梁起兵以来,定东南、平“汉”、灭“吴”、击降方国珍、打败陈友定、收取两广,而后收拾队伍鼎力北伐,平秦晋、取大都、继而收蜀取滇,用十五年的时间苦战经营,最终建立了一个大一统的明帝国。

对于这句话,史臣们绝对不是拍马屁:“明太祖崛起布衣,奄奠海宇,西汉以后所未有也!”

强弩之末,马上摧之

但凡是看过《宋史》和《元史》的人都知道,元朝的武力之盛自古罕匹,亚欧大陆无数的帝王、国王和部落酋长,都在蒙古铁蹄下颤抖。

但是,这些黄金家族出身的爷们儿,统治中国不到一百年,最后由于蒙古人“马上得之”,接着又“马上治之”,使得元朝的国运越来越衰弱,蒙古统治者昔日的赫赫雄武,最终竟沦为了不堪一击。

特别是在元顺帝继位之后,他统治的元帝国更是天灾人祸不断……

当时,广州有一个叫朱光卿的,包括汝宁有个“棒胡”,这两拨人造反之后,全国的动乱到处都是,按下葫芦又起瓢,最终爆发了刘福通等人的“红巾军”,起义、造反一时间就变成了燎原之态。

因此,关于元朝的灭亡,实际上当时已经有了必然之势。

天降紫微星,只能取贱名?

天历元年(公元1328年)阴历九月十八日,在今天的安徽省凤阳县小溪河镇燃灯村(当时元朝的淮西地区),一个朱姓人家的男孩儿出生了,父母给他取名“朱重八”。

公元1328年是农历戊辰年(龙年),而阴历九月十八日又是一个非常吉利的日子,因此世间就生出了这样一条命很硬的“大龙”。

朱元璋这个名字,是他日后投附郭子兴的时候,郭子兴给他取的,朱元璋的原名就叫朱重八。

朱元璋:我叫朱重八,也叫朱元璋!

实际上,朱重八的父亲当时也不叫朱世珍,原名叫“朱五四”,他的母亲叫陈二娘,大哥叫朱重四,二哥叫朱重六,三哥叫朱重七,他本人在家中排行老四,在家族兄弟中排行老八,所以就叫朱重八。

子墨:老朱家莫非是“数学世家”出身,怎么个个取名都用数字排列呢?

当然不是!

老朱家往上数好几辈,全部都是土生土长的庄稼汉。

清朝时期,有个名叫俞樾的大文人曾写过一本书,名叫《春在堂随笔》,其中就曾写到:元制,庶人无职者不许取名,止以行第及父母年齿合计为名,此于《元史》无征,然证以明高皇(朱元璋)所称其兄之名,正是如此。

同时,俞樾又列举了当时他所在的绍兴乡间的习俗为例:如夫年二十四,妇年二十二,命为四十六,生子即名四六;夫年二十三,妇年二十二,合为四十五,生子即名五九,五九相乘,四十五也。

因此,根据俞樾这位大名士的钩沉,明朝大将常遇春的曾祖父就叫“常四三”,他的爷爷叫“常重五”,他爹名叫“常六六”;大将汤和的曾祖父名叫“汤五一”,他爷爷叫“汤六一”,他爹名叫“汤七一”……

总之,都成为了老朱家数学排行的佐证。

子墨:听起来猫三狗四,日后却都成为了人中龙虎!

世代务农常迁徙,老朱原是南京人

在《明史·太祖本纪》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太祖高皇帝,讳元璋,字国瑞,姓朱氏。先世家沛,徙句容,再徙泗州。父世珍,始徙濠州之钟离。生四子,太祖其季也。母陈氏。

也就是说,明朝的史书包括清朝编明朝的历史,也是承袭了这样一种说法:朱元璋最早的老家就在沛地,说他祖上也是沛县人,和汉高祖刘邦是老乡,而后搬到了句容,然后又迁徙到了泗州。到了父亲朱世珍这一辈,就迁到了濠州的钟离。朱世珍生了四个孩子,朱元璋排行老四,其母亲就是陈氏。

实际上,朱元璋出生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朱元璋、朱国瑞如此正经的名字,当时就只有一个名字——朱重八。

为此,朱元璋在后来叙述自己身世的时候还曾说过:本宗朱氏,出自金陵之句容,地名朱巷,在通德乡。上世以来,服勤农业。先考君娶陈氏,泗州人,长重四公,生盱眙,次重六公、重七公,生五河,某其季也,生迁钟离。后戊辰年,先伯考有孙六人,兴兵以来,相继而没。

根据朱元璋的自述,我们可以得知,老朱家的祖上就是南京句容人,老家是在通德乡的朱家巷,祖辈以务农为生,全部都是农民。朱元璋的母亲陈氏是泗州人,在盱眙生下了他的大哥朱重四,在五河生下了他的二哥朱重六和三哥朱重七,搬到钟离东乡之后才生下的朱元璋。

何为大排行?

乍一听朱元璋兄弟之间的名字,很多人可能都会很恍惚,他的大哥叫朱重四,二哥三哥叫朱重六、朱重七,到了朱元璋就叫朱重八,简直太乱了!

因此,我们就得先弄清楚大排行的概念,如此一来就不会感到恍惚迷惑了……

所谓“大排行”,并不是我们如今说的那样,一对夫妻生下几个孩子,亲兄弟之间的排行,而是一户人家中的排行。

比如:一户人家中的大伯先有了儿子就排行老大,紧接着二伯家生的儿子就排行老二,三伯家生的儿子就排行老三,但是如果你是老三家的大儿子,在大排行里面,你就不是老大了。

当时,朱元璋的大伯(父亲朱世珍的哥哥)已经有孩子了,应该是朱重一、朱重二、朱重三,因此到了朱元璋父亲生他大哥的时候,就只能排行老四,叫朱重四了。

自此之后,朱元璋的大伯肯定又生了一个儿子叫朱重五,因此到了朱元璋的父亲再生儿子的时候,自然就跟着大排行,取名叫朱重六、朱重七和朱重八了。

我们中国近几十年来,由于计划生育,出现了很多的独生子女,因此有不少年轻人对于大排行的概念并不熟悉。

但是,如果你弄不清楚大排行的概念,那么你读唐诗和宋词的时候,就会感到非常惘惑。

苦困淘金户,举家逃徭役

朱元璋的家里原来在南京的时候叫“淘金户”,属于元朝末年特别特殊的一种户籍。

当时,这种淘金户过得非常惨,因为南京附近根本就没有什么金子可淘,所以就只能苦哈哈地种庄稼,卖苦力挣钱,然后买金子上交。

到了朱元璋祖爷爷那一辈,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忍受不了那么沉重的徭役,于是朱家就举家搬迁了,也可以说是举家逃跑了,逃到了泗州(盱眙)的洪泽湖边上。

到了泗州,老朱家自然是接着务农,但生活还算过得去。之后,到了朱元璋祖父那一辈,他的祖母去世后,作为普通老百姓,自然就埋在了泗州。

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明朝人又在原先他祖父祖母下葬的那个地方修建皇陵,称为“祖陵”。

当时的规模其实还是挺宏伟的,但是到了清朝的时候,因为洪泽湖发了一场大水,所以就把朱元璋的祖陵给淹了,直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天气又闹大旱,朱元璋的祖陵才又露了出来。

由此可见,从朱元璋的爷爷那一辈开始,老朱家就开始背井离乡,流离失所。

那么,朱元璋到底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背景之下,他的童年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在泗州,老朱家过了一段相对安稳的日子,等到朱元璋的祖父祖母去世以后,他的父亲包括伯父又开始搬,从泗州搬到了安徽凤阳。

在安徽一带,老朱家又先后搬了好几个地方,先到五河,而后又到钟离东乡,然后又从钟离东乡搬到了钟离西乡(今太平乡孤庄村)。

所以说,太平乡孤庄村其实就是朱元璋小时候生活的地方(生在燃灯村,长在钟离西乡)。

由此可见,在元朝末年的几十年间,从朱元璋爷爷那辈开始,老朱家就因为生活所迫,为了活下去就一直搬来搬去。

在此期间,朱元璋伯父的几个儿子大多都是在很小的时候就死了(有的病死,有的饿死),而他自己的哥哥姐姐也很少有人能够活到三四十岁的。

因此,老朱家最后能够跟着他一起打天下的,只有他哥哥的一个儿子朱文正,他的这个侄子最后也成为了明朝的开国功臣。

不得不说,老朱家原本人丁兴旺,却恰恰赶上了元末乱世,最终能够活下来的却是屈指可数。

那么,就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之下,朱重八当时的诞生,是否像史书中写的那样神乎其神呢?

请看下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朱元璋是老四为什么叫朱重八,明史是怎样记录朱元璋的出身的
朱元璋出生地再探
推荐 | 葛发玉:江淮帝乡与红色土地
朱元璋到底长啥样?
朱元璋
揭秘朱元璋的神秘出生地:“龙兴凤阳”的传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