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京故宫御花园
故宫御花园

1- 坤宁门2-天一门3-钦安殿4-御景亭5-摛藻堂 6-浮碧亭7-万春亭 8-绛雪轩9-琼苑东门 10-延辉阁 11-位育斋12-澄瑞亭13-千秋亭14-养性斋15-琼苑西门 16-承光门 17-集福门18-顺贞门 19-延和门

   明代永乐十五年(1417)始建,十八年建成,名为“宫后苑”。清雍正朝起,称“御花园”。位于紫禁城中轴线的北端,正南有坤宁门同后三宫相连,左右分设琼苑东门、琼苑西门,可通东西六宫;北面是集福门、延和门、承光门围合的牌楼坊门和顺贞门,正对着紫禁城最北界的神武门。园墙内东西宽135米,南北深89米,占地12015平方米。园内建筑采取了中轴对称的布局。中路是一个以重檐录顶、上安镏金宝瓶的钦安殿为主体建筑的院落。东西两路建筑基本对称,东路建筑有堆秀山御景亭、摛藻堂、浮碧亭、万春亭、绛雪轩;西路建筑有延辉阁、位育斋、澄瑞亭、千秋亭、养性斋,还有四神祠、井亭、鹿台等。这些建筑绝大多数为游憩观赏或敬神拜佛之用,唯有摛藻堂从乾隆时起,排贮《四库全书荟要》,供皇帝查阅。建筑多倚围墙,只以少数精美造型的亭台立于园中,空间舒广。园内遍植古柏老槐,罗列奇石玉座、金麟铜像、盆花桩景,增添了园内景象的变化,丰富了园景的层次。御花园地面用各色卵石镶拼成福、禄、寿象征性图案,丰富多彩。著名的堆秀山是宫中重阳节登高的地方,叠石独特,磴道盘曲,下有石雕蟠龙喷水,上筑御景亭,可眺望四周景色。

坤宁门为坤宁宫后台阶下正中面北之门,北通御花园。

浮碧亭

    亭建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前檐抱厦系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所添建。

“盆景”赏石,数量约50方(峰),体量多为大中型,陈列形式以孤石为主,可分为岩石、化石两大类,分为造型石、图纹石、色质石三个亚类,概有灵璧石、太湖石、英德石、珊瑚、笋石、木变石、卵石、钟乳石等约十个石种。

绛雪轩

绛雪轩

绛雪轩

    绛雪轩位于北京故宫御花园的东南,为一座小型殿宇,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是御花园中赏景休息之处。

前面是诸葛亮拜北斗石

龙爪槐

山顶的御景亭是九九登高时皇帝、皇后登高望远之处。俯视紫禁城,远眺西山,御花园尽收眼底。

    堆秀山初建于明代,未兴建时其地原有明代建筑观花殿一座,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奉神宗朱翊钧之命拆去,于同年在其基础上改筑堆山,用太湖石叠高14米而成,山顶筑有亭子一座,名曰御景亭,亭平面方形四角攒尖夔金宝顶,自亭上可俯瞰宫苑,远眺紫禁城、景山、西苑尽在目中。山北依宫墙,高约10m。

     叠石山脚正面中间有券洞门,洞门上额有一题名为“堆秀”的匾,使用满汉两种文字,门内有石洞,内为砖砌穹隆式石雕蟠龙藻井。“御景亭”和“堆秀”之名皆为明万历皇帝所赐,清代至今仍保留着明代的旧称。现存的匾额皆清代所制。东侧山脚石壁上还刻有乾隆皇帝所题的“云根”二字,以赞赏石山似层云叠起之美。

     堆秀山虽是叠砌垒垛的假山,但由匠师们精心设计和巧妙地使用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太湖石,在比较狭小的地面上,拔地腾空而起,叠垒成一座怪石嶙峋、岩石陡峭的崇石峻岭,山上有些石块酷似鸡、狗、猪、猴、马、兔等“十二生肖”的动物形状,或卧或站,姿态各异,吸引人们去揣摩猜测,因而增添了观赏的趣味。

御景亭是皇帝、皇后在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登高的地方。自亭上可俯瞰宫苑,远眺紫禁城、景山、西苑尽在目中。

    御花园总共有四座亭子,分别是万春亭、浮碧婷、千秋亭和澄瑞亭,分别代表春夏秋冬四季,可以说是各有特色。其中最有名气要数万春亭和千秋亭了,可以说是一对造型,为四出抱厦的多角亭建筑。

井亭

井亭

井亭

    这两口井位于故宫的御花园天一门的两侧,在万春亭的西侧、千秋亭的东侧各有一处井亭,亭平面方形,面阔1.94m,亭中有井,井口石上覆石盖板,朱红色四柱。井亭的特点在于其下部为方形,顶部转为八方形,在四柱上各架一与平面四角呈45°的转角桁,两端各与悬在柱外的四根转角桁相接,于是形成八边,将承担顶部的荷载传达到四柱。因为利用悬挑达到力的平衡,所以也有称其为“担梁”的。亭顶部覆黄琉璃瓦,有八条脊,本应是八角攒尖顶,但按井亭做法而为盝顶,上安四对合角吻。井亭之顶开洞口正对井口,一为纳光,二为便于用长竿掏井。

    御花园里的两个井亭,竟然是八边。而且,井亭的装饰也十分的考究,亭檐下为花草枋心苏式彩画,白石雕栏板,云龙望柱头,覆莲雕花柱础,整个亭子造型别致,结构巧妙,装修精美,色彩鲜丽。

连理柏由两棵古柏形成,其双柏的主干正巧分跨北京南北中轴线两边,双干相对倾斜生长,上部相交缠绕。

御花园万春亭

连理柏由两棵古柏形成,其双柏的主干正巧分跨北京南北中轴线两边,双干相对倾斜生长,上部相交缠绕。

故宫御花园天一门内的“连理柏”

山顶的御景亭是九九登高时皇帝、皇后登高望远之处。俯视紫禁城,远眺西山,御花园尽收眼底。

山顶的御景亭是九九登高时皇帝、皇后登高望远之处。俯视紫禁城,远眺西山,御花园尽收眼底。

     御花园有三方奇石为木变石、诸葛拜北斗和海参石。

诸葛拜北斗石

诸葛拜北斗石

木变石

海参石

海参石海参石,系珊瑚排泄物化石,属于中型观赏石,为御苑传承石中仅见。造型独特,其形恰如一条条首尾相连的“海参”,因而被命名为“海参石”。 该石呈半透明状,动感十足,石上布满毛绒绒的刺,憨态可掬,惹人驻足。 据说此石在明代已落脚于此,寓意吉祥如意。

故宫御花园天一门内的“连理柏”

玉翠亭

凝香亭

  玉翠亭、凝香亭原名毓翠亭和金香亭。建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万历十九年(1591年)后重建。位于御花园的东北、西北隅。周围修竹作衬和园墙相邻。

  两亭形制、构造基本相同。方形攒尖顶,四柱,柱间设坐凳栏杆,天花板绘五彩百花。玉翠亭曾增设门窗。比较别致处是两亭的瓦是黄、蓝、绿三色琉璃瓦相间,如棋盘格,显得十分活泼,为宫中所仅有。

故宫御花园承光门前,左右有瑞象

瑞象

瑞象

瑞象

万春亭的藻井

万春亭的藻井

    万春亭的藻井因为建在圆顶之下,所以与故宫其他大殿中的藻井不同,不需要从方井、八角井再过渡到圆井,更接近苍穹的概念。并在藻井下设窗,阳光可以射入亭内。

海参石

山顶的御景亭是九九登高时皇帝、皇后登高望远之处。俯视紫禁城,远眺西山,御花园尽收眼底。

观鹿台

    故宫御花园在清代亦曾养过鹿鹿苑在今故宫御花园西南那里现在还有一座高台名“观鹿台”台下尚存有一道半圆形的鹿圈围栏地基遗址鹿苑与御花园东南角的鹤圈形成鹤鹿同春的景观

养性斋。当年溥仪曾安排他的英文老师庄士敦在这里休息。他也经常来这里与庄士敦茶叙。这里也是看御花园风景的好地方

千秋亭

承光门

御花园万春亭

天一门

御花园万春亭

堆秀山,明代称堆绣山。山的东西各有石台阶,拾级而上可达山顶御景庭 堆秀山,明代称堆绣山。山的东西各有石台阶,拾级而上可达山顶御景庭

御花园万春亭

万春亭北面就是浮碧亭。亭建于石桥上,亭始建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前檐抱厦系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所添建。亭和抱厦顶均为绿琉璃瓦黄剪边,攒尖顶上安琉璃宝顶,有春意盎然的意境。

故宫御花园承光门前

故宫御花园承光门前

御花园万春亭

    浮碧亭和澄瑞亭一东一西,东西对称排列。均为横跨于水池之上的方亭,朝南一侧伸出抱厦

万春亭北面就是浮碧亭。亭建于石桥上,亭始建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前檐抱厦系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所添建。亭和抱厦顶均为绿琉璃瓦黄剪边,攒尖顶上安琉璃宝顶,有春意盎然的意境。

    万春亭北面就是浮碧亭。亭建于石桥上,亭始建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前檐抱厦系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所添建。亭和抱厦顶均为绿琉璃瓦黄剪边,攒尖顶上安琉璃宝顶,有春意盎然的意境。

万春亭北面就是浮碧亭。亭建于石桥上,亭始建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前檐抱厦系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所添建。亭和抱厦顶均为绿琉璃瓦黄剪边,攒尖顶上安琉璃宝顶,有春意盎然的意境。

故宫御花园内的澄瑞亭

故宫御花园内的澄瑞亭

故宫御花园内的澄瑞亭顶上的木雕 亭内有八角木雕藻井

山顶的御景亭是九九登高时皇帝、皇后登高望远之处。俯视紫禁城,远眺西山,御花园尽收眼底。

堆秀山,明代称堆绣山。山的东西各有石台阶,拾级而上可达山顶御景庭

承光门

万春亭北面就是浮碧亭。亭建于石桥上,亭始建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前檐抱厦系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所添建。亭和抱厦顶均为绿琉璃瓦黄剪边,攒尖顶上安琉璃宝顶,有春意盎然的意境。

延和门

出了御花园前面的就是神武门,也就是故宫博物院的北门

顺贞门,御花园的北门

御花园澄瑞亭

摛藻堂位于御花园内堆秀山东侧,依墙面南,面阔5间,黄琉璃瓦硬山式顶,堂西墙辟有一小门,可通西耳房。堂前出廊,明间开门,次梢间为槛窗。室内放置书架,为宫中藏书之所。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后,《四库全书荟要》曾贮藏于此。

龙爪槐

故宫御花园天一门内的“连理柏”

故宫御花园天一门内的“连理柏”

故宫御花园承光门前

御花园万春亭

龙爪槐

龙爪槐

御花园澄瑞亭

龙爪槐

龙爪槐

龙爪槐

御花园万春亭

御花园万春亭

瑞兽有人说,它不是狮子,也不是麒麟,而是獬豸,龙的九个儿子里的一个。它懂人言,知人性,能辨识忠奸善恶。

故宫御花园承光门前

山顶的御景亭是九九登高时皇帝、皇后登高望远之处。俯视紫禁城,远眺西山,御花园尽收眼底。

御花园万春亭

御花园澄瑞亭

故宫御花园承光门前

御花园万春亭

园内奇石罗布、佳木葱茏,近20座各类建筑,纤巧秀丽、玲珑别致、疏密合度。

故宫御花园承光门前

澄瑞亭

园内现存古树160余株,散布园内各处,配置的各色山石盆景,千奇百怪。

故宫御花园天一门,内有“连理柏”,外有两瑞兽守护

瑞兽

瑞兽

瑞兽

正对天一门的铜鼎

御花园澄瑞亭

御花园澄瑞亭

石蟠龙喷泉

山顶的御景亭是九九登高时皇帝、皇后登高望远之处。俯视紫禁城,远眺西山,御花园尽收眼底。

故宫内的珍妃井,1900年八国联军进军北京时,慈禧仓皇出逃,行前命太监崔玉贵将珍妃推入井中淹死。

珍妃井位于宁寿宫北端的贞顺门内

故宫御花园绛雪轩福寿万字支窗

天一门内的“连理柏”

光绪皇帝的珍妃被慈禧落井之前,据说关在景祺阁北边北三所(小奇询问工作人员均为未开放区域),这地方就在今天珍妃井西边的山门里。

据《清代妈祖档案史料汇编》记载:嘉庆十七年(1812年),皇帝下旨敕建仿惠济祠于大内御花园。

乾西,原为皇子居住,为西六宫以北五座院落的统称,也称乾西五所。始建于明初,由东向西分别称为头所、二所、三所、四所和五所,与东路的乾东五所(现在的北五所)相对应,原为皇子所居。

钦安殿楠木雕金漆龙龛中的铜鎏金玄天上帝坐像

钦安殿是坐落在北京南北中轴线上的唯一道观,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殿内供奉道教北方神玄天上帝,又称真武大帝。

万春亭顶部

御花园澄瑞亭

御花园凝香亭

御花园万春亭

御花园玉翠亭

山顶的御景亭是九九登高时皇帝、皇后登高望远之处。俯视紫禁城,远眺西山,御花园尽收眼底。

御花园千秋亭· 上圆下方的屋顶取仿“天圆地方”的古明堂形制

御花园千秋亭· 亭的宝顶是由彩色琉璃宝瓶承托鎏金华盖组合成

位育斋,面阔5间,建立明代,位于御花园内西北

四神祠

四神祠

    四神祠是供奉四神的地方。建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四神祠由一座八角形亭子前出抱厦组成,周围出廊。

延晖阁是一个阁子,位于御花园内西北,北倚宫墙。明代初建时称清望阁,清代改今名。

    延晖阁,阁坐北面南,三开间,外观为上下两层,其内部两层之间有一暗层,黄琉璃瓦歇山顶。前檐明间开门,灯笼框隔扇门6扇,两次间为灯笼框槛窗。阁之上层回廊环绕,玲珑轻盈。

此石置放在御花园延辉阁南侧东南,深灰色灰岩,习称:英石

此石置放在御花园东南角,在一座太湖石盆景的东侧,灰色灰岩,习称:英石,又名:“龙腾”

此石置放在御花园钦安殿西侧围墙小门外,灰色灰岩,习称:英石

    园内石子路均以不同颜色的卵石精心铺砌而成,有人物、花卉、景物、戏剧、典故等,沿路观赏,妙趣无穷。

    共有964石子画幅,品德教化题材约占20%,都与道德经有关。这些成就了其更大意义上的使用价值,表现出了返璞、归真、守拙,如顽石般“少私寡欲”(《老子十九章》)“无知无欲”(《老子三章》),回归自然,天人合一。

火车

    1879年。在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为了把唐山开平矿务局的煤炭运往天津,向慈禧太后请准修建铁路。1881年,中国最早的火车唐胥铁路正式通车。

福禄双全

金玉满堂

锦鲤

空城计

怕老婆

五谷丰登

自行车

    溥仪酷爱骑自行车,不仅一口气买了20辆,还砍掉故宫所有的门槛

溥仪骑自行车不小心摔倒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原创】逛紫禁城-故宫(五)赏御花园钦安殿-堆秀山~
北京故宫行(十一)
《紫禁城里的花园》之御花园的故事(下)
北京故宫之三(御花园)
营造之道(四十五)一一故宫御花园
周末游览故宫御花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