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第五十章:善摄生者,无死地

宇宙万物都是有生命周期的,唯独大道能脱离生命周期而恒久存在,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大道没有死地。圣人能合大道之德,内心至虚至静,不被外物所累所伤,就能脱离死地,下边进入今天的话题。

  

《道德经》第五十章原文: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 出生入死。

解释:出于生而入于死。

解析:宇宙万物都是有身有形的,自然也就有生命周期的。看到的事物终究会逝去,佳肴的美味终究会飘散,听到的声音终究会消失,太阳地球又能如何呢?只是时间周期比较长罢了。宇宙万物,生命周期只有长短之分,都难以脱离死地。朝菌的生命周期为一天;家禽的生命周期几年;人的生命周期甚至上百年;传说中的彭祖活了八百年;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地球太阳的生命周期是百亿年;银河系乃至整个宇宙呢?可能更加久远,之后不断重新组合;一个国家也是一样道理,朝代更替不过是重新组合罢了。宇宙万物都有生命周期,长也罢短也罢,这是一切宇宙万物的共性。所以啊,谓之:出生入死。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解释:(在生死周期里面)利于生的有十之有三;趋向于死的有十之有三;把趋向生的转变为趋向死的也有十之有三。

解析:宇宙万物都是有生命周期的,在每个生命周期里,利于生的有十之有三;趋向于死的有十之有三;把趋向生的转变为趋向死的也有十之有三。例如人的生命周期100岁,那么10年就为一个单位,开始30年生之徒,结束30年死之徒,中间又有30年受个人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影响左右,就是阴阳生死交午之数,人之生动之于死地,就是交午之数。这样可能不好理解,下边咱们就用通俗易懂的话说吧。宇宙万物都是有生命周期,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这都是宇宙万物的定数,是无法改变的,是不随个人意志变化而变化的,就说人的生命,前几十年利于生和后几十年趋于死都是我们无法左右的,所以啊,谓之: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也这不是我们说话的重点。我们能左右的能改变只有中间的交午之数,这是会不会养生的问题,把心态放平,不被外物所累所伤,不去过度追求外物,知足常乐,这就是生生之数。有些人为什么会把趋向生的交午之数(十有三)转变为趋向死的呢?我们接着往下看。(注意:《道德经》的说话对象是管理系统,侧重点是圣人修德,我们要站在特定位置思考。)

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解释: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过度追求外物的结果。

解析:什么是生生之厚呢?就是疯狂地囤积外物,生怕会缺失外物,占有外物,被名、利、财货、权力等外物所累所伤。(注意:对于普通百姓,过度追求外物,奋发有为,努力拼搏,这没有什么错误,《道德经》说的重点是针对管理者及管理系统,是教给管理者长治久安道理的圣典书籍)。管理者过度追求虚名,就会被虚名所累所伤,即使天下虚名集于一身,为百姓做不了实事,百姓一样唉声载道,又能如何?过度追求财货,就会被财货所累所伤,旧社会大地主利益集团即使占有大额财富仍不知收敛,最后不还是烟飞灰灭吗?过度追求权力,就会被权力所累所伤,旧社会权力能大过帝王?最终不过是过眼云烟罢了过度追求外物,被外物所累所伤,为外物宠辱若惊,战战兢兢,就会把生之徒转变为死之徒。下边就是防止出现这种情况呢?怎么摄生呢?就是内心至虚至静,祛除内心的贪婪之欲,不被外物所累所伤。

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

解释:听说善于摄生者,在陆地上行走不避犀牛和老虎,在战场上不受到兵器伤害。

解析:谁最善于摄生呢?是大道(规律),大道为什么善于摄生呢?因为她有玄德,内心至虚至静,不被外物所累所伤。谁能和大道一样善于摄生呢?是合道而行的圣人。人们知道危险,能躲避犀牛和老虎的伤害;世俗之人却不知道名、利、财货、权力等身外之物的危害大于兕虎啊,也就为外物所累所伤。凡人肉体在陆地上行走怎么可能不避犀牛和老虎呢?避开也就不遇了。谁闲着没事去战场上呢?也就不受到兵器伤害呢?知道危险能躲避就不会受到伤害。兕、虎、甲兵显然不是写实手法,是象征名、利、财货、权力等身外之物。大道通过“顺道者昌,逆道者亡”管理宇宙万物,功于天下,造福天下,却让人看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无法迎接无法尾随,也就无法歌功颂德,她至虚至静、无身无形,在陆地上行走也就不避犀牛和老虎,在战场上不受到兵器伤害。圣人治国理政不是一样道理吗?他内心至虚至静、没有私心私欲,立政为公、执政为民,忠于职守,尽职尽责,也就不被名、利、财货、权力等身外之物所累所伤。他是金钱为粪土,金山银山在他眼里和粪土一样没有占有之心;宝玉弃于天下而不问不顾;歌功颂德的虚名对他来说是精神桎梏,这样身外之物就不能伤害他了,置身于功名利禄之境就如无物之境,身外之物不能伤害他,就如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吗?所以啊,谓之: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

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

解释:(大道无身无形)在她身上犀牛无法投刺它的角,老虎没有地方用上它的爪,兵器无法用兵刃伤害她。

解析:兕、虎、甲兵都是比喻和象征手法,并不是真的没法伤害人,而是无身无形没有私心私欲,让它们无法伤害,就如大道。你去挑逗犀牛和老虎,它们管你是谁啊,能不伤害你吗?你去敌方阵营,能不被甲兵吗?犀牛无法投刺它的角,老虎没有地方用上它的爪,兵器无法用兵刃伤害它,这是大道善于摄生的结果,也是合道而行的圣人善于摄生的结果。不爱惜精神,内心不宁静,被外物所累所伤,外物的伤害避犀牛和老虎还厉害。大雨过后,起早贪黑跋山涉水,风露的爪牙就能伤害他;侍奉君主,违反法律禁令,那么刑罚的爪牙就能伤害他;不知节制情绪,爱憎没有一定的准则,那么争斗的爪牙就能伤害他;食欲没有节制,整日大酒大肉,那么身体的爪牙就能伤害他;嗜欲不能满足,生活没有节制,疾病的爪牙就能伤害他;爱好虚名,自吹自擂,虚名的爪牙就能伤害他等等。兕、虎、甲兵,不就是名、利、财货、权力等身外之物的象征吗?圣人爱惜他的精神而内心至虚至静,没有私心私欲,做事公平公正,才能不被名、利、财货、权力等身外之物所伤。所以啊,谓之: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

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解释: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她(大道)身上没有死地。

解析:为什么会这样啊?因为大道(圣人)没有死地。大道(圣人),不喜爱虚名,阿谀奉承之徒就不能伤害他。大道(圣人),不喜欢占有财货,奸诈邪恶之徒就不能用财货伤害他。嗜好有满足,生活有节制,疾病就不能伤害他。所以啊,圣人内心至虚至静,没有任何私心私欲,不去公权私用,立政为公、执政为民,名、利、财货等身外之物就不能伤害他。治国理政也是一样的道理,人类社会为什么有历史周期律啊?旧社会为什么有改朝换代啊?是旧社会的管理者有私心私欲造成的,被外物所累所伤,导致天地不宁,百姓生灵涂炭,旧社会的管理者没有脱离死地。死地是什么呢?就是被外物伤害的地。怎么才能脱离死地呢?就是拥有大道之德,内心至虚至静,不被外物所累所伤,这是下一章的内容,大道之德就是玄德。拥有大道之德,就能脱离死地,就能不被外物所累所伤。

注意:《道德经》谈到的死地,是被名、利、财货、权力等外物所累所伤之地,侧重管理者及管理系统,直接影响天下能不能长治久安,这和下一章的玄德思想是密切相连的,拥有玄德思想,就能脱离死地;失去玄德思想,就会陷入死地。《道德经》谈到的死地,和我们普通人理解死地,就如陷入重围,没有生还余地,这不是一个概念,是牛头不对马嘴的事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道德经圣解(六十四)
《道德经》解
真性原本人人俱全
4-道德真经集解卷之三
《道德经》第五十五章: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百家论道》系列之•周高德道长《道德经》简读(49-5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