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长篇连载:前三国时期之《乱世群雄》(十八)——曹操艰辛得兖州

假期前更新一期,预祝各位读者假期愉快!

(紧接上期)

第十二章 曹操艰辛得兖州

本期和后面涉及到曹操的内容在本号《最熟悉的陌生人——曹操》系列里都曾经提到过,稍有修改,但还是会出现重复,请各位读者见谅。

第一节 曹操家世

兖州,古九州之一,东汉时治所在昌邑(今山东金乡县),下辖陈留、东郡、任城、泰山、济北、山阳、济阳、东平八个郡国,县、邑、公、侯国八十,范围大致在今山东西部及河南东部。

前三国时期最大的赢家曹操终于闪亮登场了。鉴于他是前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三国中魏国的实际创始人,就特别多介绍一些他的情况,希望能帮助各位读者更加深刻地了解他。

先从他的家世说起。

曹操,字孟德,一字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 )人。生于汉桓帝永寿元年(155年)。曾祖父曹节(一作曹萌),一个忠厚老实的普通农户,忠厚老实得连自家的猪被别人误认牵走也不去理论争执,一口猪在当时可是一份不小的财产啊!

曹节生有四个儿子:长子伯兴,次子仲兴,三子叔兴,四子季兴。季兴就是曹操祖父曹腾。古人取字中最简单的一种就是按伯仲叔季的顺序排,一听字就知道这人在家里排行老几,倒也方便。

曹腾少小入宫,安帝时,除黄门从官。永宁元年(120年),因为年少谨厚被邓太后选来陪侍皇太子读书。当时的太子,即后来的顺帝特别喜欢他。即位后,升迁他为中常侍,成为皇帝近臣。古往今来,能够陪太子攻书,成为太子的同窗,都会大有前途。

后面的冲帝、质帝都是一年左右的短命王朝。九岁的质帝死后,朝臣为立谁为帝出现分歧,分为两个阵营,一派以太尉李固为首,主张立清河王刘蒜为帝;一派以外戚大将军梁冀为首,主张立蠡吾侯刘志为帝。

曹腾经过反复权衡后,选择支持梁冀,拥立了刘志登位,就是桓帝。因拥立之功曹腾被封为费亭侯,升迁为大长秋,成为皇后近侍官最高首领。

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曹嵩的来历,众说纷纭。大致有三种:一、没有人知道他的身世(《三国志》);二、夏侯氏之子,夏侯惇的叔父(《续汉书》);三、乞丐所养(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文》)。

曹嵩不可能是“夏侯氏之子”,主要理由是曹氏与夏侯氏一直保持通婚。汉人宗法体制严格限制同姓之间通婚,至今还有些偏远地区保持着这种传统。

不光同姓之间不能通婚,就是娶同姓遗孀也要遭到非议。曹操的幕僚陈矫就因婚于本族,被同僚徐宣攻击,弄得曹操不得不出面干涉。

刘备娶吴夫人时,因为其前夫是刘焉的儿子刘瑁而有所犹豫,是在法正的极力劝说下才娶的,但仍然遭到晋人习凿齿的非议,认为听从法正的建议是个错误。

赵云领桂阳太守时,原太守赵范要把“有国色”的寡嫂樊氏许配给赵云,遭到赵云的拒绝,理由是“相与同姓,卿兄犹我兄”。

另外一个证据是整个曹魏时期,虽然夏侯家族子弟都被算为宗室子弟,得到特殊待遇和照顾,但从没有一人封王。

20131111日,上海复旦大学历史学和人类学联合课题组发布关于曹操家族DNA研究成果,证实了以下事实:一、曹嵩出自于曹氏家族,是曹腾的侄子;二、曹嵩与夏侯家族没有血缘关系;三、曹操与西汉相国曹参也没有血缘关系。相关论文于2013年上半年在国际著名学术杂志《人类遗传学报》上发表,得到国际认可。

说没人知道曹嵩的身世和为乞丐所养的事情也有疑问。曹操少年时假装中风诓骗叔父,使叔父失去父亲的信任,说明曹嵩还有兄弟。古时家族总是聚族而居,从曹操小时候顽皮,叔父经常告曹操的状,曹操经常在外面玩耍遇到叔父等事情来看,曹氏家族也应该是聚族而居。有兄弟并聚族而居,怎么会不知道他的身世和是否是乞丐所养呢?

其实曹嵩本身并不能改变曹家的世系,因为无论谁作曹腾的养子,都只能依照曹腾的世系来排列,曹操与曹仁等的从兄弟关系始终存在。

二弟曹彬,早逝,无子,过继曹操儿子曹均。

三弟曹玉,早逝,无子,过继曹操儿子曹徽。

最小的弟弟曹德(一作曹疾),与父亲曹嵩一起在泰山郡华县(今山东省临沂市费县方城镇)被陶谦兵所杀。

曹操兄弟及子嗣中还有诸多不清楚的地方。兄弟关系中有:

1、曹彬与曹玉的排行不清楚。上面只是推测,不一定准确。推测的依据一是曹彬为公,曹玉为侯,一般情况下,年长者爵位会高于年幼者。二是曹彬过继在先,曹玉在后。

2、曹德与曹疾究竟是不是一个人?(是一个人的可能性很大)

3、夏侯渊的长子夏侯衡娶曹操弟弟海阳哀侯的女儿。海阳哀侯叫什么名字?与朗陵哀侯曹玉是不是一个人?(是一个人的可能性很大,因封两个人为哀侯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4、兄弟的子嗣关系中有曹安民是哪个弟弟的儿子,究竟是一个人,还是曹安、曹民两个人。按当时取名均为单字,而史书书写习惯是尽量简化,竖排,又无标点符号断句,很有可能是两个人。

除了宦官后代的家世,曹操还有一个短暂的间接外戚身份。很多人忽视了这个身份,其实这个身份对曹操很重要,特别是初入仕途时期,这个身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灵帝的第一位皇后是宋皇后,“无宠而居正位”遭到后宫其他妃嫔的谮毁和中常侍王甫与太中大夫程阿的合谋诬陷,于光和元年(178年)被废,并“以忧死”。

曹操的从妹夫氵隐强侯宋奇就是宋皇后的亲属,从宋奇已经被封为县侯的高爵来看,是宋皇后兄弟的可能性最大。曹操因为宋皇后案受到牵连被免去顿丘令的事实,也说明曹操和宋氏有姻亲关系。

宦官加外戚,这两个身份都是不为当时人喜爱和接受的。曹操的很多行为都受这两个身份,特别是宦官后代身份的影响。

由此看来,曹操的家世算不上显赫,在讲究门阀世系时期,其宦官出身经常成为对手鄙视和攻击的口实。曹操的任何一个对手都是把这个问题列为攻击曹操的第一个理由。这种攻击几乎伴随了曹操一生,也许这就是曹操青少年时期没有多少朋友的重要原因,也是形成曹操中晚年敏感多疑的性格特征的心理基础。

第二节 少年扬名

少年曹操并没有什么特别出色引人注意之处,大家对他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关注。唯独原司徒桥玄和何颙对他另眼相看。

桥玄是桓灵两朝宦海沉浮的官员,曾担任过大鸿胪、司空、司徒、太尉等职务,位列三公。对朝廷的危弱和腐败无能,他深有感触而又无力回天,心灰意冷之下萌生退意。

他辞掉司徒一事很有意思,因为找不到更好的理由,他就把当年发生天灾的原因全部归咎于自己。古人迷信,总是把天灾、奇异的天象和世俗政治相联系对应,认为不是君主处事无方,就是大臣奸佞擅权,就得有人出来承担责任。君主或是下罪己诏,或是惩处所谓奸臣。桥玄自己揽责,可以看出他对朝政已经完全丧失信心,不惜自毁声誉也要辞官。

桥玄对曹操的评价是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救济,能够安定天下的,就是曹操,并且表示自己死后,愿意将妻子儿女托付给曹操,可见桥玄对曹操的信任与器重,这无疑极大地提高了曹操的社会知名度。

曹操是主动去候见桥玄的,于此可以看出曹操确实是个很有心计的人,为了出名,有意识地去等候一个高官。等候是需要耐心的,虽然史料里没有说明等候了几次、等候了多久,但以曹操之“微”和桥玄之“著”,这个等候应该是费了一些周折的。所幸的是曹操没有白等,很顺利地从桥玄那里得到了想要的东西。

曹操自己也承认是主动去找桥玄的。汉建安七年(202年)春,曹操在治理睢阳渠时(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南),派人以最高祭祀规格“太牢”祭祀桥玄,并亲书祭文。

祭文中明确说明自己是在二十岁前主动去见桥玄,并从桥玄那里得到许多帮助。祭文中还说了与桥玄的约定,就是桥玄死了以后,如果曹操路过桥玄的墓地,不以一斗酒一只鸡祭祀的话,所乘坐的车子走过三步后,曹操肚子痛起来了的话不要怪是桥玄在报复他。可见曹操和桥玄关系之亲密、性情之融洽。如此忘年之交,也属难能可贵。

桥玄不光自己很看重曹操,给了曹操很高的评价,还为曹操扬名提出建议,要曹操去找当时著名的人物评论家许劭,从许劭那里得到更利于自己扬名的评价。这也可以看出许劭人物评品的巨大影响力,远远超过了朝廷重臣的影响力,曾位居三公的桥玄都自知不如。

汉末政治生态中,有个很奇特的现象,就是民间自发的社会团体对朝野政治人物、士人以及时局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深得社会认可,可以直接影响被评价者的荣辱升迁,所谓“所称如龙之升,所贬如坠于渊,清论风行,高唱草偃,为众所服。”

其中最为著名的人物评论家是郭泰和许劭,世称郭许。许劭、许靖兄弟在家乡汝南每月举行的月旦评是当时品评人物活动中最为著名、最具影响的一个。

简要说说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东汉时期教育特别发达,民众受教育程度相对偏高;二是汉末宦官弄权,官员、士人正常的舆论渠道被严重阻塞,民间议论才应运而生。

曹操听从桥玄的建议到汝南郡平舆县(今河南省驻马店市平舆县)去见许劭。为了得到许劭的评价,又说好话又送厚礼,但许劭却鄙视曹操不愿意评价他。无奈之下,曹操不惜使用武力胁迫许劭。许劭不得已才给曹操作了一个评价,即“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一作“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这个过程,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办到的,可见曹操是有备而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许劭鄙视曹操,就是因为曹操是宦官之后。士大夫本就不愿与宦官为伍,再加上许劭本人的政治立场是反对宦官的。许劭的从兄弟许相因攀附宦官贵为三公,都遭到许劭的鄙视,何况曹操一个宦官家世的无名之辈。

在前面聊袁绍时曾经提到过一个著名的党人,袁绍的第一个奔走之友何颙,他也很看重曹操,对曹操的评价是:汉朝将要灭亡,安定天下的必定是此人。这和桥玄的评价一模一样。

曹操以宦官出身能顺利加入以反宦官集团为主的袁绍集团并取得袁绍的信任和重用,除了自身的积极努力外,与何颙对曹操的赏识和评价有很大的关系。

除了桥玄、何颙、许劭在曹操未出名以前看出曹操是个英雄的,还有一个人也看出来了,就是大名鼎鼎的党人领袖李膺的儿子李瓒。李瓒临死前对儿子说:“时局将要大乱,天下英雄没有能超过曹操的。张邈是我的好朋友,袁绍本来是你的姻亲,即使这样,你也不要投靠这两个人,一定要归顺曹操”。他的儿子听从了他的话,避免了战乱的困扰。

曹操少年时的朋友王儁也对曹操说过“救济天下的人,除了你还能有谁?”但王儁是与曹操同龄的玩伴,没有什么影响力,他的评价更多的是小儿辈戏语,勿需在意。

曹操在听到许劭的评价后非常高兴,这种喜悦究竟因何而起,是对英雄的评价欣喜万分,还是对奸贼的评价一笑置之?还真不好下一个定论,恐怕这是个千古之谜,只有曹操自己心里清楚。

但有一点,曹操在执掌朝政后,坚决反对和打击“月旦评”这种品评人物的方式,因为这会影响到朝廷正常的人才选拔和任用。对许劭也是仇视的,甚至要杀害他。许靖、许劭兄弟逃亡外地,一直没能回到家乡,恐怕和这有很大的关系。(许靖客死蜀中,许劭客死江南)

第三节 依附袁绍

以曹操的宦官出身和他当时的政治、经济实力,想在讲究门阀、地方豪强林立的东汉末期拉起一支独立的武装力量与董卓和其他割据势力相抗衡,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

尽管曹操有“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安天下者必此人”的名气,有作洛阳北部尉时棒杀当时炙手可热的宦官謇硕叔父的勇敢,作济南相时禁淫祀,除奸邪鬼神之事的果断,作议郎时指斥宦官,抨击时政,伸张正义,保护党人的胆识,但这些都只是曹操的“名”,而非曹操的“势”。

曹操要想成为拥有自己势力的一方诸侯,靠自己的家世和名气是不行的,必须依靠一个有势力的人,借助这个人的力量来建立自己的武装,夺取、巩固、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而当时唯一可以成为曹操依靠的这个人就是袁绍。

袁绍在洛阳大肆结交知名党人和各方豪杰名士时,曹操也成为依附于袁绍的众多门客死士之一。在众多史籍中,几乎找不到曹操青年时代以曹操为核心的朋友圈或社交圈。曹操的朋友几乎都是袁绍的朋友,社交圈也是以袁绍集团成员为核心。

而袁绍集团的核心人员是以袁绍的奔走之友为主的,曹操只能算是袁绍核心圈外的普通一员。主要原因:一是曹操阉宦家世为时人所不喜甚至不耻;二是曹操与袁绍及其主要人员的年龄有8-10岁的较大差距,袁绍二十七岁回到洛阳时,曹操才十九岁,还未弱冠成年呢。

袁绍接纳他的真实原因只是看中了曹操有一定的能力可供驱使,陈琳后来写的《为袁绍檄豫州文》里提到过这点,可以作为证据。

曹操非常聪明地利用成为袁绍集团成员的机会,结交了一批袁绍集团高级成员,把袁绍的人才资源转为己用,其中的张邈、许攸在曹操起家和反袁过程中发挥过举足轻重的作用。

曹操最初退隐乡里后不久,发生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冀州刺史王芬、南阳许攸、沛国周旌等人合谋,想在灵帝出巡河北时以武力废黜灵帝,立合肥侯为帝,通知曹操也来参与,曹操拒绝了。

许攸是袁绍的奔走之友,王芬、周旌自然是许攸的朋友,和袁绍也有间接的关系。武力废立当朝皇帝这样重大的事情,能够邀约曹操参加,可见他们和曹操的关系也非同一般。曹操是袁绍集团一员的关系也清晰可见。

相关史料还记载了曹操的一些小故事。比如与袁绍一起去偷抢人家的新娘,别人发现了狼狈而逃。袁绍还为此崴伤了脚。比如曾月黑风高之夜闯入中常侍张让府中,意图行刺张让,被卫兵发现,曹操舞戟中庭,无人能近,突围而出,等等。

这些故事也透露出一些信息,前一个故事可以说明和袁绍的关系由来已久,后一个故事深究起来就更有意味,曹操为什么要去暗杀张让?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自愿自发的,想以此来证明自己与宦官集团势不两立;证明给谁看呢?一种是受命执行的。受谁的命令呢?两种可能的最终答案都指向一个人,袁绍。第一种是曹操要证明给袁绍看,希望能得到袁绍的青睐和接纳。第二种是袁绍把暗杀张让作为接纳曹操的条件。

曹操的家世大致如此,曹操又是怎样踏上仕途,有过哪些政绩,为什么年纪轻轻就辞官归隐了呢?下期再聊。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曹操:曾忆少年时,意气任侠
「四维中国通史」第三十五讲:曹操在用人方面有什么过人之处?
不一样的三国:董卓之乱内幕解析(22)——曹操家世
魏武帝曹操:一个不知如何描述的多面君王
三国最伟大的政治家曹操为何未能一统天下?只因领先时代太多
曹操是怎样炼成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