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长篇连载:前三国之《乱世群雄》(40)——阻击刘表·张辽崛起·袁绍之死

沙特赢阿根廷,日本胜德国,都算奇迹,有点意思。封控期间有世界杯可看,也算是补偿吧。

(紧接上期)

第二十二章 曹操荡平河北

第一节 阻击刘表

官渡之战,袁绍兵败如山倒,全线溃逃。曹操本来可以率军追击,阻止袁绍渡河,但他并没有这样做,而是收兵打扫战场。为什么不追不阻呢?

五十多年后,魏国豫州刺史、行镇东将军王基曾在与大将军司马昭的一封信中提到过此事,点破了其中秘密,说曹操在官渡大败袁绍,觉得收获颇丰,已经够了,之所以不再追剿,是惧怕受到挫败,丧失威信。

确实如此,袁绍虽然失败,但其北方四州实力尚在,黄河北岸至少还有蒋义渠的接应部队,能否取胜是个问题,如果取胜,又怎样对付北方四州的反扑?曹操还没想过,以前不敢想,现在是来不及想。如果失败,就前功尽弃,反而是自取其辱。

建安六年(201年)夏四月,离官渡失败仅半年,袁绍聚集了一支部队驻扎在黄河渡口仓亭(今河南范县东北),随时准备再次渡过黄河挑战曹操。曹操迅速带兵攻破袁军。

官渡之战后,曹操虽然缴获了大批战利品,但因火烧乌巢,没缴获多少粮食,关键的粮食短缺问题仍然没得到解决,无奈之下,带兵到东平国的安民(今山东省阳谷县寿张镇)就粮。

当地粮食也不多,不足以和袁绍相抗衡,曹操就想南征刘表夺取荆州,解决粮食问题,在征求荀彧意见时遭到反对。荀彧认为:“袁绍失败后人心离散,应该乘其处于困境之中时迅速平定。如果背离兖州、豫州根据地,长途跋涉到长江、汉水流域,袁绍聚集人马趁虚攻击,你的大事就完了。”

鉴于袁绍已经有仓亭驻军的先例,曹操也不敢大意,又率军回到黄河南岸。袁绍果然又在聚集军队,双方再次隔河对峙,回到官渡之战前的状态。

但此次对峙并未相持太久,原因是双方的后方都出现了问题。

袁绍方是冀州许多郡县背叛袁绍打出归顺曹操的旗号,袁绍要赶着回去平息叛乱,稳定后方。

曹操方则是刘备和龚都一直在汝南活动,并且越演越烈。刘表军也开始北伐,威胁到许县,曹操也要赶回去应对。

许多人对刘表有误解,认为他只求自保,对袁曹之争采取观望态度,其实不是,刘表支持袁绍,也愿意出兵帮助袁绍牵制曹操,问题是他无暇出兵。

官渡之战期间,刘表要与士燮争夺交州,要应付孙策的骚扰,更让他不能分身的是荆州自身的叛乱。

建安三年(198年)长沙太守张羡在桓阶的唆使下,带动零陵、桂阳、武陵三郡一起背叛刘表,呼应曹操,刘表只好留下军队奋力平叛,一直到建安五年(200年)张羡病死,其子张怿接替后,刘表才平息了叛乱,

但此时官渡之战已经结束了。刘表为了实现诺言,仍然派出一万人马攻打南阳西鄂(今河南省南阳市北),企图与流动在汝南的刘备、龚都合围许县。

西鄂县没有驻防兵马,县长杜袭,字子绪,颖川定陵人,率五十多人防守,自然守不住,战死三十人后,杜袭带余下十八人带伤突围,又被追杀,杜袭带着逃出城的百姓一起逃往曹军在陕县的摩陂军营。

刘表此次北伐的具体时间不详,史载是建安初,但究竟哪一年不知道。刘表从建安三年开始平息长沙张羡的叛乱直到建安五年,这期间应该不会分兵北上。而建安三年以前,荆州北面有张绣驻防,就算刘表有心北伐也会以张绣为先,而不是越过张绣自行前往,那样就失去收留张绣的意义了。

因此,此次北伐估计应该是在平息长沙等四郡叛乱之后。这支部队占领西鄂县后就没下文了,既无向前推进记录,也无撤兵记录,推测应该是曹操南征时撤退的。刘备投奔刘表后,刘表曾指派了一支部队给刘备,可能就是这支后撤的部队。

此前曹操曾派蔡阳阻截刘备,被刘备斩杀。曹操亲率大军南下,刘备又变成刘跑跑开始跑路,投奔刘表。

曹操和刘备的关系很奇特,曹操说天下英雄,唯有刘备和他,这话不是一时兴起糊弄刘备,而是发自内心的真实想法。也因此,曹操特别注意刘备的动向,只要刘备队伍发展到一定规模,有逐渐壮大之势,曹操一定会亲征刘备,将其打散、打垮、赶跑,当然最好是打死,可是一直未能如愿。

刘备则是只要曹操不来打他,就总有办法生存下去并凭借其超高的人气逐渐壮大队伍,也总有办法对付曹操手下将领,而只要曹操亲自来打他,他就会变成刘跑跑,立马跑路。

刘备派左将军从事中郎糜竺、孙乾出使刘表,表示愿意投奔荆州。

刘表听说刘备要来归顺,大喜过望,亲自出城到郊区迎接,待以上宾之礼,并增派兵马给刘备,让其驻守襄阳北方的新野(今河南新野)。刘表接纳刘备和接纳张绣的目的一样,就是为自己与曹操之间设置一个屏障,减缓自己的防守压力。

说白了就是拿刘备当挡箭牌,刘备就是张绣的替身。张绣走后,刘表失去了北方屏障,能够得到刘备来填补这个空缺,刘表自然喜出望外。

刘备三番五次地改换门庭的经历,刘表不可能不知道,但他希望有人来替他抵挡曹操,而刘备此时已经有了很大的名气,有朝廷左将军的头衔,文有孙乾、简雍,武有已被称为“万人敌”的关羽、张飞,比张绣强多了。

但又没有独立割据的能力,为什么呢?没有地盘,也就没有粮草,维持军队的基本物资需要刘表提供。刘表控制了刘备的粮草就控制住了刘备的所有行动能力,就像当初韩馥控制了袁绍的粮草,使袁绍空有盟主的头衔而无力做出任何军事行动一样。

刘表接纳刘备除了让其做屏障之外,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做北伐的先头部队,还是做炮灰。北伐成功了,刘备是为刘表作嫁衣裳;失败了,损失的是刘备的实力,刘表可以全身而退。这就是刘表的如意算盘。

刘备知道刘表的算盘是怎么打的,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明知如此,还是不得不做。另一方面,通过北伐,刘备也可以逐渐壮大实力,这是事情好的一面。

刘表、刘备就这样貌合神离地走到了一起,并真的开始北伐。首先进攻荆州和豫州交界的叶县(今河南省叶县)。

曹操派建武将军、河南尹夏侯惇、偏将军于禁、裨将军李典、将军夏侯兰领军迎敌。刘备烧掉军营向博望县转移,在博望(今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西南30公里)设下埋伏,引诱夏侯惇来攻。

夏侯惇果然猛追不放。李典劝阻夏侯惇说:“刘备无故而退,可能会有埋伏。往南的道路狭窄,草木丛生,不能贸然追赶。”夏侯惇认为李典胆小怕事,留其驻守军营,自带部队追击,进入刘备伏击圈,被刘备打得大败。

李典赶忙带兵来救,夏侯惇、于禁得以突围,夏侯兰没能逃出来,被刘备俘虏。同乡赵云为夏侯兰求情,因其熟悉律令推荐他为刘备的军正(军中执法官)。

刘备无力继续北伐,退回新野。

第二节 张辽展露头角

前面说过,官渡之战时鲁国诸县和徐州昌豨背叛曹操投降袁绍,曹操无暇也无力征讨。现在腾出手来,派督军校尉夏侯渊、曾担任过鲁国相的裨将军张辽率军平叛。

夏侯渊,字妙才,夏侯惇的同族弟弟。曹操没出仕前,在家与一群少年子弟胡作非为,犯了重罪,夏侯渊讲义气,代替曹操坐牢。经曹操努力营救才得以脱罪。夏侯渊还真是个义薄云天的人,战乱时期,没有吃的,夏侯渊一家饥肠辘辘,最后没办法,忍痛将自己的小儿子丢弃,把节约下来的粮食拿来喂养死去的弟弟遗留下来的孤女。夏侯家族应该是当地大族,居然也没有粮食吃,可见战乱、灾荒带给百姓的苦难有多重。

曹操起兵后,任命夏侯渊为别部司马、骑都尉,后来升任陈留、颍川太守。官渡之战时,行督军校尉。曹操对夏侯渊信赖有加,后来把自己最为看重的征西将军名号给了夏侯渊。

平定鲁国诸县比较顺利,攻打昌豨时则受到顽强抵抗。昌豨盘踞在三公山(今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东十五里)上依山固守。几个月后夏侯渊军粮用尽,打算撤军,张辽对夏侯渊说:“这几天每次与昌豨交锋时,昌豨总是与我对视,似乎有话要说。再加上他们射的箭越来越稀少,这一定是昌豨在战与降之间犹豫,所以才不肯力战。我想和他对话,说不定可以引诱他投降。”

夏侯渊同意让张辽试试。张辽就派人对昌豨说:“曹公有令,派张辽来告知你。”昌豨果然下山与张辽会谈。张辽告诉昌豨先投降者有大赏。昌豨答应投降,张辽单身上三公山,到昌豨家拜见昌豨家人。昌豨觉得很有面子,就跟随夏侯渊、张辽去拜见曹操。曹操安抚昌豨后让其回原地驻防。

昌豨走后,曹操责备张辽说:“你以身犯险,这不是大将该做的事情。”张辽道歉说:“因为明公威信闻于四海,我奉圣旨(史书中“奉圣旨”的说法始见于此。曹操并非皇帝,可见“奉圣旨”最初并非专指皇帝诏书喻令),昌豨必定不敢害我。”(此事被《三国演义》改编成张辽劝降关羽)

这是张辽投降曹操后立下的第一个见诸记载的大功。官渡之战时,张辽曾与关羽一起为先锋攻击颜良,但并没立下特别的功劳。自平定鲁国诸县和招降昌豨后,张辽逐渐崭露头角,成长为曹操的主力战将之一。

许多人熟知张辽,但并不一定知道张辽的家世,其祖先在汉朝早期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差点为汉朝立下不世之功。

张辽,字文远,并州雁门郡马邑县人(今山西朔州),但其本来并不姓张,而是姓聂。

啰嗦一下张辽的家世。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匈奴派使者向武帝请求和亲,朝廷对此有两种意见:一种是以御史大夫韩安国为首的和亲派;一种是以大行令(主管少数民族事务的官员)王恢为首的主战派。和亲派占上风,汉朝对匈奴仍然采取和亲政策。

第二年,雁门郡马邑县富商聂壹通过主战派王恢向武帝建议,和亲之后汉朝已经取信于匈奴,只要诱之以利,必定能将之击溃,并呈递了在马邑设下埋伏圈,然后诱敌深入围而歼之之计。

汉武帝同意了聂壹的方案,于当年六月派御史大夫韩安国为护军将军、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太仆公孙贺为轻车将军、大行令王恢为将屯将军、太中大夫李息为材官将军,率领三十万车、骑、步大军在马邑设伏。各位领军都隶属韩安国,约定在单于进入马邑时纵兵出击。

聂壹以经商为名出塞,见到匈奴军臣单于,称自己能斩杀马邑县令,迫使马邑举城投降,然后可尽得该城财物。军臣单于贪利,相信了聂壹的话,亲率十万大军进入武州塞(今山西省左云县)。

先派使者随聂壹回马邑,等斩杀马邑县令后进兵。聂壹与马邑县令密谋,以一名罪犯的首级讹称为马邑县长之头悬挂在城门上,欺骗匈奴使者。军臣单于立即率兵向马邑进发。

计划至此进行得非常顺利,不出意外的话,匈奴军很快就会进入汉军的包围圈。谁知匈奴大军走到离马邑百余里的地方,军臣单于发现事情有些蹊跷,广袤的原野上牲畜自由地游走,却没有一个人放牧,太奇怪了!

军臣单于疑心顿起,停住大军,派小股部队攻克了一个堡垒,俘获了汉军的雁门尉史。尉史经不起威胁,吐露了汉军的秘密。军臣单于听后大惊,继而大喜,认为得到尉史不上汉天子的当,是上天所赐。不但不杀尉史,还封尉史为“天王”,下令立即撤军。

王恢、李息按原计划率领三万大军出代郡(郡治高柳,在今山西省阳高县西北),准备袭击匈奴的辎重。得知匈奴退兵后不攻而返。韩安国苦等匈奴不来,改变原计划率军出击,已不见匈奴踪影。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马邑之围”,其中提出这个建议并亲身赴匈奴诱敌的聂壹,就是张辽的祖先。

“马邑之围”虽未成功,但却结束了汉朝屈辱的“和亲”政策,拉开了汉匈大规模战争的序幕。如果“马邑之围”成功,历史就将改写,聂壹会因此名垂青史。可惜汉军过分求稳,不合常理地驱散了当地牧人,露出破绽,功亏一篑。聂壹也因此把汉、匈双方都得罪了,被迫改名换姓躲避灾难。

扯远了,回到原来的讲述中。昌豨是个反复无常的人,建安三年(198年)依附吕布。吕布死后跟随臧霸等投降曹操。建安五年,(200年)刘备奉袁绍命令南下汝南与刘辟骚扰许县,昌豨背叛曹操响应刘备,被曹仁打败逃走。

建安十一年(206年)昌豨又叛变。曹操派偏将军于禁平叛,没能平复。曹操又派督军校尉夏侯渊带领于禁征讨。夏侯渊、于禁加紧进攻,攻打下昌豨十几个寨子。昌豨顶不住了,因为与于禁是旧时的老相识,就到于禁这里投降。

大家以为昌豨投降后,应该送到曹操那里去,于禁却说:“你们不知道曹公经常下达的命令吗?包围过后才投降的一律不予赦免。遵守法令行事,是服从命令的节操。昌豨虽然是我旧时的朋友,但我于禁不能因此而失节!”说完亲自去与昌豨告别,流泪而杀昌豨。

当时曹操正在东征海盗管承,听说这件事后,感叹地说:“昌豨不到我这里来投降,而到于禁那里,这难道就是命啊!”因此而更加看重于禁。

第三节 袁绍之死

建安七年(202年)春正月,曹操率军回到故乡谯县,感伤于故乡凋零旧友全无,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下令为在战争中死去没有后代的将士寻找亲戚为其立后,给田地、耕牛,聘请教师教育这些后代;为活下来的人立庙,使他们有地方祭祀他们的祖先;

第二件,从浚仪县(今河南省开封市)开始治理疏通睢阳渠(今河南省商丘县)。

第三件,以太牢祭祀桥玄。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这类牺牲称为牢。有太牢、少牢之分。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桥玄是睢阳人,生前与曹操有约,“死后曹操从坟墓前经过,如果不以一斗酒一只鸡祭奠的话,车过三步,腹痛勿怪!”曹操不光践约,还以帝王之礼祭祀桥玄,也算是报答桥玄知遇之恩,其实这是违背礼制的行为,曹操没有资格举行这个规格的祭祀,桥玄也没资格享受这种规格的祭祀。

因袁绍尚在,河北未平,曹操在故乡不敢久留,祭祀完桥玄后立即率军再次来到官渡,预防袁绍进攻。

李典、程昱负责粮草运输。袁尚派魏郡太守高蕃驻防黄河,断绝曹操运粮水道。曹操写信告诉李典、程昱,如果不能从水路通过,就走陆路。

走陆路的缺点是速度慢,用人多。李典和大家商量,认为高蕃军队装备很差,只是依恃水道而已,有懈怠之心,可以战胜。只要对国家有利,我可以自作决定,立即攻击。程昱也认为可以。李典率军从南岸渡河攻击高蕃,果然将其打败,保障了运粮水路的畅通。

曹操抵达官渡时,等待曹操的不是袁绍的进攻,而是袁绍的死讯。袁绍是怎么死的呢?下期再聊。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深度三国:抓的为什么是徐庶他妈?
《三国演义》100题,你能答对多少?
白话《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
三国志11老骥伏枥:官渡战败导致献帝独立,曹操迎来了至暗时刻
第31回(下) 曹操仓亭破本初 玄德荆州依刘表
华夏风云五千年之汉献帝39——刘备去见诸葛亮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