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长篇连载:前三国之《乱世群雄》(50)——孙权灭黄祖·曹操任丞相

(紧接上期)

竟然50期了,真快。不知道有没有读者每期都看了的,没法统计,遗憾。

上期聊到孙权三征黄祖,得到甘宁相助。甘宁是黄祖部将,怎么会背叛黄祖跑到江东来了呢?

第七节 占领江夏 觊觎荆州

甘宁,字兴霸,巴郡临江(今重庆市忠县)人。少年时纠集一批轻薄少年为非作歹,整天拿着弓弩,戴着鸟兽的毛发、铃铛,四处招摇,百姓一听到铃声,就知道是甘宁来了。

所到之处,凡接待不周,立即让随从去抢夺人家的钱财货物。喜欢讲排场图虚荣,出行时,走陆路用车队,走水路则用船队。随从都穿锦绣服饰,光芒四射。停船则是用色彩斑斓的锦缎来作缆绳,走的时候也不解开拉回来,而是直接用刀割断,以此炫耀,和现代黑社会组织极其相似。

汉末皇纲失统,无力管束地方,全国各地都有这种现象,史称好轻侠之风,许多三国时期的著名人物年少时都做过这些勾当,比如前面聊过的刘备、牵招、孙坚、曹操等等。

一直到二十多岁后,甘宁才改邪归正停止抢劫,专心读书。

后来进入益州,成为刘璋部将。兴平元年(194年)刘焉死,刘璋为刺史。李傕、郭汜又委任颍川人扈瑁为刺史,进入汉中。

刘表与刘焉有矛盾,此时很不厚道地因丧出兵,派荆州别驾刘阖带兵攻打益州。甘宁与沈弥、娄发等刘璋部将也一起造反,配合刘阖的进攻,结果却被刘璋击败。

建安元年(196年)甘宁带僮客八百人到荆州依附刘表。刘表不用,甘宁也观察出刘表不是个成大事之人,就东投孙权。路经江夏时被黄祖截留。

在黄祖手下三年没得到重用。建安八年(203年)孙权第一次西征黄祖时,黄祖兵败逃跑,因为甘宁擅长射箭,就让甘宁断后,甘宁射杀了校尉凌操,救了黄祖一命,也因此和凌操之子凌统结下了冤仇,但仍然没有得到黄祖的重用。

不光如此,黄祖还私下令人招诱甘宁的部下。甘宁忍无可忍,好友都督苏飞也为甘宁打抱不平,就给甘宁出了个主意,让其到邾县(今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邾城)去当县长,趁机逃跑,并自告奋勇去向黄祖提出这个建议。

黄祖不知是计,就同意了。甘宁来到邾县后立即召集以前的部属,得到数百人,一起投奔江东。

周瑜、吕蒙对甘宁十分赏识,共同推荐给孙权。孙权也不计较其射杀凌操之过,将他和其他旧臣一样器重看待。

甘宁提供了大量有关江夏的政治、社会、军事情报给孙权,并认为要图荆州,必先取黄祖。而现在正是西征黄祖的大好时机,打败黄祖后就可以大踏步西进,图谋巴蜀。

孙权赞同甘宁的见解,张昭则反对,认为:“我们现在危机重重,如果军队前行,恐怕会发生混乱。”张昭似乎不大喜欢青年才俊,对鲁肃也是不满,认为鲁肃不够谦虚,年少粗疏,经常说鲁肃的坏话,建议孙权不要重用鲁肃。

甘宁一点不给张昭面子,毫不客气对当场顶撞张昭说:“国家将萧何那样的重任托付给你,你居于守护之位却担忧发生混乱,你这样怎么面对古人呢?”孙权做和事佬劝解,举酒对甘宁说:“今年行讨,就如此酒,一定托付给你。你只需要尽力提供进攻方略,使这次一定能够战胜黄祖,就是你的功劳,何必计较张长史的话呢?”

这是孙权的御人之术,嘴上说说而已,怎么也不会将西征黄祖这一重要军事行动交付给才刚投降过来的甘宁来指挥,而是以周瑜为前部大督,以董袭、凌统、吕蒙为前锋,各率所部进攻黄祖。

甘宁的情报对此次战役无疑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周瑜先派凌统、吕蒙领军清剿黄祖外围水军。凌统斩黄祖将领张硕。吕蒙斩黄祖都督陈就。

外围清除后,水陆并集进攻黄祖主力。

黄祖采取固守的方式防御,在沔口横放了两艘巨型蒙冲战舰挟守,用棕榈树皮做成粗大绳索系牢在巨石上作为锚碇固定战舰,形成两个巨大的固定阵地。上面布置了一千多士兵,用弓弩交替射击,飞矢如雨,阻挡吴军进攻。

董袭与凌统各自组织了一支百人敢死队,每人都穿上两层铠甲,乘大舸船冲近蒙冲战舰。身高八尺(约1.86米),武力过人的董袭用刀砍断绳索,蒙冲战舰失去固定顺水漂流脱离战场,后面大部队蜂拥而入,残忍地屠城。黄祖只身逃跑,被吕蒙部下骑士冯则所杀。

苏飞不幸被俘。孙权打败黄祖后,准备了两个盒子,用来盛放黄祖和苏飞的人头,拿来作为祭品祭祀孙坚。苏飞赶紧叫人去向甘宁求救,甘宁说:“即使苏飞不来找我求救,我又岂能忘掉他?”

在战后庆功会上,甘宁离席给孙权叩头,鲜血和泪水交流,说:“苏飞是我昔日好友,我如果不是遇到他,早就不知道死在哪个沟壑里了,就没机会给你效力。如今苏飞罪当杀头,但我还是要向你求情,希望能保全他一命。”

孙权被甘宁的言行所感动,但心里总有些不放心,说:“我如今为你赦免他,他如果逃跑了怎么办?”

甘宁回答道:“苏飞的死罪能够得到赦免,就是承受了你的再生之恩,即使你强行驱逐他走,他也不会走,怎么会想到要亡命出逃走呢?如果他真逃走了,我愿意拿我的人头来顶替。”

孙权照准了甘宁的请求,释放了苏飞。又分拨兵马给甘宁,令其屯驻长江当利口。

苏飞由此留在江东为孙权效力,赤壁之战时还能看到苏飞的身影,但后来的情形就没记载了。

孙权灭掉黄祖,将江东势力从扬州扩张到了荆州部分,使天下形势发生了变化,引起各方势力的关注,也引发了连锁反应。

首先是刘表,突然陷入了曹操与孙权的南北夹击中,压力猛增,忧心如焚,病情加剧。集团内部也出现分裂,亲曹派得以形成并迅速壮大。后来刘琮不战而降和这派势力的强大和蛊惑有很大的关系。

其次是曹操,突然发现孙权已成尾大不掉之势,如任其发展占据荆州全境的话将不可收拾。最后是刘备。刘备在得到诸葛亮辅佐后,也在利用刘表儿子不和的矛盾,为倾向于自己的刘表长子刘琦谋得江夏太守,明显具有谋夺荆州的意图。

曹操于是不顾长途奔袭北方乌桓后的辛劳,稍事休整就带兵南下,希图抢先占领荆州,顺势消灭刘备,遏制孙权扩张。

一场影响天下局势的大战即将爆发。

第二十四章 曹操南取荆州

第一节 准备南征

建安十三年(208年)秋七月,曹操率大军南征荆州。

曹操当年正月回到邺城,紧锣密鼓地围绕政治、军事、行政等方面做了几件大事。

第一件,军事大事,稳关中,卫许县。

挖造玄武池训练水军。就算曹操此前已经安排人在后方制造出了各种战船,但水军不光有战船就行,战船之间的编队、配合,水手、弓弩兵与长矛兵的协同作战,都不是一时半刻能够完成和熟练的。

为稳定关中形势,保证征讨荆州时西北地区不要发生大的动乱,影响荆州战事,曹操在征荆州前,派议郎、司隶校尉参军事张既游说前将军马腾,让马腾脱离部队回朝廷任职。

马腾原在凉州,与镇西将军韩遂结为异姓兄弟,后来双方部队发生冲突,二人从兄弟变成了敌人。曹操派司隶校尉钟繇、凉州刺史韦端为二人调解,让马腾率军移住槐里(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南)。

这次征召入朝,马腾最初答应,后来担心出现变故,开始犹豫。张既想了一个办法,大张旗鼓地将马腾回朝的消息发文沿线各郡县,要求各地妥善接待,郡守要率领下属官员到所在地郊迎。

所谓郊迎,是到与本地交界的地区迎接,对方也要送到交界处,就像现在所说的无缝对接。马腾迫不得已,只好启程东进到许。曹操表马腾为卫尉,并把马腾的家属全部作为人质迁徙到邺城。马腾的军队由儿子偏将军马超统领。

同时,派荡寇将军张辽率军进屯长社(今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县)。出发前夜,军中有人谋反,乘夜放火,全军慌乱。张辽命令左右:“不要乱动!这不是全体谋反,一定是那几个谋反的人想以此造成混乱。没有谋反的人原地安坐。”

张辽率领数十名亲兵紧守中军。没有多久军营内安定下来,张辽抓住为首者杀掉,平息了这场叛乱。

派虎威将军于禁屯颍阴(今河南省许昌市区),折冲将军乐进屯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共同护卫许县。

但这三位将军彼此不服,不能协调行动,曹操派司空主簿赵俨监督这三人,经常劝谕这三人,才使他们逐渐和睦。也许就是这个经历,曹操在南征荆州时,让赵俨任章陵太守,督护七军。

第二件,改革行政机构,废除汉三公,设立丞相、御史大夫。

这也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涉及三公本人及其下属公府人员的重新安置。丞相府、御史大夫府的功能设置和人员配备,也不是一时半刻能够完成的事情。

曹操六月任丞相,以冀州别驾、从事崔琰为丞相西曹掾,司空东曹掾毛玠为丞相东曹掾,元城县县令司马朗为主簿,弟弟司马懿为文学掾,冀州主簿卢毓(卢植的儿子)为法曹议令史。

曹操七月南征,八月才以郗虑为御史大夫,从中可以看出行政机构的改革在南征荆州时并没有完备。

设立丞相是曹操专权的重要一步。当时三公为大将军、司空、司徒。袁绍死,大将军位已无人。但司徒赵温仍然在位。本书第十六章中曾经提到赵温因反对李傕将献帝迁移到黄白城时差点被李傕杀害。

赵温位居公位(司空、司徒)十五年,一直跟随献帝。这年正月,赵温辟召曹操儿子曹丕为司徒掾,被曹操参劾,认为他辟召大臣子弟为属下,是选举不公。

这个理由让人啼笑皆非,三公辟召大臣子弟是常态,是上层人士保持良好关系构建利益网络的一种方式,是社会潜规则之一,没有人会追究这个问题和公平公正之间的关系,但如果非要追究的话,也确实存在不公的因素。

曹操此举有鸡蛋里挑骨头的嫌疑,是为废除三公设立丞相扫除障碍。赵温久为司徒,对献帝忠心耿耿,曹操此举一箭双雕,既废了司徒之职,又废了赵温之人。赵温于当年去世。

第三件是政治清洗,以杀太中大夫孔融为代表。如果说曹操免赵温之职还有表面公允理由的话,杀孔融就有些莫须有了。

孔融,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孔子二十世孙。孔子后世子孙无数,其中最为百姓所知的就是孔融,这主要得益于古代启蒙教育读本《三字经》中记载了孔融让梨的故事。

孔融没有州牧郡守之才。做北海相时被黄巾军管亥包围,幸好有太史慈舍命突围找刘备解围。虽然孔融任北海相是受董卓陷害,因为北海的黄巾军势力最大,但其他州郡也有黄巾军骚乱,像刘岱、陶谦、公孙瓒、包括曹操都能够组织有效的防卫甚至主动进攻,而孔融没有这种能力。

后来刘备表孔融为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96年)袁谭攻北海,自春至夏,孔融仅剩数百士兵在城内与袁谭部苦战。袁谭军已经攻入城内,孔融不去组织抵抗,居然还在桌前读书,谈笑自若。既无守城之能力,也没有怜悯士兵生命的仁慈,还假装临危不惧。晚上城池陷落,再装就没命了,狼狈地往太行山以东逃窜。老婆孩子都被袁谭抓走。

献帝迁许后,征孔融为将作大匠,又升任少府。孔融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是建安七子之一。他也仗着自己的学识才华在朝堂上家宴中夸夸其谈,旁若无人。但其并无一以贯之的原则,因人而异地褒贬。最著名的是对待太傅马日磾和荆州牧刘表的不同态度。

马日磾出使关东被袁术扣留失节,呕血而亡。后来灵柩回朝,朝廷想加以礼葬,孔融却极力反对,导致朝廷取消了礼葬的打算。刘表郊祀天地,僭越规制,违背臣子之道,朝廷下诏斥责,孔融却要求朝廷隐瞒刘表的僭越行为。

本应礼葬的他反对,本应斥责的他也反对,他的政治标准究竟是什么呢?

庇护刘表可能是因为刘表和袁绍的关系。孔融是杨赐的门生,袁绍与杨赐的儿子杨彪有过节,连带也不喜欢孔融,曾经要曹操杀掉杨彪和孔融。只是曹操没有做而已。讨论刘表事情时,袁绍正如日中天,孔融是不是想以此来缓和与袁绍的关系呢?不管这件事情是不是这样,孔融亲送大将军印绶给袁绍的事情则肯定是为了缓和和袁绍的关系。

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是孔融最喜欢的生活方式,依孔融的地位这也不是什么难事。偏偏孔融是个大嘴巴,喜欢议论朝政,褒贬人物,而贬抑的对象恰恰又是大权在握的曹操,这也应了现在流行的一句话:不作死就不会死。

孔融之所以和曹操过不去有以下原因:一、为府主杨赐的儿子杨彪打抱不平。孔融是杨赐的故吏。杨彪是袁术的亲家,与袁绍、曹操都有过节,曹操曾经关押过杨彪,孔融去解救过。二、为朋友打抱不平。孔融因掩护著名党人张俭逃脱而一举成名,与平原郡的陶丘洪、陈留郡的边让一起成为名士。边让被曹操所杀,孔融心中不平。

于是孔融经常戏弄讽刺曹操。曹操取冀州,儿子曹丕娶袁熙妻甄氏。孔融写信给曹操说:“武王伐纣,把妲己赏赐给周公。”曹操翻半天书也没找到这个典故出自哪里,就问孔融,孔融回答说:“哦,我是照今天的事情想当然而已”,噎得曹操半天说不出话来。

曹操北讨乌桓,孔融也嘲讽何不把从前那些不进贡、偷盗牛羊的族群也一起讨伐了。

还反对曹操的一些政策。比如曹操考虑到粮食不足的问题,准备实施禁酒,孔融多次反对。

其实这些都是一些小的摩擦,不会带来性命之忧,要命的是孔融提出了一个应当遵照古时京师体制,方圆千里以内不得封建诸侯。这就触犯国家体制和权力分配的根本问题。千里之内不封建诸侯,由皇帝统治,曹操还怎么玩啊!这个提议极大地危及到曹操的统治。曹操想不杀他都不行。

光禄勋郗虑揣摩曹操的心事,以蔑视国法为由奏免孔融。曹操还假意写信给二人和解,实则是挑拨二人关系。曹操又指使丞相军谋祭酒路粹以“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超仪”等罪名控告孔融。

所有功夫都做足了以后,建安十三年(208年)八月,曹操将孔融处死,并株连全家。孔融时年五十六岁。

孔融好友太医令脂习,曾劝诫过孔融不要太过刚直。孔融死后,无人敢收尸。脂习前往哭吊。曹操大怒,收捕脂习。后来逢朝廷赦免才被释放出来。

孔融不是太过刚直,而是太过狂妄,与狂生祢衡结为忘年之交就说明两人臭味相投。在以孝立国的汉朝,孔融可以说出个体人与父母无关的话,认为父亲不是为了生子,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性欲,母亲怀孕,也只是寄放而已,此种不敬不孝的话就是放在今天也是惊世骇俗。

能够找到的孔融对曹操不敬的言行已经这么多看,而事实上应该远远不止这些,不是没有记载,而是被人故意销毁了,这个人就是曹操的儿子曹丕,他称帝后,大肆搜缴孔融的书信文章予以毁灭,使得这些资料荡然无存,后人无法查找出更多的不利于曹操的资料,遗憾。

郗虑因抢先奏报孔融之功晋升为御史大夫。

在以上大事都没有彻底做完,还要考虑到步骑兵才远征北方乌桓而回,需要休整,补充人员,修缮装备,调配粮草,这些也不是一时半刻能够完成的事情,曹操为何要如此匆匆而行呢?下期再聊。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曹操小传(完结)
三国演义第十一篇决策隆中
读通鉴(221)刘备三顾茅芦 曹操怒杀孔融
诸葛亮出山│荆州归降曹操
九年级上册
曹操亲手炮制的三宗谋杀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