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长篇连载《三国鼎立》(138)——亲手立了个皇帝,却被这皇帝给杀了

(紧接上期)

第七节 立孙休

国不可一日无君,废了孙亮,总得另立一个皇帝。前面聊过,孙权有七个儿子,依次为:孙登、孙虑、孙和、孙霸、孙奋、孙休、孙亮。前面四个已经去世,孙亮被废,只能从孙休、孙奋这两个人中选一个。

孙休,字子烈,琅琊王,居住虎林。诸葛恪秉政时不愿诸王居住在长江边沿战略要地,一律内迁,孙休被迁往丹阳郡,与当地太守李衡不睦(后面会讲到),上书请求调迁,朝廷将其迁到会稽。一住六年,与会稽太守濮阳兴和左右将督张布结为密友,多有善行,口碑还行。

孙奋,字子扬,鲁王孙霸的弟弟,为齐王,居住武昌。诸葛恪内迁诸王时,将其迁到豫章。孙奋就没孙休那么老实听话了,不听命并且对此非常愤怒,做出许多违背法度的事情。

诸葛恪那么强悍的一个人,怎么会容得孙奋不听,打乱自己安置诸王的计划,就给他写了一封长长的信,表面上看是讲道理,其实是威胁他,在列举了他一系列不法行为后说“臣下宁负大王,不敢负先帝遗诏,宁为大王所怨疾,岂敢忘尊主之威,而令诏敕不行于藩臣邪?”

诸葛恪真是胆大,敢对诸侯王说出如此强硬的话,吓得孙奋赶紧听命迁到南昌。到了南昌后成天四处打猎,弄得下属官员疲惫不堪。

诸葛恪死后,孙奋跑到芜湖居住,想到建业去观察形势变化,看来他还颇有点政治野心。他的傅相官谢(一作射,通假)慈劝他不要去,孙奋一怒之下将其杀了。擅自杀害傅相是大罪,朝廷将孙奋废为庶人,迁居章安县(今台州黄岩县章安镇)。后孙亮下诏封其为章安侯。

这样看来,孙休比较老实,孙奋则是个刺头儿。孙綝手下有个叫施正的典军就劝孙綝立孙休,孙綝同意,派宗正孙楷和中书郎董朝到会稽去迎奉孙休。

孙楷、董朝见到孙休后表明来意,孙休完全懵了,根本不相信。这二人就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孙休,孙休这才相信,留二人住了一天二夜后出发。

十月十七日,走到曲阿,有一老者拦住孙休叩头说:“事情拖久了就会发生变化,天下人都殷殷期望着您,希望陛下迅速前行。”孙亮被废后有许多人劝孙綝自立为帝,孙休如果不加紧赶路也许真有发生变化的可能。

孙休加紧赶路,当天到达布塞亭(今江苏省句容县)。武卫将军孙恩代行丞相职权,率领百官用皇帝的御车在永昌亭(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东)迎候孙休,修筑宫室,用武帐围成便殿,设置御座。

十八日,孙休到达永昌亭,看见便殿后停止前进,让孙楷先去见孙恩联系相关事宜。孙楷回来后,孙休换乘车辇前行,群臣路边叩拜称臣。孙休进入便殿后,并没有猴急地坐上御坐,而是谦让不坐,到东厢休息。

户曹尚书进前在台阶下主持进位仪式,孙恩捧着皇帝玺符。孙休按礼仪三次辞让,群臣三次进请,孙休才说:“将相诸侯都推举寡人,寡人不敢不承受玺符。”群臣依次拜见后,孙休坐上乘舆,百官陪伴前行。

孙綝带领一千士兵在半野(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南三十里)迎候,见孙休到来,在路旁拜迎。孙休也下车回拜。当天,孙休在正殿即位,大赦天下,改年号为永安。

孙休继位时已经二十三岁,各位读者可以看到这个成年长君是怎样对付权臣的,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发现孙权的错误对吴国危害之深之大,而这些本来都可以避免。

孙休一继位,孙綝就上书恳请退位,以此试探孙休对他的态度。孙休也不傻,知道此时自己根基还不牢靠,不能和孙綝翻脸,于继位第三天发布诏书,任大将军孙綝为丞相、荆州牧,增食五县。

武卫将军孙恩为御史大夫、卫将军、中军督,封县侯。威远将军孙据为右将军、县侯。偏将军孙幹为杂号将军、亭侯。最小的弟弟孙闿也封亭侯。

孙綝兄弟五人,一门五侯,并且都掌管有军队。这是吴国开国以来从来没有过的现象。同时孙休还任命长水校尉张布为辅义将军,封永康侯。

这份诏书看上去很自然也很普通,新君即位封赏功臣很正常,如果你也这么想就错了,就是小看了孙休。

这封诏书很值得玩味。其中孙恩所任的御史大夫一职,在孙权时期没有,按汉旧制,御史大夫是三公之职,孙休专门设置这个职位来安抚孙綝一党。孙綝兄弟一门荣宠,得意洋洋,完全忽视了那个不起眼的人和职务,就是张布。

前面说过,孙休到会稽后就与太守濮阳兴和左右将督张布结为密友,对这二人十分信赖。孙休带张布一起进京,就是要给自己带一个帮手,此时唯一可以信任和依靠的人就只有张布。没有阻止孙休把张布留在身边并且还由校尉升为将军,并封侯,是孙綝最大的失误。

紧接着发生的一件事情很有趣,就是前面提到的经常欺负孙休的丹阳太守李衡的事情,说不上有多么重要,只是很好玩,可以作为八卦谈资。

李衡,字叔平,是襄阳一个兵户人家的儿子。汉末避乱到江东,在武昌为庶民。听说羊衟有识人之才,就跑去找他,想依靠羊衟的品鉴而引起社会特别是朝廷的关注。

汉末品鉴之风盛行,著名人物品鉴家对人的评价有很大的社会作用,当年曹操就这么干过。羊衟对李衡的评价是:“在多事之秋里,你可以做到尚书里重要部门的曹掾或者郎官。”

当时是校事吕壹弄权时期,群臣对吕壹敢怒不敢言,羊衟认为只有李衡才能压制吕壹,就和群臣一起推荐李衡为郎官。孙权引见李衡时,李衡口若悬河,历数吕壹的奸恶达几千言,孙权听了都脸有愧色。

几个月后,吕壹被杀,李衡名气大显。后来为诸葛恪司马,帮诸葛恪管理府事。诸葛恪被杀后,李衡担心在朝中受到牵连,请求外放,被任为丹阳太守。

恰好孙休住在丹阳郡,李衡就经常欺负他,不清楚他为什么要那么做。李衡的妻子习氏是襄阳望族,每次都劝李衡不要欺负孙休,李衡不听。

现在孙休当了皇帝,李衡害怕了,竟然想投降魏国。习氏制止他说:“不可。你本来只是一个庶民罢了,先帝过于看重提拔你,你多次对(孙休)无礼,现在又妄自猜嫌,想叛逃求生,你这样叛逃回去,有何面目见中原人啊?”

李衡说:“哪怎么办?”习氏说:“琅邪王(指孙休)素来好行善事仰慕名流,现在正要向天下人显示自己的品德,肯定不会因为私人恩怨杀你。你可以去自首,上表检讨自己以前的过失,公开显明地请求接受处罚。这样的话,不光可以免罪,还可能得到优厚的前程。”

李衡照此办理,果然没有得到处罚,孙休下诏让李衡回郡,不用担心。接着就加李衡为威远将军,还授予斧钺。确实如习氏所言,这是给了皇帝一个显示度量的机会,稍微有点度量的皇帝都会这么做,何况孙休此时真就几乎是个孤家寡人,正需要布施恩惠,收买人心。

李衡以前是个庶民,知道生活的艰辛,就总是想多治一些家产,习氏是望族子女,没受过什么苦,不在乎那些小钱,望族人家在乎的是读书入仕,治家产是件庸俗的事情,就不让他治。

李衡就瞒着习氏族,悄悄派了十户租客在武陵龙阳汜洲上(今湖南省汉寿县,汜州在县西五十里处,长二十里,因李衡种橘而名橘洲,亦谓之柑洲)修建了所宅子,在洲上种了一千株甘橘。

李衡临死前对儿子说:“你母亲讨厌我治家产,所以我们现在才穷成这样,但是我有一千个可以聚财的奴仆,并且还不需要你的衣食供养,每年只上一匹绢的税,剩下的足够你用了。”儿子不明白父亲这话是什么意思,还以为是说的胡话。

李衡死了二十多天后,儿子忍不住把这事告诉了母亲,习氏说:“这一定是你父亲种了一千株甘橘,你家有十户租客消失七八年了,一定是你父亲派他们去修宅子。你父亲经常说太史公说过,'江陵千树橘,当封君家。’我回答说:'人的忧患在于有无德义,不患不富,如果贵而能贫,才是好,用这些东西来干啥!’”

后来李衡的儿子还真因为这一千株甘橘得以富足。每年可换数千匹绢,而只交一匹为税,不富才怪。

第八节 杀孙綝

孙綝一门荣耀,更加得意忘形,恣意妄为,做了许多不得人心的事情,其中最为恶劣也最为愚蠢的有三件:一、焚烧伍子胥庙;二、毁坏佛教祠堂;三、妄杀道人。伍子胥是吴人敬奉的神灵,佛、道更是神灵,孙綝这个行为等于是把人、神全都得罪完了。这就叫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孙休继位之后,表面上对孙綝敬重有加,凡是孙綝所请的事情,一律照准,暗地里秘密布置,收买人心,为清除孙綝做好准备。

有一天,孙綝带着牛、酒去献给孙休,被孙休拒绝了。孙綝就带着这些东西到左将军张布那里和张布共饮。张布前几天还是个杂号的辅义将军,这么快就升到左将军,孙綝竟然无所警醒和防范。

二人喝到兴头上时,孙綝酒后吐真言,说:“当初废孙亮时,许多人劝我自立。我觉得陛下贤明,所以才迎立为帝。要不是我的话,他当不上皇帝。今天拒绝我的礼物,是把我当作一般的大臣看待,看来我要重新立一个皇帝。”

张布赶紧告诉了孙休,孙休虽然痛恨孙綝的言语行为,但因为没把握能制住他,还是只得安抚,多加赏赐。十一月五日,下诏要求文武百官照孙綝的意思办理参加告庙仪式、加官晋爵的事情,但同时也以加恩的方式削弱孙綝的权力,七日下诏加孙恩为侍中,和孙綝一起处理政务。

一方面要安抚稳住孙綝,一方面要削弱孙綝权力,还要收买人心。二十一日,孙休下诏规定,“家有五人的低级政府吏员,有三人在为国家作事者,听任该家的父兄决定留下一人在家,免除应交的粮米,军队出征时也不必跟着去。”同时继续安抚孙綝一党,对前往永昌亭接驾的官员一律官升一级。

准备得差不多了时,孙休做了件不大地道的事情,把朝臣中上告孙綝意图谋反的人抓起来交给孙綝处置,孙綝将这些人全部杀了。在这个时候敢于告孙綝状的人一般来说应该是正直之士,可惜这些人做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孙休这样做明里是相信孙綝,实际上是刺激孙綝,看他有什么反应。

看到有这么多人告状,孙綝感到可怕,就通过光禄勋孟宗请求孙休同意其出屯武昌,孙休答应了,并命令孙綝所统领的中军精兵一万多人全部跟随孙綝出屯,所需的兵器物资也全部给予。

孙綝还要两个中书郎官跟着去帮助管理荆州诸军事,中书令认为中书郎不应该外出,孙休也不听,一律满足。将军魏邈提醒孙休说“孙綝出去后一定会发生叛乱”;武卫士施朔也告孙綝要造反。

孙休秘密与张布商议,一定要在孙綝带兵出屯武昌之前除掉孙綝,找谁来合作呢?张布推荐了丁奉,说:“丁奉虽然没啥文化,但计略过人,能断大事。”孙休召丁奉来商议,丁奉出了个主意,说:“丞相(指孙綝)兄弟朋党很多,权力也大,不容易迅速制服,可以趁腊八节集会时,用陛下在宫中的士兵诛杀他。”

腊八节杀孙綝的计策就这样决定了(此处有个地方不解,张布是左将军,丁奉也是左将军,不可能同时出现两个左将军,其中一个的官职应该有误)。

永安元年(258)十二月七日,离腊八节只有一天了。大雨欲来风满楼,建业城内没有要过节的喜气,反而弥漫着一股紧张空气,四处有谣传说明天腊祭聚会上要发生大事。

这个谣言也传到了孙綝耳里,孙綝听后心中十分烦躁。当夜又起大风,飞沙走石,树被连根拔起,孙綝内心从烦躁变为恐惧。第二天聚会时,孙綝决定不去,以生病为由推辞。

孙休这边已经准备好要动手,当然不会让孙綝借故逃脱,就不停地派使者催促孙綝参会,连续派了十几批使者。只要孙綝不来,估计还会有更多的使者前来。孙綝实在推脱不掉,准备入宫。他手下人察觉事情不对,阻止他入朝。孙綝说:“我也是没办法啊!这样吧,你们在府内集合好部队,然后在府中放一把火,我以此为借口回来。”

果然,孙綝入宫不久,就有家人来报府中起火,孙綝向孙休请求出宫回去救火。孙休说:“外面那么多士兵,命令他们去救火就行了,没必要麻烦丞相亲自去。”

孙綝这时意识到出问题了,起身想强行离去。丁奉、张布立即用眼神示意手下人抓捕孙綝,左右一拥而上将孙綝捆绑起来。

孙綝叩头求饶,说:“我情愿流放交州。”孙休说:“哪你为什么不流放滕胤、吕据到交州呢?”孙綝又说:“我情愿沦为官家奴仆。”孙休说:“哪你为什么不让滕胤、吕据沦为官奴呢?”

孙綝理屈词穷,孙休将孙綝斩首,让人提着孙綝的首级去命令他的部下说:“赦免所有与孙綝同谋的人。”有五千士兵丢下兵器,放弃抵抗。孙綝的弟弟孙据、孙恩、孙幹被杀,只有孙闓乘船逃亡,想北降魏国,被追兵赶上杀掉。

孙綝死时年仅二十八岁。

孙綝之乱至此平息,孙休灭孙綝三族。把孙峻从坟墓里挖出,取出他的印玺绶带,砍毁棺材,再把尸体埋下。孙休耻与孙峻、孙綝同族,将二人从宗族名册中删除,称为“故峻”“故綝”。清朝时雍正将八阿哥胤禩改名为“阿其那”,九阿哥胤禟改名为“塞思黑”,和这类似,只不过雍正要刻薄得多,直接把兄弟说成是猪狗不如。

(阿其那、塞思黑的准确含义各说不一,各方共认的是不一定是指猪、狗,但一定是十分蔑视和轻贱的意思)

同时,孙休对遭到孙峻、孙綝迫害的诸葛恪、滕胤、吕据等人平反,重新安葬并分别祭奠。凡是受诸葛恪等人连累被流放远方的人,一律召回京都,重新任用。也就是在这时有人提议为诸葛恪立碑,被孙休拒绝。

对有功人员升赏自然是必不可少的,左将军张布加为中军督;弟弟张惇为都亭侯,给兵三百人;另一个弟弟张恂为校尉。丁奉升为大将军,加左右都护。

孙峻、孙綝乱政,使吴国元气大伤,但还是有重振雄风的时间和机会,可惜孙休是个书虫,适合做学者,不适合做皇帝,以至于死后连遗嘱都得不到大臣的遵从,指定的继承人不能继位,弄出个暴君孙皓,直接把吴国折腾灭亡。(后面会讲到)

说到灭亡,吴国其实是三国中最后一个灭亡的,那么,第一个灭亡的是哪一国呢?下期再聊。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孙休传》:青年才俊登帝位,忍辱负重除权臣!
读通鉴(256)权力的游戏也是危险的游戏
揭秘:东吴第三位皇帝孙休是个怎样的人?
喜爱读书射雉的孙休故事(一)
史说三国:三一一 孙休继位
三国吴景帝孙休简介资料 景帝孙休人物传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