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如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

膝骨关节炎发病的原因跟很多因素都有关系,不管是外界环境因素,还是自身体质因素,都需要我们有一个积极正确的方法去应对。

传统医学认为:增强自身正气,方可百病不侵。因此,普及合理正确的锻炼身体的方式,使自身关节、肌肉、韧带得到有效的加强,同时也让大众的生活节奏更加合理,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膝骨关节炎各阶段治疗

在现代的各种治疗方法中,我们根据病情不同的阶段使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在膝骨关节炎的早期阶段,适当的物理疗法和运动疗法也可以取得不错的疗效,比如锻炼股四头肌力量、体外冲击波等。

当膝骨关节炎进展到中期阶段,膝关节行走能力受到进一步限制,早期的治疗方法不能够很好地缓解症状,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选择改变膝关节周围结构的手术方法,或改善膝关节内部环境的清理术等手段,一方面缓解使患者痛苦的症状,另一方面积极延缓膝骨关节炎的发展。

一旦膝骨关节炎到达末后期,大部分治疗方法都不能有效缓解患者当前疾病带来的痛苦,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创伤性与治疗性都比较大,但权衡利害,该术式仍是解决膝骨关节炎后期问题的最好选择。

中药治骨

桃仁,为种子类药物性平而甘苦兼备,既可入心、肝以入血,又能通大肠经之腑气,临床常用治疗妇人经血闭止疼痛,抑或津亏而大便不行。

又有较好的活动气血、通行壅瘀的作用,是上好的伤科常用药,对于跌损闪扑、坏血内积者甚有疗效,《用药心法》、《本草经疏》等籍都有桃仁苦而能泄宿积衃血、甘而能化新生的记述,内服抑或外用均能起到良好作用。

红花,赤红娇艳而夏季采摘,辛温直入心、肝二经,入血脉通经络,可治疗一切血行不利之证候,除外内生之瘀滞为病,红花还能治疗外伤血肿疼痛,常配伍以散肿止痛

近有研究表明红花的某些成分对成骨细胞有保护作用,对骨破坏细胞有抑制调节作用,说明红花具有利于延缓骨关节疾病的进展和辅助恢复的能力,验证传统医学将红花配入伤科方剂的合理性和前瞻性。

茯苓,甘淡能利能降各代医家评价茯苓均言其利多于补却以利作补,利则邪走而窍开,利则瘀去而新生,能助各药通降,对于伤科疾病,血瘀则水生,茯苓渗下可导水去肿。

薏苡仁,色白性凉,入肺胃二阳明之经,阳明总约宗筋,一切骨与机关不利之病皆从阳明而治,故薏苡仁作为阳明药对于筋骨疾病有很好疗效,现代研究也有多篇薏苡仁可抗促炎因子而降低骨质破坏的报道,证实了薏苡仁对骨伤疾病治疗价值。以上四药化瘀消肿为君。

牛膝为常用通补肝肾、疗筋强骨的药物。归肝肾,肝主管人体四肢机关之筋结,肾主掌人体骨骼孔窍,牛膝恰能舒筋益髓,续绝断伤,又兼能下行。

一则将药力载入病所,二则将伤后瘀滞的血水导出,《草木逢源》等医著都赞誉牛膝这一特性,古人每每治疗下肢关节病必用牛膝;熟地黄意在生血,骨断筋伤必定气血大失,熟地归肾,既能填精生骨又能滋养血气,帮助伤后病人恢复元气;

当归为生血之药,又辛温能在生血时加速血之循行,使之快速到达断绝之地以养伤处;川芎气足而力峻,上下通行,伤后必定气血不通,有所滞碍,以川芎之力可冲破阻滞消除瘀肿之痛;

白芍性寒而酸,入于阴分,其效以敛为功,治疗伤断疾病在大行气血通补之时以敛之,使坏血不至更加妄行,新血不至离经,又可助阴津内生而濡养脉道;丹参可活血却性寒凉润,对于新伤患者定痛消肿效果极佳;鸡血藤为藤类药物,可活络续筋,补血而化瘀。

此七以调整脏腑气血来帮助减轻痛苦和加速恢复为臣。陈皮为理气之主药,其性随和,随配伍之药而升降补泄,兼能和养脾胃而使人正气可生;桂枝既可入营分以生血,又能入气分而通阳,伤患之人气血瘀滞日久则阳气不通,必发寒凝坏疽,桂枝温通不可不用;甘草平和缓急,能使药物发挥协同作用。

三佐使之药加强各药物联系,促进药力吸收和发挥。以上药物共用,紧扣病机,共奏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功。

现代医学对于膝骨性关节炎的认识

膝骨关节炎是关节内退化改变的疾病,目前病因不是特别明确,与年龄增长、性别、体重过重、先天因素、营养水平、软骨的异常代谢等密切相关,同时自身免疫因素、骨密度、不当的运动损伤也可能造成本病的发生。

膝关节内部及周围软组织(肌肉、韧带等)等所有组织都可能成为病变区域,这些区域软骨会有损伤改变或形成炎症表现,并最终表现为膝关节局部疼痛、红肿、功能障碍等

不均匀沉降理论提出后,引起骨科学者及临床医生的极大兴趣,骨科学者们深入研究相关理论,临床医生也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对于膝骨关节炎伴内侧间隙变窄的患者,运用不均匀沉降理论可以很好的解释其发病机制,同时根据该理论应用于临床的腓骨截骨术的相关治疗也取得了满意效果。

根据不均匀沉降理论,技术难度低、安全性高、中远期疗效好的手术方法是十分适合膝骨关节炎的治疗。有研究表明,腓骨截骨术后人体的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甚至包括膝关节周围的骨骼,都会慢慢发生改变,直至再次达到一种平衡,可以很好的解释其治疗膝骨关节炎伴膝内翻患者远期疗效。

在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身体的骨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的骨质会随着身体机能下降而逐渐疏松。特别是在髋、膝、踝和脊柱等负重关节,由于体重或运动方式的原因,关节处的骨质均会发生不均匀沉降。大部分负重关节区域都会有肌肉韧带或骨性阻挡保护关节,使负重关节部位均匀的传导力量,而不至于发生不均匀沉降。

胫骨近端是膝关节的负重关节,也是负重面最大的关节,其外侧与腓骨近端相连,内侧无骨性阻挡,腓骨近端为皮质骨,胫骨近端为松质骨,周围肌肉韧带并不足以代偿掉外侧腓骨的支撑作用,负重点发生改变,因此内外侧平台发生不均匀沉降。

特别是当膝关节处于负重状态时,膝关节内侧负荷会因为负重点的内移而进一步增加,如果不打破这种非良性循环,疾病的发生就在所难免如何消除或降低腓骨支撑作用的影响,避免膝关节不均匀沉降的发生,对于膝骨关节炎的预防和治疗极为重要。

腓骨近端截骨术通过切断腓骨近端的骨连续性,通过周围软组织的牵拉形成新的平衡,消除腓骨外侧的支撑作用,打破了不均匀沉降的恶性循环,从而有效缓解临床症状。

膝骨关节炎发生时往往伴随关节腔内一系列炎性因子的增加,导致膝关节疼痛和关节腔内积液增加,有些还伴随着关节腔内游离体、半月板撕裂和软骨的破坏,如若不及时清理炎性物质和修整软骨、半月板等异物,依旧会加速膝骨关节炎的进展。

腓骨近端截骨术虽然可以改变膝关节周围力学结构,但并不能改善膝关节腔内情况。膝关节镜清理术可以清除关节腔内异物及炎性因子,修整破碎的软骨及半月板,改善膝关节腔内环境,与腓骨截骨联用,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于腓骨近端截骨术后患者疼痛减轻的原因及作用机制,医学界存在多种不同理论与假说。“弓弦理论”认为膝关节周围生理结构具有类似弓弦弹性结构,未进行腓骨近端截骨术手术之前,胫腓骨外侧肌肉韧带等处于相对放松的状态,而在对膝关节内翻患者行腓骨近端截骨术之后,腓骨小头和胫骨之间的限制作用将被打破,增加了他们之间关节活动度。

外侧平台失去腓骨头的支撑作用,膝关节外侧周围肌肉将起到牵拉作用,腓骨头被动向肢体远端牵拉,'弓弦'拉紧,由胫腓骨构成的'弓'与外侧副韧带构成的弓弦将股骨内髁向上撬起。

当患者行腓骨近端截骨术后,腓骨近端不再受到远端及下胫腓联合制约,上胫腓关节的相对活动度增加,腓骨头被附近的小腿肌群将向远端牵拉,拉力通过止于腓骨头的后外侧稳定结构,传导至股骨外侧髁,膝关节内外侧力量发生改变,膝关节外侧力量大,可以纠正膝关节内翻,使膝关节内侧压力减小,从而早期缓解患者膝关节内侧疼痛。

术后游离的腓骨近端发挥了类似于髌骨的生物力学作用,拟描述为'腓骨小头髌骨化',连接腓骨头与股骨外髁的膝关节后外侧稳定结构类似于髌腱;附着于腓骨近段的肌群类似于股四头肌动力肌群;上胫腓关节较大的活动度保证了游离腓骨近端有足够的活动区间;

髌骨在伸膝过程中延伸了股四头肌的力量,协助伸膝,通过股四头肌较短的收缩,使小腿发生较大的移动;

腓骨近端截骨术后腓骨活动性增加,加强了附着于腓骨近端肌群在对抗膝关节内翻过程中的力臂及机械作用,通过肌群有限的收缩,促使膝关节纠正较大的内翻角度,降低膝关节内侧间室压力。

祖国医学对膝骨关节炎的理解及其病因病机的认识

膝骨关节炎在中医辨证中归属于“痹症”、“骨痹”等病,早在《内经》时期即有详细论述,如《素问·痹论》认为自然界之风邪、湿邪和寒邪相互夹杂侵袭人体机关孔窍而发痹,这是外感淫邪所致,能令人机关不利,屈伸疼痛或拘挛。

阐明了外邪侵袭与膝骨关节炎重要致病因素。中医自古就有天人相应,顺应自然的思想,若外邪侵袭人体,阻塞经络,打破人体气血平衡,气不行血,血不化气,不通则痛,最终导致筋骨关节疼痛。

外邪侵犯人体有一个明显的特点,以单一病因为主,其他病因为辅,多种病因共同作用于人体,因此在辨别膝骨关节炎发病病因时,必须抓准主要病因,精准治疗,方可药到病除。理解其病因,方可做到未病先防。

增强自身正气,作息规律,不暴饮暴食,随自然变化而变化,才能减少膝骨关节炎发病的几率。

痹症久而不治,留恋四肢,又与邪气反复交缠,如常于湿地劳作或贪凉取冷,日久可累及脏腑,骨痛者及于肾,筋挛者及于肝……同样,肾中精气有虚或肝中精血有损则骨无所充筋无所养而发痹,此属于脏腑偏损所致。阐明了膝关节的发病与肝肾关系密切。

此外,《痿论篇》提出“宗筋”之论,认为宗筋是筋之大汇,能约束骨骼关节,宗筋得以濡润则骨与关节能坚固滑利。说明筋的收缩运动是保证膝关节正常活动的基础。

肝肾不足与膝骨关节炎的发病有密切联系。中医认为肾主骨,肝主筋,筋骨的发病与肝肾不足有重要关系。骨正常的生长发育需要肾精源源不断的充养和维持,筋的柔韧强壮需要肝精滋润和补充,因此筋骨正常功能活动需要肝肾精血物质基础的维持。

膝关节的正常活动是筋骨互助协作的结果,若筋骨平衡被打破,膝关节常常表现为内侧间隙变窄与内翻畸形,为膝骨关节炎病理过程中发生不均匀沉降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膝骨关节炎作为中老年人常见的退行性疾病,正在逐渐影响着我国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已经成为中老年疾患的沉默杀手。

膝关节周围附着许多韧带及肌腱,这些生理结构共同维持着膝关节的稳固,同时承担着人体绝大部分的负重以及运动。膝关节也处于髋-膝-踝下肢力线系统的中轴位置,对于下肢力线的传稳固及下肢力量的传导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正常情况下,股骨跟胫骨并不相接触,而是被周围的肌肉韧带稳固在一个相对平衡的位置,当膝关节运动及传导力量时,也由周围肌肉韧带保持相对稳定位置,同时代偿传导部分力量,减轻膝关节平面负重。

当膝关节出现创伤,部分肌肉、肌腱不能完全代偿力量的传导,导致膝关节内外侧力量不均衡,久而久之造成膝关节内部软骨及半月板损伤,骨质代偿性增生或者关节内游离体,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发生变化,而所有这些变化又会持续加重膝骨关节炎的进展,形成恶性循环。如何打破这个循环,延缓膝膝骨关节炎的进展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腓骨近端截骨术是新兴起的一种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治疗手段,以张英泽教授不均匀沉降理论为基础,旨在通过腓骨截骨,打破膝关节由于退行性变引起的一系列恶性循环变化。

膝骨关节炎最常见的是以内侧间室狭窄为主的骨性关节炎,单纯以外侧间室狭窄的非常少见。膝关节外侧腓骨的支撑作用是造成膝关节内外侧不均匀沉降的主要原因。

腓骨近端附着有大量肌肉韧带的起止点,约占下肢1/6的承重占比,截断腓骨近端可以隔断下肢力量经过腓骨的传导,胫骨受到来自腓骨抵持力量,使膝关节内外侧力量重新分布,从而打破原有加速膝骨关节炎的力量配比,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膝骨关节炎的进程,甚至重塑下肢力线,使狭窄的内侧间膝重新恢复正常或增加内侧间隙的距离,在一定意义上打破膝骨关节炎不可逆的桎梏。

膝关节镜清理术作为膝骨关节炎的一种常用并且成熟的诊断与治疗手段,因其创伤小、费用低、风险小、恢复快等优点,深受广大患者的认同。

膝关节镜清理术作为保守治疗与大创伤手术之间的过渡治疗手段,对于膝骨关节炎早中期膝关节间隙没有明显狭窄的患者,通过适度的清理膝关节游离体及修整病变的软骨、滑膜、半月板等,以达到改善膝关节内环境,减少异物及炎性因子的刺激,减轻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

随着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人们的平均寿命越来越长,伴随而来的是各种骨关节疾病。我们常说“生命在于运动,从微观来讲,每个粒子每时每刻都在运动着,从宏观来看,一旦我们失去了运动的能力,各种疾病就会随之而来。

在各种骨关节疾病中,膝骨关节炎的发病人数正在逐渐增加,严重影响着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同时患者对自身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低创伤、恢复快的治疗方法越来越受到患者的青睐。

中医药特色疗法对于膝骨关节炎早期的症状缓解有着不错的疗效,如口服中药来改善偏颇的体质,外用药物、针灸、按摩等手法来使局部血运代谢运行加速,周围软组织慢慢被解除紧张痉挛状态,从而缓解临床症状。

但当膝关节发生骨性改变,我们就需要一些新的方法来治疗这种改变。腓骨近端截骨术作为新兴起的一种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治疗方法,因其创伤小、风险低、费用少、恢复快而受到部分患者的认可。

但因其应用临床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及远期疗效并不是特别清楚,而且手术部位不在病变部位,患者接受度并不是特别高。

膝关节镜清理术与腓骨近端截骨术联合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患者的接受度,一方面拓宽了腓骨近端截骨术的应用程度,另一方面该术式临床应用的安全程度及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实际效果能够被有效收集,可以为更长时间的疗效观察奠定基础,还能够提供下一步临床研究的依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膝关节骨关节炎手术保膝的取舍
我校第三医院张英泽教授团队不均匀沉降理论被列为全国十大骨科新理论榜首
膝关节磨损 该换膝还是保膝
指南推荐:膝关节周围截骨治疗膝骨关节炎!
医学界骨科频道
骨哥课堂:陈旧性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治,你了解多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