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道探古】宁海史根2——古窑址与古民居

古窑址与古民居

作者:滕延振

宁海已发现了多处的古窑址。从我县所发现的几处古窑址来看,窑体的形制以龙窑为大宗。宋代遗留下来的茶院乡平窑村窑址,是一座以烧造陶瓶为主的龙窑。它依山坡而筑……

山坡上发现了窑床的残迹,窑壁上残留有红烧土和窑汗。

山坡下,发现了窑门的位置 。在一次试掘中发现封土层下约有一公尺高的废品堆积层,不只有韩瓶,还有碗,罐,网坠等,并发现几种垫具。平窑窑址,是我县目前发现的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窑址。

近年,又在梅林缸厂陈塔珠岭发现越窑窑址,从暴露于地表的瓷片来分析,大多为民窑的碗具,并有少量的琢器,这可能也是一处龙窑遗址。估计陶窑曾是明清时期烧造缸甏类粗砂釉陶的大型窑场。

近年,又在岔路镇茶山抢救性发掘了一处北宋越窑窑址,出土了大量的刻划花瓷器和瓷片,从形制上来看,也是一处龙窑。

龙窑是一种结构比较先进,装烧量较大的长窑。在浙江,龙窑的应用年代始于商代。

除龙窑外,还有一种圆窑,除可烧造砖瓦外,亦可烧造陶瓷器。梅林镇的何家窑址地处古颜公河畔,地势平坦,宋代的瓷片暴露于地表,分布范围约100公尺之内,但此处已无古窑床遗迹可寻,估计当时采用的窑体形制为圆窑。另外,在城关白石村东旺畈曾有明代烧造城砖的圆窑三座,每座高3米,周长15米。初步分析是烧制城砖的圆窑。从厚实的城砖中可以看到,它的烧造温度也可达1000度左右。

我国进入氏族社会后,就懂得用木构架和草泥,建造简单的穴居和浅穴居,并逐步发展为地面上的房屋,这为中国建筑发展史揭开了序幕。至商周,我国工匠已掌握了夯土和版筑技术。战国出现了砖,汉朝建筑大量使用成组的斗拱。隋唐建筑已是中国封建社会前期的最高峰。这时,中国的建筑已发展到完全成熟的阶段了。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建筑发生较大转变的时期,它影响到以后元,明、清三朝的建筑。

自周秦以来,中国的民居就形成了一种向心式的庭院。宁海古民居多为三合院,也有四合院。正厅结构与佛寺殿堂不同,与北京的四合院也不同,尽间都与厢房接隈。从现存的明清建筑中,我们可寻找到宁海古民居的发展脉络。明代的建筑一般是楼阁式建筑,它的用材都比较粗壮,斗拱等构件都较浑厚粗放,屋面举折平缓,刻饰疏朗大气等特点。

到清代,古民居的主体建筑从平房向重檐楼房发展,构件雕件都渐趋华丽,繁缛。此后,有的梁枋上还采用了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

宁海的古民居承载着前人的智慧和勤劳,也有一个发展过程。如城关明代小北门王凤华住宅、道义坊的王国章住宅、城关东门柏屏黄大阊门。及到清早中期,城关道义坊王姓三合院 、城关白石村司马第、城关中街元戍第、梦园四穿堂、前童上堂屋等都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这期间,也是乡村古民居的建造高峰阶段,这从黄坛镇下溪村居易堂[乾隆三十年],克绍堂〔清道光十年建〕,厚诒堂〔清道光四年建〕,益善堂[清道光十五年],前童职思其居宅[清嘉庆],五福临门宅[清嘉庆末年],明经堂[清同治],都可找到时代的特征。

古民居的布局趋向完整,宏大,沿中轴线,往往有几座院落串联一起,形成一个庞大的古建筑群,各种附属建筑也配套齐全。装饰上刻意求工,力求尽善尽美,是民居建筑史上工艺技巧的高峰时期,但从艺术角度来看,却不及明代古民居的浑朴大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宁海城关为何不见唐代城砖
哥窑窑场探究
古民居建筑
随拍--斯氏古民居
中国古建筑之魅力——脊饰文化
德化申报“世界陶瓷之都”获世界手工艺理事会全票通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