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悼念滕延振老师 故人佳作回顾
赏读滕延振老师作品。

(1950-2022)

笔名,泰山月,古道,阿振。浙江宁海人,祖籍山东。1963年参加工作,1983年从事文物工作。为文物文博馆员、中国收藏家学会会员、浙江文博学会会员、宁波市作家协会会员、原宁海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曾在文化宁海公众号平台发布系列作品《古道探古》。

悼阿振

——袁哲飞


忘年之交五十載,

戏剧文物称大才,
可叹人世寿不长,
好人一生难平安。

悼泰山月

——浩海紫烟

泰山月落雨潸潸,

可恨天公不假年。
巨牍宏篇成绝笔,
遗文古迹共留传。

痛悼滕延振老师

——草世木

躬耕艺苑石藏珍,

满腹才华笔底神。
世事无心常守拙,
书生执拗每天真。
溯源文脉鬓成雪,
庚续经纶身似薪。
痛失缑乡诚赤子,
云霄着意粲星辰。

痛悼滕延振文友

——娄开宇

未曾谋面憾终身,

笔下华章历历陈。
文物普查山水美,
民谣写作语言真。
闻君演戏还编戏。
感尔为人是好人。
此去泉台花一路,
泰山无月总伤神。

沉痛悼念阿振老师

——郑世华

沉沉暗夜台风啸,

痛首凝屏噩耗传。
悼告仁兄随鹤去,
念思追忆泣无言。
阿哥才艺谁能比,
振领文坛事业专。
老少知其人品好,

师留音貌万千年。

痛悼茶座文友滕延振谢世

——胡积飞

噩耗传来古邑哀,

天公何故妒英才?

潇潇夜雨凭谁问,

此去应无《照胆台》!

惊闻泰岳月犹寒,

茶座星垂泪尚弹。

一炷心香遥祭悼,

灵山路上报平安!

                                  2022.9.5

《照胆台》系其生前出版的作品。

在宁海时,曾与滕老师数面之缘,并受赠两本书,滕老师为前童古镇写了很多文章。突闻斯人长逝,风月缅怀。相信滕老师的文字逾加鲜活,历久弥香。

——前童生

我孩提时曾家住剧团。振叔是我父亲学生,他和他的同门师兄弟师姐妹都抱过我。他叫我小菩萨。他今天走了,去了极乐世界。但愿大菩萨保佑振叔。      

——黄  珂

编辑古道老师的文章,常使我穿越到宁海前世,迷醉于他万花筒里一颗颗璀璨的文化遗珠。我们曾相约要把古道文章全部发到文化宁海古道探古栏目。后因他身体不适停了半年,后因我工作忙,转由平安、西湖雨编辑。惊闻仙逝,泰山月沉,遗珠永存,功在千秋!

——飞  红

以往每每涉猎文物古迹,总会第一时间请教阿振老师,时日一久,结下亦师亦友之谊。如今微信留言余音尚存,斯人则已悄然归去。案头常伴《宁海古文脉》《宁海古建筑及其特色》,先生千古,遗作长存!

——聪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与阿振老师在文化宁海方言栏目合作编过好几篇宁海方言文章,用宁海话朗诵后受到不少读者好评。他低调朴实,心地善良,是个才子,匆匆离去实在坞惜了!

                   ——小包车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滕老师,一路走好!  

——小  白

滕公曾多年在我父亲东大街的老章包子店吃早餐,我回宁海工作,父母曾作介绍,这是宁海的大作家。后来,我参与编发文化宁海,滕公多次跟我沟通文章事宜,经常提到只是旧作,等他出院身体稍安,再写新作予我编发。也曾多次勉励我,让我多写作未来是属于年轻人的。今日闻得滕公仙逝,悲恸不已,一路走好!

——章  麒

一早惊闻噩耗,翻阅“文化宁海”后台早已编辑好的很多篇滕老师的文章还没有发布,心有愧疚,只觉一阵胸闷,隐隐作痛之感袭来。人生一世,草生一秋,滕老师千古!

——西湖雨

古塔古桥古井

作者:

宁海的古塔也在此简述之。城关跃龙山文峰塔,明万历壬午〔1582〕建。水车乡下园村镇东塔,清乾隆乙未〔1775〕建。大蔡乡尖峰塔,明嘉靖年间〔1522-1566〕建。大里乡清潭村矶基塔,明代建。岔路乡兆岸婴儿塔,年代不详。附已毁塔基五处:前童塔基、梁皇塔基、车岙塔基、白岩寺塔基、城关帽峰山塔基,十八阆巽风塔塔基〔崇祯元年1628〕,茶院文昌阁双塔基。

塔起源于印度,又名“卒堵坡”“塔婆”。东汉传入我国后,遂吸收了我国古代亭台楼阁中的一些特点,主要分密檐式和楼阁式两种建筑形式。从它的意义上来说,除在佛教上作为高僧法师舍利塔的原始本意外,还有寄寓改造风水,镇压妖孽,振兴文风等含义。其外,塔又起到点缀,美化景点和园林的艺术效果。

宁海的塔几经沧桑,现存的为数也不多,它的建造无非也是诸般的意义。如跃龙山文峰塔,建造于明万历壬午〔1582〕年,主要的目的欲改变因明季方孝孺遇难后我县“读书种子绝矣!”的万马齐喑状况。矶基塔与兆岸孩儿塔却有“压邪制洪”“佑护村坊”等用意。镇东塔为纪念水车村元代抗倭名士陈性中而建;尖峰塔却是为改造风水而建。因建塔寄托着一种愿望,故在此之前必定得由堪舆家进行选择地点,一般有烫样〔模型〕存世。这种烫样一般会放在塔内的地宫中,敕书或佛经一般会放在塔顶。


宁海的古梁桥类型各别,以拱型为主。茶院乡道士桥,南宋绍兴七年〔1137〕造。通德桥,长街镇西岙村,南宋造。归锦桥,东仓下宅村,南宋嘉熙元年〔1237〕造。戊己桥,胡陈乡大麦塘口,清道光二十年戊申〔1849〕造。万年桥,双峰乡榧坑村,清乾隆二十五年〔1765〕造。镇东桥,紫溪乡璜溪口村,清同治十一年〔1872〕造。甲子桥,深甽镇长洋村,清同治甲子年〔1864〕造。缑北第一桥〔五洞桥〕,深甽镇北,清光绪十五年〔1889〕造。观海桥,旗门乡东岙村,明嘉靖丙戍年〔1562〕年初建,清嘉庆十五年〔1810〕重建。阆风桥,香山乡岭口村,清光绪十二年〔1886〕造。

登瀛桥 ,城关上下白峤村之间,始建于南宋,清乾隆壬辰〔1772〕重修。梅涧桥遗址,大里乡中胡村〔胡三省故里〕,南宋造 。

除此外,通过普查发现,宁海各乡镇现存还有数百座老桥,不在此赘述。

我国古代桥梁建造,根据文献记载,至少有三千年的历史了,现存世上最古老的桥梁为隋大业年间〔608-618〕所建的赵县安济桥。宁海境内多山濒海,溪流湍急,港汊纵横,根据光绪《宁海县志》载,当时的记录的主要桥梁有七十多座。通过普查,约有二百余座。

如今由于交通的发展及水利工程改造等原因,有所毁坏。在我县现存的古桥梁中,多数为石拱桥,其次为石板平桥。

木构桥梁仅二座,一为镇东桥 ,一为大蔡的尚源桥。石拱桥的代表作为雄视一方的榧坑万年桥 ,净跨20米,桥矢和跨径为省内第二。我县的石板平桥要数戊己桥 ,它的长度惊人,总长150米,宽1.5米,高2.47米。有桥墩 47个,桥洞48个,故俗称“四十八洞桥”。此桥共用石条379根,它位于山洪和海潮夹击之处,却历一百四十余年而不圮。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每个桥墩的下游处使用了斜撑的石条,这其实是利用了力学上的三角原理,加强了桥墩的抗冲力。又在上游方向制作了分水尖,减少了桥墩的压力。并在坝上打下密匝的松树桩柱,加强坝体的牢固,故能很好地留存到如今。

木构架梁桥以镇东桥为最殊,它的特点是:上有路廊式的屋盖建筑,桥面以四层木梁重叠筑成。桥墩为船形式,梁架为交叉重叠式,用块石筑砌,两端有分水尖。它构思巧妙,结构合理,实用性强。



宁海的古井分布很广。市门巷后井〔又名后郭井〕、城关小北门 后井巷、南宋淳熙十二年〔1185〕造。市西井〔又市门庙前井〕、城关市门头巷,南宋造。云壑井,位于城关一善巷八号,南宋庆元元年〔1195〕造。应家井〔又名南门石板井〕,城关环城南路北侧,南宋造。塘头井、城关健康路口,清雍正十三年〔1735〕造。白石头井、城关白石巷,清乾隆癸卯〔1723〕造。郑家井,西店镇郑家村,元代造。龙眼井,长街西岙村,明代造。鹤井,岳井乡岳井村,清光绪三年〔1877〕造。龙井,清早期,长街老街。在河姆渡遗址,就发现有松木交叠的水井。

在汉代,人们就知道饮用水质的卫生,他们用烧制好的陶筒套叠而成作井壁,以便过滤杂质。到后来,井的构造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井壁的材料也趋多样化。除陶筒与砖外,还用砾石,石条等材料。井壁内填塞以沙石、黄泥,以作过滤。从现存的文物普查资料看,我县最早的古井为南宋时期建造的。从井壁的材料和形制来看,各时代井的型制有所不同。如市门巷后井,市西井,云壑井,都为南宋时的古井。

后井西首下数第四块石条刻有楷书铭文:“皇宋淳熙十二年乙巳岁戊寅月癸丑日,女弟子萧氏八娘自备财款志福典[][][]石一[][]湖,石匠李锁刻。北首下数第九块石条行书铭文:“大悲心陀罗尼经,佛顶心陀罗尼经。”(注:2000年7月8日,下井拓榻,再根据拓片释出文字)。

它们共同的特征是井壁均用长条石板竖砌而成,且均为十三层。而清代井壁大都以砾石筑成,井圈多以两个半环形石块拼合而成。西店的郑家井凿于板岩之中,为濒海山区古井之代表。而鹤井的形式,却代表了长街沿海地区冲击平原饮用井的形式。

图片 | 濯清涟

审核 | 浩海紫烟

本期编辑 | 西湖雨 平安 飞红

文化宁海题字 无禅

文化宁海工作室出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滕州:龙泉塔下“龙泉井”的前世今生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沙坡头区行政区划
《直方周易》四十八 井 六四 井甃,无咎。象曰 “井甃,无咎”,修井也。
蜗牛何时爬上井?-趣味数学-爱学啦
千佛塔里真的有一千多具佛像,它对面的千佛井,佛像又在哪里呢?
石湖小岛天镜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